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外,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马皇后得知朱标进了诏狱,快步来到乾清宫。听到朱元璋的恶龙咆哮,冒着怒火进了乾清宫。
“都是你教的好儿子,咱让他…”
朱元璋刚想斥责马皇后两句,那知马皇后完全不理他,扭头看了眼身边的内侍道“带着人都退出去。”
“喏。”
一众乾清宫的内侍,宫女,哪里敢在这里逗留,若非他们当值,在朱元璋这条恶龙暴怒的情况下,谁愿意在他身边碍眼。
一个不慎,那就是人头落地啊。
“孙妹妹没有子嗣,你让诸皇子披麻已是于礼不合,让标儿给庶母披麻戴孝,抬棺执仗,你是咒我活的久了,想让标儿先练一练怎么给我披麻戴孝,抬棺执仗吗?”
“还逆子,我还没死呢,你就让标儿披麻戴孝的抬棺执仗,你要是真想看,不用那么麻烦,你就赐我一杯毒酒,三尺白绫,明天标儿就能让你看见他披麻戴孝,抬棺执仗是什么样子!”
等到下人都退了出去,马皇后关了房门,完全不给朱元璋说话的机会,开口就是一顿狂喷。
愣了愣,朱元璋面对向着自己走来的马皇后,顿了许久道:“妹子,咱不是那个意思。”
“别碰我,后宫那么多妃子,我死了你就随便了,你想让标儿给谁披麻戴孝,都可以了。”
“你一口气立三个皇后,标儿就给三个皇后都去抬棺执仗,你一口气把妃子都立后,那标儿自然给每一个嫡母都要抬棺执仗!”
“你喜欢谁,你找谁去,标儿不出来,我就跟着标儿一起搬诏狱住去,等着皇帝的勾红!”
马皇后怒气十足,一想到自己的儿子被关到诏狱,心中怎能不痛,拉开乾清宫的殿门,马皇后走出乾清宫对身边的内侍说道:“走,去诏狱。”
“你敢!你给咱站住了,去诏狱,你去诏狱做什么?你还嫌不够乱是不是?你要是敢去诏狱,咱…咱…咱!”
“先废后,再赐死,我在诏狱等着圣天子的诏书!”
马皇后正要向前走,远处的毛骧急急忙忙的冲到乾清宫外,躬身作揖道:“微臣毛骧,参见圣上,娘娘。”
毛骧来了,马皇后当然也不好和朱元璋争执,眼疾手快的朱元璋拉住了马皇后的手腕,说什么也不让马皇后走。
“说吧,咱听着。”
朱元璋拉着马皇后站定,看着毛骧询问道。
“圣上,殿下他…殿下…”
“标儿?标儿怎么了?”
朱元璋心中一惊,丢下马皇后,双手抓着毛骧的肩膀开口质问道:“咱不是告诉你,要保证标儿的安全!”
“标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咱活剐了你全家!”
诏狱里边,鱼龙混杂,朱标的安全自然是朱元璋首要看重的。
而毛骧对于朱元璋的话,并不认为是假的,如果朱标真的在诏狱出了问题,活剐他全家的事情,朱元璋真能干出来。
“殿下他在诏狱内和一个人走的很近,而且还口称先生,那个人和殿下说了很多,微臣已经记录在案,面呈圣上。”
“殿下要微臣从名单中把那人勾了,无论犯了何罪,都要等殿下出来之后在做决议…”
毛骧双手捧着一个小册子。
听到朱标并没有危险,朱元璋这才稍稍安心,拿起小册子看了眼。
“你知道唐朝为什么会兴盛,灭亡吗?”
“藩镇只有三分,七分乃天注定。”
“不是唐朝被天眷顾,而是唐朝建立在天眷顾生灵的时间。”
“唐朝能够稳住草原,是因为中原产粮不但够自己吃,还有很多剩余。”
“大明和唐朝的差距,只因为唐朝建立的时间是天眷顾生灵的时间。”
“唐朝的强盛与圣主明君关系有限,不是圣主明君成就了强盛,而是强盛成就了圣主明君。”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吐蕃为何会强大。”
“国运是什么?”
“吐蕃为何会衰弱?”
“吐蕃的强盛衰亡代表了什么?”
“便以今上为例,若能吃饱饭谁会造反?造反这买卖是那么容易做的吗?”
朱元璋一目十行的看着完整无缺的对话记录。
朱标进了诏狱,看似守在朱标身边的人只有两个守门的锦衣卫,但具体有多少人盯着朱标,只有朱标真的受到危险时,才能知道。
而这些记录,也深刻的表明了,锦衣卫的能力,更何况是在他们的大本营,诏狱中。
无孔不入根本不能形容锦衣卫的恐怖情报网络。
“这人,有点意思。”
刚刚还一脸怒气的朱元璋,忽然嘴角扬起,一脸笑容的看了眼身旁的马皇后道:“妹子,妹子,你别生气了,咱一会就去诏狱把标儿接出来。”
“咱这个当爹的亲自去接他,还不行吗?”
听到朱元璋服软,马皇后微微点头道;“标儿也有错,违抗父命,这事回头我骂他,这么大的人了,还那么使性子。”
“嘿嘿,好,好,妹子亲自管教他,咱放心。”
朱元璋见马皇后不在赌气,心中也是舒坦了许多,马皇后自然也知道,不能使性子,该甩脸子甩脸子,该收敛下坡的时候,也不能硬着头皮上。
“你去准备一下,咱去诏狱接标儿。”
朱元璋话音刚落,马皇后开口道:“天底下哪有父亲给儿子认错的道理,毛骧,你自己去把太子接回来,让他跪在乾清宫外,向他父皇认错。”
“就说是本宫要求的。”
马皇后当即打断了朱元璋的动作,维护朱元璋的皇帝尊严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今上,娘娘,殿下他,他说他不出来,还要和那个罪民多学一些…”
毛骧在得到锦衣卫的传信后,自然是第一时间去请朱标离开诏狱,但朱标果断拒绝了。
“这个…这个人真的那么神吗?”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小册子,细细思考着,看了眼天色道:“算了,你准备一下,明天咱亲自去看看这人是不是真的有这份能力。”
第5章 何为富?
