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意思很明白了,要准备在河南、山东,甚至是直隶、山西抵抗大明或吴三桂的北伐,同时还要做好跑路的准备。
而无论是要战于河南、山东、直隶、山西,还是准备跑路,都得把关外辽东和漠南、漠北、东道蒙古牢牢掌握起来,利用起来。决不能北京一被包围,就万事皆休!
顺治接着说:“所以新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定要给各方面都留位子,让大家都来参与……然后,还要敲定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商国是和南北面官制之事。
另外,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要给鳌拜和鳌拜的心腹们平反,还要检讨玄烨违反祖制削藩的过失,要让玄烨下罪己诏向天下人道歉。
如果玄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儿,并且愿意让权给议政王大臣会议,那今后就让他去盛京当个垂拱之君,福全你还当摄政王并管理议政王大臣会议……就如同当年的摄政王多尔衮!”
这是让福全当康熙的爹啊!
康熙继承了顺治的皇位,而福全继承了顺治的爹位,相比之下,好像还是福全比较牛!
对顺治的安排非常满意的福全接着就跟他阿玛打听:“皇阿玛,那咱们什么时候开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笑了笑,说:“这事儿总要知会玄烨一声……索额图!”
“奴才在!”
“麻烦你亲自跑一趟西安吧!”顺治说,“你去和玄烨说,他的皇帝当得不好,但贫僧念及父子之情,也不废了他,就让他学南朝的朱三太子,当个垂拱享乐的皇帝。让他下个罪己诏,再宣布遵照贫僧的遗诏,开个议政王大臣会议,邀请八旗、各省、内属和外藩蒙古各方,一起来共商国是吧!”
“奴才领旨!”
……
西安,大清皇帝行在。
就在索额图领了顺治大和尚的法旨快马加鞭往西安而来的时候,康熙其实已经知道大事不妙了!
他在北京也是有耳目的!
他当然知道那个忤逆不孝的阿玛正在策划阴谋,要废掉他的皇位……即便不会马上废掉,也要先架空,再废黜。
而他一旦被废,那小命也就难保了!
这个《三国演义》里面的汉少帝刘辩和高贵乡公曹髦是什么下场,他当然是知道的。
他原来以为鳌拜鳌太师才是董卓、司马师这样的人,可万万没想到,鳌拜其实是好人,真正的董卓、司马师原来是他阿玛!
得知了密报之后,康熙已经坐立不安了!
他知道自己手里没什么可以对抗顺治和裕王福全的筹码……最近从两淮和江南传来的消息非常不好,穆占、格斯泰在符离集和睢水惨败,两淮清军的主力丧失,同时兵家必争之地,南北交通要冲徐州也宣告失守,而淮东、江南、江西、浙江等地的崩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切的失败,都得他这个皇上来背锅!
毕竟这次的天下大乱,都是他这个昏君搞出来的。如果不是他错把鳌拜当董卓,现在天下还好好的,吴三桂也不会造反,朱三太子还在东躲西藏,活吕布父子还在装忠良,而他还舒舒服服在北京当太平天子……那个忤逆不孝的阿玛还在五台山上当和尚。
他这个昏君真是把天都给捅破了!
这个黑锅他不背,谁来背?
可是他又怎么甘心背锅下台?
他这些日子很努力的在练兵,在自救,西安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被他和赖塔仿着吴逆的军制重新整编过了,组成了新的西安旗军。
首先,西安旗军大幅增加了红衣小炮(轻型红衣炮)的数量,每个营(大营)都配备了一个装备十二门小炮的炮队!
为了铸造这些火炮,他不仅从北京调来了炮匠,还从山西另外请了一批能工巧匠,甚至让人将西安府城内的铜钱都搜刮一空了!
其次,他还将骑兵、步兵、炮兵等兵种都合成进了一个“大营”,还让不同兵种的人天天都在一起训练。
第三,他甚至还打破了满、蒙、汉之间的区隔,来了个当兵不问出处,有功皆可抬旗!
