不过在176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派遣使者前往东方和清朝代表谈判,修订和补充了《恰克图条约》,这就是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维持边境贸易和和平的基础条约。
琳宁皱着眉头看着这个沙俄的独眼龙将军随口胡扯。
他当然知道所谓的驻军权就是在谋取黑龙江流域的步骤。
事实上清朝对于保护自己的龙兴之地是非常重视的,在黑龙江将军府也长期驻扎了上万八旗,以免被俄罗斯所趁。
不过现在,随着北方的驻军南调,这俄罗斯人立刻就有反应,让琳宁相当的头痛。
“驻军断无可能!”
琳宁断然拒绝。
“另外双方边界已有一系列跳跃界定,双方已没有任何争议区域,不存在所谓的重新堪界的问题。”
米哈伊尔闻言也不恼,这本来就是狮子大开口而已。
“将军阁下,我想您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俄罗斯,而是大明,也许您需要俄罗斯的力量。”
“俄罗斯要和大清一起反对逆明?”
“当然,我想大清不会拒绝俄罗斯的友谊,我们也可以放弃驻军黑龙江城的要求,只需要大清能允许俄罗斯的商人自由航行在黑龙江的航道上即可。”
不要驻军,只要航行自由。
看起来是退了一步。
但是本来那个所谓“放弃驻军”的筹码就是俄罗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原本根本不存在什么“黑龙江驻军”的问题。
现在被这俄罗斯人一说,倒显得他们退了一步一样。
进一大步,退一小步。
打得真是一手好算盘。
琳宁眯着眼睛,说道:“此事不是我能决定的,需要皇帝陛下才能对此做出决定。”
虽然说事实上清廷已经没有力量去阻止俄罗斯人的在黑龙江的渗透,不过在明面上当然是不能答应的。
至少琳宁自己是没有权利答应。
米哈伊尔也不指望从这位盛京将军的手里得到什么承诺。
他说道:“当然,黑龙江的航行自由问题我们会就和大皇帝陛下商讨的,不过将军阁下,我看您的城市里面军队正在密集调动,你是准备南下和明军作战了吗?”
“当然,有一小股明军渗透到了盛京,我必须要将他们驱逐。”
“既然如此,能否让我一起随军南下?”米哈伊尔问道,“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要观察明帝国的军队而已,并不会对将军阁下有任何的干扰,我也可以保证绝对不会离开您的亲卫队的视线。”
“也许这也能为未来清、俄合作对付明帝国提供一些建议呢。”
合作?
琳宁看了看这个俄罗斯独眼将军。
也许大清是需要寻找一些强大的同盟。
大清现在真的是风雨飘摇啊...
“本官可以允许你随军南下,但是俄罗斯人的人数不能超过五人!”
琳宁伸出手,展开五根手指说道。
第184章 加码!孰优孰劣?
在辽东之战开始之前。
谁也没想到。
双方第一次大战居然不是发生在海城、辽阳,或者是宁远、锦州这样的战略要地。
而是看起来丝毫不起眼的铁岭屯堡。
此时在铁岭屯堡附近的大荒原上。
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明军集结的营寨,大量的物质堆积在其中,工兵和辎重兵将重要的军用物质放置在坚硬的营寨内,整支大军都在按照作战条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作战的准备。
不过双方现在并未开始正式交战。
明军这边也得到了从海城,乃至于奉天的清军大举南下的消息。
“把辽阳和奉天的鞑子都吸引来了!”彭浚笑了起来。
“倒真的是意外之喜,不过也好,咱们现在就在这里和鞑子打一场大的,此战最重要的目标是杀伤鞑子,占领多少地盘倒是无关紧要。”
彭浚的话刚刚落下。
远处就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
满洲八旗镶蓝旗副都统晋昌率领的八千马队抵达了距铁岭屯堡大约三四里外。
