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35节

沈老头也只是这么想想,家里的种种变化都是依靠幺儿子,听他的准没错。

“行,我明天回去一趟,把鸡舍鸭舍弄好,还得用栏栅围起来,狗蛋,你想吃啥,到时候我给你带来。”

沈青云摸了摸鼓起来的肚子,“爹,这段时间我长了好几斤了,不用天天给我送吃的,书院里的吃食不错,以后我在书院里吃就行了。”

“那咋行,家里的吃食才合胃口,再说,你吃的越壮约好,现在还是太瘦了,还得多长点肉。”

***

沈老头回到家,找了李家人帮忙,几天就把后山收拾出来了。

鸡舍鸭舍是用草棚搭建的,占的地方很宽,又去山上砍了很多竹子荆棘,把山围了起来。

沈老头又花了几天时间,往后山钻了几次,把上山的路修整了一下,草丛荆棘密集的地方砍了,本就是靠近屋子的山,算是熟山,收拾起来并不麻烦。

沈家这些事,没能瞒过村里人。

“听说要养鸡鸭,把山都收拾出来了,怕不是白忙活一场。”

“养鸡鸭可没那么容易,之前村里不是有人养了,发了鸡瘟,几天全部死光了。”

“沈家这回肯定要栽跟头,不信等着看吧。”

这些议论声哪里逃得过陈氏的耳朵,气的她两夜没睡好觉。

陈氏跟沈老头道:“那些人都等着看咱们家的笑话,我偏不如他们的意,那几窝鸡崽我好好照料者,养的胖胖的,天天下蛋。”

陈氏对鸡崽鸭崽很上心,天气变暖,只要给破壳的崽子喂好,又有母鸡护着,那些鸡崽鸭崽神采奕奕。

等到沈青云休沐回家,家里的鸡鸭崽子已经放到新搭建的鸡舍鸭舍里养着。

沈青云看了一圈,不由地暗暗称赞,沈老头做的这些,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已经到了夏季,白天温度高,山里的树荫下就是最好的遮阴地。

“娘,鸡鸭喝的水要干净,最好打水井里的水,每天更换,粪便也要及时处理,粪坑要是满了就舀出来堆肥。”

沈青云一边看一边提意见,陈氏一一记在心里。

村里人等啊等,等着看沈家的鸡鸭死,转眼秋去冬来,沈家的鸡鸭不仅没有发瘟,反而下起了蛋。

陈氏嘴巴都咧到耳后跟了,提着篮子,里面装着满满的蛋。

她故意在村里走了一圈,见人就打招呼,“李家嫂子啊,这是要去园子里摘菜……我啊,没啥事,就是去山里捡鸡鸭蛋,这不,这一篮子还得空出来,等傍晚那时还要用,鸡鸭蛋不及时捡就坏了。”

第55章 沈老头算账

有了陈氏故意炫耀,没出两个时辰,村里人就知道沈家的鸡鸭下蛋了。

“听说沈家的蛋每天都要捡两篮子,真的假的?”

“那还有假,我悄悄看了,陈婆子确实每天要捡两篮子鸡蛋。”

“沈家咋就没发鸡瘟,到底咋养的,咋那么会养牲畜。”

鸡鸭在陈氏用心照料下没有发瘟,沈记糖坊经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口口相传,不仅糕点成了各大酒楼供货,白糖更是引来了客商。

墉县的码头很小,人流量却明显地比往年多了,来这边进货的商人络绎不绝,就连汉子们都更容易找到活干了。

沈老头又送走了一位客商,签订了单子,白糖又卖出去一批。

临近年关,沈老头把账本拿出来,盘账,这还是狗蛋教他的法子,不用识得多少字,记住几个字符,就可以看懂账本。

当然,这些账本外人看不懂。

沈老头算了大半天,除去铺子里的开支,进账居然有两千多两。

他盯着那个数发怔,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这可比之前那四年卖的豆豉和皮蛋都要赚。

外地来进货白糖的人多,沈老头给人卖了白糖,还会顺嘴提一句自家的豆豉和皮蛋,今年的豆豉和皮蛋应该也比前几年卖得好。

沈老头怕自己算错,打算等沈青云过来,让他算一遍。

正这么想着,就听到了狗蛋熟悉的声音,沈老头立即放下手里的账本,起身出去迎。

“钟伯父,到了,这就是我家的铺子。”

沈青云从钟家的马车上跳下来,钟绍柯紧随其后,帘子掀开,一个中年男人也下来了。

他就是钟绍柯的父亲钟老爷。

钟老爷看了一眼街道,再看看铺子,就知道这个地段不错。

沈青云见到沈老头,笑着道:“爹,这是钟伯父,绍柯的父亲,这次来墉县除了接绍柯回家过年,还要进些货回去。”

“钟老爷,幸会幸会,早就听青云和钟少爷提起过你。”

钟老爷听过管家说起过沈家,知道沈家是庄户人家,再看沈老头,举手投足之间淡定从容,哪里还能看得出庄稼汉影子。

“幸会幸会,绍柯和沈公子是同窗好友,我也不跟你见外,叫你一声沈老哥,我这次来是尝了绍柯带回去的白糖,味道很甜,就腆着脸过来看看货。”

两人商量着生意场上的事,钟绍柯无聊,冲着沈青云挤眉弄眼。

沈青云看了一眼沈老头,只见他侃侃而谈,便带着钟绍柯去了后院。

“真没想到,你家白糖这么甜,就算是平青府那边,也不见得有这种好货,我爹一尝就要过来进货,还是我给拦着的,谁知道这次居然亲自来了,青云,给你添麻烦了。”

