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61节

  尤其是皇帝一天临御几个女人,哪个妃子受宠,有没有妃子怀孕,这些外朝完全就一无所知。

  连最起码的知情都做不到,至于下毒、下药那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但是,文武百官现在根本就不敢逼迫皇帝。

  因为所有人对太上皇的近况,同样也是一无所知。

  这就意味着太上皇的生死,全凭皇帝的良心。

  再对皇帝苦苦相逼的话,皇帝直接破罐子破摔,过两个月,噩耗传来,太上皇不幸坠马,实现了真正的驾崩,那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但是,请皇帝召集一次大朝会,见见文武百官,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数日来,已经有上百位官员写奏本,要求皇帝召集朝会了。

  就在陈循、王文等人整理好这些奏本,犹豫要不要报给皇帝的时候,朱祁钰的诏命也送到了内阁。

  朱祁钰和大臣们心有灵犀,主动于八月十六召开朝会,并且向内阁通报了王妃有怀胎三月的消息。

  消息很快便不胫而走,传遍了朝堂。

  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内阁学士、六部尚书都大大地松了口气。大家煎熬了八个月,终于等来了皇帝的子嗣。

  如今靖远伯王骥已经率大军进驻了甘州,如果真能迎回太上皇,而皇帝还没有子嗣的话,这些重臣们的压力实在就太大了。

  其他大臣的态度则完全相反,大家可不希望皇帝生出儿子来。

  不然的话,当今太子朱见深必定被废,皇位就彻底与正统一脉无缘了。

  再担忧也没有办法,好在明天皇帝举行大朝会,众人可以从皇帝那里了解一些最新的动向了。

  第二天一早,文武百官承天门外聚齐,准备一起出发去西郊。

  在等候期间,又一个消息传播开来:昨日为齐王妃诊出喜脉的张院判,得了厚赏,晚上不先回家,却去西城鸣玉坊找相好的姑娘喝了几杯。

  出来时因为醉酒,不幸失足,落入漕河,就这样没了。

  西城兵马司给他定了个有失官体,将案情报给内阁。基本上张院判家人是别想领朝廷的抚恤了。

  这是个小小的插曲,虽然事情不大,但多少显得有些不吉利。

  没等众人过多讨论,陈循便率众人,在营州卫将士的‘保卫’下,出发前往西郊。

  有心的大臣已经发现了,本来应该承担护送任务的锦衣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帝的嫡系亲军。

  如今京城的军队格局已经完全变了,原来的上直亲卫,彻底消失了。

  整个京城,只有四卫:

  上三卫,皇帝嫡系亲军:营州卫、天策卫、朵颜卫。

  再加上一个锦衣卫。

  但是锦衣卫明显已经不再是京城第一卫,其保卫皇帝的职能更是被彻底废除。

  侦缉、刑讯,这是锦衣卫如今的主要职责。

  而且皇帝很少下旨抓人,所以锦衣卫的刑讯职责,虽然还在,但一两个月都未必能有一次审讯任务。

  锦衣卫诏狱里的刑具,全在那里闲着生锈。

  待一行人来到西郊,下了马车,映如眼帘的场景,令众人呆愣住了。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面七八里长的城墙。

  整段城墙由一块块巨大的青砖垒成,正中的城门上,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齐王府’三个大字。

  众人见状都无语了,合着皇帝建了一座巨城,但这城中没有百姓,只是皇帝的王府。

  真够荒唐的!

  不过其实这座新齐王府虽然方圆七里,但只是从外面看着大。

  实际上里面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光是万寿山和昆明湖,就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城。

  而玉泉山,又占去了西城的几乎一半。

  剩下的部分,被朱祁钰建成了数个园、广场。

  百官从王府南门进入,便是一个由汉白玉石铺成的巨大广场。东西长一百丈,南北长二百丈。

  由于奉天殿已被烧毁,所以明年的殿试,便是在这里举行。

  偶尔的大朝会,也是在这里举行。

  平时朱祁钰还会在这里检阅亲军。

  广场北面,是一座由汉白玉砌成的高台,被朱祁钰命名为青云台。寓意明年的进士们将由此处,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待文武百官按序排班完毕,不多时,朱祁钰一身蓝色素袍,出现在青云台上。

  众人行礼毕,朱祁钰便命奏事。

  内阁学士、六部尚书经常见到皇帝,而且皇帝今天的目的,也是和久未见到皇帝的大臣们联络一下感情,所以便都将奏事的机会留给了其他人。

  文武百官也不客气,礼部郎中章纶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敢问陛下,太上皇即将回京,朝廷应以何种礼仪迎接?

  具体流程如何?陛下在何地朝觐太上皇?百官在何地朝觐太上皇?

  太上皇回京之后,居于何处?还请陛下一一示下。”

第307章 徐有贞缴纳投名状 首倡太上皇帝降位

  朱祁镇回京,朝廷应以何种礼仪迎接?

