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02节

  就说恭让皇帝的后宫那个烂样,哭个鼻子都能把腿哭瘸了,你就想想吧。

  咱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在一旁看笑话就行了,恭让皇帝的女人自然而然地便会把他送走的。”

  浅雪笑着摇摇头:“依奴家看来。仝寅应该退回到半仙儿,然后把‘大仙儿’的位置乖乖让给夫君才对。”

  朱祁钰苦笑着摇摇头:“哎,都是没办法啊。在大兄回来的路上,我让岳正反复劝谏了很多次,但他就是死活不肯去凤阳啊。

  大兄在瓦剌军营的时候想的好好的,只要能回到大明,哪怕当个普通百姓,哪怕一辈子去给祖宗守灵都行。

  结果一进入大明的国土,大兄的思想立即就变了。

  在还有希望弄死咱们一家人的情况下,大兄肯定会选择试上一试啊。

  体验过君临天下的滋味之后,人是没办法放手的。”

  素汐在一旁好奇地问道:“夫君也会攥着皇位不放手吗?”

  “那哪成,我跟他们不一样,我就想在玉泉山上种地。再过个二十年,我也就退位了。

  然后趁我那时还有精力,好好享受享受。现在整天提心吊胆、争来斗去的,我早就受够了。这个破皇帝,谁爱当谁当吧。

  算了,不提这些烦心事了,咱们还是做不好的事情吧。”

  ……

  第二天一早,朱祁钰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青云阁处理政务。

  今天内阁那帮阁老们倒是没来,昨天又是去南宫问安,又是被皇太后训斥,可把这帮人折腾坏了。导致今天没人上赶着来面见皇帝了。

  朱祁钰只接见了七位中书舍人:黄溥、何宜、岳正、陈鉴、练纲、徐正、黄鉴。

  这才是从最开始就跟着朱祁钰的年轻文臣。

  大明中前期,大部分人的名都是一个字。所以就会出现很多重名的情况。

  岳正、徐正,陈鉴、黄鉴,才七个人,就出现了两组同名的。

  甚至今年的进士里,还出现了同名同姓的,真是没办法。

  自己中书舍人中的两位举人练纲、姚显,也在今年双双高中,接下来可以安排重用了。

  朱祁钰首先对岳正和陈鉴慰劳了一番。两人的瓦剌之行,立下了大功。

  一是成功劝说朱祁镇,亲笔写下了罪己诏。二是从也先部搜刮来了海量的财富,至少今明两年,朝廷是不用为钱财发愁了。

  只听岳正向朱祁钰禀报道:“陛下,从瓦剌搜刮的财富,已经全部交割给了户部。盛放财宝的每个箱子都贴了封条。

  未得陛下旨意,如今还没有拆封。当年孙太后与钱皇后从宫中搜刮了八大车金银珠宝,私自送往了瓦剌军营。

  这次我们收回了其中一部分,如何处置,还请圣上示下。”

第376章 皇帝封赏中书心腹 太后珍宝惨遭充公

  不得不说,宣宗与孙后真是天生一对。

  这俩人一个比一个能败家。

  在也先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孙氏没跟任何朝臣商量,就私自送出去八大车奇珍异宝。

  朱祁钰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宣宗和孙氏一点主人翁精神都没有,就好像大明不是他家的一样,一个死命往外送财宝,一个死命往外送土地,连眼都不带眨一下的。

  哎呀,真愁死了。

  也难怪这俩奇葩能培养出个更奇葩的‘大明战神’出来呢。

  在心中骂完宣宗和孙氏,朱祁钰才向岳正回道:“你们两个负责配合户部,清点从瓦剌收缴的战利品。

  一定看好了,不能让任何人中饱私囊。这是咱们给天下百姓免税的倚仗。

  至于皇太后敬献给也先太师的财宝,不必声张,全部充公。

  反正这都是皇太后擅自做主,私下里送给也先的。她遮掩都来不及,肯定也不敢向户部声讨。”

  岳正与陈鉴欣然领命,反正两人都不是贪财的人,自然乐见这笔财宝能用来造福百姓。

  朱祁钰又问道:“这批财宝大概价值几何?”

  岳正摇摇头:“臣出身寒微,见识鄙陋,无法为那琳琅满目的珍宝估价。但据随行属官所言,若将这些珍宝尽数变卖。所有战利品加在一起,价值应该在千万两白银之上。”

  朱祁钰闻言有些不好的预感,连忙问道:“所有战利品加在一起?你不会把人家的牛羊也都牵回来了吗?”