在他的努力之下,现在西安旗军已经有了八个相当能战的“大营”。
这八大营分别称为“西安前锋营”、“西安骁骑营”、“西安护军营”、“西安亲军营”、“西安锐步营”、“西安步军营”、“西安火器营”、“西安神机营”……不过甭管是什么营,编制都一样,待遇也是一样的,分多少地,分多少房,拿多少饷,全都是一样的。
一番改编再加上几个月的认真训练之后,西安旗军不说是脱胎换骨了,那也比之前精锐能战了许多,完全可以和吴三桂的精兵一战!
而且,他这些日子也在努力学坏,还找来了个几个博览群书,深知为祸之道的汉人书生委任为翰林学士,让熊赐履带着,一有功夫就跟他们学坏。
另外,他还觉得光学汉人的那点儿坏还不够,所以又派人把南怀仁(南坏人,听名字就坏)和原来那个澳门葡人总督施波治都召到西安,传授他西洋之坏!
他要争取“坏贯中西”啊!
可问题是,北京城那个不忠不孝的阿玛,怎么就不知道他军事水平的进步和道德水准的退步呢?
怎么就一心一意要让福全这个烂好人取而代之?
王大头那个祸害不就是他给引荐来的吗?
想到这里,正在西安皇城上面散步的康熙,就忍不住长叹一声。
他刚刚叹完,耳边就传来了一个福建口音:“皇上,您是在为裕王不靖之事烦恼吗?”
康熙回头一看,原来说话的人是翰林侍读李光地……就是那个“很像秦桧”的李光地。朱三太子用不着秦桧,他就千里迢迢来了西安。康熙觉得这小子不是好人,所以就收在翰林院专门叫自己学坏。
也不知道这个“秦桧”对于目前的形势,能有什么高招?
想到这里,康熙就问李光地道:“李光地,你有何良策?”
“臣的确有个法子可以对付裕王,只是这法子有点……”
“说,尽管说就是了,朕恕你无罪!”
“皇上,您要对付裕王,就得和吴应熊联手!”
“什么?和吴应熊那个逆贼联手?”
“皇上……吴应熊怎么是逆贼呢?您现在用得着这个吴应熊,他就是您的亲姑父啊!”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卖国求援,借师助剿!
“皇上,您不是要臣教您历史上那些奸恶之人的所作所为吗?这个奸恶之徒不都是惟利是图,反复难养的吗?用得着某人时,那就至爱亲朋,哪怕不是一个阿玛养的,也可以磕头拜把子,如果年纪相差大一点,还可以收为义子,拜为义父。等利用完了,自然可以翻脸不认人……”
李光地这就开始教坏康麻子了,康麻子是学霸,而且本性也不好,要不然小小年纪怎么就想要谋害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多数派领袖鳌拜?学坏当然容易了!
“认义父……”康熙品了品,回头问李光地,“光地,你的意思是朕还可以认吴应熊当义父?”
“皇上圣明!”李光地笑道,“您如果先承诺放归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两个幼子(他们在北京),再认吴应熊为义父……那就是吴应熊的儿皇帝,吴三桂的孙皇帝了。只要再许以关中土地,就一定可以得到吴三桂和吴应熊的帮助,起兵讨贼便有把握了!”
“这……这朕不就成了石敬瑭第二了?”
“皇上圣明,臣所献之计正是敬瑭割地借师之计!”
康熙眉头大皱道:“李光地,你,你……还真把自己当秦桧了?”
李光地正容道:“皇上,这秦桧……是宋高宗的忠臣啊!若无秦桧害岳飞,和北朝……那岳飞莫须就是岳寄奴了!到时候即便岳飞能气吞万里,恢复中原,直捣黄龙,又能怎样?”
“可是,可是……”康熙连连摇头,“可是朕如果认吴应熊当了阿玛,还割了关中之地,满人会怎么看朕?他们还会拥护朕当皇上吗?”
