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笑眯眯地点了点头,那样子就像一个慈祥的长者。
这时李二的声音在屋中响起:“贤侄,这次叔过来是想具体问问你说的流民聚集地的问题。
我听月婵说,你认为流民聚集地现在的安排容易导致疫病传播?”
秦明闻言,暂时压下了心中的对中年人身份的猜测,眼神看向了李二道:
“嗯,是的叔,确实有问题。”
秦明说完看了李二一眼,发现他面色平静,没有一丝着急的表情。
其他人也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心道,果然,李二不会轻易相信一件还未发生的事。
于是秦明接着道:
“叔,是这样,今天我在流民聚集地发现,很多流民已经受了风寒。”
“虽然小侄并没有进去帐篷查看,但走过几个帐篷后,发现几乎每个帐篷里都有得了风寒,咳嗽的人。”
“而风寒咳嗽在冬天很容易传染给别人,这个事相信很多医师都知道,您可以找几个有经验的问问。”
李二闻言点了点头,道:“正好,我这次带来了两位医师。你们怎么说?”
说完李二,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便把目光看向了身后的两名医药博士。
两名医药博士能跟着李世民到这里,自然在路上已经知道了前来的目的。
陛下需要他们帮忙判断这个年轻人说的疫病是否会发生。
听到陛下的问话,其中一名年纪大概四十多岁的医学博士,稍微沉思了一会儿谨慎地答道:
“回老爷的话,这位公子说的没错,风寒咳嗽确实是会传染的。
但风寒咳嗽比较好医治,并不是无药可医的病症,所以我认为即使风寒会传染,也不会有太多人因风寒病死。”
第71章 崔博士的大型打脸现场
这位博士姓崔,他前几天也被安排到聚集地,给流民看病。
他知道如果眼前这少年说的事情被证实,那他这个去过流民聚集地的医药博士。
肯定会被陛下问责,所以崔博士此言主要目的,就是让陛下知道,风寒不是不治之症。
相信这样一来,陛下也就不会因为他没有上报此事,而对他问责。
李世民等人听了崔博士的话,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一下,也觉得可能是秦明,有些小题大做了。
也可能是,他从小生活在乡下,那里没有好的医师,曾见到过因风寒咳嗽去世的人。
让他觉得这个病不容易治,想到这里,李世民松了口气。
看来自己想得没错,秦明确实不懂医术,虽然他在某些事情上,是有些才能,但在医术领域,并不是他所擅长的地方。
现在确定没事了,他也不由暗嘲,看来自己和观音婢,都被秦明这些天的表现,所误导了。
潜意识里高看了这个少年。
正当李世民要出言,揭过这个话题时。
秦明的一声嗤笑,让李世民把将要说出口的话,暂时收回到了肚子里。
其他人听见笑声,也把目光重新看向了秦明,想看看这个少年,还有什么话要说。
秦明并没有被众人诧异的目光影响,他眼神锐利地盯着,那名医师问道:
“好,那既然你也承认,风寒咳嗽,会传染。”
“那我问你,如果所有的流民聚集地,有一半的人都被传染了,风寒咳嗽,那需要多少医师和药材,才能把这些流民治好?”
“现在很多流民不只在聚集地做工,还有些人,来长安城内城做工,那如果他们把风寒,传给长安城里的人。”
“会不会造成长安城内的人大规模感染风寒咳嗽。”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而医师和药材不够的话,那根据你的经验,有多少病人能挺过来?”
那名医师闻言,不由一阵惊愕。
他确实没有想过药材不够的问题,毕竟他只是对看病救人有研究,并没有放眼全局去看这件事情。
面对秦明这个问题,他一直不知如何作答。
看着陛下和两位朝中大臣,那越来越阴沉的面色,他脖子上渐渐冒出了汗水,一个劲在那
“这个...这个...”
秦明并没有因此停住话头,他知道,现在需要给这个医师最后一击。
这样李二才能相信,如果不妥善处理此事,长安会发生疫病。
于是秦明接着道:
“还有一个问题,你说的风寒可以医治,前提是不仅有医师诊治,还有药物服用。”
“病人是不是还得得到充足的食物,调养身体,加上良好的休息吧?”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现在聚集地里的流民,他们都长期吃不饱肚子,身体也很虚弱。”
“以现在聚集地房屋修建情况,他们也很难在短期内,有舒适的休息环境。”
“你觉得这会不会导致流民大量得病而死?”
