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啊!”于得水一拍大腿,“我在我家传的《缇骑笔记》上见过,他是什么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那个谁的儿子,在魏公公倒台后,来北京为父申冤,拿锥子在刑部大堂上捅了落难的锦衣卫崔指挥使,还拔了崔指挥的胡子……凶得要死!这么个狠人大明亡国那会儿他怎么就没有抗清抗死了?”
“这不在闭门写书嘛!”王忠孝说,“写了个叫啥《明夷待访录》。”
其实黄宗羲组织过抗清义军,但是拿刀子捅八旗天兵和在明朝的刑部大堂上捅个五花大绑的倒霉蛋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黄宗羲没那手艺,结果抗清义军让清给“坑”了。
“明夷?啥意思?”王吉贞问。
“又是明又是夷的,还能啥意思?一准是鼓吹造反呗!二公子,这书您有吗?”
“有!”王忠孝拉开书桌的抽屉,从里面就拿出一本线装本摆在书桌上,线装本的封皮上就有“明夷待访录”这五个大字儿。
于师爷拿起这本书打开一看,发现是个手抄本,字儿是王忠孝本人的,应该是他抄的,但没发现作者的名字,于是他就问王忠孝道:“二公子,这书上面没作者的名字,是哪儿弄来的?”
“这书是粘杆处收藏的,是江宁织造郎中,就是小寅子他爹当成反书踅摸来的,我看着不错,就抄了一份。不过收藏在粘杆处档房里的那本书上面本就没有作者的名字……要不然黄太冲早上菜市口了!”王忠孝笑了笑,又道,“既然没作者的名字,那我就做主,把这书送给朱三太子了!”
说着话,他就提起毛笔,将书从于师爷手里拿了回来,又在封皮上写了“朱三太子著”这五个大字儿。然后又把书名划掉,写上了《天下为公论》五个字儿。
实际上这本《明夷待访录》并不是原版的,而是王忠孝边抄边改出来的,只保留了“原君”、“原臣”、“原法”、“田制”等四篇,并且重点突出了“原君”和“田制”,还将“田制”改写成了“均田制”。
而在突出了“原君”,改写了“田制”之后,这《明夷待访录》就变成了一本彻头彻尾的反书!
王忠孝把书交递给了于师爷,低声嘱咐道:“师爷,这书你拿着,回头多抄几本,算是朱三太子的……记着,要用左手抄,免得让人认出你的笔迹。”
“知道,”于师爷连连点头,“保管他们认不出来!”
王忠孝又道:“师爷,这书的末尾有一首《大同歌》还要单独抄上几份。等抄完之后,再挑上一套带去苏州,回头一起栽给那个朱三太子。等咱们从江南回来,这本《天下为公论》和这首《大同歌》就能借着朝廷的谕旨,搞得天下无人不知了!”
原来王忠孝那么急着把天地会给搞出来,就是想接着这回下江南、除朱三的机会,把这天地会的招牌打响,让天地会的主张为世人所知……而康熙和大清朝廷,则是天地会最好的宣传员。
实际上,这个朱三太子的动静搞得那么大,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大清朝廷太敏感,到处抓到处捕,搞得天下汉人都知道还有这么一号想要反清复明的英雄。
只可惜这个朱三太子也没什么主义,也不大会激励人心,更没什么组织……所以反来反去都反不起多大的浪花。
“《大同歌》?这是什么歌?”于师爷这时已经翻到了书的末尾,正在看《大同歌》的歌词儿。
“这是天地会的会歌……你们听好了!”王忠孝清了清嗓子,然后就用低声吟唱起来:“起来,勿为穷苦之贱民!起来,勿为待宰之羔羊!满腔之热血已然沸腾,吾等应为天下大同而争之……旧世界,必为吾等摧之,千万之黔首团结奋起,勿言吾等布衣卑贱,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这是最后之斗争,万众一心,光复中华,天下大公!这是大同之黎明,戮力齐心,大同主义,必将实现……”
这王忠孝的《大同歌》用得就是那一曲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激励了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曲调。现在虽然没有伴奏,只是清唱,但依旧让在唱的几人有了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仿佛他们已经置身反清革命的战场上,同数以千万的抗清义士一起,列着大阵,举着刀枪,高唱着《大同歌》,迎着八旗兵射来的箭镞和子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一曲歌罢,书房之内的气氛已经变得无比庄重。所有人都站在那里,王忠孝则将一张写了“天地会”三个大字的宣纸高高举起,用庄严的声音宣布:“奉朱三太子令旨,天地会现在成立了……诸君,愿入会否?”
