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295节

  “逆明近卫兵团是一天前才出发的,抵达这里需要两天的时间,也就说...他们只有两天的粮食而已。若是能阻断赵四向近卫兵团运粮的通道,同时挡住近卫兵团突围的脚步...三天,只需要挡住三天时间,逆明伪皇的近卫兵团就要缺粮了!”

  福康安咬着牙说道。

  “三天,顶住三天的时间!”

  乾隆深吸一口气。

  他之前一路后撤,是因为在大名府、鲁西南诸府已经被明军经营了大半年了,建立了不少的粮战,明军在那里相当于内线作战,不需要怎么拖着太长的粮道。

  而现在乾隆一路退到了保定府,便是在寻找试探出明军运粮的规律和各兵团自身的粮食储备。

  之前朱皇帝三天一补。

  那基本上可以判定朱皇帝的近卫兵团辎重诸营能携带的军粮最多也就五天。

  保定府此前从来没有被明军掌控。

  再加上一个大名府。

  这里面明军不可能提前囤粮,所以....

  朱皇帝现在的粮食补给必须要依靠后方的粮道。

  所以,只要在安阳包围朱皇帝,顶住三四天,那....朱皇帝的近卫兵团就会缺粮了。

  “朱道桦轻敌冒进,已经失策,更何况我军近些时日刻苦习练火枪之术,如今天下已是火枪火炮之天下,我军火枪兵足有八万,又有九万铁骑,把朱道桦包围三四天的时间有何难?看来安阳这里就是朱皇帝的白登之围了!我大清的国运要回来了!”

  大清朝这一路大败,似乎真的能看到一丝曙光了。

  “此战过后,我大清至少能保有直隶、山东、陕西,还能向南威胁河南,再加上漠南漠北和西域,我大清依旧是天朝之国,只要励精图治,伪明迟早会被我大清击败,天下,还是我大清的天下!”

  乾隆豪迈着说着给在场的大清将军们打气的话。

  在场的奴才们也很给主之面子。

  “这一会逆明伪皇肯定失策了!”

  “轻敌冒进,他必有一败!”

  “世上岂有不败之将?”

  众人纷纷给自己打气,时候口含喊得响亮一些,就能稍微缓解一下心中的恐明症一样。

  乾隆虽然心里面也有一些忐忑,但总体来说他觉得自己的布置没有问题。

  首先是在军事上,他的步阵安排在安阳,在安阳东侧的安阳山以及西侧的猪笼山都安排了骑兵做侧翼伏兵,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只等朱皇帝一头撞上来,自己走进这口袋里面,到时候四面合围,把朱皇帝困在包围圈,几天之后明军就应该要缺粮退兵,到时候.....凭借骑兵追击,必能得到一场大胜。

  其次...

  就是猪笼山这个名字太吉利了当然是对大清吉利了。

  猪笼。

  朱笼。

  一个装住了朱皇帝的笼子。

  太好意头了。

  乾隆虽然是东北人呃,出生在北京的东北人。

  但这些年的对手是以广东人为主大明朝。

  他可是听说。

  朱皇帝这个人很是有点迷信。

  似乎自己也有些能掐会算。

  比如说他登基称帝的时间也没有找风水先生看过,而是自己决定的光复元年10月1日。

  据他自己说,这天特别吉利。

  还有那明军的军校的选址,居然选在黄埔那个偏僻的地方,理由也是很吉利。

  本来乾隆对此嗤之以鼻的。

  但随着这几年朱皇帝的“气运”越来越好。

  乾隆就感觉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所以特地选了个安阳县,猪笼山旁。

  要和朱皇帝决战。

  猪笼山。

  这一回看你朱皇帝还能怎么出招!

