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84节

  新通州城城防极为坚固,以后再发生瓦剌入侵的事故,不用再纠结要不要焚毁通州粮草了。

  以通州城的坚固程度和丰厚的储备物资,敌人没有个两三年攻不下来。

  还有天津沿海处也建好了新城新港,以后可以恢复海运粮食了。”

  朱祁钰点点头:“这是好事,以后一旦海外贸易全面兴起,财货流通必然大大增加,那时运河就会变得极为繁忙。

  我提前做好海运准备,一旦运河的通过能力饱和之后,把粮食移到海运上来,运河用来运输货物。”

  浅雪笑道:“您这又是未雨绸缪呢啊?”

  朱祁钰掰着手指头解释道:“首先,我命徐有贞去修河治水,解决了运河水患;然后我取消了运河上的钞关,不再收税。

  我又修了通州新城,做为货物集散之所。又修了天津新城新港,随时准备将粮食转为海运。

  然后攻下日本、朝鲜、安南、马六甲周边那些岛国,建立东洋、南洋、西洋贸易体系。

  再之后就是大兴手工业,实现货通天下。

  最后,设立官办银行,展开储蓄与汇兑业务。

  这些事情做完,交给子孙一个干干净净的盛世。我就天天在家里待着了。“

  说完,朱祁钰就要往被窝里躺,浅雪问道:“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言官们又开始攻击曹国公和肃王,以及甘肃巡抚马昂了。

  言官说他们进攻乌思藏,杀的人实在太多了。言官要求召曹国公和马昂回京述职,并且裁撤肃藩三护卫。”

  朱祁钰笑道:“终于又有矛盾冲突了,最近没人来跟我抬杠,我还挺不适应的了。

  不过这些言官也不知道是假单纯还是真单纯,曹国公他们在乌思藏杀人了吗?杀啥人了?

  一个人没杀,他们杀的都是恶魔,来自地狱的恶魔。

  恶魔在人间,我身为大明天子,不应该斩妖除魔、护庇百姓吗?”

  浅雪摇摇头:“可能在言官心目中,乌思藏的百姓都是草芥,活该被恶魔虐杀吧。”

  朱祁钰一挥手:“让这些上书的言官们全部到乌思藏军前效力,亲自去深入民间,探访探访百姓的疾苦。

  如果这些言官还是无所触动,那就把他们交给乌思藏的高……”

  数日无话。

  四月二十一日,王翱在王文的旁敲侧击之下,终于领会到了皇帝的意图。

  经过一夜的思考,王翱决定保留体面,主动上书请求致仕。

  王文假意挽留几句,见王翱态度坚决,便接过奏本,不再深劝。

  王翱问道:“我从南京来的紧急,政务还未交接明白。我是直接回乡呢,还是再去南京交接一下政务?”

  “交接?”

  王文想了想,然后回道:“交接也行,南京户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不能出差错。您在京城多等两天,等有了新的南京户部尚书,你们一起回南京。”

  “新的南京户部尚书?”

  王文点点头:“南京官场要大动荡了。”

第661章 追查亏空清洗山西 改革文官考成

  王翱还不算苦,毕竟皇帝愿意给保留体面,反正今年都七十三了,致仕就致仕吧。

  最挠头的是山西巡抚李秉,皇帝又下了严旨,要彻查山西的府库亏空案。

  太原的巡抚衙门之中,李秉对着幕僚不断地抱怨:“圣上这秋后算账还没完没了了。

  当初王琰一个小小的庆府伴读就敢把大同府库亏空案捅出来,直接奏报给圣上。

  这都过去多久了,为何又要从头清算?

  而且这次变本加厉,不止要清算大同,整个山西的所有府库都要清算。

  更有甚者,诏旨中特意强调,府库亏空,首责在巡抚,次责在州府主官。”

  幕僚周深笑道:“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些都是宣德、正统朝的时候,山西的豪绅将府库里的东西全部借走了。

  东翁当时既不是山西巡抚,又不是大同知府,反正什么罪名都栽不到您头上。

  圣上让彻底追查,那就查呗。查的清清楚楚,正好咱们就不用替前任背亏空了。”

  李秉点点头:“也是,被三杨的心腹们折腾了快二十年,山西的府库到现在都是空的,没个十几年,别想再恢复元气了。

  王先生,您说呢。圣上此举有何深意,您怎么看?”

  王善笑道:“圣上对东翁在巡抚任上的政绩一直都很认可,否则也不能让您做了这么多年山西巡抚。

  北京怎么政斗咱们管不着,但是可以趁此机会,再将山西的官员、士绅豪强清洗一遍,把亏空补一补。

  如果抄来的财产比较多的话,还可以用来加固东胜到开平的防线。

  巩固好山西,别再让蒙古人冲进来,这才是最要紧的。”

  李秉点点头,相信王大幕僚对政局的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身在大同的左副都御史罗亨信却不这么想,只以为皇帝要对自己动手,委委屈屈地写了请罪的奏本,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四月二十日,会试发榜。

  这次总算没有引起争议,朝野上下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本来恩科会试该八九月份再考的,但是朝廷实在等不及了。东边打下朝鲜,建立两个省;西边打下乌思藏,又分成两个省。

  南边暹罗、澜沧等地至少也得新建两个省才行。

  少说也得新增六个省,存量的进士、举人根本不够往里填的。所以实在等不到九月了,必须现在就得完成恩科,然后大规模派官。

  景泰朝科举的难度比前朝大有降低,当官的难度更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导致的结果,就是朱祁钰收获了大批大批的拥趸,尤其是在最近四五届的进士、举人中威望绝高。

