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反书!”李自成笑吟吟落了座,看到刘一虎还站着,赶紧招呼道,“坐,坐下。”
“皇爷,臣还是站着吧。”刘一虎摇了摇头。
李自成笑道:“唉,一虎啊,额们的大顺朝早就没有了,还什么皇爷不皇爷的?”
“皇爷,现在机会又来了,”刘一虎道,“额们已经拿下了巫山县城……皇爷,您别在夹山寺当和尚了,和额们一起去巫山县干大事吧!”
李自成笑着摆摆手:“不去,不去……巫山县不是什么能成大事的地方,额不去,你们也不要在那里呆太久。而且,额已经过时了,你们要打着额的旗号,除了给吴三桂和康熙树个大敌,没有一点好处。”
说着,李自成又拍了拍放在书桌上的《天下为公论》和《天朝田亩制度》,“一虎啊,额前些日子得了这两本反书,已经细细地读了……好书啊!额要是早个二十多年读了,也不会连累那么多兄弟了。一虎,你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好好读读,没错的。”
“皇爷,”刘一虎看着李自成,有点哭笑不得,“这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自古哪有读书人造反?”
“怎么没有?”李自成说,“读书人造反的多了!早年间反唐的黄巢就是个读书人,后来反元的刘福通、杜遵道也读过书,其中杜遵道还是元朝的国子监生……要不然他们怎么能写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这样的造反对子?额当年造反没造好,就是因为读书少了。一下做大了,就不知道该怎么整了,就在那里瞎整!
一虎,你可以多读点反书,要好好造他N的一场反!”
一说到造反,李自成的神采也飞扬起来了,刘一虎更是来了兴趣他本来不喜欢读书学习,但造反是他的兴趣爱好啊!
“皇爷,这书额一定好好看……不过您还是先和额说说,下一步额应该怎么办?”刘一虎问。
“好,那额就和你说说,”李自成道,“首先,你不要怕打吴三桂的旗号,也不要怕自称大明的臣子……额们这一次一定要借壳造反!”
“什么?借壳造反?”刘一虎问,“借什么壳?”
“借吴三桂的壳啊!”李自成笑道,“一虎啊,你一定要记牢了,当年明太祖造反的时候,是用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计策……他也是借了韩宋的壳,躲在刘福通和小明王旗下发展自己的势力。额们现在也一定要用这个法子,把吴三桂当成挡箭牌,让他顶在前面,额们自己好发展。你要是打出大顺的旗号,吴三桂能把你当自己人?
另外,额们要发展,就不能在巫山这种人少地广的地方建立根据。”
“为什么?”刘一虎问。
“因为人少地多,就没办法均田分地了!”李自成说,“额当年就喊出了免粮均田的口号……可是额只做了免粮,却忽略了均田。所以额能够把队伍拉扯起来,却没有办法建立牢固地根据。你一定要吸取教训!”
“那……额们要在哪里举兵?”刘一虎又问。
“就在澧州、常德一带吧!”李自成说,“额知道这里的情况……这里人口比较多,豪门大户占田也多,有许多贫汉没有土地,正好用均田来发动他们。
另外,吴三桂现在已经拿下了贵州大部,不日就要兵出湖广……你们正好趁机在石门举兵响应,就打吴三桂的旗号……吴三桂手下有额们的老兄弟,找找他们的路子,求封两个州府没什么问题。等你们在澧州、常德均了土地,那就真正有了根基,就能够等待时机做大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爹,他不孝啊!
“阿玛……父王,这是夔州谭总戎的启本……上面注了火急……”
四川省重庆府的大明大总统西王府内,也换上了一身“太平天国”风格的风帽加黄袍的吴应熊,正跟在老爹吴三桂身后转悠。在吴三桂的王府政事堂内,还拥着一堆人,正听着老头子指手画脚的分配任务。
“从五华山运出来的银子到哪里了?复兴大明的事儿可费银子,接下去咱们还要东征,还要北伐,哪儿哪儿都要花银子,可万万不能有失……五华山的银子是咱们的根本,一定要看好了,沿途要多派兵马保护!”
“汉中府的秋粮收购的怎么样了?四川这边千里白地,根本拿不出粮食来供大军北伐,明年春天要出兵,就只能指望汉中了……告诉方献廷,不要怕花钱,寻常的田主家里面谁没个三年五载都吃不完的米面?花钱买下就是,如果光给钱还不行,就再给他们一个举人功名……总之,明年的祁山之战关键就是粮草供应!”
“孙延龄求封定南王,还要本王出兵广西帮他打老婆?这个家伙来添什么乱?本王马上就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了……哪有功夫帮他打老婆?而且打老婆这种事情,哪有让外人帮忙的?让他自己去解决!至于封王的事儿,等他把他老婆制服了再说!定南王只有一个,他有,他老婆就没了!”