  不过这些都是玄学,乾隆当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玄学上。

  而是在充分的分析、思考之后,再结合一点点的玄学。

  这一回。

  乾隆算是稍微恢复了一些信心了。

  虽然大清朝的国运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不断下跌,现在都快跌停,马上就要被迫退市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乾隆是个无能昏聩之主。

  实际上。

  乾隆这些年也是很能振作的。

  他不断的在军事上、八旗体制上进行变革,虽然大多数都是只顾眼前的权宜之计。

  但不得不说。

  如果不是乾隆的折腾,这大清朝还真坚持不到现在。

  如今的大八旗的改革便是如此。

  在和赵四碰了几次之后。

  乾隆就果断判断出来,这蒙古骑兵用弯刀和弓箭作战的方式在这个时代根本没什么用。

  所以要发挥蒙古兵的作用,还是要给他们装备火枪,学习明军的骡子兵。

  骑马机动。

  下马列队而战。

  而他的八旗在这些年的战争之中也基本抛弃了什么“弓马娴熟”的祖宗传统。

  转而形成了以燧发枪、臼炮、野战炮等火器为核心的排队枪毙、散兵伏击、骑兵冲击、火炮轰击来对抗明军的战法。

  虽然说没怎么赢过吧。

  但这样一支军队放在欧洲都算是先进的了因为入境的大八旗也是大量装备开花弹的“先进的东方军队”了。

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军啦!

  “清廷大军停留在高阳,他们看来要在安平与我军接战了!”

  “是否可以等待北伐兵团合兵后再前进?”

  “不!不行,若是如此清廷就不会打了,没有人会打必败之战的!”

  “我军军粮可够?”

  “抵达高阳后只剩三天,若要在安阳接战,军粮的压力很大!”

  “从最近的粮战运粮需要多久?”

  “若是没有战事阻挠,也要两天的时间。”

  “建议停留几日再向高阳前进。”

  “战机稍纵即逝,清廷大军见势不妙随时可能会逃!”

  “可就食于敌!清军十几万大军,也需要依靠粮战运转!”

  “我认为不可,风险太大了!”

  “敌军定是冲着我粮道而来,一旦粮道断绝,我军将陷入险地!”

  “以我军之战力,敌军无法将我军包围,我军可以粮道为诱饵诱使敌军野战!”

  在乾隆摆出了驻兵高阳的态势之后。

  近卫兵团的参谋部就吵作一团。

  从大明陆军军官学院毕业的年轻参谋们各抒己见。

  有认为机不可失,应当立刻扑上去与敌接战,将敌击溃的勇战派。

  也有认为清军肯定是有预谋的拉长我军粮道,以优势兵力来袭扰我军粮道,稳妥起见应暂停前进,等待与北伐军团合兵,确保粮道无忧之后再继续向前的稳妥派。

  两边争论不休。

  军师陶必铨和大明天子朱道桦也没有阻止参谋们的争论,而是在盯着地图。

  “皇上,鞑子肯定是在打袭扰粮道,迫我军缺粮的注意的,若是现在扑上去确实是有些冒险。”

  陶必铨说道。

  “军师认为当稳妥起见?”朱道桦问道。

  他知道。

  若是他按部就班,会和赵四的北伐军,再浩浩荡荡的杀去。

  那乾隆肯定跑了。

  而这不是朱道桦想要见到的局面,因为即使乾隆要跑。

  他也不会允许他带着十几万骑兵跑。

  他不会让乾隆的本钱这么厚。

  否则让他去了西域,再和沙俄勾结起来,岂不是大麻烦。

  所以要在中原战场尽可能击溃对手,有可能的话,把他的十几万骑兵全歼不过朱道桦也知道。要歼灭十几万骑兵的难度堪比登天。

  能在击溃的同时尽可能的消灭对手就算是很不错了。

  “不,我认为这是机会,只是....我们当然也不能太过于冒进。”

  陶必铨也在盯着地图。

  “皇上,现在乾隆手头上有八旗之中的六个旗,每个旗都有步、骑、炮等编制,其中包括了八个步兵镇,每个一万人,下有五个协,每个协有两千人,合成度很高!”

  没错。

  现在在东方战场也讲究合成度了。

  所谓合成读,就是集合了火枪兵、炮兵、骑兵、辎重兵、工兵的合成化不对。

  清军那边由于火力密度不够,所以没有按照明军一个旅五千人这样合成,而是合成一个镇,每个镇一万人,下有步兵协、骑兵协各两个,辎重参领和炮兵参领合成另外一个协。

  可以说在编制上是相当进步了。

首节上一节295/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