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62节

  逢纪这是要借审配之手,开始争权了。

  但偏偏,逢纪的举荐还没人能反对。

  不论是许攸还是郭图,都不擅长统御三军!

  荀谌、辛评、辛毗等人,同样是长于内政。

  “小人猖狂!”

  许攸和郭图暗骂一声,但没有出言反对。

  袁绍一听这邺城还有精通兵法善于统御三军的,当即就高兴了:“元图既然识得贤才,为何不早早举荐?”

  逢纪张口就是谎言:“正南因为幼子患病,近日一直都在家中照顾幼子,我不忍叨扰,就没有举荐。”

  “今日担心公孙瓒再次南下,因此举荐审正南,整肃三军。”

  袁绍抚掌大笑:“好!有审正南相助,何愁公孙瓒啊。”

  郭图和逢纪相继献策,许攸也按捺不住了:“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战为下。攸有一策,可保冀州无恙!”

  袁绍微微眯着眼睛,心中颇有些得意:看来这麾下的贤才多了,子远献策也变得勤快了,嗯,就保持这样的平衡,献策要多多益善。

  “子远有何妙计,速速道来。”袁绍大笑道。

  许攸依旧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公孙瓒此次退兵,一者是军粮耗尽,二者是担心大司马会断其归路。”

  “军粮耗尽,公孙瓒可筹措军粮再次进攻冀州;但大司马处,公孙瓒却是无计可施。”

  “本初可遣使去涿郡,向大司马俱告韩馥让冀州牧一事,同时状告公孙瓒假托讨董进攻邺城的罪名。”

  “请大司马秉公处理,约束公孙瓒,让其不要再来冀州劫掠士民百姓了。”

  “倘若公孙瓒执意要进攻冀州,那就请大司马出兵断其归路,本初就可跟大司马一起剿灭这恃武而骄的祸害了。”

  袁绍迟疑:“大司马不重兵事,未必能敌得过公孙瓒。”

  许攸笑道:“本初别忘了,青州还有个刘备呢!刘备若帮公孙瓒,就是篡逆之辈,大司马也会严词谴责。”

  “刘备若是帮大司马,那就等于选择了跟公孙瓒决裂。”

  “基于青州的利益权衡,刘备只能选择劝和!”

  “如此一来,冀州就可以避免战火,本初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安抚冀州诸郡国了。”

  袁绍闻言大笑:“子远妙计啊!我需要时间,而刘备同样需要时间。估计他怎么也想不到,公孙瓒会南下攻打冀州吧?”

  许攸冷笑:“刘备选择跟公孙瓒这样的人为友,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待公孙瓒和刘备互生嫌隙,攸还可以再暗中设法,让公孙瓒驱兵青州。”

  袁绍眼神一凛:“幽州跟青州并未接壤,如何能让公孙瓒驱兵青州?”

  许攸捋了捋短髯,傲然而笑:“此计还需要时机,待时机成熟,攸自有办法让公孙瓒的势力跟青州接壤!”

  “眼下公孙瓒已经退兵,本初可向赵国、常山国、中山国和钜鹿郡传檄,让四个郡国的太守国相,速来邺城觐见。”

  袁绍点头。

  顿了顿,袁绍又问道:“子远,我已经登门拜访沮公三次了,但沮公一直避而不见,可有良策教我?”

  见袁绍还在心心念念沮授,许攸有些无奈。

  贤才那么多,何必非得眷念上沮授啊。

  逢纪见许攸面有难色,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逢纪献策道:“明公可亲率邺城文武于沮授府门前延请,请沮授出任冀州别驾,主持冀州的春耕大事。”

  “从早到晚,沮授不出,明公不走。”

  “除非沮授不想在这邺城待了,否则他也只能出仕。”

  “即便沮授依旧不愿出仕,明公求贤之名也必定响彻整个冀州!”

  好家伙!

  不论是许攸还郭图、荀谌等人,纷纷被逢纪的提议吓了一跳。

  逢纪这计策太毒了!

  这是要将沮授架在火上烤啊。

  不仅率文武延请,还要让沮授主持春耕大事。

  就差直接说:冀州的春耕大事被延误,并非公孙瓒举兵南下也不是袁绍夺权冀州,而是沮授的错!

  “这,会不会有些过了。”袁绍有些拉不下脸:“还是从长计议吧。”

  逢纪暗暗一叹,又献策道:“那只能派遣甲士,以护卫之名,监视沮授,明公再定期延请,树立求贤若渴的美名。”

  袁绍点头。

  只是这般,倒还能接受。

  檄文很快传到了常山国。

  常山相孙瑾得到消息,连忙召赵云、张逸、张瓒,以及客居此地的田丰商议。

  “韩文节果然还是让出了冀州啊!”田丰有些烦躁。

  本以为去邺城提醒了沮授能扭转下局势,却没想到邺城还是让袁绍夺取了。

  孙瑾叹道:“如今袁绍正式成了冀州牧,常山国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张逸、张瓒亦是面面相觑,颇为无奈。

  以前可以反对袁绍,是因为袁绍只是个渤海太守。

  大家都是同一个级别的,自然可以不用理会。

  但现在,袁绍当了冀州牧,名义上是可以管辖常山国的。

  赵云凝声道:“孙相,我们刚与张燕达成和平协议,本想驱兵去洛阳支援卢尚书讨伐董卓。如今却因袁绍诡计抢夺冀州而不得不留在常山国。”

  “只想着争权夺利而枉顾国家大义的人,云决不会屈从!”