钟老爷很多时候不在家,钟绍柯院试时都是家奴陪同的,看来这次来墉县,是真的很看重白糖。

“照顾我家生意,怎么会是添麻烦。”沈青云冲着他挑眉,“参加乡试,需要银钱,白糖多卖出去些,我的路费就宽裕点。”

钟绍柯一笑,知道沈青云这是怕他多想,安慰他。

“到时候咱们还能一起参加乡试。我这次来百川书院真的来对了,有了萧老先生的教导,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要现在让我去考乡试,我都不胆怯了。”

两人在后院玩的开心,还吃了一些点心,铺子里,沈老头和钟老爷签下单子,达成合作。

钟老爷笑着道:“沈老哥,我这次没白来,有了这些白糖,在家乡那边有了优势,不怕被人抢了生意。”

沈老头客气道:“钟老弟我也要多谢你照顾我的生意,今天就在家里吃饭,咱们哥俩喝一个。”

钟老爷有意和沈家打好关系,沈青云可是小三元,又是儿子的同窗,将来要是都步入官场,有这份交情,也能帮扶一二。

“老哥诚意邀请,那我就不客气了,听绍柯说你家饭菜好吃,我早就想尝一尝了。”

逢年过节时,钟绍柯没有回家,就会去沈家,这一年来,已经蹭过好几次饭了。

傍晚时分,沈青云父子俩去码头送钟家父子俩。

船只离开,沈青云拢了拢衣衫,吹了好会儿风,冷的发抖。

沈老头感叹道:“谁能想到,开这个铺子的时候,我还以为咱们家的糖源要从钟家买,年末,就变成钟家来我这里买货了,真是风水轮流转。”

沈青云揉了揉鼻子,“爹,别感叹了,太冷了,咱们回去吧。”

“好,回去,我盘了一下账,算出来个数,也不知道对不对,正好你给算算,看看今年咱们家到底挣了多少?”

沈青云回到铺子,拿过沈老头做的账本看了看,虽然很潦草,有些字歪歪扭扭,还有些看不懂的字符,好在那些数字写的还算工整。

沈青云算了一下,发现和沈老头的有出入,不过出入并不大,沈老头少算了十多两。

他把沈老头算错的地方指出来,教他改正,沈老头学的认真,有不懂的地方就问。

书院放假,沈青云收拾好书箱,跟着沈老头回了小河村。

“沈老哥回来了,这是发大财了,买这么多年货,要过热闹年啊!”

“沈老头你一走就看不到人影,唠嗑都没伴了,等会儿咱们哥俩喝一杯。”

“沈哥,有空来我家坐啊。”

村民们热情打招呼,沈老头碰到熟人就要停下唠嗑,足足花了快半个时辰才到家。

陈氏抱怨:“有啥话不能先回家了再跟他们聊,你站在哪里说闲话苦了狗蛋跟着吹冷风,狗蛋的手都冻红了。”

沈老头尴尬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我一时聊高兴了,把狗蛋都给忘了。”

沈青云怕陈氏还要指责沈老头,连忙打断她,“娘,有姜汤没?”

“有,锅里炖着,娘给你盛一碗。”

“嘿嘿嘿,还是回家好,有娘疼。”

陈氏被哄的心里舒坦,越发稀罕幺儿子了。

沈老头跟在陈氏身后,“我也要喝,给我也盛一碗。”

“自己没长手。”

沈老头吃瘪:“我这不是想让娘子亲手给我盛。”

陈氏眉头一皱,“从哪里学来的油腔滑调,一大把年纪了,也不知道害臊,老不休。”

沈青云索性出了屋子,把空间留给夫妻俩。

第56章 该给她们点银钱

沈家人这一年来,难的聚在一起,满桌子的丰盛菜。

四妹吃着软糯的红烧肉,幸福地眼睛眯起来,“可真好吃,这些日子在铺子里都没时间好好吃饭,天天吃糕点,现在我看到糕点就想吐。”

五妹羡慕道:“让我天天吃就好了,我肯定吃不腻。”

三妹笑着道:“我还挺喜欢在铺子里干活,风吹不着日晒不到,可比下地干活轻松多了,明年我还想去铺子里。”

陈氏看着一家子人,心里高兴,“三妹四妹,明年你们俩可得多干点活,二妹明年留在家里,婚期快到了,该置办的置办,绣个红盖头,在家里干点轻松活。”

一屋子人全都看向了二妹。

二妹有些脸红,“我在哪都行,听奶安排。”

沈青云这才反应过来,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二妹也快要出嫁了。

吃完晚饭,沈青云去了主屋,陈氏把木匣子拿出来。

“这是今年挣的钱,都在里面。”

铜钱已经数好串起来了,加上银角子,足足有一百五十多两。

“今年生意比前几年好,多挣了出几十两。”陈氏道。

沈老头嘿嘿一笑,“可不,我卖糖的时候可没忘咱们家的豆豉和皮蛋,要是不多挣点,我那口水不是白浪费了。”

沈青云他们回来,拿了一口木箱子,里面是今年铺子里挣的钱。

当陈氏看到打开的木箱子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都、都是的?”

陈氏话都说不利索了,生平哪里看到这么多钱,还以为木匣子里的钱不少了,谁知道有生之年还能看见一箱子钱。

就算是做梦,也不敢妄想。

“爹,娘,这一年大家都累坏了去,尤其是大嫂和几个侄女,在铺子里就没休息过。”

陈氏眼皮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狗蛋,你想说啥?”

沈青云一笑,讨好道:“不能只让马跑,不给马儿吃草,娘你看哈,她们也累了一年,咱们应该给她们点甜头。”

沈青云等着陈氏问什么甜头,可等了又等陈氏都没吭声,他只能尴尬咳嗽一声,接着道:“应该给她们点银钱,手头有钱了,要买什么也方便,来年干活肯定会更加上心。”

首节上一节35/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