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94节

  一个由吕布、张邈和陈宫执掌的天子,不符合青州的利益。

  刘备可以自诩大汉相父,愿意替刘协效力,但郑平会尽力去改变这种情况。

  水浒传虽然是虚构,但宋江投降被赐毒酒之事,却真切的反映了朝廷之上的黑暗和苟且。

  权力,只有掌握在真正的仁德之人手中,才不会被事后清算。

  纵观整个汉末,也惟有刘备不会妄杀部下。

  而被刘备下令杀掉的刘封、彭、张裕、雍茂四人,皆是事出有因。

  刘封身为义子,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刘封、孟达,令其发兵相助。但刘封和孟达却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不响应关羽的号令。

  以勇自矜,又以义子身份自傲,连诸葛亮都对刘备说出“刘封刚猛,若刘备逝去之后难以制御。”这样的话来。

  将刘备的核心文武得罪了个遍,刘封这脑子也是傻得可以。

  彭本是庞统和法正举荐,刘备也颇为赏识彭。

  但彭被赏识后,就变得嚣张自矜,目中无人。跟刘封一样,瞧不起刘备最信赖的诸葛亮,以至于诸葛亮密告刘备彭“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而刘备因为诸葛亮的劝谏,决定远离彭,贬彭为江阳太守。

  好家伙。

  彭被贬后,竟然对马超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意思就是说刘备就是个老兵痞子,没什么好说的,马将军你在外,我在内,杀了刘备后足以横行天下。

  得志就猖狂目中无人,失意就滋生反叛之心。

  这样的人不杀就是个祸害。

  张裕是刘备唯一任性杀了的人了。

  这人似乎天生跟刘备不对付,屡屡讥讽刘备,刘备要往东,张裕要往西。

  刘备要打汉中,张裕不让刘备打,说打了也没用。

  更是暗中跟人说“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这不是故意在恶心刘备么。

  刘备要匡扶汉室,张裕倒好,逢人就说汉室要亡了。

  以至于诸葛亮替张裕求情免死的时候,刘备都忍不住说出“芳兰生门,不得不除。”的话来。

  这意思就说,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将不能容忍,势必去之。

  能把刘备恶心到诸葛亮的劝谏都不听,张裕也是够强悍。

  最后一个雍茂,名声虽然不大,但他却是刘备的主簿,如此亲近的人,按理说会以刘备的利益为主。

  结果此人在曹丕篡位后,竟然跟刘巴和费诗一起,公然反对刘备称帝。

  身为刘备的秘书型亲信,为了一个直言劝谏的名声,不私下跟刘备沟通,却公然反对称帝。

  这就等于让刘备公开承认曹丕是正统,以后大家都去曹丕麾下当官,寻死也不是这么个死法。

  除刘备外,袁绍因为兵败羞于见田丰而杀田丰,曹操更不用说,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孙十万更是一来兴致就拿大都督开刀。

  此类人,皆有多疑猜忌的心思。

  而身为大汉皇帝的刘协,同样如此。

  能在曹操觐见的时候让武士将刀架在脖子上的手段也是让人震惊一地。

  按照汉制,三公带兵觐见皇帝,必须渔鸥虎贲之士持刀挟行。

  意思就是两个虎贲大汉,用兵器架着曹操的脖子,才能觐见皇帝。

  刘协更是威胁曹操,辅佐朕是你的幸运,不辅佐就死吧。

  这样的御下手段,盛世还勉强,乱世之中,那不是自绝生路么。

  不论如今的刘协品性如何,郑平都不会去赌刘协是个良善仁德之君。

  自幼生长在宫中、又历经董卓、王允、李等人乱政的刘协,其心性也不可能如出身底层、善于结交豪侠、深知民众疾苦的刘备豁达。

  迫使曹操去迎奉天子,本就是郑平为了破掉吕布、张邈、陈宫辅佐天子的局面而设计的。

  一个奉天子、还政于天子的吕布三人组,和一个挟天子、欲执掌权柄的曹操,明显后者更符合青州的利益。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见郑平提及河北战事,刘备的眼神也逐渐严肃:“南征袁术时,袁绍就遣张在边境驻兵,提防青州趁机入境。”

  “如今北面有消息传来,袁绍连败伯圭兄七阵,伯圭兄已经困守易京不出了。”

  “涿城的刘陔,更是降诏,以伯圭兄为叛逆,令袁绍破易京后灭伯圭兄全族。”

  “显谋,我想保伯圭兄一命。”

  “再不济,也希望能保伯圭兄之子公孙续一命!”