  没有皇帝辛辛苦苦开疆拓土,就没有这些新科进士、举人的迅速出人头地。

  只要殿试一放榜,个个进士都能至少成为七品县令,而且立即选官任事,不用等待,这在前朝是不敢想象的。

  但这些新科进士、举人做梦也想不到,当今天子已经万历化了。

  在被窝里搂着香香的佳人躺到快中午,朱祁钰才依依不舍地披衣起身,坐在榻上吃早饭。

  朱祁钰一边吃一边叹道:“都四月多了,我怎么还是觉得这么冷呢。现在我就想躺在被窝里,别的啥也不想干了。”

  浅雪笑道:“也行啊,躺在被窝里,一边握着软玉温香,一边指点江山。内阁催着问您呢,王翱致仕之后,由谁接任南京户部尚书?”

  “他们问我,我怎么知道。有资历的,要么被我收拾完了,要么已经当上尚书了。

  我景泰朝这些新人资历又太浅,明显当不了尚书。

  选个中等资历的吧,那里面大部分又都是忠于正统的。

  我让他们当了尚书,他们又该来跟我唱反调了,这不是难为人吗。”

  提到南京户部尚书,朱祁钰又想起了大同巡抚罗亨信,于是问道:“罗亨信呢,有没有给我写个奏本啥的?”

  “夫君真是神了,罗亨信的奏本刚到。他在奏本里因为山西的府库亏空而痛悔其罪,声泪俱下,请您将其罢官下狱。”

  朱祁钰闻言好奇,把罗亨信的奏本要过来亲自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自己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误会了,误会了,罗爱卿误会寡人了。寡人不是那不通人情之人,罗亨信就当了不到一年宣府、大同巡抚,他连人都没来得及认全,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结果他倒成接盘侠了,后面什么锅都要扣在他脑袋上,也是真够委屈的。

  算了,我给他升个官安抚安抚吧,不然让别人看了,还以为我多刻薄多不讲理呢。只是升个什么官好呢,哪里有空缺?”

  林香玉在一旁笑道:“您刚才不还发愁没人去做南京户部尚书嘛。”

  朱祁钰一拍脑门儿:“爱妃一语惊醒梦中人,好主意,就让罗亨信去做南京户部尚书。”

  浅雪又问道:“内阁还问,殿试在哪里举行?您要不要亲临考场?”

  “殿试在文华殿考吧,地方不够用的话,分一部考生去武英殿,最近多雨,别在室外考了。天这么冷,我就不去了,省得大臣们总说我干预这干预那,不给他们权力。

  不过呢,我要宣布一项改革举措。

  本来官员升迁考核,为官三年有初考,再过三年有再考,再三年有通考。

  三次考试为期九年,全部考试通过称为考满。

  最终成绩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然后根据成绩升迁或降职。

  我要稍微改一改,在原来的两京十三省为官,依旧是九年考满。

  但是在景泰朝新设的省份为官,三年初考,两年再考,两年通考,以七年为考满。

  这样可以进一步鼓励官员去偏远省份为国效力。

  就这样吧,今天的事情干完了,多少又有些收获。”

  ……

  四月二十五日,岳正、陈明德等人乘坐旗舰,率胶州水师主力进驻济州岛。

  先期进驻济州岛的明军已经绘制了全岛的简易地图。

  岳正等人结合地图,亲自视察了济州岛之后,越发惊喜。

  济州岛东西长约一百五十里,除了岛中间一座山脉,东西长四十余里外,其余的地方大多平坦,完全可以开发成耕地。

第662章 朝鲜水师攻对马岛 初战不利损失

  武将们倒还不是特别在意,但岳正、张宁等文臣却高兴坏了。

  岳正叹道:“这是什么神仙地方,按照地图,结合我们的实际勘查推算,这济州岛至少能开发出三万顷耕地。

  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三万多顷良田,也就是三百多万亩,少说能养活七八十万百姓。

  我们选济州岛沿海优良港口修建府城、县城,为往来商船提供各种物资,修船、建船、住宿、饮食,这些营生又能吸纳十几二十万人。

  开发一个济州岛,能吸纳百万人口,大大减少了山东本省的负担。

  这么大的功劳,山东人若不把我们列入名宦祠供奉,可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

  张宁点点头:“是啊,朝廷收取税赋,还是和元朝类似,给各省设置定额。

  山东要交的税额是固定的,多了济州岛这三万多顷地,山东另外几府的百姓就大大减轻了负担。

  而且现在这些地是无主的,我们可以将其设置成官田,咱们官府当地主往外租。

  这样济州岛三万多顷地收上来的粮食,甚至比山东本土十万顷收的还多。

  山东人若不把咱们列入名宦祠,那也太没良心了,确实是完全说不过去。”

  岳正笑道:“不过咱不能把地全占了,圣上一定会往济州岛封建藩王,咱们得预留下给藩王的土地。

  三万顷是非常保守的粗略估算,真实际开垦下来,怕是不能少于四万五千顷。

  我们留五千顷给藩王,留一万顷给卫所军屯,剩下三万顷全部收为官田。

  不过这都是咱们的异想天开,得奏请圣上,圣上批准了才能实行。”

  张宁非常肯定地回道:“我了解圣上,圣上大公无私、一心爱养百姓,是必然会答应的。”

首节上一节38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