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6节

  能在高唐县的县丞位置上一当就是三年,胡昭这“能屈能伸”的本事炉火纯青。

  刘备本就有意撤掉胡昭的县丞一职,让郑平来当县丞。

  此时见胡昭主动请辞,又自荐当郑平身边的散吏,刘备不由看向郑平。

  人,是郑平希望留下来的,刘备得参考郑平的意见。

  “县尊,暂且留下胡昭吧,有胡昭在,能节省不少时间。”郑平一言决断了胡昭的命运。

  胡昭大喜,连连向郑平道谢。

  虽然职权被削了,但至少命是保住了。

  胡昭是个很现实的人。

  为了活命,可以跟着上任高唐令胡作非为。

  同样,为了活命,也可以对刘备唯命是从。

  至于忠奸?

  他一个没多少背景的县丞谈什么忠奸啊!

  刘备见郑平有了决断,当即也顺势卖了郑平一个面子,同意了胡昭的请辞,又拜郑平为高唐县新的县丞。

  “县尊,县丞,这箱子里的,是高唐县这三年的户籍、人口、钱粮、房屋、田地、诉讼、贼事等文书的统计。”

  “下官将其分门别类,单独造册,可让县尊和县丞清晰的了解这三年内高唐县的变化。”

  胡昭利索的将箱子中的文书取出两卷,分别递给刘备和郑平。

  张飞见胡昭竟然要让刘备和郑平在这宴席中处理公文,当即怒道:“胡昭,你也忒无礼了!今日俺大哥设宴款待先生,你却将公事文书搬出,是故意想来坏兴致的吗?”

  “无妨!”郑平伸手制止,目光却是落在胡昭递来的这卷文书。

  文书上清楚的记载了高唐县七处黄巾贼的聚集地以及贼首及贼人的情报。

  其中最大的一支,以徐琦为首,聚众千余人,有可战黄巾贼兵五百人。

  除徐琦外,其余六处黄巾,人数皆在五百到八百不等。

  七处黄巾加起来,近五千人了!

  整个高唐县,在册人口也就四万余人。

  一石粮米,只够一个人吃四十来天。

  即便将老弱的食量平均,想让五千人撑到秋收,至少也得五千石粮米!

  而过了秋收,纵然这些黄巾耕种劳作自食其力,还得再待来年秋收。

  同时还得寄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一但缺粮,必然会抢!

  “胡昭,你这本职工作,倒是尽职啊。”郑平意味深长的看向胡昭。

  虽说跟着上任高唐令胡作非为,但胡昭这个县丞的本职却是没有落下,反而做的比寻常的庸官更好。

  胡昭谦逊道:“谢县丞夸赞,家父师从康成公,小人也不敢坠了康成公的名声。”

  这康成公门人之子,胡昭是准备吃一辈子了。

  “你很聪明!”郑平轻轻将文书退放下,敛容道:“通知你能通知到的豪强富商,明日来县衙商讨秋收事宜。”

  “别玩小聪明!”

  胡昭心头一凛,连忙应道:“县丞放心,小人这就去办!”

  待得胡昭退下,郑平将文书递给刘备:“县尊可知高唐县境内,有五千黄巾?”

  “五千?”刘备吃了一惊,连忙接过文书一扫,随即跺脚骂道:“该死,我一直以为高唐县的黄巾不过千余人!”

  张飞也凑了上来,环眼怒瞪:“好哇!上任高唐令连这都瞒报。”

  “幸亏先生来了,否则五千人聚众来打高唐县,仓促之间俺们如何能挡得住?”

  刘备也意识到了事态严峻,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刘备向郑平又是作揖一礼:“秋收在即,黄巾贼肯定会来抢粮。”

  “还请先生教我破敌之策。”

  郑平扶起刘备,眼神中并未因为黄巾有五千人就有慌乱之意。

  “县尊是想尽灭这五千黄巾,还是只诛贼首和顽抗之徒?”郑平给了刘备抉择权。

  这……

  刘备果然迟疑。

  张飞却是哇哇叫道:“贼就是贼,自然是将其尽灭!”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这个道理俺老张都明白!”

  “先生说说这尽灭之策!”

