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734节

  礼部右侍郎张明德拽了拽王玄辰的袖子,一脸严肃地说道:

  “玄辰兄慎言啊!此事张某可是听河间郡王亲口所说,怎么会有假?而且郡王还说了,蓝田县已经掌握了防治天花的法子,以后咱们大唐再也不用害怕天花了。”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玄辰,整个人都傻了。

  [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悠扬的乐曲声,突然戛然而止。

  翩翩起舞的宫中伶人,踩着轻盈的步子,纷纷退去,就像一只只漂亮的花蝴蝶。

  席间正在交谈的文武百官,连忙收声。随即,众人纷纷起身,目光齐刷刷地望向玉阶之上。

  “恭迎陛下。”

  随着,一道尖利的嗓音滑过天际,李世民身着绣满五爪金龙的衮龙袍,头戴珠光宝气的冕旒,出现在了高高的台阶之上。

  他背倚宫殿,面朝江山。那尊贵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得修长,显得越发威严而睿智。

  李世民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目光锐利地环顾四周。

  台阶下的群臣,立马躬身行礼,高喊道: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抬了抬手臂,淡淡道:

  “众卿平身。”

  “谢陛下。”

  待到一众臣子起身,李世民甩了甩袖袍,端的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只是正当他准备开口说出那个天大的喜讯之时,玉阶下方,却传来一道很不和谐的声音。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听到这个声音,脸上立马变了颜色。他甚至不用低头去看,就知道说话的是,时任门下省侍中的魏征。

  [娘咧,居然把这个田舍农给忘了。]

  就在李世民走神之际,身着绯红色官袍的魏征,魏大喷子,已经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昂首挺胸地走到了宴会中央的空地上。

  一向以明君自居的李世民,哪怕明知道魏征没有憋着什么好屁,也只能捏着鼻子让魏征把屁放完。

  李世民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和颜悦色地问道:

  “眼下文武百官都等着朕开席,魏爱卿若无要紧之事,不妨等到宴席开始之后再来找朕?”

  魏征扬起高傲的头颅朝玉阶上的李世民,拱手拜道:

  “陛下,老臣要说的不仅是要紧事,而且还关乎我大唐社稷安危,还请陛下听老臣一言。”

  李世民脸色一黑,瞥了一眼台阶下方无动于衷的一众大臣,无奈道:

  “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来。”

  “谢陛下。”

  魏征拱手行礼,随即挺起腰板,环顾四周,慷慨激昂地说道:

  “陛下,眼下正值战时,我大唐十数万将士背井离乡,正在与敌寇殊死搏斗。值此将士浴血之际,陛下您却要在太极殿外大设宴席。”

  “此举,恐有违俭朴之道,易令天下人误解陛下对战事态度轻忽,忽视前线将士之艰辛。”

  “而且当前国库需全力支持前方战事,陛下如此铺张浪费,实非明君所为。”

  “臣提议取消此次宴会。”

  听到魏征的话,全场哗然。

  站在台阶上的李世民表情一滞,随即满脸涨红,恨不得立马冲下台阶,往魏征梗着的脖子上砍一刀。

  李世民深吸了几口气,稍微平复了一下,用尽量温和的语气说道:

  “玄成说得不错,此事确实是朕欠考虑了。不过,朕今天之所以宴请百官,也是有原因的。”

  魏征微微颔首,拱手道:

  “那老臣敢问陛下,究竟是何原因,让陛下罔顾十数万将士的生死,也要大宴群臣呢?陛下,难道就不怕寒了数十万将士的心,惹得民怨沸腾吗?”

  李世民闻言大怒,跳起脚指着台下的魏征,怒斥道:

  “魏玄成,你放肆!”

  魏征闻言一挑眉头,梗着脖子说道:

  “老臣不敢!”

  李世民见状顿时火冒三丈,颤抖着摊开左手,咬牙切齿道:

  “无舌,朕的刀呢?”

  内侍总管无舌打了个寒颤,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

  “陛下息怒啊!”

  台下的一众文武百官,虽然没有听到李世民说了什么,但从内侍总管的样子就能看出,李世民又被魏征给惹毛了。

  于是乎,百官立马躬身行礼,齐声道:

  “请陛下息怒。”

  正在这时,身为尚书省左仆射的房玄龄,站了出来,满脸无奈地看向魏征。

  “玄成,陛下此次宴请百官的目的,一是为了庆祝兰州长期困扰民众的天花瘟疫,终于得以彻底解决,自此大唐境内再无此疾患之忧,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二则是为了集思广益,讨论并确定如何恰当地封赏,在此次抗击瘟疫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蓝田县男以及其他各地的有功之臣。”

  “玄成,你这次真的误会陛下了。”

  魏征闻言愣在了当场。听房玄龄这话的意思,好像还真的是他误会李世民了。

  ........

