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28节

  长孙皇后端坐在大殿之上,和殿内站着的一位身穿蟒袍的中年人,谈着炒茶生意的事。

  蟒袍中年人脸型方正,蓄着长须,一双眼睛虽小,但一直透着丝丝光芒,此人正是河间郡王李孝恭。

  年轻时为大唐鞍前马后,立下汗马功劳,只不过大唐建立后,为了不被李渊猜忌,主动交出兵权,一直在经营各种产业,是长安城唯一一个有好商贾之事的郡王。

  这是古代名将良臣自污名声的基本操作,李世民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个堂兄的目的。

  只不过身为皇帝的他对这种事,自然是乐见其成,不然对自己的统治,会有不稳定因素。

  长孙和李世民在回皇宫的路上,已经做了安排,由长孙召李孝恭,谈炒茶生意的事。

  李世民则在回宫后紧急传召房玄龄,长孙无忌,戴胄等人在甘露殿议事,重新制定流民安置计划。

  此时李孝恭已经从皇后那里听到了炒茶生意的来龙去脉,自己也亲自喝了这种新的炒茶。

  对于入股,他是一百个愿意。从他的角度来讲,一是能和陛下一起经营同一个产业,那自己和陛下又多了一个沟通纽带,也算是一种利益上的牵扯。

  二是他作为这个生意的中间人,辅助陛下做成这个生意,无论最终能不能赚钱,陛下和皇后肯定会念自己一个人情。

  至于需要自己交的三千贯份子钱,他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回王府之后就安排,尽快把钱送去秦家庄。

  并且长孙皇后和李孝恭约定,后天在长安城选定好的商铺里,和秦明签订契约,同时交代不要在秦明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

  这不由得让河间郡王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生意都做到陛下那里了。

  而且还得隐瞒身份,难道是什么世外高人不成。这样想着他也越来越期待,后天的会面了。

  长孙见事情谈妥了,就让河间郡王退下了,自己则回到书案前,提笔写了一封,交给身边的月婵。

  让她明天随着送往秦府的工匠,和御厨一起去秦家庄,后天带着秦明来长安的商铺见面。

  ....

  太极宫,甘露殿

  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端坐在龙案后边,望着殿内自己的肱股之臣。

  心里也不由得感叹,为什么秦明那小子,能想出这么好的计策,自己和辅机他们,怎么没想出来呢。

  等流民的事安排完,得想个办法把他弄到朝堂上来。

  李世民见众人都到齐了,于是开口道:

  “诸位卿家,不知这两日,对于流民安置的问题,可有了好的主意?”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良久都没有人言语。

  房玄龄此时站出来道: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

  “老臣只能保证,到时候尽最大努力协调各部衙门,妥善地安置流民。”

  李世民不满地哼了一声,又在心里感叹了一遍秦明的才智。

  李世民扫视了一遍殿内的众人道:

  “朕今日得一安置流民的良策,召诸位前来,一是和诸位探讨一下,看看哪些细节需要改动,二是明日朝会需要诸位配合。”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闻言,皆是一愣。李世民见众人反应,倒也没再卖关子,于是把秦明告诉他的,以工代赈和立碑表彰的事情,说了一下。

  房玄龄听完李世民的安置流民的办法,头一个站出来响应:

  “老臣,恭喜陛下,得此等良策,此时流民问题可解。”

  “只是不知献策之人,现在何处?是哪个部官员,为什么没有请他来殿内议政?”

  “身为户部尚书的戴胄也为此计策所折服,因为只要按这个计策执行,可以预见他们的户部,不会再因为国库空虚而头疼。”

  “献策之人,可是间接地帮了他户部的大忙。”

  “是啊,陛下,不知是哪位同僚,他可是解决了我户部最棘手的问题。老臣得当面谢谢他。”

  工部尚书段纶,侍中魏征,长孙无忌也纷纷向陛下道贺。

  只不过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此策一出,自己前些日子带头捐款的功劳,可能要打折扣了。

  甚至听陛下的意思,这立碑表彰之事,明日早朝还得自己来。

  所以他的道贺声显得尤其酸涩。甚至想着得知出谋划策之人后,一定要暗中给他使使绊子,不然自己地位可能不保。

  李世民听着众人的道贺声,心情也是出奇的好,不过他也没有就此曝光秦明的身份,只是看了一眼房玄龄道:

  “嗯,他尚未入朝为官,只是朕偶然结识的。”

  作为大唐的重要谋臣,老谋深算的房玄龄自然从陛下口中听出此人的来历。

  八成就是前些日子,他们拜访的那位秦小庄主了。他也没想到秦小庄主还有如此智谋。

  心下也不由盘算以后有时间,还得去拜访下秦明,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晌之后,众人商议好了明日早朝的安排,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让其他人先出宫了。

  房玄龄见其他人走了,于是问道:

  “陛下,您留下老臣,可是又有事情,安排老臣去做?”