“什么?我弟弟吴三畏和鳌拜一起当海贼了?搞错了吧?吴三畏不是我弟弟……什么?这个吴三畏是我爹在外面养的外室所生?这倒有可能,我爹他惧内!那就先当他是本王的弟弟吧……给封个水军大都督!”
好容易等吴三桂精神头十足地把要紧办理的事情都分派完了,吴应熊才把刚刚收到的夔州总兵谭弘派人送来的启本递上。这段日子,吴应熊的精神很萎靡,一下子仿佛老了一二十岁,和他那个越活越精神的老子吴三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让吴应熊萎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家破人亡了……老婆被圈,儿子被杀,女儿和小老婆都被人霸占,真是太惨了!
二是他在吴三桂身边显得有点多余!他打小就在北京当人质,一言一行都得非常谨慎,也养成了他唯唯诺诺的习惯,而且吴三桂也没办法培养他的军政才能,造成他文不能治国,武不会打仗。
相比之下,他的兄弟吴应麒的表现可就太亮眼了!虽然吴应麒性格粗鲁,不拘小节,很容易得罪人。但是荣溪桥之役的表现实在太突出了他带着两千五百人愣是挡住了清军两三万人的猛攻,将四五万人的清军一切为二,为之后的大观镇围歼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凭借此战的军功,吴应麒已经是吴三桂阵营中当仁不让的第一将!
甚至已经有人把荣溪桥之战和李世民指挥的虎牢关之战相提并论了……
而更让吴应熊感到绝望的是,吴应麒的儿子吴世琮比他爹还要杰出,不仅领兵打仗的能耐一点都不弱于其父,而且还为人谦恭,礼贤下士,有长者之风。
吴三桂更是委吴世琮以重任,命其屯兵汉中,筹备北伐!
而吴应熊的养弟,吴三桂的养子吴国贵再被吴三桂派去贵州督军之前,还私底下找吴应熊谈过,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本来吴应熊也没想过当皇上。如果康熙肯把他的老婆孩子都还给他,他倒是很乐意去昆明养老,一大家子人在五华山上其乐融融不好吗?
可是现在……他算是知道什么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了!
他要是有权,至于落得现在这样家破人亡吗?
所以这吴应熊在抵达重庆后也开始积极起来,开始努力扮演吴三桂的左膀右臂了。不过吴三桂好像也有点瞧不上他,不让他插手军国重事,只让他负责不大要紧的方面,譬如招抚夔州府那边的大小军阀夔州那边的地形非常琐碎,水土又比较养人,所以割据成本很低,容易滋生称霸一方的土司豪强。
而吴三桂也没太重视这些人,就让吴应熊遥领夔州府事,负责招抚夔州的地方势力……只要这些地方势力肯跟着反清,哪怕不派一兵出境,清军也不可能逆长江而入夔门了。
至于通过夔州进军湖广……在吴三桂看来,也没什么可行性。一路上山高林密的,后勤保障还非常困难!而且出夔门进入湖广后,也还是处处险阻。历史上诸葛亮他主公刘皇叔不就走的这条道,结果被陆逊堵死在长江边上的大山里了?
在打赢了大观镇之战的吴三桂看来,尽快出祁山北进关中,一举把陕甘拿下,那才是夺取天下的正途历史上他不敢这么干是因为怂,怕八旗天兵。
可现在他已经不怕八旗了,大观镇之战让八旗天兵现了原型……根本就是一群怕死又怕苦的京师纨绔!
所以吴三桂现在方针就是以主力出祁山,以偏师经略湖广。
而且经略湖广的偏师也不走夔门,而是走贵州东出偏沅(湖南西部),先拿下湖南,然后视北伐甘陕的情况再做打算。
不过吴应熊今儿却从夔州总兵谭弘送来的启本(给吴三桂的奏折)中发现了一个出奇兵取荆襄的良机……这可是他这个世子爷建立威信的机会,所以毫不停留的就马上送来了吴三桂这边。
吴三桂忙完,精神头有点使过了,坐在那里有点犯困。瞧着儿子捧着谭弘那个墙头草的启本,着实有点不想看。但吴应熊毕竟是他的好大儿,所以还是懒洋洋地接了过来,打开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当下就来了精神:“什么?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吴应熊笑着道:“父王,谭总戎启本上说的这个方案,儿臣觉得相当可行……而且也不用咱们出大兵,由夔州兵、石柱兵、夔东十三家的余党出兵,咱们再赞助一些缴获的兵器甲胄,再封一些官爵,说不定就能把荆州和襄阳都给拿下。即便不行,也能把湖广清军的注意力吸引到湖北,三弟取湖南就容易了。”
“这个杨来嘉他靠谱吗?”吴三桂又问。
“靠谱!太靠谱了!”吴应熊笑道,“这个襄阳镇总兵杨来嘉是郑成功的旧部,康熙元年被迫降清,心里是不服气的……清廷也不相信他,所以不让他在福建沿海呆着,调去襄阳当了个总兵。儿臣在北京的时候就和他结交过,还颇为投机,知道他心中郁郁……如果儿臣出面招抚他,他一定肯归顺咱们的!”