开始沿着铁岭屯堡的东面摆开了阵势。
晋昌是有些硬着头皮在铁岭屯堡东面立寨的。
远处的铁岭屯堡被团团包围,要把里面的人接应出来就只有打破明军的包围圈才行。
而此时在铁岭屯堡向西三十里还有一个屯堡。
名为东昌屯堡。
哪里靠近辽河口。
本来是用来防止明军从辽河逆流而上新设置的。
东昌屯堡有兵六千。
不过不是满八旗。
而是不久前组建的茴八旗。
因为宁夏被太平天国占了。
所以许多茴茴都跑了出来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太平天国起家底子是白莲教,所以双方在宗教上有些冲突。
这茴八旗虽然是新组建的。
但其实也是正经的大清经制之军的底子。
是以宁夏当地的绿营,以及北京城的茴茴武官为基础组建的。
领头的叫做哈国兴。
出于宁夏哈家。
宁夏哈家是赫赫有名的清代茴茴武举世家。
比如说哈国兴的父亲哈攀龙就是乾隆二年武状元,授头侍卫,官至湖广总督。
哈国兴本人是乾隆十七年中武进士,后被选为三等侍卫,乾隆三十三年擢为乾清门行走。
乾隆曾对其评价曰:“国兴虽绿营汉员,熟军事。又尝为乾清门侍卫,与满洲大臣无异。”
换言之,一旦成为内廷侍卫,汉员也就与满洲大臣无异,有了称奴才的资格。
事实上在划定明珠之前。
茴茴是被当成是“信仰了绿色教的汉人”的,后世有些去锕拉播认祖归宗的煞笔真是让人贻笑大方了。
在清朝,非满蒙子弟荣升内廷侍卫乃超越规制的殊荣,这代表了即使不是旗人,也有资格成皇帝的奴才了。
真是奴意盎然啊。
本来哈国兴和他麾下六千茴茴兵只需要守住东昌堡就行了。
不过在得知铁岭屯堡被围之后,他主动联系了晋昌,表示要从西面出击,和在东面的晋昌来个东西夹击。
晋昌得到消息之后顿时觉得机会难得。
他也不奢望歼灭一万多明军。
只求能暂解铁岭屯堡之围,把困在屯堡内的一万多旗人接应到海城或者是辽阳城去就行了。
所以远远就列阵,也没发动进攻,实际上就在等哈国兴的兵到。
......
“旅长,鞑子好像不打算进攻,远远就列阵了,看来是在等援兵吧?”
32旅的参谋长站在马背上观察了半天,才坐回了马背上对冯兆基说道。
“援兵?有援兵好啊,最好把鞑子在满洲的那好几万兵马全部拉过来一战全报销了,这辽土可不就恢复了么?”冯兆基笑道。
“不过鞑子的援兵不归我们管,得盯紧了不能让这铁岭屯堡内的鞑子狗急跳墙,等总镇下令后发动进攻!”
........
“援兵来了不少啊!”
彭浚已经得到了来自奉天的情报。
“琳宁领两万南下,看来这满洲地方的鞑子还没挨过打,以为有两万多人就能和咱们对打了。”
11旅旅长陈建辉笑道。
“算起来,鞑子这一把集结了不少人呢,奉天有两万骑南下,海城那边来了八千,东昌堡看辽河口的回八旗也出动了六千,再加上铁岭屯堡内的一千五百八旗兵,一万八旗旗人也能动员个两三千,打个富裕算动员三千兵吧,这里就有快四万兵了。”
陈建辉掰着手指算道。
按照正常的兵力对比。
明军这边三个旅一万五千人。
而清军那边估计有三万八千多人。
基本上就是二打一还有富裕。
而且清军有一座城堡可依。
账面上看。
清军敢出来打一场也就能理解了。
毕竟看起来,似乎清军能有点兵力和态势上的优势。
明军这一万五千大兵远道而来,怎么看都处在劣势。
不过无论是彭浚还是他身边的陈建辉、向大载两名旅长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意。
“能吸引三万多人过来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彭浚笑道。
“让冯兆基盯紧了那个土堡,不能让里面的鞑子跑出来了,这条诱饵可不能这么早就弄死了,不然这些鞑子骑兵怕就没有来战的劲头了。”彭浚扭头对身边的一名传令兵说道。
接着他用望远镜继续查看远处清军的阵势。
“鞑子既然不立刻展开进攻,那咱们也不着急,最好能多引点鞑子兵过来。”
彭浚当然愿意在这里大打了。
因为这次复辽之战虽然大张旗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