“愿意!我等愿入天地会……”
……
康熙八年,隆冬时节。
在北直隶沧州府的天津卫和青县交界处,已经冻结起来都可以跑马的大运河边上的官道上,一支数十骑的队伍,正浩浩荡荡地一路南行。走在当先的是两名身材挺拔高大的男子,一壮一少,俱是顶戴行装,身披斗篷。两个顶子,则是一红一蓝,远远一看就知道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这两位,正是王辅臣、王忠孝这对父慈子孝的好父子了。
而紧跟在这对父子身后的,则是一个金顶小官,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正是王忠孝的大舅子,王辅臣的贤侄杨起隆了。
忽然,骑马走在最前头的王忠孝勒住了胯下的走马,停在了一座夯土包砖的小城之外。
杨起隆也赶了上来,停马在了王忠孝身边,然后扬起马鞭一指前方运河边上的小城,介绍道:“世凯,这是一座驿城……称为小站城,附近还有另外两座一般大小的驿城,现在都空着。
周围一带都被圈作了八旗马厂,有现成的马厂衙门、库房、马厩可用。运河则从驿城东面通过,运点什么东西特别方便。此地位于天津卫和青县交界处,往西南三十里便是青县县城,往东北七十里就是天津卫城了。”
王辅臣这个时候也策马到了王忠孝身边,四下看了看,点点头道:“倒是个屯兵练兵的好地方……依着运河,交通便利,周围又是马厂,极为开阔,练兵总管大臣的衙门可以摆在天津卫或是青县。世凯,你选的这个地方还真不错啊!”
当然不错了!
小站练兵,专终大清……那还能有错?
王忠孝笑着对王辅臣道:“爹,孩儿建议您就把总管大臣的衙门设在小站城内……虽然前后不着的,但胜在清净!您可以牢牢看住您自己的那一镇兵。至于另外两镇,您既然管不了,就把他们摆在青县和天津卫。
另外,孩儿的精武门也可以从海淀迁过来。精武门里面也有百十号精壮少年,都跟着孩儿还有麻子、大炮、王安、王全他们练过的,而且还都粗通文墨。爹爹再好好带一带他们,把《骑枪突击二十四法》上的本事全交给他们。这样他们就都能当把总、外委把总用了。
‘仁、贤、义、安、全’和吉祥他们几个,还有您带来的那些家丁亲兵,都能当成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来用……邵二叔、蔡三叔、白四叔、李五叔、龚七叔、黄八叔他们都当总兵、副将,这样咱们就能从上到下就能把这一镇都给精兵把持住了。
另外,火药郭和他儿子郭金宝都精通火器,不仅会配置火药,还懂得铸炮。您回头也请个旨,把他们也调到咱们的队伍上。咱们的队伍可不能只靠骑兵冲阵,一定得多弄点火炮和火枪。其中步队战兵的火枪配比不能低于三成,最好可以达到四成。
至于火炮,不要太多,一镇兵配属十二到十八门应该就足够了,不过这些火炮一定能快速运动和摆开……得设计一个好点的炮架,回头孩儿去找火药郭和金宝好好商量一下。”
王忠孝对这一镇“革命武装”可算是上了心啦!
不仅把自家天地会的那几个兄弟都给安排进去了,而且还把精武门的学徒也一个劲儿往里塞……‘仁、贤、义、安、全’都在精武门当师傅,他们同时又是天地会的创始会员,等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可以在精武门的学徒当中发展天地会员,宣传天地会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反清复明均田地”。
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将这一阵新军变成天地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
王辅臣哈哈一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行了,行了……练兵的事儿你别急,咱爷俩慢慢合计就是了。这一镇精兵是我的,也是你的!”
他这话是故意提高了嗓门说的,说完还回头看了跟随的义子、亲兵们一眼。
这些义子、亲兵全都向王忠孝抱拳行礼,一起大喊:“愿为义父(主公)和二爷(哥)效死!”
王忠孝也立马抱拳还礼,笑着道:“各位兄弟,你们都是我王大头的兄弟……以后有我王大头的,就有你们的!”
王辅臣等儿子说完,就大手一挥,指着前方的驿城笑道:“走,跟老子进城喝酒去……杨大掌柜的人已经替咱们在小站城里摆了酒啦!”
