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9节

“你对这事,什么看法?舅舅听听你的想法,朝廷养二十万野战军,真的可行吗?”

朱元璋神情凝重,他如何不知,二十万不事生产的野战军,经过严苛的训练之后,战斗力绝对是比现在的卫所主战军还要强出许多的。

可即便朱元璋不知道什么叫能量守恒定律,也是知道,有舍有得,舍弃不事生产的野战军,大明的财政不会有压力。

舍弃财政,大明…

“这个,如果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钱粮问题,外甥并不赞同这种方式,但如果能行之有效的解决钱粮供给问题,外甥认为,这是有必要的。”

“云南地处高原,威胁胡广,胡广若乱,则贼兵顺江而下,直抵京师,天下震荡。”

“北元残兵依旧在漠南草原厉兵秣马,辽东纳哈出部时常试探,朝廷需要强军。”

“但…外甥实在想不到,用什么办法能保证钱粮供应…”

李文忠摇了摇头,钱粮永远是军队绕不过去的坎,要不然当权者是靠什么控制军队的?

真的靠大义名分吗?

没钱谁鸟你啊,没钱也就罢了,粮食都吃不饱?

“那是个有能力的人,他提出的商会组织,朝廷可以完全控制民间商贸运转,也就控制了商贾。”

“你去找他取取经,如果有办法解决,那再好不过,如果没办法解决,那就在想其他办法。”

“现在还算太平,有徐达领着十数万大军在北平,元人打不进来。”

“时间还很充沛。”

第32章 李文忠入诏狱。

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应天府,诏狱。

“这是什么情况?前两天咱们还见过呢,你怎么进来了?”

陈楚一脸茫然的看着隔壁牢房的李文忠,前两天才见过面,这人就被…

“唉,难啊,难啊,我那日回去之后,编写了新的练兵方法,递交上去之后…就被以谋反的罪名…”

李文忠一脸憋屈,年近四十的他,装作受欺负媳妇的模样,也确实难为他了。

“额,不至于吧…”

陈楚愣住了,双手抓着木桩,激动的说道:“楚河呢?楚河他们怎么样?不会也进来了吧?”

“他爹呢?他爹进来没?”

陈楚还等着楚河和他爹能帮忙把自己捞出去呢,如果楚河一家都被下了诏狱…

那他真的是玩现了…等着砍头吧。

“他爹?楚河?”李文忠迷茫的看着陈楚,顿了半晌,脑海中响起朱标的声音,这才惊醒,摇头叹息道:“这事是我自己做的,应该没有牵连到他们…”

“那就好,那就好…不对啊,不就是变更练兵的方法嘛,怎么会被扣上…”

听到楚河安全,陈楚这才松了口气,他感觉楚河的身份肯定不简单,能在诏狱里这么照顾自己,他爹在朝中铁定是个大官。

再不济也得是个六部堂倌吧…

只要楚河家没倒台…他还有活着出去的希望。

松了口气的陈楚,忽然警觉,茫然的看着李文忠,不就是更改练兵的方法嘛,不采用就不采用,怎么还…

“唉,陈兄,您可害惨了我啊,我把奏本送到大都督府才知道,你这个方法,练兵之后,不出十年,大明的卫所就没了。”

“朝廷要供养几十万不是生产的军队,那要花多少钱啊…”

李文忠哭嚎着,声泪俱下,撕心裂肺。

摇了摇头,陈楚疑虑道:“不是生产的军队,那怎么办?”

忐忑不安的陈楚,望着李文忠,如果这事再牵连到自己身上…那估计楚河也救不了自己了吧…

果然,吹牛逼是危险的啊。

“这个,除非能找到一个办法,可以行之有效的解决军队不事生产,而朝廷供养他们,没有压力…要不然得话,等我被提审的时候…”

李文忠眼中闪过一抹恨意,他也不确定陈楚是否能有办法,而他和陈楚也不熟,不能像朱标那样。

至于像胡惟庸那样套话,李文忠更是学不来,索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威逼,一根绳上的蚂蚱,解决不了这事,大家一起死。

咚咚咚。

听到李文忠的威胁话语,陈楚哪里不知道,事情已经严重起来了…

“这个…咳咳…军队不事生产,那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时刻充沛,就是要时刻训练…”

“供养军队…除非…除非朝廷大力征收商税,建立市舶司,收取海税。”

“以此供应军队的饷银粮食,或许还有可能,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但这所有的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军队最终的形态必然是不事生产的,只有脱离生产的军队,才能即保证战斗力,又不会被军官当做佃农使用。”

“诶…对了,把卫所田改为军田,由那些没有选进军队的人负责耕种,也可以保证一部分的供给。”

“但大头还是要在海上找。”

摇了摇头,陈楚当然不会恶心到把香烟这东西搬到历史舞台上,祸国殃民啊。

而现如今大明能赚取大额利润的,也只有海外贸易,成体系的海外贸易,朝廷一边组织商贾出海贸易,一边收税,一边自己组建船队出海…

“大海上找?”

李文忠目光一沉,看着陈楚道:“怎么在大海上找?”