第893章 如此魏爱卿可满意了?

  这时,不少文臣武将听到房玄龄的话之后,如同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站了出来指责魏征。

  河间郡王李孝恭这时也站了出来,好言相劝道:

  “玄成,你还是跟陛下认个错吧。”

  [认错?]

  [放眼整个大唐,我魏征可是最会在鸡蛋里挑骨头的人。]

  [认错是不能认错的。就算是有人要认错,也是他李世民跟我认错!]

  念及此,魏征轻咳了一声,朝房玄龄拱了拱手,正色道:

  “房相,您刚才说此次宴会是为了庆贺,我大唐境内再无此天花之忧,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房玄龄点了点头。

  “没错。”

  魏征微微一笑,抱拳环顾四周,朗声道:

  “既然是为了天花之事而庆贺,那老臣敢问房相,敢问在座诸位同僚,敢问陛下,此次功勋最大者何在?”

  “此等宴会,难道不该等有功之臣,回到长安再行举办吗?”

  一众文官武将闻言,尽皆沉默不语。

  李世民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台阶下面。

  听罢魏征之言,李世民面色稍缓。他心中虽对其屡次在关键时刻“泼冷水”感到不悦,但也深知魏征直言敢谏的性情,遂敛了怒容。

  李世民沉吟片刻,正欲开口回应,却见户部尚书戴胄站出来躬身道:

  “陛下,魏侍中所言确有道理,若真为此事庆贺,确实应等待功臣归来,共襄盛举才更为妥当。”

  李世民略一思索,微微颔首,终究压下心头愠怒,平声回应道:

  “玄成所虑,朕亦有所考量。然此次宴会确有其紧迫与必要之处。朕今日设宴,一则是提前与众卿分享此喜讯,振奋人心;”

  “二则是据兰州刺史与程国公奏报,秦明在解决天花疫病一事上功不可没。其人此刻正从陇右凯旋而归,朕欲借此机会,与众卿共议其功,商讨封赏事宜。”

  “确保待秦明等人凯旋之时,一切已筹备周全,彰显朝廷厚待功臣之意。”

  群臣听闻此言,议论之声渐起。

  有的赞同魏征的意见,认为应待秦明归来后再行盛宴;有的则理解李世民的做法,认为提前庆贺,商讨封赏并无不妥。

  一时之间,场面陷入了短暂的争议之中。

  魏征闻听此言,思索片刻,才缓缓开口:

  “原来如此,看来是老臣过于急躁,未曾详细了解情况便妄加揣测,实在惭愧。”

  “不过,老臣仍有一言,秦明之功固然应当嘉奖,但百姓之期盼、将士之付出同样不容忽视。”

  “老臣建议,待秦县男抵达长安之后,再行举办庆功宴。同时,务必确保犒赏三军,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彰显朝廷对每一位为国为民付出者之尊重与关怀。”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魏征一眼,他知道魏征素来直言敢谏,这也是他最为欣赏之处。

  思索片刻后,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群臣安静,然后开口道:

  “魏爱卿所虑甚是,朕确实欠考虑了。既然如此,今日之宴便改为简餐,一来庆祝天花疫情的终结,二来商讨秦明及其他有功之臣的封赏事宜。”

  “此外,魏爱卿忠直之言,朕铭记于心。他日秦县男抵京之时,朕必亲自率百官出城迎接,以示朝廷对治疫有功者的敬重。”

  “至于犒赏三军与抚恤事宜,朕即刻命户部与兵部详细拟定方案,尽快实施。”

  说完,李世民直勾勾地看着魏征,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如此魏爱卿可满意了?”

  魏征缩了缩脖子,躬身道:

  “小臣不敢。陛下英明。”

  群臣听闻,无不赞同李世民的决定,纷纷称赞魏征的直谏之勇,同时也佩服李世民的英明决断。

  宴会气氛稍作调整后,虽然不如原先设想的那般奢华盛大,却也因此更显大唐君臣上下一心,共度时艰的团结精神。

  接下来的时间,李世民命人宣读了兰州刺史送来的奏疏,朝中文武听完无不惊叹莫名。

  再然后李世民一句话便将”宴会”推向了高潮。

  “为了表彰蓝田县男,在此次兰州抗疫中做出的贡献,也为了彰显我大唐国之威仪,使天下万民信服。朕敕封蓝田县秦明为蓝田郡公,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李世民此言一出,犹如石破天惊,全场哗然。

  房玄龄和李孝恭更是当场懵圈。

  [说好的嫁公主呢?怎么就变成敕封郡公?难道陛下是想给百官留出讨价还价的空间?]

  对于秦明由一个小小的县男直升为郡公,这样的提拔速度可谓空前,更关键的是秦明如今尚未及冠,实在是太年轻了些。

  但对于他在兰州抗疫中创造的奇迹,众人又无可辩驳。

首节上一节734/8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