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昌国主,就此身死。
处理完麴文泰。
秦牧缓缓看向张雄,收起了眸中的冷意,摆了摆手:“给张将军松绑。”
两个玄甲军听令,上前为张雄松绑。
苏定方几人虽有些不解,但也并未质疑。
面对秦牧突如其来的好意,张雄疑惑万分。
顿了顿。
张雄眼眸微眯,呵斥道:“秦牧你到底想做什么,若是想劝降我,我劝你还是收起你的虚情假意,我张雄虽无能,但也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对于张雄的态度。
秦牧一笑了之,淡淡问道:“你死不死的不要紧,但这高昌国五城十四县百姓的生死,你也不在乎?”
闻言。
张雄楞在原地,愣愣的看着秦牧,眼中尽是不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秦牧接着道:“我可以不拿高昌国库里的一文钱,也可以不拿高昌百姓一粒粮食,不伤害一个百姓,不伤害一个士兵,只要你能够归顺大唐。”
秦牧想要收服张雄,并不是心血来潮。
他调查过此人的品行。
也知道此人的能力,也值得收服。
张雄是高昌国大将军,若是能够直接收服他。
那便能兵不血刃的收服高昌。
一举两得。
有着高昌本国将领治理高昌,高昌百姓对大唐的归属感,将会急剧提升。
苏定方几人闻言,顿时一惊。
经过一番细想,也大概明白了秦牧的意思。
听着秦牧一番恳切的言论。
张雄心动不已。
他本身对权利便没什么欲望。
他当高昌大将军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若是能够以这种条件归顺大唐。
张雄还是十分愿意的。
当初他出任高昌大将军,一是报答麴文泰的知遇之恩。
二就是为了在西域这鱼龙混杂的地方,保护高昌百姓。
今日与其说是秦牧给他一个机会。
倒不如说秦牧给高昌一个机会。
秦牧的名号他自当知晓。
知道他对突厥的铁血无情,也知道他对大梁百姓的宽厚仁义。
第四百二十二章:送别(2/5)
面对秦牧拿出的诚意。
张雄心动不已。
但他心中却是不可置信。
他如今乃是败国之将,就连麴文泰都被秦牧斩了。
又凭什么留着他?
张雄自嘲的笑了笑,问道:“你是大唐驸马爷,可却不是大唐皇帝,你说这的这些可算数?”
秦牧微微颔首,淡淡道:“自然,既然是我说出来的,那我便能保证做到,无需担心。”
闻言。
张雄长出了口气,看向秦牧,“我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驸马爷能不能,指点一二。”
秦牧眉梢轻挑,“说吧。”
“驸马爷为什么要招降我?”张雄直勾勾的看着秦牧。
好似要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秦牧倒是没想到张雄会问这个问题。
他笑着摇摇头,“没有为什么,只是我看你比较顺眼罢了。”
话落,张雄一楞,站在原地,半晌后才点点头。
这也算理由?
张雄思虑半晌,继续问道:“我可以归顺大唐,但若是按驸马爷刚刚所说,想必还有别的条件吧。”
张雄对归顺大唐没什么抵触。
若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归降大唐可能会更好。
大唐国力,日益昌盛,天下无人不向往。
秦牧点点头,直言道:“我要你统领高昌国军政大权,出任高昌都督。”
本来已经打算归降的张雄。
听完这话,又是一楞。
他一脸懵逼的看着秦牧,“让我统领高昌军政大权?驸马爷,您就不怕我造反吗?”
张雄一时无法相信。
虽然秦牧说的很认真,但他总觉得秦牧是在与他开玩笑。
统领高昌军政大权,出任高昌都督。
这完全就是放权于他。
只要他有反意,高昌随时能脱离大唐,自立门户。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秦牧竟然提了个这样的条件。
秦牧对此却是淡然一笑,漫不经心道:“我为何要怕?”
哀叹早就在暗中调查过张雄的为人。
张雄在高昌国的口碑和声望无人能及。
便是麴文泰,也远远不如。
他断然不会为了一己私利,置高昌百姓于水火之中。
再者说。
就算张雄带着整个高昌国造反又能如何?
他能率军攻破高昌一次,便能攻破第二次。
张雄百思不得其解,问道:“驸马爷,你为何如此对待高昌?”
张雄虽深处西域。
但并非不知道秦牧的事迹和威名。
这位可是凶名远扬的修罗驸马爷。
南征北战,从未有过俘虏。
只要是他的敌人,尽皆倒在屠刀之下,无一生还。
可如今。
他高昌国四万大军全部被秦牧所俘。
不仅没杀他们,甚至还想将军权交换于高昌。
实在令人费解。
闻言。
秦牧笑了笑,直言道:“死在我手下的敌人很多,但高昌国百姓也是汉人,与我大唐同属一脉,皆为炎黄子孙,没必要自相残杀,我也不想手上沾染太多同胞的鲜血。”
“而且,我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你会一心为了高昌百姓,若是你想造反也没关系,那受苦的将会是高昌百姓。”
张雄点点头,心中对秦牧敬佩不已。
世上虽传说着驸马爷许多恶名。
但在炎黄子孙面前,却有一种常人不可及的归属感。
秦牧看张雄沉默不语,接着说道:“我可以让你出任高昌都督,但是高昌的政治与军制,必须与大唐同步,进行改革。”
张雄深深揖礼,“全凭驸马爷吩咐。”
此时,他已完全被秦牧所折服。
无论是秦牧的铁血手腕,还是对高昌百姓的宽恕。
苏定方眉梢舒展。
他们对秦牧亦是钦佩。
不但收了张雄,还兵不血刃的收了高昌。
他们虽然身为武将,但同样不愿看到汉子子民,互相残杀。
而且秦牧看人一向很准。
他能如此看重张雄,想必张雄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大唐如今收服了三个国家。
分别是吐蕃,吐谷浑还有高昌。
吐蕃的归顺是由松赞干布亲自前往大唐,与李二谈的条件,军权由柴绍掌控。
吐谷浑则是被大唐给生生打服的。
十六万大军尽皆折损于秦牧手中。
他又亲自率领振武军,兵临吐谷浑都城。
慕容伏允这才将军政大权奉上。
吐谷浑的都督乃是开国之臣,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