“当然是海贸了,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在大明能卖一两银子,出了海就能卖五两银子,甚至是更高。”

“朝廷在大明如果收商税,一两银子最多十取一,五取一,如果朝廷建立市舶司,允许某些人出海,那就能翻倍收税,出海的货物可以收二取一,甚至是三取一五。”

“在让海商从海外买粮食回来,粮食入港的同时,在粮食全额免关税的前提下,每百石粮食减少十两银子入关税。”

“虽然海外的粮食也买不来多少,但毕竟聊胜于无嘛。”

陈楚犹豫片刻,或许真的可以这么搞,朝廷需要什么物资,通知海商,海商带回来既能免关税直接被朝廷收购,还能抵扣一部分关税。

而本来海外的东西大明需要的就不多,海商就不知道带什么回来能卖好价钱。???.11.Com

有朝廷的定价收购,还能免税,那也能积沙成塔啊。

“之前我还和一个叫糊涂的狱友说,商会的事情,海商可以从商会中选取代表,比如一个布政司允许一个商人下海。”

“其他布政司商会成员可以按比例投资,分润,这样,朝廷也能用最少精力,控制最大的海外贸易。”

“就和路引一样,没有朝廷认定的文书,不允许下海,一样是在保持海禁,防止有人跑到海上和倭寇同流合污。”

陈楚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在商会的基础上,每个布政司选出一个海商代表。

这个海商代表只经营一个布政司的过剩产能,像朝廷报备,纳税,出海。

实际上朝廷只需要管理十几个海商,就能控制大明所有海外贸易的情况。

至于完全放开。

大明周边的海寇那么多,不说下海有多危险,人多了,难免有人心怀叵测,跟海寇同流合污,反而对内地百姓不利。

“一个布政司的商会组织派出一名海商代表,从事海外贸易,朝廷只要管着十几个人,就能控制海外贸易的规模,防止内地物资不足的情况…”

“收税的工作量也会减少很多,毕竟朝廷可以规定期限下海,下海什么货物提前几个月报备,核验征税…”

李文忠抬眼望着陈楚,停顿良久,未发一言。

第33章 计划财政

“老哥,我真不是有意害你的,军队的最终形态必然是不事生产的,如果你不敢说开海的事情,咱们也有其他办法,你别这个眼神看我。”

陈楚心中发慌,这个楚河的大表哥,肯定是上过战场亲手杀过人的。

那眼神,充满了血腥杀气。

“其他办法?你说。”

李文忠心中一顿,开海嘛,只要他和朱标先通个气,在带着朱标找老朱,虽然不可能现在直接开海,但这件事也可以提上日程。

等到海军编练起来,大明军队接管控制近海区域,选个地方,只放出去十几个名额的海商,这并不算什么难事。

毕竟,卫所改制,至少需要十年耕耘,十年之后,大明的海军…开海实际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毕竟,朝廷已经有能力控制海疆,没道理放弃大海。

但李文忠还是想听一听,这个能说通朱元璋和朱标组建海军,为日后开海做准备,能教胡惟庸,建立商会组织,控制天下商贾的奇人,能说出什么来。

“你想啊,大明六千万百姓有吧,有着中原江南,胡广,川蜀,四个大粮仓,如果只供养二十万军队的话,实际上困难并不大。”

“这二十万大军,以十年为期,组建起来,这二十万人必然是朝廷的最强军队,他们需要做的是拱卫京师,卫国戍边。”

“以我了解的情况来说,这二十万大军,五万军队拱卫京师,十五万军队散落在北疆边防。”

“将北疆边防的其他军队撤换下来,该屯田的屯田,该守备的守备,其他军队一样不吃朝廷米面。”

“而如果能把各卫所的产出统一调配,二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养问题不大,饷银问题也可以通过宝钞来解决,只要宝钞坚挺,朝廷适当超发一点点。”

“这是符合经济运转规律的。只要不是无限制滥发。”

陈楚迟疑片刻,开口讲道。

大明不可能供养百万不事生产的大军,那对于大明绝对是无力承担的,但二十万,分开驻防。

把各地卫所军官吃的那份收回来,朝廷统一调度,粮食方面的供养肯定不是问题。

毕竟卫所的产出实际不少,但各地卫所差异很大。

江南的卫所产出,肯定比河西的卫所产出要多的多。

“这个…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李文忠摇了摇头,站起身道:“军饷,军饷,每个月都要发军饷,军饷才是最重要的,反而不是粮食。”

“我给你讲件事,一个朝廷,有收入,有支出,而收入是以收税为主要来源,支出以城池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铺桥修路,民用设施建设,赈灾救民,军队支出为主。”

“而一个朝廷想要完善财政运转,就要有相应的计划,比如今年军队要花多少钱,工程要花多少钱,其他各项支出都要花多少钱。”

“而朝廷收入是多少。”

“举个例子,如果大明朝廷的每年赋税在一百万两银子,你认为军费要花多少合适?”

陈楚摇了摇头,还是做表格来的舒心,只是不知道这个老哥们听不听得懂。11.CoM

“一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军费支出,五万两吧…”李文忠结合实际情况,大明的军费支出真的很低…

“那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供给,能做到强军吗?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详细制定这一百万两的支出计划。”

“其中,二十万用做军费开支,也就是五分之一,这个军费包括水师,陆军,海军的所有军种。”

“包含战船购买,装备置换等。”

“五十万两用作城池建设,民用设施建设,这一定要用一半的税收来做。”

“最后十分之三的税收,其中二十万两用于其他各项支出,包括官僚俸禄支出等。”

首节上一节19/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