天刚蒙蒙亮,诏狱内,躺在杂草上的陈楚被阳光照在脸上,睡眼朦胧的起身道:“什么时辰了?”
“不知道,看光线,差不多卯时过半了吧。”
摇了摇头,具体时间朱标哪能知道,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大致判断。
“唉,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昨天给你的作业,怎么样了?”叹息一声,一想到自己距离死亡又近一日,摇了摇头,除了无奈,只剩下了无奈。
“唐朝的灭亡不是藩镇割据和宦官掌军,而先生又说,唐朝的灭亡是天定的,我想了半夜,大致找到了一点可能。”
“天感觉有点热,又放了点凉气,然后收成不足,人丁过多,食不果腹,流民遍地,然后唐朝快速衰落,继而灭亡。”
“若是这个判断成立的话,吐蕃的强盛和天放热气导致吐蕃可以大面积耕种,然后天又放凉气,导致收成锐减。”
“吐蕃也跟着由盛转衰,继而消亡。”
“我只能想到这些,不足之处,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朱标结合陈楚说的事情,又将唐朝和吐蕃的灭亡在脑海中整理了一夜,这才给出自己的判断。
“嗯,差不多吧,你从其中领悟到了什么?”
闻言,陈楚心中早有判断,虽不说朱标讲的完全准确,但大致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天冷,天热,都会影响到王朝兴衰?”???.11.coM
朱标试探性的询问道。
“没错,天冷,天热,都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盛衰败亡,从历史的规律中看,强盛的王朝,大多不过三百年,而导致国家败亡的原因不单单是天冷天热,但天冷天热的转变,肯定会导致国家败亡。”
“我们管这个天冷天热叫气候变化,唐朝建立之初,气候温润,又加唐朝初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大量耕种,粮食产量井喷。”
“造成粮食产量井喷的原因,和气候变化脱不开干系,所以你说,唐朝的强盛,是圣主明君代出,这并不合理,圣主明君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
“没有气温上升,无法使之粮产井喷,又何来的盛世?所以造成唐朝强盛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回暖。”
“而气候回暖造成的粮食井喷,中原又有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的说法,家里粮多自然可劲生,可劲生。”
“人口也跟着粮食井喷而迅速攀升增长,人口和粮食的同比增长,就会造成盛世繁华的景象。”
“可一旦气候回落,粮产锐减,粮食不能供应需求,百姓饿殍遍地,尸横遍野,若是短时间如此,还能拯救一下,若是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气候回落。”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地龙翻身,火山喷发,蝗灾等,而气候变化同时影响降水量不足,干旱,百姓饿死的同时有可能会发生瘟疫,瘟疫横行之下。”
“死的人更多了,同时也会导致国家统治基础动摇,而吃不饱的草原人和吃不饱的吐蕃人就会大举入侵,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敲响丧钟。”
“短期看,人口要多,因为有人才能耕种更多的土地,长期看,粮食的总产量要和人口达到一个标准。”
“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就要控制人口数量,比方现在的大明朝一年产出一万石粮食,那就要控制人口在一万石能养活的基础下。”
“如果所需粮食达到了一万一千石,勒紧裤腰带还能活下去,百姓不会造反,但如果粮食产量只有一万石,而百姓需求却有两万石。”
“大面积吃不饱的人,就会铤而走险,为了吃饭,竖旗造反。”
“总结下来,气候等于粮食产出,粮食产出等于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等于国力,气候虽然不直接等于国力,但气候直接影响国力。”
陈楚面色平静,他倒不是唐黑,而是根本原因让唐朝强盛的,圣主明君有功劳,但并不是绝对的,真正让唐朝如此强盛的,只能是气候上升。
李世民没有粮食,他也只能是李世民,谁认识他啊?
“先生,你说历朝历代不过三百之数,为何汉有四百国祚?”朱标心中一紧,开口询问道。
“汉之所以有四百国祚,汉中间发生了什么?”
不假思索,朱标直言回答道:“中间发生了内部大规模叛乱战争。”
“战争会导致什么?”
“战争…战争会导致百姓死伤无数…先生…您是说,汉的四百年国祚,是粮产和人口到达顶峰,而出现动乱之后,人口死伤无数,土地重新洗牌。”
“继而导致粮产和人口又回到了一个平稳的阶段?”
只是一瞬间,朱标感觉自己悟透了。
“没错,之所以汉有四百年,是因为刘秀是汉宗室出身,如果他不是汉宗室出身而得天下,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陈楚话音落下,朱标起身道:“先生,那如何能突破三百年国祚?”
“如果不能平衡粮产和人口的数量,就要开垦新的土地,效法周天子分封诸侯,将朝廷无法直接管理的地方,分封给诸侯们。”
“周王朝之所以八百年,归结原因,开发力度不足,人口不足,中原大地有太多太多可以开垦之地。”
“又加春秋战国在内,每每大战,人口锐减,这才是维持八百年周王朝国祚的基础,而不是周王朝天命加身,姜子牙圣贤护佑。”
陈楚直言不讳,周王朝八百年,根本原因还是中原的开发没到上限,可以供养足够的人口,再加上战争的人口减少,拖出来八百年国祚,很正常。
“先生,国运虚无缥缈,真的存在吗?”
“强盛这两个字代表什么?”陈楚望着朱标道。
“强代表军事力量,盛代表百业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