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见状笑而不语。
这时,立功心切的牛进达,猛地抬起头,双眼放光地望向秦明,求证道:
“贤侄,你的意思是说,在我方三路大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的攻势下,伏允王很有可能会带着王室成员,向西出逃?”
秦明微笑颔首,拿着树枝点了点吐谷浑最西方的位置。
“在我方三路大军围攻之下,吐谷浑被灭国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游牧民族,吐谷浑王定然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
“所以,当吐谷浑王在意识到大势已去之时,一定会选择放弃伏允城,带着王族逃往西域诸国,而他们想去西域,且末郡就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牛进达捋了捋长须,脱口而出道:
“贤侄,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在解封以后,直接率领大军前往且末郡,然后在吐谷浑边境上,将吐谷浑王族一网打尽?”
牛进达略作沉思,喃喃自语道:
“如此一来,只要我们能拿下伏允王,那此战的头功,便是我左领军卫的了。”
听到牛进达的话,皱眉沉思的程咬金,喟叹一声,摇头苦笑。
“虽然贤侄的猜测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此去且末郡足有四千多里,而伏允城距离且末郡不足两千里。”
“我们想要先伏允王一步到达且末郡,基本不可能。”
牛进达愣了一下,低头扫了一眼地图上兰州、伏允、且末这三个地点,喃喃自语道:
“四千里、四千里。就算是只派骑兵前往,这么远的距离,没有粮草补给也是不行的。”
“除非一人双骑,或者是一人三骑。”
“可这样一来,前去拦截的人马就少了。伏允既然要举族逃亡西域,那跟随他的人马,定然不在少数。”
程咬金了解秦明,知道他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故而,他抬起头望向秦明,目光炯炯。
“贤侄,你就别来回绕弯子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秦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牛伯伯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错。”
“其实只要左领军卫派出的骑兵,能先一步抵达且末郡,并且查探到伏允王的行踪,这军功就算到手一半了。”
“伏允王他们是逃亡,背后大概率也会有我方的追兵。故而,咱们左领军卫的骑兵,只要纠缠住对方,等待我方的追兵就行了。”
“当然了,到时候也可以根据敌军的情况,随机应变,能抓到人最好。”
.......
第860章 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朕如何自处?
贞观六年,四月初九,巳时二刻,长安城东市。
东市开市仅仅过去了两刻钟,曦梦楼已经是人满为患,高朋满座了。
一名身着灰色长衫,头别木簪,发丝花白,留着三缕长髯的老儒生,缓步走上一楼装修豪华的舞台上。
见到此人上台,曦梦楼一楼的客人,纷纷停下了交谈,目光炽热地望向来人。
与此同时,二楼三楼的包厢门也纷纷打开,一个个身着华服的达官显贵走到了廊道上,扶着栏杆眺望台下的老者。
老儒生微微一笑,朝楼上楼下的众人作揖行礼。
“承蒙诸位厚爱,老朽这厢有礼了。”
老儒生此话一出,曦梦楼内无论是楼上的达官显贵、名门望族,还是楼下的商贾豪绅、贩夫走卒,纷纷朝老儒生拱手还礼。
“我等见过大儒。”
老儒生缓缓摇头,嘴角挂着和煦的微笑。
“老朽老矣,承蒙东家不弃,给老朽一份活计,可当不起大儒之称。”
“时候不早了,老朽忝为曦梦楼的说书先生,也该干正事了。”
说着,老儒生绕到案桌后面,一甩长袍缓缓落座,随即拿起醒木,往桌上一拍,缓缓道: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观音点化甫得道,知遇报恩化成人....”
