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24节

屈大均一个真领议政,跟一个演皇上的“戏子”进什么谏呢?戏子皇上想要荒淫无道,尽管开口提要求,他和其他忠臣不同意不就行了!

老爷子赶紧一脸不好意思地向朱慈炯拱拱手:“皇上,老臣收回刚才所说的。您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我等提出。我等回去好好商量商量……”

“啊,对对,你们好好商量商量,”朱慈炯也是能屈能伸的,连连点头道,“虽然朕是垂拱之君,但朕的体面就是大明的体面,是诸位臣工的体面……朕如果太寒酸了,天下富人哪儿还敢把银子借给朕?”

还别说,在民间吃过苦的皇上就是不一样,还知道要借到大钱就得装富!

李中山笑着答道:“皇上,您还有什么要求可以让翰林院的陈学士拟个谕旨送到尚书省,臣等一定会认真讨论的。

另外,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臣等还会来皇宫之中向陛下请安顺便汇报臣等的合议结果。所以以后除了每年例行的祭祀之外,皇上每个月只需要上两次朝,其余时间尽可以修身养性,悠游玩乐。”

这还真是一份好工作,除了一些祭祀天地山川老祖宗的活动,朱慈炯每个月就上两天班,也不用负什么责任,糊弄一下就行了,剩下的时候随便玩……还有小姐姐陪玩!

而且,这当皇上的收入绝对不低的,哪怕这一次提出的换房和加薪要求没有得到批准,朱慈炯的收入那也是相当不错的!之前二王三中堂合议大政的时候,就给他定了个一百两的“日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万六千五百两!

这可是大明朝的头一份高薪啊!

……

“皇上,皇上,大喜啊!”

山西太原,原大明晋王府,现在的大清皇帝行在当中,忽然响起了久违的报喜之声。

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这个时候正坐在自己设在太原晋王府之中的南书房里面,和底下的心腹大臣商量讨伐北京摄政王的事儿。

康熙讨伐福全的战争还没开始,就遇到了一大堆的难题。

首先就是被康熙选为“讨福”大据点的大同被福全派出的蒙古骑兵抢先占据,所以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老营摆在了太原。

这个老营在太原还是在大同的区别可大了!

如果康熙进驻大同,那他就可以就近发兵扫荡漠南蒙古,先斩了福全一臂!

可是福全背后有高人……还是个和尚,一准给他支了招,先一步占据大同,断了康熙扫荡漠南蒙古,将漠南诸部引为己用的念头。

其次,康熙通过埋伏在北京的内线得到消息,得知福全已经命令杨起隆设法联络南明的权奸王大头,想引明军为助力,平衡掉站在康熙一边的吴三桂。

第三,之前答应向康熙提供军援的吴三桂,最近好像改主意了,不怎么理睬康熙了,而是和北京方面建立了往来这似乎也是老和尚的手笔!据传裕王福全已经释放了建宁公主和建宁带在身边的两个幼子,让他们去西安和吴应熊相会了。所以吴三桂就在吴应熊的劝说下,选择了两不相帮。

这下康麻子这边的形势可就危险了!

吴三桂不再支持他康麻子,而王大头很有可能被杨起隆拉到福全一边,到时候康熙就得以一敌二……这皇上恐怕就当到头了。

第四个坏消息,则是福全这个摄政王居然公开替逆臣鳌拜平反叫屈,擅自以摄政王令旨的名义宣布鳌拜早就已经死亡,还恢复了鳌拜生前的一切官爵,并且追赠一等超武公(鳌拜原来就是一等公,现在加了超武),谥号“武穆”!

这可是岳飞的谥号啊!

鳌拜变成了鳌武穆……那康熙算什么?爱新觉罗构?这可真是欺人太甚。

另外,因为鳌拜一案受牵连的人很多,鳌拜及其党羽当然是伏诛了,但是他们的家眷、奴仆之中有很多人被流放宁古塔了。

现在鳌拜一平反,他的党羽自然也平了反,那些流放宁古塔的人也就能返回北京,这些人无疑都成了福全的死党!

所以这个形势对康熙来说,这形势可谓是岌岌可危!

不过康熙也不是个会轻易放弃的主儿,何况他手头还有七八万精锐,还有一搏的本钱!

所以康熙在进驻太原之后,就立即开始对手头的七八万军队开始整编和训练了。

他的七八万人是由八旗兵、绿营兵和团练兵组成的,成分复杂不说,而且三种兵三个待遇,在大清一统江山的时候没什么……八旗军就是爷!谁敢不服?可是放在如今却不行了。待遇不一,队伍难带,人心容易散乱。

因而康熙就心一横,脚一跺,就在太原再次扩编八旗军。也不管什么绿营、团练了,有一个算一个,统统抬旗,一律算八旗汉军!

而原来的那八营“西八旗”,也不管是哪儿来的,一律算八旗满洲……这其中有不少还是原来的甘陕绿营呢!