“皇上差矣!”李光地道,“您要是不认吴应熊当义父,不割关中之地,您的皇上才当不下去……大清的江山才保不住啊!”
康熙看着李光地,眉头深皱,心里头直嘀咕:我还非认个野爹才行吗?我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打败各路逆贼?
“皇上,您不让出关中之地,那吴三桂就没办法当皇帝……关中自古帝王家,吴三桂有了关中就能效法汉唐,自立为帝了!否则他的皇帝怎么当?在襄阳当皇帝吗?一看就不长久嘛!
而吴三桂一旦当了皇帝,那他和朱三太子可就不是君臣而是仇寇了!这天下,也就真正成了三分!否则,吴三桂全力攻打关中,朱三太子努力吞并山东,他们两家联手打我们大清一家……大清以一敌二,怎么能打得过?”
康熙想了又想,心里头也知道李光地说得没错。
本来他的守长安、制三桂之策是挺成功的,可以把吴三桂牢牢钳制在西部慢慢消耗,可万没想到吴应熊突然发力,来了个熊震华夏,同时李自成又诈尸复起,把整个湖广的局都搅坏了。而为了遏制吴应熊、李自成,清朝又不得不抽调江南、江北的军队去支援上游,甚至还调了心怀叵测的福建藩王耿精忠的兵,以至于南方的全局都近乎崩坏。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再死钉在西安和吴三桂拼消耗完全就是在耗死自己、耗死大清了因为吴三桂不大可能放着吃了一半的陕甘不继续吃完就掉头和东面的大明火并。
他之前和李自成火并是因为双方的积怨太深,再加上两家的地盘搅和在一起,很难进行防御,襄阳随时有可能被李自成偷袭,所以吴三桂这个老恶人干脆来个“宁教我负李自成,莫教李自成负我”。
但是吴三桂的大本营距离南京还很远,吴明当中还夹着一个不知道算哪头的李自成,让吴三桂放弃吃了一半的陕甘去打明朝明显是不可能的……而且吴三桂只要吃不下关中,那他好不容易打下的陕甘地盘就没办法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防线,就必须留下大量的军队才能固守。
所以对吴三桂而言,吃掉关中再图其他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皇上,”李光地看到康熙不言语,就知道这个小皇帝已经动摇了,于是就再加把劲儿劝道:“您这些日子好不容易攒出的四万大军是您唯一的一副身家……而吴三桂可以投入关中的军队有十到十五万!”
吴三桂有四大主力,分别由他自己、吴应麒、吴应熊、吴国贵率领,分布在湖北、陕甘、河南、湖南,每支主力都是十个卫将近五万人。
如果吴三桂真的决心要拿下关中,最多可以调动四大主力中的三支进入关中,到时候就是十五万打四万……康熙死路一条!
“可是朕卖国求援,认贼作父……八旗子弟会把朕当成什么?他们还会支持朕当皇帝吗?”康熙低声道,“而且朕还害死了吴应熊的长子……”
“皇上,”李光地阴笑道,“北京的八旗子弟未必支持您,但是西安的八旗子弟和您是一条船上的!您如果被摄政王所败,他们这些人能有好果子吃?摄政王手下也有许多饿狼等着吃肉!
况且,您得到了吴三桂的支持,战胜摄政王的把握就很大了……西安的八旗子弟不跟着您打回北京去享福,难道还想和吴三桂的大军拼命?
至于区区杀子之仇……皇上,您觉得现在的吴应熊会在乎吗?他背后也站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兄弟啊!如果西安被这个兄弟夺取,那他的世子之位还能保住吗?”
康熙看了眼李光地,叹了口气,心想:你果然是朕的秦桧啊……可朕偏偏就需要你这个秦桧!
“也罢!”康熙咬咬牙,“李光地,那就辛苦你一下,走一趟南阳去见吴应熊,和他说说朕打算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事情!”
李光地赶紧撩起官袍下拜:“皇上,臣必不辱命!”
