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73节

“可是问题是,大明就是没有那么多金银,这要如何解决?”朱标疑惑的目光望向陈楚,金银储量有限,即便是挖矿,大明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挖特挖的金矿。

没办法,中原这块地方发展的太早了,文明形成的也早,能挖的矿,都被挖的差不多了。

虽然吕宋也在挖矿,但毕竟靠那么几个矿山的产出,对于大明的体量而言,那些金银铜矿的产量,只能算聊胜于无。

“我认为,大明是有的,哪怕在怎么样,大明的体量在这里,如果搜刮的话,百万两黄金,千万两白银,还是搜刮的出来的。”

“而彻底解决这种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好的办法有且只有一个,信用货币,但这个距离大明太远了,完全做不到这个。”

“退而求其次,大明宝钞,不应该是锚定铜板的,梳理金融系统,确立金银铜的兑换比例,且金银不在作为货币使用。”

“这是目前能做到的极限。”

“先生,那个倭国的金银,真的那么便宜吗?那为什么他们能来换,而我们不能去换呢?”

“在大明,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三百铜板,而如果我拿一千铜板去倭国换银子回来,只用铜板换银子,最后我还是赚的。”

王琦举手反问道。

目光下移,陈楚看着王琦道:“可以是可以,但实际上,这也是货币外流的一种表现。”

“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的铜板出现短缺,供不应求,而银子却堆积成山。”

朱标坐在后边,双手在小腹前左右滑动着,神情愈发凝重,忽然,他捏了捏鼻子,似乎想通了什么,开口说道:“那如果我把银子也外流出去,换金子回来呢?大明的金子贵,银子便宜,而铜板更便宜。”

“我把最便宜的东西,换成最贵的东西,这确实是一种掠夺财富的好手段。”

站在讲台上的陈楚,一脸迷茫的看着朱标几人,果然,每个人的脑子都是不一样的,他在这想着怎么杜绝这种风险。

反倒王琦这个小家伙,想的是换个方式,用这种办法去刷倭国的银子。

奇葩,都是奇葩。

……

夜半,都尉府。

“小姐呢?”

陈楚看着玉自己站在门口,不见赵敏的身影,开口询问道。

“今天…今天傍晚的时候,有一群人冲进来,把小姐…把小姐请出去了…这都三个时辰了…”

玉磕磕巴巴的说不好话,只是因为,冲击太大了些,前东家需要接待的朋友都是些商贾之流。

而自从换了东家之后,当街砍人的王爷出来了,披甲执锐的军队都冒出来了。

“嗯,她回来让她去书房找我。”

思量片刻,陈楚并未多想,能让人冲进都尉府把人带走的,除了朱家那几个二世祖,也不会有别人了。

刚走到书房,摊开纸张,陈楚正要伸手研墨时,神清气爽的赵敏走进屋内,开口询问道:“找我?”

“谁把你请去了?”抬头看了眼赵敏,虽然心里早有准备,还是忍不住出声询问道。

“太子妃,邀我去赏月,你在写啥?”

“没什么,一篇策论。”

……

中都皇城外,一处宽敞的三进院子内。

常欣从后院走了出来,见朱标神色不佳,开口询问道:“你得到答案了,怎么还闷闷不乐的?”

“我最近在想,要不然,我在纳个妾?”朱标望着天上的圆月,有些时候,知道明确的答案,反而让人更加的患得患失。

“怎么,吕氏还不能讨你欢心?”常欣面不改色的说着,以她的身世,嫁进谁家,她都可以在自己有子嗣后,不允许夫家纳妾。

但偏偏,她嫁到了皇家。

“她那点小心思,你不知道?我都懒得说她,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就算我死了,雄英也…咱俩就没有其他孩子了?”

“有你在,怎么能让吕氏的孩子上位,就算是吕氏孩子上位了,你还拿不住老四吗?”