与此同时,康熙还到处摇人,又从陕北榆林和河南又召来了费扬古、阿密达两军,也都给他们抬了旗。

一番努力之后,康熙手头的兵力就达到了十万之多!

十万八旗兵!

这账面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这些人到时候肯不肯为康熙皇帝出死力,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就在康熙在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的时候,就有喜讯传来了!

康熙抬头一看,来给他报喜的是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纲。

“舅舅,”康熙叫得亲热,“喜从何来?”

“皇上,您看谁来了?”

佟国纲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将个黑不溜秋的和尚拉进了南书房这样的事情在北京,甚至在西安时都是不可想象的。不过眼下康熙是威权下降得厉害,规矩也就没以前那么大了。

“这位大师是……”康熙嘴都甜了,看见和尚就喊“大师”……早这样,好好哄着鳌拜、吴三桂,何至于有今天?

“皇上……奴才是察尼啊!”

那和尚扑通一下就给康熙跪了,还哭喊了起来。

“察……尼?豫通郡王府的四贝勒?”康熙有点认出这个风尘仆仆,还有点落魄的和尚了,顿时颜色大变,“你……你不是跟着康亲王一起在守江西吗?难道江西已经……”

江西的康亲王部是牵制南明的一颗重要棋子,只要江西不失,明军就不可能大举北伐。即便派兵北上支援福全也是意思一下,有个万把人最多了。

如果江西丢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皇上放心,江西没什么大碍……只是安庆在正月时沦陷了。”察尼说着话突然笑了起来,“皇上,奴才还有两个特大喜讯要报给您知道!”

“喜讯?还有什么喜讯?”康熙赶紧问。

“皇上,去年腊月的时候,南京城内发生火并……伪东王耿精忠和伪英王李大头、伪南王李辅臣还有伪北王刘进忠打起来了!十好几万人在南京城里面开片,打得那叫一个惨啊,据说杀得血流成河,秦淮河都被染成了红色!”

“谁赢了?”康熙又追问。

“李大头、李辅臣、李北王一方赢了。”察尼道,“不过耿精忠也没一输到底……他和岳乐还带着几千残部逃到了浙江!”

“那的确是喜讯!”康熙点点头,“耿精忠在浙江割据一段时间,也能牵制南明的军力。”

“还有呢!”察尼接着又道,“那个耿精忠跑到浙江之后居然破罐破摔,在杭州称帝建立了一个伪靖朝和伪明对着干!”

“什么?那个耿精忠真的……真的做皇帝了?”康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有这样的好事!

耿精忠如果只是割据浙江,南明朝廷还是有可能招抚的……那个南明朝廷本来就是几个割据一方的反王拼凑出来的,火并一下,打赢的入主中枢,打败的割据地方,本就是稀松平常之事嘛。

可耿精忠当皇上可就闹大了!

好好的天下三分愣搞成了四国大战!南京的伪明朝廷要不赶紧灭了他,没准李自成、李辅臣、郑经就都当皇上了,那还不乱了套?

不过康熙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又问了一句:“察尼,这消息……可靠吗?”

“可靠!”察尼道,“是伪靖朝的国丈爷,伪靖安亲王和大清安亲王岳乐亲自出使到南昌告之康王的。”

康熙一愣,“什么?伪靖安亲王和大清安亲王?这个岳乐到底是哪家的安亲王?”

“皇上,岳乐是伪靖和大清两国的王爷……”察尼道,“朝廷并没有下诏免去他的王爵啊!”

“没有?没有吗?福全也没下令旨?”康熙故作吃惊地问。

“没有听说过,”大学士金巴泰答了一句,“许是福全还想拉拢岳乐吧?”

其实康熙也不想和岳乐撕破脸……

“那岳乐到底是什么意思?”康熙也不提把岳乐免职夺爵的事儿了,“那个耿精忠又是什么意思?”

“皇上,安亲王的意思是组成一个大明包围网!由伪靖、大清和伪……”

“没有伪!”康熙赶紧纠正了一句。

他现在可不敢说吴三桂的大周是伪周!

“哦,那就是伪靖、大清、大周联手一起先瓜分了伪明!”

“这个……”康熙想了想,麻脸上顿时露出喜色,“能行吗?”

“能行,一定能行……”察尼道,“吴三桂深恨李自成,而李自成也视吴三桂为死敌!现在李自成的侄孙李来顺当了大明忠王,盘踞武昌,早就是吴三桂的眼中钉、肉中刺了!上回因为李辅臣干涉,吴三桂和李自成没打起来。现在恐怕没有人能拦着已经当了周天子的吴三桂了。”

康熙猛一拍桌子:“好,我大清参加这个什么包围网,一起围死伪明……察尼,你再辛苦一下,和陈师傅一起走一趟西安。务必要促成三家同盟,共反伪明!”

其实康熙对于共反伪明什么的并不怎么迫切,他派人以反伪明为名去和吴三桂结盟,目的还是为了反福全,反福临……

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大头,福大爷的忙你必须帮!

“王大头,福大爷的忙你必须帮!要不然你小子就是忘恩负义!”