“他一个总兵也没多少兵,能打下襄阳吗?”吴三桂还是有点怀疑。
吴应熊道:“谭总戎的启本上已经有了对策……他想让夔东十三家的人马在澧州、宜昌一带起事,吸引湖广清军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石柱兵一起间道赴襄,和杨来嘉来个里应外合!父王,儿臣觉得这事儿可以试试看……如果成了,那中原都会震动,如果不成,也能闹出好大的乱子,有利于咱们出祁山和取湖南。”
吴三桂终于被吴应熊给说服了,点点头道:“老大,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为父再给你派一标精兵,让杨溢之领着和你一起去夔州。如果襄阳真能拿下,为父就让你兼领湖广总督!
老大,为父知道有些人把老二比为李世民……不过在为父看来,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个果,这李唐兄弟相残的种子,其实是李渊自己埋下的。他在打天下的时候,把太子李建成拴在身边,而让次子李世民东征西讨,建立威信,结果李世民就尾大不掉了……你可明白为父的意思?”
吴应熊点了点头,他知道吴三桂的意思是要赶鸭子上架,逼着他这个当了半辈子人质的大儿去建功立业……这可真是太难为人了,他别说和李世民比,李建成他也比不了啊!
可是现在就到了这个份上,他不努力也不行啊!
想到这里,吴应熊就重重点了点头,道:“父王,孩儿明日就和杨溢之一起去夔州……孩儿一定不叫父王失望!”
吴三桂已经欣慰地看着大儿子,笑了笑道:“还有个事儿要和你说……吴元益从广东捎来了密信,信上说你的次子世确定已经脱逃!他怀疑是被王忠孝所救,而你的小女儿小艽也跟了王忠孝。你写封信,回头我让人送去给吴元益,让他找机会交给王忠孝吧!”
“写信?”吴应熊叹了口气,“写什么呢?父王,若世霖没有死在他手里,什么都好说……他喜欢美女,我就把小艽送给他也行,当不当大都无所谓。可是世霖是我的嫡子啊!”
吴三桂苦笑道:“这都是康熙的手段……应熊,你还是要好好安抚一下王忠孝,毕竟他爹是两广总督,他还把持着天地会,朱三太子也在他手里!咱们现在还用得上他!”
吴应熊只是点点头,实际上他也知道吴世霖之死的缘由……这事儿就是康熙逼王忠孝交投名状。
可问题是吴世霖是他的嫡子,是吴三桂的隔代继承人!
如果吴家将来得了天下,那吴世霖必然要追封太子!
王忠孝杀了吴家王朝的太子……这根刺儿,是会把人扎死的!
……
王忠孝逼死吴世霖的事儿是根要命的刺儿,同时也是鞭打驱赶着王忠孝急吼吼赶赴广东的鞭子!
他是康熙十年九月辞陛离京的,虽然带着一大家子人,可是一路上不敢有一点耽搁,如果不是有一群女眷和孩子跟随,他都想用八百里飞递的速度飞到广东去!
因为他现在真的怕他那个不靠谱的爹来个“大义灭亲”啊!
他那个爹可不缺儿子!
且不说那些庶子,光是大老婆生养的嫡子,王辅臣就有三个!
没错,就是三个!
张小玉又给王忠孝、王吉贞添了个弟弟……还是“吉”字辈的,名叫“吉永”!
这名儿听着就让王忠孝心里头不痛快。
因为王忠孝自己是“忠”字辈……王辅臣的养子和庶子全都是“忠”字辈!
而王吉贞、孙吉庆和现在这个王吉永都是“吉”字辈。
这是几个意思?
是把王忠孝这个又忠又孝的好儿子当成了庶子?
这爹,他……不孝啊!
所以王忠孝不得不防着他爹一些!在他这一行人刚到韶关,进入广东地面之时,他就干脆甩下他哥王吉贞和他的大老婆吴小菟,小老婆杨小环,只带着吴世、吴小艽、王士元、王安、王全、王雷勇和几十名亲随骑兵,日夜兼程,飞赴肇庆。
而当他赶到肇庆府的时候,他那老爹王辅臣,正在两广总督衙门……隔壁的定南格格孔四贞的行馆里面商量怎么对付孔四贞的丈夫孙延龄呢!
