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一番直言,将几个嫔妃得罪了个透彻。
也是因为这件事。
加深了李二同李渊嫔妃之间的矛盾。
为李渊食言,不将太子之位传给李世民,埋下了伏笔。
武德七年,六月。
李渊到长安以北宜君县仁智宫避暑。
命李二和李元吉随行,命隐太子留守京师。
谁知隐太子竟不知天高地厚,伙同杨文干谋反。
最后事情败露。
隐太子认罪磕头昏厥,杨文干谋反。
李渊找到李二商议此事,平定杨文干叛乱。
李二直言:杨文干不足为惧,只需派悍将一名,精兵两万,便足以铲除杨文干。
但李渊不肯。
杨文干谋反,牵扯到隐太子。
若是派别人前去,此事恐怕会暴露,引起不良影响。
李渊答应,若是李二亲自前往,剿灭杨文干。
便将太子之位传于他,降隐太子为蜀王。
这是李渊第一次正式答应李二,册封他为太子。
事成之后。
在一众嫔妃蛊惑和隐太子的算计下。
李渊食言,并没有将太子之位传给李二。
隐太子更是想将李二赶尽杀绝。
这才有了之后的玄武门之变。
念及此。
李二眼角滚落出一滴眼泪。
长孙无忌眼疾手快,趁着几人闲逛的功夫,将手帕递到李二面前。
李二拿起手帕,嘴角微扬。
长孙无忌还是一如既往的,体贴入微。
“二爷,事情都过去了,无需多想。”长孙无忌看着李二低声道。
李二点了点头,破涕为笑,“辅机,知我者莫若你啊。”
其实。
刚刚长孙无忌以为,李二是因为那几个府兵对秦牧的狂热,而感到生气。
后来他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李二那模样,不像生气,倒像是心事重重。
当他发现李二眼眸中有泪光滚动时,便猜到了一切。
李二肯定又想到了武德年间的事。
虽然不知道他想的什么。
但八成与李家有关。
毕竟不管隐太子有多么想至李二于死地。
但手足相残。
永远是李二心中磨灭不了的痛。
长孙无忌低声,继续道:“二爷,人跟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想当初,我们觉得不会背叛我们的人,背叛了我们;我们觉得不会腐败的人,堕落成了恶鬼;我们觉得那些不靠谱的人,反而成了大唐的中流砥柱。”
“人心就是这样,很难揣摩,很难测量。”
“但有些人,我们根本不用揣摩,也不用测量,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他,永远相信他那一颗,不会对权利产生贪欲的心。”
“有些人不管站在阳光下,还是站在黑夜中,永远不会改变他那颗赤诚的心。”
虽然长孙无忌知道,李二刚刚不是为了秦牧的事心烦。
但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长孙无忌身为秦牧的舅舅,不得不为秦牧说上两句,顺便提点一下李二。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
李二眉头微蹙,沉吟道:“辅机啊辅机,你到底还是想点我一番,你还是对我不放心。”
“呵呵。”长孙无忌尴尬的笑了笑,“此事也不是说我点您,刚刚那一幕,别说是您,就算是我看了,心里也会不舒服。”
“但二爷您应该理解,您做了四年的帝王,但您做了十几年的秦王,从您手下带出的兵,数十万计。”
“对于军中兵将这点事,您是最能理解的。”
“不能因为这一点小事,便对牧儿产生什么误解不是?”
长孙无忌看着李二,满脸堆笑。
第五百一十六章:鉴宝(2/5)
皇宫。
藏宝阁。
李二笑吟吟的看着长孙无忌。
刚刚的阴霾,一扫而空。
往事随风,不管有多少冤仇,也已烟消云散。
活在当下最重要。
而且。
李二还是第一次见长孙无忌为一个人,辩解如此之多。
“怎么?你就这么不信任我?”
李二看着长孙无忌,脸上噙着笑意。
长孙无忌见李二这副模样,沉着的心,平稳了许多。
知道李二并未因为此事计较。
“二爷,我岂能不信任您,只是这事...”
长孙无忌支支吾吾道。
闻言。
李二没有说话,嘴角微微上扬。
其实,这些年,李二之所以放任秦牧这般。
秦牧为大唐建功立业,丰功伟绩占了一部分。
但更多的是。
李二在秦牧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阳光,正气,放荡不羁。
做任何事,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思量,不畏权贵,不偏听偏信。
李二何曾不是这样的人。
遥想当年。
李二若是善于趋炎附势,拉拢人心,搅弄阴云。
不至于让隐太子三番五次陷害于他。
不至于让李渊食言,未将太子之位传于他。
不至于这丰功伟绩,都不能自证他的实力与对李家的忠心。
所以有的时候就是这样。
你做的再多再好,也不及伴君左右之人的三言两句。
李二本身就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他对秦牧,一直有着特殊感情。
与秦牧在一起。
李二觉得活得有血有肉。
这也是别人做了皇帝不能容忍的事不可。
若是秦牧做了,李二可以接受的原因。
“好了,好了。”李二无奈的摆了摆手,“关于秦牧,我心中有着自己的思量,不必你在这里费尽口舌。”
“你长孙无忌能懂的道理,我不懂?”
听着李二这番话。
长孙无忌喜上眉梢,笑呵呵道:“二爷怎么会不懂?我只是怕二爷又联想什么了不是。”
两人正说着。
程咬金端着一个金色花盆,跑了过来,“二爷,您快看俺发现了什么宝物。”
闻言。
长孙无忌和李二两人正了正神。
与此同时。
程咬金端着金盆,来到两人身前。
李二望向盆中,一株色黄如金的植物,正生长于盆中。
令人惊奇的是。
这株植物正散发出阵阵暖意。
秦牧与薛仁贵两人闻言,也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