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对于百姓来说。
谁胜谁负他们其实不是很关心皇帝无论是姓朱的还是姓爱新觉罗,不还是种田纳粮。
没什么区别。
但是对于广东的本地大族来说。
这一场战争他们就不得不关心了。
这些手里掌握大量田产,同时族内也有大量读书人的宗族,若是在这一场看起来实力相当悬殊的明清之争中站队错误。
那后果可是相当严重。
尤其是他们还被迫当了大清的团练,宗族青壮都拉到了广州城郊。
一个不小心,那可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所以福康安虽然催促着这些广东当地的阔佬带着丁壮随军。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磨磨唧唧,磨磨蹭蹭,等明清两军都在对峙的时候。
大多数的宗族团练也只是带着小部分的丁壮来广州城郊应付差事。
现在这些土豪们也派人到了南岸观战。
谁赢,他们帮谁。
“这...人数也太少了吧?”
一名身材精瘦的年轻人皱着眉头说道。
“方兄弟,大王麾下的大军人数是少了点,但是个个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当初明王大军三千就击破二十万刘家叛军和婆罗洲诸国联军的!”
正在说话的是一名身穿灰布长袍,头戴瓜皮帽的青年。
“罗千户,明王大军果真如此精锐?”
“精锐不精锐,你看着不就是!”
被称为罗千户的年轻人名为罗建功,是兰芳罗家的子弟。
现在是大明锦衣卫千户,这次前来广东的任务就是要联络广东当地的天地会好汉。
“方兄弟”名为方珂。
乃是在肇庆开医管馆、武馆,号称肇庆铁手方的方珂。
他来头可不小。
父亲名为方美玉。
他还有个早逝的叔叔名为方世玉。
方世玉和方美玉在广东这地界位列“少林十虎”之一。
南少林在顺治年间被清军捣灭,弟子散落广东。
许多少林弟子都和天地会有关联。
方家也不例外。
肇庆方家虽然没有开坛起堂。
但是广东这边的天地会堂口和方家都有照面。
除此之外。
方家在肇庆也算是一方大族,和广东的一些大宗族也有些关系。
算是黑白两道都能吃得开。
是潜入广东的锦衣卫重点联系的对象。
铁手方盯着前方飘扬的日月大旗。
心里却在叫苦。
天天喊反清复明,只是道上各路天地会堂口们的传统。
要说真的要投身反清复明的造反事业。
像是铁手方这样的有家有产的有产者反而不太愿意。
风险太大了。
不过他也不敢得罪锦衣卫。
在广东这边也有不少天地会的堂口在串联,要响应明王号召,起兵反清。
其中以那些有白莲教背景的堂口最为积极。
白莲教吸引的教众基本都是底层百姓。
本来就是对于造反很有劲头的。
白莲教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
不过到了清朝的似乎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受到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
口号也喊成了“白莲花开,弥勒降生,日月复来,明王出世”了。
现在明王真的领兵泛海而来。
白莲教的各地香主们如何不趁此机会,大肆宣扬“明王出世”,吸引教众,壮大实力。
方珂当然不相信什么“明王出世”了。
而且这大清朝现在也没有什么要灭亡的征兆啊。
甚至看起来还相当强大。
前些年还全屠了准格尔部。
台湾那边有天地会的好汉起事。
也很快被镇压了。
根本没翻起什么大浪。
如今明王在大陆只占了个大屿山岛....
如何和富有四海的大清朝对抗?
心中叫苦的方柯盘算着开溜。
但是却忌惮的看了看罗建功的腰间。
方世玉的侄子自然是很能打的,否则在江湖上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有“铁手方”的诨号。
要说双方论一论拳脚功夫。
那方珂有十足把握击败对方。
但是....
对方腰上可有一柄短管火铳,小腿的靴子上还有一柄短刃。
方珂拳脚功夫再好。
被打一铳,被划上一刀,怕也要吹灯拔蜡...
就在此时。
鼓声骤然响起。
“要来了!”
两人伸长着脖子,看向江对面。
第64章 清军也有能打的【求收藏求追读】
这鼓声是从清军的军营内传出来的。
“这是聚将鼓,看来鞑子要有所动作了...”
罗建功细细听了一阵后便说道。
方珂没有接茬,据他所知,在广东这里的大宗大族基本都没多少是支持明军的。
不过天地会、白莲教不少底层的小老么、教众却有不少在鼓噪的。
和两人一样,江岸边不少的目光都在紧紧的盯着前方。
不出意外的话。
明清双方在时隔一百多年后的初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
“诸位,逆明擅长火器,拥有大量可抛射开花弹的轻型臼炮。诸将可有良策。”
清军大帐内,诸将齐聚,福康安披挂整齐,端坐高位。
“大帅,逆明的火器射程有限,虽比鸟枪远,但是却不如抬枪、子母炮,我军只需要枪对枪、炮对炮,与之对设,何惧之有,卑职愿领兵出战,打这个头阵。”
正在说话的是广东绿营督标左营参将杨流芳。
乃是八旗汉军正黄旗出身。
也算是最忠诚的大清忠臣了。
广东督标左营也是广东绿营之中比较精锐的部队了。
所以杨流芳才有底气来打头阵。
“好!杨参将点兵三千,先去试探试探逆明的实力!”
福康安当即说道。
这些天福康安屡屡听闻明军海军在珠江两岸来回扫荡,广东水师一战未出就被轰成渣渣了。
所以要在水面上和明军交锋,福康安当然知道是不可能。
他本人也不擅长水战。
而陆战交锋....明军是个什么水平,福康安自己也摸不准。
传说是听得够多的了。
真的打起来会如何。
那还真的难说。
.........
很快。
杨流芳就点了三千绿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