  郑平见刘备在迟疑,面向张飞而道:“黄巾贼虽然人多势众,但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

  “此等贼兵没什么战斗力,黄巾贼也不可能给予他们太多的粮食。”

  “只需在山谷深处以粮米为诱饵,埋下引火之物,待其深入山谷之后,以滚石封锁出口。”

  “以火箭烧之,一战可灭。”

  “再回黄巾山寨搬运粮米,足以再让高唐县养兵一千人。”

  “此计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肃灭高唐县境内的黄巾,但过于狠毒,恐怕会影响县尊的仁名。”

  饶是张飞也忍不住吓了一跳:“先生,非得用火攻吗?是否太残忍了些?”

  郑平端起酒樽,摇晃酒樽中的白水,轻声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哪有什么残忍?”

  “既然问的是尽灭黄巾之策,又岂能再妇人之仁说火攻残忍?”

  “放过任何一人,就可能死掉一个无辜的高唐县百姓。”

  “总有人要死的!”

  张飞默然。

  虽然郑平的答案,是基于张飞的提问而设置的,但张飞总感觉心中有些发堵。

  “不可!”刘备气息有些喘,显然也被郑平的火攻之策给惊住了。

  当年皇甫嵩一把火,让长社遍地焦尸。

  那场面,刘备记忆犹新!

  火攻本是战场的方式,这本无什么对错。

  但令刘备心惊的是,那些焦尸还有很多都是妇孺!

  刘备的三观接受不了屠杀手无寸铁的妇孺,哪怕是在战场上!

  “黄巾贼兵,大部分都是被裹挟活不下去的百姓,岂能尽灭?求先生教我只诛贼首和顽抗之徒的计策!”刘备的眼神变得坚定。

  如果是皇甫嵩听见了,肯定会骂刘备妇人之仁。

  一把火烧了黄巾,一劳永逸!

  不仅高唐县的黄巾之患没了,平原郡其他黄巾也不敢犯境高唐县。

  黄巾也是人,同样会欺软怕硬。

  郑平将酒樽的白水一饮而尽,看向刘备的眼神多了钦佩之意。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

  诛杀贼首和顽抗之辈,这意味着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部署。

  同时,还得解决投降的黄巾贼粮米难题。

  平原郡的其他黄巾,也会闻讯而来。

  人患寡而患不均。

  这因此产生的连锁问题,不是能轻易承担的!

  “县尊,你敢借债吗?”

第24章 通达政令,驱黎庶除反贼

  借债?

  刘备一怔,下意识的想到郑平刚才对胡昭的嘱咐:“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让我向这高唐县的豪强富商借粮米?可我们有金银,直接购买粮米就行了,何必再去借?”

  “周赧王王因国库空虚而向富人借债,最终无钱归还而躲到后宫高台,周朝人将高台称之为‘逃债台’,因此有债台高筑一说。”

  “前朝景帝征讨叛乱的七国时,曾向毋盐氏借了千两黄金,但利息却是本金的十倍。”

  “本朝安帝永初四年,羌人叛乱,连年欠收,官欠民的债款更是达到几十亿,顺帝永和六年,亦下诏向百姓借钱,每家借一千。”

  “我在卢师门下时,曾听卢师感慨,官向民借债,不仅自降了官威,也滋生了奸商,纵容了豪强,连年的税收不够偿还债款利息,苛捐杂税、卖官鬻爵之风也因此盛行。”

  “先生此举,莫非另有它意?”

  刘备本想来一句“卢师曾言,此乃祸国之举”,但又担心此话一出就将这话题给聊死了,徒增尴尬,于是反问了一句。

  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

  见刘备举例官向民借债的前人往事,郑平暗暗钦佩。

  但凡贤明之主,都会常读史书,以史为鉴,纠正自身的言行。

  即便采纳策略,也会以史书记载的前人往事进行比较,避免重蹈覆辙。

  “县尊的担忧,不无道理。”郑平敛容而道:“但今日不同旧时。”

  “方今天下,豪强林立。”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朝廷又多苛捐杂税,百姓难承其重,黄巾因此而起。”

  “犹还记得,光武帝立国之初,曾下令各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

  “当时这一政令遭到了豪强的抵制,地方官吏更是跟豪强勾结,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郡国大姓甚至于起兵反叛。”

  “但光武帝并未因此跟豪强妥协,以分化之策破敌,又迁徙魁帅去其他郡国,赋田受禀,让这些大姓、兵长不能再为非作歹,祸害一方。”

  “因此,才有了明章之治前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富裕之景。”

  “让县尊借债,并非是自降官威、让豪强跋扈、让奸商牟利。”

  “而是要给这高唐县的豪强富商,立一个新的规矩!”

  刘备凛然。

首节上一节1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