老儒生低沉苍老的嗓音,很快便传遍了整座曦梦楼,随着老儒生的讲述,众人脑海里很快便浮现出,一座漫山遍野开门杜鹃花的巍峨高山。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很快便陷入了《白蛇传》的世界当中。
这老儒生姓王名绩,字无功,祖籍山西祁县, 绛州龙门人氏。
三日前,一身粗布麻衣的王绩,突然跑到曦梦楼,应征了说书先生一职。
郭掌柜见他虽然穿着朴素,但面容却格外整洁,只当他是个无依无靠的穷酸老儒生。
出于恻隐之心,郭掌柜稍微考教了王绩一番,便收留了他。
可第二天郭掌柜就后悔了,因为此人的出身,实在太高了。
曦梦楼庙小,实在容不下这尊大佛。
可任由郭掌柜磨破了嘴皮,老儒生死活就是不肯离开。
逼得紧了,老儒生就嚷嚷着要自寻短见,郭掌柜瞧这样一下子也没了主意。
碍于老儒生的身份,郭掌柜也不敢用强,最后只得将此事汇报到了秦府,然后他很快便得到了萧嫦曦的答复。
有了萧夫人的首肯,郭掌柜这才松了口气,留下了老儒生。
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要问了这老儒生到底是谁了。
老儒生王无功曾经三仕三隐,故而在朝堂上并无功绩,这也正应了“无功”二字。
虽然王无功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却是实打实的一代大儒,在坊间备受推崇。
当然这还要得益于他故去的兄长。
他兄长名通,字仲淹,又被世人称为文中子,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要知道在古代除非只有大儒中的大儒,才能被儒生尊称子,比如孟子,老子。
所以只听文中子这名字,就知道王仲淹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历史上的王仲淹,不仅有官至门下省侍中的学生,而且他还有个比他还出名的孙子。
这个孙子就是史称初唐四杰之首,在宴会上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杰王勃。
........
巳时三刻,皇宫朱雀门。
侍中王下朝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门下省,而是神色匆匆地出了宫城,来到了朱雀门外。
见王出来,守在马车旁的王家子弟王兴业,连忙迎了上去,满脸焦急地说道:
“父亲,叔祖他....”
王沉着脸,说道:
“先上马车。”
“是。”
少顷。
待到车门关上,王这才揉着眉心问道:
“叔父他老人家,还是不肯回王家吗?”
王兴业摇了摇头,满脸纠结地说道:
“叔祖说背弃了祖训的王家,已经不是他的家了。”
“他还说...”
王豁然起身,眯着眼睛问道:
“你叔祖还说了什么?”
“恋衙投宦,必爱人民, 忌才害贤,毒族害群。”
王兴业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说道:
“除了这句祖训,叔祖他还说,若是父亲看他不惯,亦或是认为他落了王家的脸面,大可派人去结果了他。”
“什么?”
王颓然地坐下,整个人失魂落魄地依靠在车壁上,喃喃自语道:
“何以至此啊!”
“侄儿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我王家的千秋大业啊!”
......
巳时三刻,皇宫甘露殿。
刚刚从陇右道赶回来的内侍太监小东子,迈着小碎步,低着头跨过了殿门,然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道:
“奴婢叩见陛下。”
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帝王冠冕的李世民,正端坐在御案后。
他捧着一本奏疏,瞥了一眼小东西,轻描淡写地问道:
“朕交代的事情,可都办妥了?”
小东子身子一颤,整个人匍匐在地,颤声道:
“奴婢此行并未见到秦县男。”
“奴婢该死,有负陛下重托。”
李世民眉头一皱,将手上的奏疏丢到案牍上,视线落到小东子身上,冷声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
浑身颤动的小东子,以头触地,颤巍巍地说道:
“奴婢是初六申时到的兰州。宣旨的时候,秦县男并没有在现场。”
“据程总管所言,秦县男当天辰时,就进了兰州城的隔离区,故而不能出来接旨。”
程咬金这个说辞,是跟牛进达等人商量好了的,毕竟若是因为醉酒不去接旨,那可是大不敬。
除此之外,程咬金等人还有一层考虑,就是万一秦明有个好歹。
他也能落个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好名声。
李世民一挑眉毛,疑惑道:
“何为隔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