孙延龄现在盘踞到了柳州,和广西提督马雄,左江总兵郭义和高、雷、廉总兵祖泽清勾结在一起,共同反对他老婆孔四贞……
夫妻之间都快玩到兵戎相见了,这也没谁了!
孔四贞对于丈夫的背叛,那也是非常恼火的……她虽然不守妇道,和王辅臣相好,还一起生了个儿子。可她并没有对不起孙延龄……她和王辅臣好的时候,孙延龄就知道!
因为王辅臣的身份太低,不被布木布泰认可,她才不得不带着肚子嫁给了孙延龄。虽然孙延龄当了个“接盘侠”,但是孔四贞也不拦着孙延龄纳小妾,也没不让孙延龄上床,甚至还和孙延龄的小妾一起伺候过孙延龄……后来还为孙延龄求了广西将军,让孙延龄带着小妾们去广西逍遥。
所以在孔四贞看来,这个盘,孙延龄接得一点都不亏!亏得是王辅臣,自己和广西将军的位子,本来都是人王辅臣的!而且王辅臣还帮孙延龄布了种,让孔四贞为孙延龄生了个又高又帅的儿子,以后可以继承孙家香火!
如果没有人王辅臣帮忙,孙延龄到现在连个儿女都没有,这可就是无后为大了……孙延龄大小老婆一堆,孩子就只一个!
而即便孙延龄干了那么些对不起孔四贞的事儿,孔四贞仍然不想和丈夫打仗夫妻之间在后宅里打架也就算了,孙延龄挨顿揍也就老实了。如果带着军队上战场对阵……这事儿太难看!
而且不明真相的人还挺多,到时候天下悠悠之口一定都说孔四贞不守妇道。
你这都带兵杀夫了,也不可能守妇道啊!
所以孔四贞虽然想对付孙延龄,却也不想让王辅臣出兵……而王辅臣其实也不想帮着孔四贞去杀孙延龄。倒不是他觉得自己理亏他怎么会觉得理亏?孔四贞本来就是他的!他都已经把孔四贞睡得服服帖帖了,结果孙延龄横刀夺爱,给他戴绿帽子了!
可问题是,王辅臣知道孙延龄已经投靠了吴三桂!
不看孙面看吴面……现在吴三桂势力那么大,眼看就要夺取天下了,王辅臣怎么能出兵把吴三桂的走狗孙延龄杀了?
再说了,孙延龄这边还有马雄、郭义、祖泽清……都杀了,他王辅臣不就是大清的死忠了?
所以王辅臣的心思就是拉着孔四贞一起投靠吴三桂,让吴三桂在自己、孔四贞和孙延龄之间二选一。
孙延龄本身的实力很小的,而王辅臣加上孔四贞,两万大军都能拉出来!他俩要联手,再加上马雄、郭义、祖泽清两广马上就得易帜!
他都想好了,到时候他就当定南王,让孔四贞当自己的大老婆,张小玉当二老婆,让孙吉庆认祖归宗当王吉庆,将来继承定南王的王位……
正打算和孔四贞商量着怎么反清呢,王忠孝这个有点讨人厌的儿子忽然找来了!
“什么?他已经来了?昨儿不才说到了韶关?”定南格格的行馆当中,王辅臣这个不孝之爹一听自己的养子王忠义来报说王忠孝到了,眉头可就皱起来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爹,您想造反?可我的本钱还不够啊!
“东翁,二公子说他因为想念您老人家,所以在韶关就换了快马,带着少数亲随飞奔而来,大队人马还由大公子领着,还有几日才能到达肇庆。”
正和王辅臣回话的是“朱三太子的把兄弟”姚启圣……当然了,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和朱三太子的关系那么亲近了!
这位姚启圣姚大师爷现在可是混得风生水起了,他的能力和他的那股子“钻劲儿”,在王辅臣、王忠孝两父子的“师爷团”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他的业务能力也是很强的,刑名、钱谷、军务、外交(他当过香山知县,和洋鬼子打过交道)、文案等事务无一不精,甚至还精通满文他是绍兴八旗嘛!当然会讲满洲话,就是会夹杂一些绍兴口音。
另外,姚启圣在给王辅臣、王忠孝当师爷前,就在广东当过一任香山知县,对广东的情况那是非常了解的。再加上他本来的领导能力也很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可是拉起了几千人的“浙勇”跟着杰书去打过耿精忠,最后还混上了福建总督!
所以,这么个几乎方方面面都通达的师爷到了两广总督衙门后,很自然就得到了王辅臣的赏识。他现在名义上是王辅臣的“奏折师爷”,实际上则是帮助王辅臣处理军政事务的“总管大师爷”。
王辅臣摸了摸大胡子笑着道:“既然这小子还知道想念我这个爹,那就让他到行馆三堂候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