  刘备终究还是念旧。

  若公孙瓒依旧是刘陔的大将军,刘备碍于立场只能跟公孙瓒刀兵相向。

  而如今,公孙瓒已经被刘陔诏令为叛逆,那么刘备跟公孙瓒的敌对立场就没那么明显了。

  关羽和张飞识趣的闭上了嘴。

  这样的大事,两人也不好参与,只是静静地看向郑平。

  毕竟公孙瓒对刘备的帮助不小,即便刘备公然表示不支持刘陔,公孙瓒也将刘虞和赵云、沮授、田丰等人送到了青州。

  公孙瓒本可留下刘虞,借刘虞的名声来稳定幽州,但还是选择了将刘虞送到了青州。

  明知赵云、沮授、田丰都是大才,依旧礼送出境。

  这要是换个狠心的,不为我用必杀之。

  于公而言,刘备跟公孙瓒的立场是敌对的。

  于私而言,刘备跟公孙瓒的情谊并未因为立场敌对而消失。

  刘备殷切的看向郑平。

  郑平连袁术的命都能保住,必然也有办法保公孙瓒一命。

  羽扇轻摇,郑平一边饮酒一边蹙眉。

  刘备的这个想法,的确很有难度。

  郑平暂保袁术一命,是因为袁术被生擒,这生死自然可以由郑平掌控。

  公孙瓒却不一样,公孙瓒如今在易京,而易京已被袁绍的兵马团团围住,又如何能轻易的保住公孙瓒一命?

  刘备的殷切眼神在前,郑平又不能不去考虑。

  这里是桃园,不是州牧府。

  刘备选择在桃园说这事,其实就是在谈私交而非国事了。

  良久。

  郑平眉头舒展:“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不行。”

  “使君可在平原国立旗调兵,将云长的先登营、翼德的锐士营、子龙的白袍营、子义的飞军营、叔至的白营、以及孙坚的破军营,六营旗号皆立于平原国边境。”

  “做出一副要北伐的假象。”

  “袁绍的兵马大部分都在北部,这个时候是必然不敢跟使君决战的。”

  “而袁绍麾下的谋士,也一定能猜得出使君这六营旗号有虚张声势的目的。”

  “届时,袁绍必定会遣人来跟使君谈条件。”

  “至于能不能救下公孙将军,但凭天意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刘备虽然有救公孙瓒之心,但公孙瓒何其高傲,未必肯接受刘备的好意。

  不过,刘备既然问策了,郑平自然会以最优解的方式向刘备献策。

  刘备闻言一喜,起身向郑平一躬礼:“多谢显谋思策,即便不能救下伯圭兄,能救下伯圭兄妻儿,我也无憾了!”

  孙坚的三万江东兵,大部分都留在了扬州。

  郑平只让孙坚挑选了五千精锐步骑组成破军营留驻青州。

  一方面,郑平信奉的是兵贵精不贵多,因此青州有旗号的营,都是五千人的规模。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诸将的兵权,避免单一大将执掌的兵马太多而无法约束。

  先登营、锐士营、白袍营、飞军营、白营和破军营,六营的常备步骑,加起来已有三万精锐。

  除非大决战,刘备是不需要征调各州郡的兵马的。

  兵马太多,徒耗钱粮。

  郑平也不希望刘备穷兵黩武,让士民百姓徒受兵祸之灾。

  精兵简政路线,也是为了将钱粮更多的用在国计民生上。

  商议过后。

  刘备采纳郑平的建议,一面遣人向长安报送迁都的奏疏,一面在平原郡虚设六营旗号。

  又令孙坚亲率五千破军营,进驻乐陵,一副要打渤海郡的模样。

  临淄城内。

  两个俊美少年,在街道上联袂而行。

  正是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孙策的义弟周瑜。

  孙坚奉令留驻青州后,就将孙策和周瑜送到了临淄城。

  原本孙坚是想让孙策随军、次子孙权入临淄城,但被郑平给否决了。

  郑平认为孙权虽然聪慧但心性不够豁达,而孙策武勇胸襟如孙坚,是不可多得的世之良将,如此良将应该入临淄城求学于名师门下。

  原本孙策对郑平没有多少好感,被郑平这一顿吹赞后,整个人都有些飘了,更是惊觉世间还有如郑平一般的名仕俊杰能懂自己。

  而周瑜亦是如此,郑平以“曲有误、周郎顾”之事盛赞周瑜才艺,又赞周瑜的才智计略。

  更是断言孙策周瑜双玉合璧,斩杀河北上将颜良文丑亦是不在话下。

  这一通的赞美,直接将孙策和周瑜两个未及冠的少年给夸飞了。

  于是两人在得到调令后,便匆匆自淮陵来到了临淄城。

  “阿瑜,听说这临淄城未及冠的少年俊杰,文以诸葛亮、刘晔、陆逊为首,而武则以关君侯之子关平为首。”

  “我已见识过关平的武艺,这临淄城再无少年俊杰能媲美我的武艺。”

  “不过这文嘛,公瑾可敢去比一比?”

  孙策语气轻狂。

  刘备麾下悍将不少,但都是及冠的成年武将,未及冠的如关平等二代却是逊色不少。

首节上一节294/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