“王大头,你师父说得对,这忙你必须帮……这可不仅是福大爷的事儿,还是杨三爷的事儿,福大爷、杨三爷可都帮过你大忙的!”

这一日,莫愁湖王府的胜棋楼内,李中山正在和黄宗羲、顾炎武、周昌、姚启圣他们四个一块儿商量怎么设置新大明地方官吏体系的时候,他忽然隐约听见了两个熟悉的声音,整个人就是一愣,然后扭头就往窗外看,不过院子里面却是空空荡荡的。

而正在向李中山介绍自己和顾炎武、周昌、姚启圣他们一起拟定的《地方文官新制》的黄宗羲,则压根没听见外面有人找王大头,还在那儿摇头晃脑说着话呢。

“……这个地方官制还是汉朝的办法比较合理,刺史、郡守、国相、县令等地方主官,都不得由本地人担任,而且必须由朝廷直接委派。

而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督邮等大吏,则由地方士人担任,可以由地方推举,主官征辟。

而地方的吏员也是官,一样可升任到州郡甚至宰辅。这一套朝廷派主官,地方举佐吏的办法,其实也是一种国人议政之法。

而本朝如今不仅恢复了国人议政的古例,而且更进一步,制定了‘原法’和国人议政的各项实施细则……所以本朝完全可以在地方官制上以汉制为基础,加以改进。譬如地方上的文职主官可以设立巡抚、知府、知县三级,这三级主官以下再各设两名副职,巡抚以下的副职可以称为布政使、按察使,知府以下的副职是同知,知县以下则是左右县丞。

这三级主官下的两名副职中的一名,由主官提名,朝廷任命,这名副职也需要回避原籍。另一人则由地方的国人议政会推举,再由主官提请朝廷加以委任。这名国人推举的副职,则不必回避原籍,可以由本地士人担当。

至于地方副职以下的各级佐吏,则可以用国人会议推举和主副官员征辟的方法来委任,最好能够杜绝布衣师爷参与地方治理的怪现象。

另外,从共和二年或是三年开始,咱们还应该逐步完善地方佐吏考试制度和佐吏提升到主官的制度。最好能逐步形成佐吏必考,主官必由佐吏晋升而来的制度。这样就能避免佐吏不知文法,而主官不通政务的弊端了……”

还别说,写出了《明夷待访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黄宗羲、顾炎武,再加上很可能是当今天下第一、第二师爷的周昌、姚启圣一起提出来的地方新官制,比明清两朝讲究着执行了几百年的制度,实在是强太多了。

或者更确切地说,强汉盛唐的制度当然有其可取之处!比起后来只求弱化地方豪族,而忽视了行政效率的制度,当然是强太多了。

黄宗羲、顾炎武所经历的又是一个地方治理几乎无效的时代,当然会更注重提升效率。而周昌、姚启圣都是师爷出生,太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有多贪腐多无能,也知道师爷和下面的吏员是怎么勾结在一起糊弄事儿的。

翻看史书,汉朝的那些地方官吏虽然也不什么好人,但是比起明清的地方官吏,至少他们本事都挺大的!

就算是唐末各个节度使下面的佐吏,那也不是明朝、清朝的那些师爷和地方小吏可以比的。

而如今天下又是乱世,新大明又以国人为本,实行类似汉唐的地方治理模式,以求提升效率,那是理所当然的。

“嗯咳!”

黄宗羲正说得来劲时,李中山突然嗯咳了一声,他抬头一看,发现李中山正冲自己摆手。

黄宗羲还以为他对自己辛辛苦苦制定出来的新官制不满意,顿时就不乐意了,脸色一沉,皱眉看着李中山。

“梨洲先生,您和亭林先生、培公、熙止所定之法深合我意!”李中山笑着道,“不过现在有贵客自来……咱们只能稍后再议,现在先见客吧!”

“贵客?是谁?”黄宗羲问。

李中山笑了笑,然后张开喉咙对外大呼:“王全,请我师父和乐神医进来吧!”

“是!”

然后胜棋楼院子的门吱呀呀开了,就看见山字营的总兵王全推开门,领着一瘦一胖两个和尚走了进来。

其中那瘦和尚,就是李中山的恩师多隆了!

多隆原来是个胖子,现在居然瘦得脱了形,不过精神倒还好,不像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而那胖和尚则是娶了杨小环她母亲金玉环的乐神医……乐老头小日子不错啊,人都发福了!

李中山也不敢怠慢他现在自己就是校长,为人师表,当然要格外强调尊师重道了。所以他才停止了议事,还领着黄宗羲、顾炎武、周昌、姚启圣他们四个一起出迎。还乐呵呵给多隆行了个打千礼:“大头给师父请安了……师父,您减肥了?瘦点儿好,看着都精神。”

多隆则瞪了李中山一眼,一脸的委屈:“怎么能不瘦?革职抄家,部议论死,给关在大牢里头等着杀头……换谁都得瘦!”

首节上一节224/3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