  岳正见皇帝如此洞察秋毫,只得一脸无辜地回道:“臣也不想这么缺德啊,是临行前曹国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也先的牛羊给他牵回去一些。

  河西走廊,水草丰美,但经过多年战乱,却是人口稀少,百姓困苦。

  所以曹国公就想多招揽些人口。那些牛羊,臣等便先留在了甘州,如何处置,请圣上示下。”

  朱祁钰无奈地笑道:“你们这些人啊,真是敲骨吸髓啊。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只希望曹国公能成为大明的李牧,至于这些小节,随他去吧。”

  眼前几人都是朱祁钰的心腹,偶尔也能开开玩笑,倒不怎么过于拘束。

  岳正知道皇帝脾性,只是笑呵呵地领了诏命,便退回到座位上。

  接下来便该给岳正、陈鉴升官了,毕竟不能白让人家来回奔波几千里。

  朱祁钰对两人笑道:“们都还年轻,升太快了也不好。一个升左春坊左庶子,一个升右春坊右庶子吧。”

  岳正、陈鉴喜出望外,连忙跪下谢恩。

  虽然皇帝嘴上说着升太快了不好,但是左春坊左庶子和右春坊右庶子这两个职位都是正五品,与左右春坊大学士平级,可是半点都不小了啊。

  而且等黄溥、何宜再升迁之后,左右春坊大学士的位置,不出意外就要落到岳正、陈鉴头上了。

  只听朱祁钰继续对陈鉴说道:“贞明啊,你做贵州巡按时,曾上书朝廷请求将四川播州宣慰司改隶贵州。

  王振以此发难,将你下狱论死。

  播州这个地方啊,不好好处理,将来必定发生祸患。

  我认为你的提议是对的,所以决定采纳你的建议,正式将播州宣慰司改隶贵州。”

  陈鉴闻言,连忙再次谢恩。如此一来,等于陈鉴也被彻底平反了。

  接下来是练纲,朱祁钰笑道:“从道,你刚中进士,我也不好一下之间就给你安排过高的品级。

  礼部主事,正六品。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你就先担任这两个职位吧。

  至于职掌,除了替我处理政务外,新建成的九成宫也由你执掌。

  我会招纳一大批饱学之士进入九成宫,并且开始编纂景泰实录。

  编纂实录也由你们这些年轻人负责,我不需要太多老学究。”

  编纂实录?

  大家又有些懵了,不是应该在皇帝驾崩之后,由下一任皇帝负责编写吗?

  朱祁钰知道众人不解,忙笑着解释道:“你们不必将其理解成你们想的那个皇帝实录。

  我要编的这个景泰实录,每过五年发布一次,就相当于将过去五年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晓谕天下臣民。

  让天下臣民都知道我做了什么,朝廷做了什么。

  我也不瞒着你们说,这样也可以避免我死之后,有人歪曲史实,故意抹黑。”

  面对自己的心腹,朱祁钰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明牌了。

  朱祁钰最怕的,就是自己死后,文官们瞎写一气。

  毕竟文字这个东西,是非常玄妙的。哪怕稍微调整一下顺序,其韵味就可能完全不同。

  最明显的那个例子: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同样的四个字,只是调换了一下文字的顺序,其神韵就变得完全不同。

  所以朱祁钰选择了一边做事,一边记录;一边治国,一边修史。

  而且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将实录刊印发行,流通于全国,甚至是海外。

  这样即使自己死后,文官们想要混淆史实,胡乱抹黑,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

  虽然自己的子孙未必会允许文官抹黑自己,但还是防他们一手吧。

  这个世上,经常会发生一些非常玄幻的事情。

  过于自负,是会被打脸的。

  就比如汉太祖高皇帝,能力那么强的一个人,硬是被司马迁等史官一顿混淆,搞得好像刘邦就是个小混混一样。

  最玄幻的就是,后面的汉天子们直接默认了,甚至于还推波助澜,故意掩饰高皇帝的英明神武。

  也可能是刘邦的人生过于励志了,四十多岁造反,却最终成为了皇帝,导致后面的子孙都不敢宣扬,生怕别人受到激励,有样学样。

  再接下来,还得给徐正和黄鉴安排。

  朱祁钰要把每个亲信都照顾到。

  而且自己身边不能只有中书舍人这一个层级了。必须得把新人和旧人区别开。

  有过功劳、苦劳的,要和刚刚进来的新人区别开;能力强的也要和能力低的区别开。

  于是朱祁钰对众人笑道:“以后咱们这里人就多起来了,只设中书舍人显得不大方便了。

  我这人喜欢复古,咱们就按中书、平章、内史三个层级划分如何?

  凤阁鸾台平章事,我觉得叫着好听,你们以为呢?”

  朱祁钰在武则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稍稍改动了一下。

第377章 凤阁鸾台平章事 宣府主官互弹劾

  对于皇帝时不时地搞些复古小倒退,大臣们容忍度还是比较高的。

  尤其是这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大臣们也懒得抬杠。

  《千字文》中有‘坐朝问道,垂拱平章’之言。

  是以平章有君主临朝、共商国是,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的喻意。

  而且蒙元一直到如今都在延用平章一职。

  至于内史,从晋开始,到宋之前,一直都是王国之‘相’。

  如今大家都在齐王府中处理政务,其提纲挈领者,称内史倒也应景。

  大臣们脑补了一大堆东西,朱祁钰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受后世的‘神探狄仁杰’影响而已:

  ‘在下姓狄,名仁杰,并州人士,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黜置使,兼幽州大都督,奉旨钦差提调幽州一切军政要务。’

  这装起来多霸气啊。

  不过这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朱祁钰重新设定品级,将中书舍人由从七品改为了正七品;将平章政事定为正六品,将内史定为正五品。

  这已经是在不引发君臣矛盾的前提下,朱祁钰皇帝权威的极限了。

  官阶最高到五品,还属于皇帝栽培青年才俊的范畴。尤其是朱祁钰根基尚浅,采取非常规手段扶植一批亲信,文武百官也能理解。

首节上一节20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