说完这话,他纵马奔向前方的小城。那群义儿和亲兵,也都呼啦啦地跟了上去,只有王忠孝和杨起隆两个人拉在后头了。
王忠孝看了眼杨起隆,笑着问:“起隆,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天地会?”
杨起隆愣了愣,似乎没听明白,“什么会?”
“天地会!”王忠孝压低声音道,“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反清复明均田地的‘地’……听说过吗?”
“什么?”
杨起隆被王忠孝的话瞎一跳,赶紧左右看看,还好没有别人王辅臣已经领着他那帮人走了,现在就王忠孝、杨起隆他们俩落在后面。
“起隆,你别装了!”王忠孝看这杨起隆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干脆就把话儿挑明了,“你的心思我都明白……于师爷和小环都和我说了!”
杨起隆这下真就不装了,只是笑了笑道:“世凯兄,您的心思,我也是明白的……我们都是同道中人!”
王忠孝点点头:“没错!我们都是同道中人。不过……我的道比你的要大一些!”
说着话,王忠孝就摸出一本《天下为公论》(就是《明夷待访录》)交给了杨起隆。
杨起隆接过这书一看……字儿不是王忠孝的,有点狗爬。署名也不是王忠孝的,而是朱三太子的!
“世凯兄,这是……你的道?还是平西王的道?”杨起隆问。
原来他一直以为王辅臣、王忠孝两父子是吴三桂派来康熙这边当内应的!
“这是朱三太子的道!”王忠孝说,“上面不是明明白白写了吗?你拿回去看看……如果觉得还行,那咱们就一块儿干天地会吧!这天地会有天下为公之论,要搞天下为主君为客,还要在反清复明成功后给天下贫苦之人和有功之臣均田地。我看着还行!”
“均田地?”杨起隆想了想,“这不跟闯王差不多了?”
王忠孝一笑:“起隆,你觉得咱们现在干得事儿,和李自成当年差得很多?既然要反……就要敢放手大干,而要放手大干,就要给底下人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年李自成虽然喊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但却没有真正实行均田。所以跟着他的人没拿到多少好处,遇上强敌的时候自然就散伙了。咱们现在要干大事儿,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杨起隆点点头,若有所思道:“还是你说的有道理……咱们现在不能有那么多顾虑!对了,我还有几个朋友,是在南方搞反清复明的,这本书能拿给他们看吗?”
“能!咱们要干大事,当然是伙伴越多越好了!”王忠孝说,“你再去和他们说,朝廷已经盯上苏州的朱三太子了……我和康亲王马上就要去苏州拿人了,让他们小心一点!”
“好,我知道了!”杨起隆道。
第一百零二章 吴世珏,赶快带上真理回云南!
北京海淀,王忠孝的庄园之内,几盏普洱茶,正散发着清鲜淡然的香气。
厅堂里面烧着炉子,暖和的仿佛春天一般。已经从天津小站回来的王忠孝穿着一身便装,也没戴帽子,正悠然自得的坐在上座。他的新婚妻子吴小菟和大舅哥吴世珏也一块儿在这间厅堂里面坐着,几个人这会儿正在一边等着晚饭,一边在看书和说书呢!
杨小环则拿着一根齐眉棍站在厅堂外面,顶着寒风替里面的人把风。
吴世珏这些日子不方便露面,就被王忠孝安排住在原本属于王辅臣,现在转到他名下的海淀庄园里头。
他这次北上送嫁的任务已经完了,照理说可以打道回府了。但是北京这边最近风云变幻的,所以他就暂时留在王忠孝这里观望局势变化。
结果还真的有了一个极大的收获收获到革命真理了!
真理现在就在吴世珏、吴小菟手上捧着,就是那本《天下为公论》了!
吴小菟其实不大明白“原君”、“原臣”、“原法”和“均田”这些内容的价值,不过她对末尾那首《大同歌》倒是挺有兴趣的,正那儿仔细看呢。
小菟是懂音律的,所以王忠孝之前和她说了,待会儿会亲自演唱这首《大同歌》给他听,还要她帮着给这首《大同歌》标上工尺谱,所以她得先记熟了歌词儿。
而吴世珏那是一心要反大清朝的,当然对造反的道理非常敏感,看了一会儿后,就完全被《天下为公论》上的道理给吸引了。逐字逐句地看了两遍,还觉得意犹未尽,放下书后还跟王忠孝打听:“世凯……这书真是朱三太子写的?”
“也许是真的,也许是有人假托朱三太子之名写的!”王忠孝放下手里的茶碗,一脸凝重地对吴世珏说,“世珏,这本书你在云南没见过吗?”