  李世民捋了捋自己鄂下短须,道:

  “嗯,还是玄龄知朕心意,留你确实是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

  “玄龄可知,安置流民最大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每次朝廷拨的款项,都不够用?”

  房玄龄几乎没有犹豫地张口道:

  “因为大量流民汇聚,会导致粮价快速上涨。”

  “而朝廷的粮食,又不够赈济灾民,导致每年都会有大量流民饿死。”

  “嗯,玄龄所言甚是,朕这里其实还有一策,是专门针对粮价上涨的,此事事关重大。”

  “朕思来想去,能担此大任的,唯有房仆射你了。”

  房玄龄听闻陛下有抑制粮价上涨的办法,赶忙道:

  “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把秦明说的抑制粮价的办法,详细地说给房玄龄后,道:

  “这是大概的计划,其中具体的细节和发挥,就由玄龄你来安排。”

  房玄龄把整个计划从头到尾,考虑了一遍,觉得可行性很高,于是道:

  “此计甚妙,老臣一定把事情安排妥当,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不过老臣还是有个疑问,这些计策难道都是秦明那小子想出来的?”

  李世民倒也没隐瞒,感慨道

  “是啊,朕也没想到,这小子有如此才能。而且更让朕惊讶的是,这些计策,他只用半盏茶的功夫就想到了。”

  房玄龄本以为这些是秦明思考良久得出的计谋,但万万没想到他仅用了如此短的时间。

  不由赞叹道:

  “此子怕是有宰辅之资,如果能入朝为官,磨炼一二,将来我大唐又要多一位良臣了。”

  李世民听闻,房玄龄对秦明的评价,也很是高兴,不过想到秦明,那一副死活不想当官的样子,不由捋着胡须道:

  “房相过誉了,那小子一副怠懒模样,我看还是需要,再好好打磨打磨。”

  ....

第34章 长乐公主的不眠夜

  酉时末处理完奏疏的李世民,来到了立政殿,见长孙端坐在书案前,便上前道:

  ”观音婢,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写字?“

  长孙放下手里的毛笔,起身为李世民整了整衣襟道:

  ”臣妾,只是在想给茶铺写哪几个字比较合适,二郎明日早朝的事都安排好了?“

  李世民揽着长孙柔软的细腰坐下,握着长孙的手道:

  ”嗯,已经安排好了。主要还是秦明的计策出得太好了。大臣们对这个计策都很支持。“

  长孙往李世民怀里靠了靠道:

  ”嗯秦明这孩子,确实很有才能,字写得也很好。“

  ”嗯,是啊,朕每次和他接触,都能有新的收获,他也总能带给朕一些惊喜。“

  “朕现在还不太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朕自从登基以来,一直都在太极宫,忙着处理国家大事,权威日重之下,哪怕像玄龄,辅机平常更多的,是对朕这个帝王的尊重。“

  “除了观音婢你之外,朕已经很久没有过平等相待的朋友或者家人了。“

  “秦明这下子算是弥补了这一欠缺。“

  “朕其实也希望把他拉到朝堂上来,毕竟这样的人才,朕是一定要抓在手里才安心。”

  长孙皇后捏了捏李世民道:

  ”二郎,臣妾看秦明这孩子很好,你可别乱来。“

  李世民被长孙捏的有些吃疼,赶忙道:

  ”观音婢,你不会被那小子一顿饭给收买了吧?”

  长孙没好气地白了李世民一眼道:

  “臣妾是见那孩子有孝心,二郎你忘了,他知道臣妾怕冷后,二话不说,就让咱们安排工匠,去他府上学习壁炉和烟道的制作方法。”

  “还有他见兕子爱吃他家的东西,还主动让咱们派厨子,去他们家学厨艺?”

  “无论是工艺还是厨艺,这些都是可以传家的东西,是一个家族安身立命的保证,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就让咱们安排工匠,厨子去学。”

  “难道还不能证明,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吗?”

  李世民在秦府更多的,是在惦记流民安置的事,观音婢说的这些,当时并没有在意,此时听来也发现,秦明这孩子确实不错。

  而且将来入朝为官,说不定能成为承乾的左膀右臂。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把长孙抱得紧了紧道:

  “观音婢,还是你看得明白。秦明这孩子确实不错,不仅待人接物知礼数,而且文采和才能都不错。”

  “将来入朝培养十几年,以后说不定会是承乾的左膀右臂,不过我看这小子精明得很,不想起大早上朝,估计是个借口。”

  “具体他为什么不想入朝,现在还不清楚。我倒是想到个办法,把他绑到朝堂上。”

  长孙执掌后宫多年,自然也看出来,秦明不想当官,是另有原因,听闻陛下所言,好奇道:

  “什么办法?”

  李世民朝城阳公主的寝宫抬了下头,道:

  “等再观察一段时间,考察考察秦明,如果可以,朕想把城阳许配给秦明。”

  长孙思索了一下,觉得此法可行,自己也挺喜欢秦明这孩子的,于是道:

首节上一节28/8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