那名医师听了这些话之后,整个人瘫倒在地,已经不知道如何反驳了。
秦明又把目光望向李世民三人,真诚道:
“叔,请您相信小侄,这个情况,聚集地必须,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因为小侄在帐外观察还发现,他们大部分人,都很长时间没有沐浴过,衣服也没有换。”
“这也容易滋生出一些其他病气,如果这些生病的人当中,有人除了风寒咳嗽,还有其他疫病的话。”
“那很有可能把其他疫病,同时传染给其他人。”
“如果流民中有人,不幸得了瘟疫,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哪怕没有瘟疫,感染风寒咳嗽的人数也达到一定数量。
超过长安医师和药材的承受能力,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因疫病传播而死去。”
“李叔,您一定得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啊。”
李世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听到这里,嘴角都不由的抽动了一下。
当然他们也已经明白秦明的意思了。
哪怕只是风寒咳嗽,如果在流民中,造成大规模感染,超过医师的救助极限,或者没有足够的药材。
那么就会发生疫情,导致大量平民因病死去。
李世民看了身边的两位肱骨一眼,从两人凝重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对此事的重视。
秦明这些话。
也让李世民再次刷新了对他的认知。
一个不懂医术的人,能通过观察,自己分析出这些,可见秦明的大局观很好。
李世民面露欣赏的,看着秦明点了点头,道:
“贤侄放心,叔当然相信你的判断,一定会把这件事,跟朝廷上报的。”
说着他又把目光望向了,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太医署的太医令。
此时李世民比较担心的,反而是秦明口中所说的瘟疫,于是他眼神锐利的,看向王博道:
“王药师,你对秦公子所说,有可能出现瘟疫一事怎么看?”
太医令王博听完秦明的话,也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从医几十年,看过的疑难杂症很多。另外他参与解决过很多次瘟疫。
包括前些年陇右道发生的瘟疫,也是他带着太医署的众多博士,过去救助的。
所以他在应对和解决瘟疫上,很有经验。
这也是陛下带他,和参与过流民安置的崔博士,一起来的原因。
而秦明刚刚的话,其实有一点,是他之前解决瘟疫时,没有想到的。
就是瘟疫爆发之初有可能,会随着其他类似风寒一类的病症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而且他说得很对,现在大部分流民,身体虚弱,而且聚集地的条件很差。
难保有些人得了瘟疫,这样的话,确实有一定可能性,会爆发瘟疫。
此时陛下的问话,打断了太医令王博的沉思。
王博看着陛下和两位朝中重臣,都用锐利的眼神看着自己。
他顿感压力大增,自然也不敢隐瞒,于是恭敬地回答道:
“陛...额...鄙人认为,秦公子所言有理,根据秦公子的描述,除了可能会出现大规模人群感染风寒咳嗽外,确实有一定可能性引发瘟疫。”
一直在旁听着的房玄龄,此时不由联想起,往年受灾的一些郡县,送来的奏折。
大唐这些年,每年有灾民汇聚,都多少伴随着一些瘟疫发生,导致大量平民死亡。
难道真的如秦明小友所说的一样,是因为流民的安置方案有问题?
第72章 防疫必备神器
李世民听到王博的回答,心下也是一惊,心里暗道,还好秦明提前做了预警。
但相对于秦明而言,他在瘟疫问题方面,更加相信太医署的王博。
于是他接着问道:
“那现在这个情况,以你的经验来看,应该怎么处理?”
太医署的王博,毕竟是一位有经验的抗疫精英,基本是毫不犹豫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嗯,在下以为,就现在的情况,应该通知朝廷,对于已经感染风寒,或者有其他病症出现的流民,采取隔离安置。
另外城外如果有流民去世,建议直接火化,以防止流民中有人因感染瘟疫而死。
当然处理这些流民尸体的人员,也要进行隔离。
另外在下建议,朝廷安排更多的医药博士,到隔离安置区,给流民看病。”
李世民等人闻言,点了点头,对于此类建议,表示支持。
秦明也不由松了口气。
心道,看来这个王医师,应该是一位有抗疫经验的“老兵”。
居然能这么快地做出反应。
也许有他在,自己就不用拿孙道长当挡箭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