……
李光地抵达南阳府的时候,吴应熊也正在准备一场出征,不过目标并不是西安,而是南阳府隔壁的汝宁府。这场出征其实是计划外的,是因为李中山平定淮西牵出来的。
在李中山大致平淮西后,那个马宝的兄弟,从云南去福建交流造反经验的马惟兴就开始了回归吴三桂阵营的行动……这个是说好的,所以李中山不仅不拦着他,还把睢水之战中抓到的绿营兵俘虏都送给了他,让他凑出了整整八千精锐,风风光光地西进去了。
当然了,李中山也不是白送这些俘虏的,他也有条件。他想让马惟兴去和吴应熊说说,请吴应熊派兵收汝宁的时候,顺便把闺女吴小艽送去淮西……吴小艽已经长得差不多了,可以圆房了!
另外,吴应熊如果方便,李中山还想和他在汝宁府和颍州府边境上见一面,顺便给吴小艽风风光光办一场她的身份虽然是妾,但办事儿的时候可以照着明媒正娶的大老婆来!
这本来是个好事儿,可是却突然生出了一些枝节……让吴应熊和吴世两父子非常头疼。
啪的一声儿,是棋子轻轻落在了棋盘上面儿。一副象棋,正走到七星聚会的残局,两边都只剩下七个棋子儿,正杀得难解难分,走错一步,就是满盘皆输。现在正轮到吴应熊走子儿,只看见他皱着眉头,看着棋盘,好一副冥思苦想,犹豫不决的模样。
和他对弈的是吴世,这吴世似乎已经看出父亲的心思不在棋盘上了,于是就和他讨论起了家国天下事现在吴家的家事就是国事就关系到天下事了!
“父亲,爷爷想把小艽嫁给李吉庆其实是没按什么好心啊!小艽并不是待嫁之女,而是李二哥的妾……这身份虽然辱没了小艽,但已经是事实了,小艽回家探个亲,然后就跟着李二哥的兄弟跑了,这算什么事儿?况且小艽也不愿意啊!她就喜欢李二哥。
另外,李吉庆如果抢了小艽,那么李二哥和他还不得兄弟反目?李家真要因为小艽而内讧,小艽还能有好吗?我看这事儿不能听爷爷的。”
吴三桂……还真不是什么好人!
居然想用自己的孙女用离间计,挑起李家兄弟的对立!
吴应熊轻轻摇头,道:“你把你爷爷看简单了……如果李中山是支持咱家得天下的,区区一个李吉庆算得了什么?他怎么能和李中山相比?为了笼络住李中山,把小艽送给他当个妾又算什么?就像你说的,名分早就在了,你爷爷就是认一下,还能得个重信守义的好名声呢!
可问题是……李二和咱家不是一条心啊!所以你爷爷才想在李二、李三之间挑拨,好让他们兄弟反目。”
“父亲,”吴世低声道,“李二和爷爷不是一条心……但他终究是支持您当将来的吴家之主的!如果小艽给了李三,那您和李二就只剩下了杀子之仇!到时候他会支持谁?”
“这个……”吴应熊当时就哆嗦了一下。
这年头,除了兄弟都死没了的朱三太子,谁还没有兄友弟恭的烦恼?
康熙在为福全头疼,李中山有个不省事儿的兄弟李吉庆,而吴应熊也有吴应麒这个好兄弟。
“父亲,”吴世又道,“三分天下之势已成,想要重归一统恐怕是几十年后的事儿了……现在的关键是您能不能成为这三分之一!
而且……爷爷想要的仅仅是李家兄弟反目!至于小艽归谁,他根本不在乎!只要李二、李三成了仇寇,他也就满意了。所以咱们可以这样安排……”
吴世也变坏了!
正在他小声想要“教坏”吴应熊的时候,外头传来了刘玄初的声音:“世子爷,西安有客来?”
“西安?这是……”
“父亲,应该是康熙的使臣……孩儿先去见一见吧!”
“好,你先去听听康熙的使臣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