  见赵云已经表明了态度,张逸和张瓒也不愿屈从。

  孙瑾问道:“若不屈从袁绍,又该如何选择?”

  赵云沉吟道:“青州刘使君,素有仁德信义,又爱护百姓。我认为可以跟青州结盟,护常山国安危。”

  自从上回见了刘备,赵云这内心对刘备就一直有些念念不忘。

  毕竟这世间,能一心为了百姓的好官可不多。

  而刘备又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一想到刘备负担了青州五十万饥民的吃住,赵云就颇为感慨。

  因此在孙瑾迟疑常山国的选择时,赵云第一个想到了刘备。

  孙瑾迟疑:“可青州毕竟距离太远,若是袁绍举兵来攻,常山国如何抵挡得了?更何况,青州未必会为了常山国而得罪袁绍。”

  张逸道:“常相勿忧,若要结盟青州,属下愿亲往青州请恩师相助!看恩师之面,刘使君定能答应。”

  常山掾张逸,北海高密人,不仅师从郑玄,更娶了郑玄的妹妹。

  如今郑玄是临淄城官学的文学,而郑平又是青州别驾,张逸寻思去青州寻郑玄,应该能让青州跟常山国结盟。

  田丰却是笑道:“既有这层关系,去青州结盟也未尝不可。但我以为,可再让常山国依附大司马。”

  “有大司马和青州牧两人力保,量那袁绍,也不敢对常山国动兵!”

  “除非袁绍能拿到天子诏令册封的冀州牧,常山国就可以不用听从袁绍的政令。”

  “大司马德高望重,常山国依附大司马也不会落人口实。”

  孙瑾心头一松:“若能结盟青州的同时依附大司马,那常山国就不用畏惧袁绍了。”

  田丰忽然看向赵云:“赵中尉可否愿意跟我去一趟涿郡?”

  赵云一愣:“我?”

  田丰点头:“素闻赵中尉骁勇过人,又善于统兵,曾得了大司马赠送千里驹玉狮子。若有赵中尉一同前往,让常山国依附大司马之事,才更有把握。”

  孙瑾也道:“赵中尉,既然你也去不了洛阳了,不如随元皓兄去趟涿郡吧,常山国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

  赵云连忙道:“常相言重了,我等皆是为了常山国,何分彼此!”

  张逸也道:“那我立即动身前往青州,正好也回去探望恩师。”

第157章 刘备抢种,郑玄高徒国渊

  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

  冀兖豫战火此起彼伏,但在青州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种田忙。

  为了抢种,临淄城的文武官吏,除了维持必要公务和正常治安外的人员外,几乎都分配到了临淄城外抢时间突击种植。

  虽然刘备没有下达相关政令,但这临淄城的文武官吏见刘备先是跟着乡民开荒、然后又下田抢种,哪里还坐得住?

  一个个纷纷主动请命,要跟着刘备下田抢种。

  典农从事宋霖的征得刘备首肯后,于是将主动请命的各级文武官吏分配到临淄城外各处民田。

  上行下效。

  这有什么样的青州牧,就有什么样的青州文武。

  不管这些文武是真心还是作秀,但肯跟着刘备下田抢种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这周围抢种的民田黎庶见临淄城的文武官吏都挽着袖子下田,由最初的受宠若惊,渐渐开始跟这群“平易近人”的官吏攀谈,纠正对方播种的错误动作。

  而最不起眼的,却是早已混在了乡民之中,一眼看去都认不出来的刘备。

  粗麻布衣,沾满泥土的草鞋,以及娴熟的播种动作,惹得周围的乡民纷纷高呼“刘郎”。

  勤劳的乡民大抵朴实,见青州牧都如此的勤劳,连往日里想要偷懒的懒汉都羞愧的更加卖力了。

  而这其中,还有一批自临淄城学堂来的少年们。

  这些少年有的出自豪门大族,平日里五谷不分;有的本就出身寒微,自幼习过农事。

  郑玄以儒者不可不知五谷、不知民苦为由,让这些少年们真切的体验何为“农业国之本”,何为“民以食为天”。

  而在这些少年的最前方,却是青州别驾郑平。

  郑平本来是要去跟刘备配合的,但郑玄却让郑平来给这群学堂的少年们作一个表率。

  也唯有郑平这种出身名门、又身居高位的才子才能镇得住这群桀骜又自视清高的少年们。

  不服?

  先跟郑平辩论一次,若是能赢就可以不用在这里抢种了。

  一开始有傲慢的世家子想要跟郑平引经据典诸如“君子之不耕而食”,但全都被郑平引经据典辩得哑口无言。

  一个个都只能乖乖的在田间劳作。

  “没想到我等来青州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学堂跟着康成公学经,却要来这田间劳作,苦也!”

  “别喊苦了,谁让我等十几人引经据典都辩不过别驾一人,技不如人,当耕田也。”

  “你们新来的不知好歹,竟然要跟别驾辩论,也幸亏祢劝学最近不在临淄城,否则就不是别驾这般语气柔和了。”

首节上一节162/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