“如果这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都发生了,而从答案来看,最终的受益人并不是老四,反倒是吕氏的孩子最为受益。”

“只不过那孩子,稚嫩的手段,玩脱了罢了、”

朱标揉着太阳穴,最初他真的认为,是朱棣获利最多,登上皇位的也是朱棣,那个时候他是非常恼火的。

甚至一度开始排斥朱棣,但前日晚上,陈楚说的那番话,很显然最终的受益人是老四,但实际上在这前边,还有吕氏的孩子更为受益。

“那你回京就在纳个妾呗,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常欣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这里边通篇没有她的存在,那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个时候她也不存在了。

“吕氏是前元降臣,在纳妾的话,可不能在前元降臣里找了,你帮我在中都找吧,就不用回京了。”

……

“老四,二哥有个赚钱的路子,你干不干?”

朱勾住朱棣的脖子,开口询问道。

“赚钱的路子?二哥,父皇不让我们经商。”朱棣连连摇头,他是淘气,不是傻啊,他能像朱标那样和他爹对着干嘛…

“我们不直接参与经营,等你到北平就藩了,你也可以这样搞,我,老三,陈楚,还有大哥,都入股了,我和老大,老三一人入股三十万,各占十五股。”

“现在还有十股是空的,你要入的话,十八万,二哥就把这十股给你,到时候,你就跟着二哥混,躺着数钱。”

朱面不红气不喘的掰扯着,一旁的朱强忍着笑容,不让自己破相,那陈楚坑商人入股的手段,空手套白狼就算了。

陈楚也只敢一万两一股,到了朱这里,一口气干到两万两一股…

“二哥,真的能赚钱吗?父皇不会骂我们吧…”朱棣小心翼翼的看着朱,他总感觉自己的二哥在坑他,但他还没有证据。

“慌什么,天塌下来有老大顶着,砸不到我们头上,再说了,就真落我们头上,老大也会把天给搬开的。”

朱毫无惧色,要说朱元璋,那就不是怕不怕的问题了,那是骨子里,血液里流淌的畏惧。

但没关系,反正老大是护着他们的。

在朱看来,只要老大在,他闹多大事,老朱也翻不了天,要不然也不会有花千万两,动百万民夫,幻想着重修自己的秦王府了。

“这个…可以。但是,二哥,我现在没钱啊。”朱棣摇了摇头道。

“你看啊,在过几个月,二哥是不是要娶那个女诸生了,二哥完婚了,老三是不是也该完婚了、等你三哥完婚了,你算算,轮到谁了?”

听到朱这番言论,朱棣指了指自己道:“我?”

“对啊,你想,那魏国公可是把小女儿看的比什么什么都重,你还记得皇嫂进宫那天吗?那嫁妆从常家搬东宫去的,三百多辆马车,几千人搬了三天。”

“常家给那么多嫁妆,没道理徐家不给嫁妆吧,这不就是钱嘛。”朱好似一个传销头子,朱棣的婚事八字刚有一撇,他就已经惦记上人家的嫁妆了。

“可是,那是嫁妆,也不是我的钱啊。”朱棣头脑一沉,一旁的朱揽过朱棣的脖子道:“老四,那到时候都成婚了,都是一家人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我们可是亲兄弟,当哥哥的能坑你害你吗?我们不是亲兄弟,我们还都是大明人呢!”

第126章 汤和东行纪(一)

应天府。

奉天殿外。

朱元璋坐在御道上,阶梯的下方,跪着数十名各军将校。

“咱就说,这人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手吗?”

“非要闹到天下大乱那天,你们才满足吗?”

“你们这些人呐,你们还是人吗?你们还记得,当初在滁州城的时候,你们一个一个,加入咱的义军。”

“你们一个一个,说的那个好听,上报家国,下安黎庶,你们都忘了,忘了你们当初的远大志向。”

“看看你们一个个穿着人模狗样,出入仆从成群,外边的百姓看着你们呢,你们当初还是百姓的时候,你们见到官老爷妻妾成群的时候,你们心里是怎么骂他们的!”