  这才是满朝文武最关注的事情。

  人啊,就是这么贱。

  你真要是让这帮大臣践行‘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行为准则,那就是白日做梦。没有任何人愿意为了朱祁镇去死的。

  这帮大臣也别说为上皇去死了,就是让他们在家里沐浴斋戒,别吃肉,别玩女人,安安静静吃斋念佛,替上皇祈祷,他们也是绝对不肯的。

  但是呢,一见到‘温和仁善’的景泰皇帝,大臣们立时就记起了朱熹老夫子的教诲,各种天理人欲之论,信手拈来,一个个恨不能用口水把皇帝淹没掉。

  朱祁钰呢,却满面春风,笑意盈盈,沉浸在四位宠妃有孕的喜悦中,对于朝臣的诘难丝毫不以为意。

  身为皇帝,占据着大义名分,只要不心急,对付大臣的好办法,至少有一百二十一种。

  历史上的景泰,就是过于心急,年纪轻轻的换太子做什么,只是白白地把道义制高点让给了大臣们。

  朱祁钰掰着手指头反复算过,运气好的话,明年二月会试期间,自己的嫡长子正好就出生了。

  殿试的时候,自己又会有多位皇子、公主出生。到时候非气死这帮大臣不可。

  反正就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步步为营,不去跟着们的节奏走。

  章纶见皇帝在那里含笑不语,便又将自己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朱祁钰这才回道:“这事应该归你们礼部负责,按规矩来吧,查查有什么先例,制定好流程,然后报给寡人便可。”

  朱祁钰又将皮球踢了回去,而且一点口实不落,严格按照自己之前的罪己诏行事,只称寡人,不称朕。

  章纶被呛的满脸通红,皇帝要求礼部制定迎接太上皇的礼仪流程,合情合理,无可指摘。

  但是皇帝要求礼部参考先例行事,这就是明摆着膈应人了。这哪有什么先例?

  不止大明,就算往前追溯,历朝历代,有被俘的太上皇返回京城的先例吗?

  唯一有点像的,是唐玄宗,但是唐玄宗虽然晚年昏庸,终归没有被俘虏啊。

  这个问题被堵了回去,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太上皇回京之后,应该住在哪里。

  考虑到老朱家那些正统的皇帝们一天不住紫禁城就浑身难受,朱祁钰在这里表现得极为大度和谦逊:

  “太上皇回京之后,肯定是要住在皇城的。本来寡人一直将乾清宫为太上皇保留着,但是很不幸,一把大火烧没了。

  住坤宁宫好像也不大合适,毕竟一开窗户,就见到乾清宫、交泰殿的废墟,也着实影响心情。

  寡人也无法替太上皇做主,你们还是奏请上圣皇太后决定吧。”

  礼部尚书俞士悦闻言,立即纠正道:“陛下,上圣皇太后的名号已经取消了,如今只有皇太后。”

  朱祁钰摆出一副谦虚受教的表情,连连点头称是。

  其实朱祁钰是故意说错的,一来是让俞士悦这位礼部尚书表态站队,二来是点拨点拨在场的大臣们。

  虽然自己这个皇帝是奉太后懿旨继位,从理论上讲,皇位合法性来源于皇太后。

  但是,按照朱祁钰的规划,自己是要学明太宗朱棣的。

  我的继位合法性来源于胡皇后嫡长子的身份,跟孙氏这个小妾没有半个铜板的关系。而且孙氏的皇太后之位,早晚是要被废掉的。

  至于后世的认可,则完全由文治武功决定,与宣宗没关系,与仁宗没关系,跟正统更没有关系。

  朱祁钰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和宣宗、仁宗扯上关系。所以就得全力建功立业,最终自成一脉。

  君臣之间,无话可说。见章纶出师不利,其他大臣都三缄其口,不再奏事。

  这就仿佛是在无声地抗议。

  朱祁钰向王文递了个眼色。

  好容易召集一次大朝会,不可能让它如此虎头蛇尾的。要想让贡院着火,那就得使劲扇扇风。

  王文获得指示后,出班奏道:“启禀陛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有贞上书言迎归上皇之事,提出应由上皇下罪己诏,并正式退位,取消‘太上皇帝’称号,降为‘恭让皇帝’。”

  说罢,王文便将徐有贞的奏书递了过来。

  朱祁钰接过细看一遍,在心中满意地点点头,面上却没有任何表情,而是抬起头问道:“内阁的意思呢?”

  对朱祁钰来说,是一定要将朱祁镇降为恭让皇帝的。至于由徐有贞来上这道奏本,也是早就商量好的。

  朱祁钰虽然极为爱惜徐有贞的才华,但是也不可能任由徐有贞自由自在,随时跳反。

  这个投名状,徐有贞必须纳。否则他最多也就当到个左侍郎了。

  陈循、王文、江渊、何文渊等人,纷纷站出来,对徐有贞的提议表示附议。

  朱祁钰点点头,又看向俞士悦:“俞爱卿以为如何?”

  俞士悦还能说什么,只能随大流,跟着皇帝一条路走到黑了。

  朱祁钰也不吝啬,直接晋升俞士悦为东阁大学士。

  至此,在京的六部尚书全部被拉入了内阁。

  朱祁钰和自己的亲信大臣们倒是高兴了,但其他人则老大不愿意。

  在场的都是进士出身,没有一个傻的。太上皇帝、恭让皇帝、皇帝,从法礼上将三者排位,显然是太上皇帝最尊贵,皇帝次之,恭让皇帝相对地位最低。

  朱祁钰这个弟弟,要反过来居于朱祁镇这个兄长之上,那大臣们能愿意吗。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犹豫着该怎么样才能让皇帝断了妄想的时候,朱祁钰直接挥挥手,命众人散朝,然后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新齐王府中,还有一座东西宽二里,南北长三里的城池,将玉泉山整个围在其中。

  这就是城中之城。

  外城围起来的区域,叫齐王府;内城围起来的区域,叫灵玉宫。

  灵玉宫,只有皇帝及十五名宠妃居住。

首节上一节16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