“没见过……”吴世珏摇摇头,“朱三太子的反书在云南怎么会有?”
“真没有吗?”王忠孝一脸惊讶地看着吴世珏,“世珏,咱们可是自己人了,你还要瞒我到几时?”
“世凯,你什么意思?”吴世珏望着王忠孝,看着那张有点生气的面孔,自己都有点怀疑了,“难道是云南方面又有什么消息传来?”
“两个消息。”王忠孝伸出两根手指,“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那……先来好消息吧!”吴世珏蹙着眉头说。
“好消息是鳌拜真的到了云南,”王忠孝说,“确定已经投靠了你爷爷平西王!”
“这算是好消息?”吴世珏眉头蹙得更紧了。
鳌拜投靠他爷爷吴三桂应该是有利有弊,利是多了一员“巴图鲁”大将。弊则是平西藩和朝廷之间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这当然是好消息!”王忠孝说,“王爷得鳌拜相助,反清复明的大业当可事半功倍!若是王爷真不想反……只需将鳌拜绑缚北京,也可以大大缓解皇上的猜忌。”
“那好吧……这的确算是好消息。”吴世珏又问,“那坏消息是什么?”
“坏消息是你姑姑要嫁人了。”王忠孝说。
“什么?我姑姑……阿珂姑姑吗?她嫁人怎么说是坏消息?”吴世珏很警惕地看着王忠孝。
阿珂姑姑是美女,她是陈圆圆替吴三桂生的女儿!现在她要嫁人了,王忠孝却反应那么大,难道这个骗了小菟的登徒子还想骗阿珂?
王忠孝淡淡地说:“你阿珂姑姑很可能要嫁给朱三太子了!”
“什么?”
“世凯,你说什么?”
吴世珏和吴小菟同时惊叫起来。
鳌拜投靠吴三桂已经够离奇的了,现在又多了个朱三太子娶吴三桂女儿的消息……这已经不能用离奇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离了个大谱!
“世凯,你的消息哪儿来的?”吴世珏问。
王忠孝回答道:“南书房听来的!云贵总督甘文、云南巡抚李天浴先后用六百里加急给皇上送了折子,都密报了平西王招朱三太子为婿的消息……还说得有板有眼。”
“什么?”吴世珏大吃一惊,“竟有此事?”
王忠孝点点头道:“千真万确啊!他们说这个朱三太子化名王勇康,伪称其父王某和平西王是故交,因而有指腹之婚。今永康家破,走投无路,乞讨入滇,并恳请平西王以女嫁之!
而平西王则假装化名王永康的朱三太子的确为其世交之子,并且不嫌其困苦,依旧嫁之以女,还陪了一大笔嫁妆,并且移文江苏托江苏的玛抚台为之在苏州采购宅邸。还上奏朝廷,为王永康请候补参领之官。前两天,平西王为王永康请官的折子和玛抚台的密折都已经到北京了!”
“这不会是个误会吧?”吴世珏还是不大敢相信。
“还真不是误会,皇上去问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告诉皇上,说王爷当年就曾经有个私通放走大明太子的前科……当年震惊京师的真假太子案中被杀的假太子实际上是真的!前朝太子和定王,也就三太子是在山海关大战中被平西王所救,后来又被平西王悄悄释放,结果太子自己遇了贼人劫道没跑了,才回北京自投罗网的。定王则不知所终……至少朝廷不知他去了哪里?世珏,你觉得皇上、太皇太后有没有误会你爷爷?”
“这这这……”吴世珏都不知道该怎么替吴三桂解释了。
一叫花子拿着份什么婚书跑到云南把他爷爷的掌上明珠阿珂给娶走?这事儿就算吴三桂能答应,陈圆圆也不干啊!
除非这个花子不是一般的花子,而是朱三太子!
看见吴世珏话都说不利索了,王忠孝就知道他抵赖不了了,于是便笑着对他说:“世珏老弟,你就别替你爷爷圆了……圆不了了!现在全北京都知道你爷爷要造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而且你爷爷一手拉着鳌拜,一手牵着朱三太子,还拥兵十万众。如此局面,还不造反,更待何时?还真等皇上把新军都练好了再反?”
“对啊!”吴小菟已经被王忠孝说服了,“夜长梦多……哥,咱爷爷年纪可不小了,鳌拜也是个老爷子了,再过个几年,他们的身体还有如今那么硬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