“今天,外边的百姓就是怎么骂你们的!”

“你们都忘了,忘了你们的出身,以为你们摇身一变,穿上补子了,你们能了,你们有权力了,你们就可以欺上瞒下,吆五喝六,横行不法,贪墨成风!”

“都给咱把脑袋低下去。摸一摸自己的心问一问,你们有良心没有?你们对得起朝廷,还是对得起那些死在一次次战争中的袍泽们!”

“你们今天的荣华富贵,是那些死在战争中的袍泽们用命给你们换来的,他们用命堆起来你们的富贵,不是让你们欺负他的子孙的!”

“你们都是…咱言尽于此,你们自己掂量着办,你们这些人里,要是还有谁管不住自己的手。”

“那就不用管了。”

说到最后,朱元璋语气一顿,凝视着下方跪着的一众将校们,那冷冰冰的表情,沉重的语气,无不说明,朱元璋已经动杀心了。

“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

一头落寞的苍龙,孤寂的在一条终将被黑暗吞噬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

洪武八年,九月十三日。

大海之上,波涛汹涌,海风肆虐,大小战船,逆风航行,航速已是慢到极致。

“侯爷,侯爷,我们到了!”

“到了!侯爷,你快看呐,那边好大一片沙滩地!”

“六个月,整整走了六个月,到了,终于到了!”

战船上,阵阵欢呼声,船只向着南方航行,逐渐脱离了风浪区,航速缓缓加快,向着海滩的方向靠近。

“六个月啊,终于算是走到了,传令,各船一字排开,靠岸!”

站在船头,汤和目光沉重,在海上漂泊半年,受尽了苦难,这半年的漂泊,甚至要比玄奘西行还要可怖。

随着汤和的话音落下,传令兵迅速挥舞着令旗,不过片刻间,大小战船向着岸边靠近。

已是肉眼可及的岸边,全速航行的船队,愣是走了半个多时辰,这才抵达海滩,随着船锚落入海中,船身被固定在原地,船队上的士兵们,仿佛疯了一般,脱下身上已经破烂不堪的衣服。

那被海风腐蚀殆尽的衣物,在空中飘舞着,本就是沿海生长的士兵们,对于大海并没有太多的畏惧。

不计其数的士兵,一个猛子从船上跳进大海中,或跑,或跳,更有水性好的士兵们,从海面中探出头时,已经游出去了数十米远。

他们好似抓到了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已是疯狂。

汤和由大船换乘小船,带着两位助手,淮西老将胡海之子,胡斌,及朱元璋的干儿子之一,平安。

“咱们在虾夷岛遇到狂风,迷失了方向,这不成想,咱们翻到是在偏南的地方登陆的,而不是在既定计划中的极北登陆。”

登陆后,派出两队士兵外出探索,汤和带着胡斌,平安二人,在树干上挂着舆图,大致估算着自己所在的方位。

“但是咱们多走了一个月的路,不过也算因祸得福吧,侯爷,咱们现在怎么办?火药全湿透了,根本不能用,我看那些铁器,锈迹斑斑的也不在少数。”

“这里真的如同圣上说的,没有强大的国家势力?”

平安心中焦虑万分,他们出海时有五千六百人的队伍,但准备齐全的他们,到达天东大陆,只剩下了不足四千人,葬身渔腹者,不在少数。

而他们赖以生存的刀枪,铁制的东西,在海水的侵蚀下,怎么可能好的了,时间一长,全都生锈了。

“锈迹斑斑算什么,当年老子参加起义军的时候,第一把刀还是柴刀呢,第二把刀上边全是豁口,不一样也打败了陈友谅,赶走了蒙人。”

汤和面色平静,他是愿意相信朱元璋的话的,如果这里的人,真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个部落的形势,类似于商周时期的情况。

那怕他的刀都绣的不成样子,汤和也有勇气带着这不足四千人的队伍,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将之带回大明。

“侯爷,侯爷,有问题,有问题!”

首节上一节73/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