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以为,重阳子之存在与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推断。其一,秦郡公为人坦荡磊落,且炫耀师承乃是天性使然,故而若无实据,秦郡公断不会杜撰如此重要的人物。”
“其二,秦郡公所言其师‘重阳子’之名,与今日所见秦郡公之面相、言行、医术乃至所言开宗立派之事,均透露出一股道家气息,与‘重阳’之寓意相吻合,若非真有其人,难以形成如此紧密的内在联系。”
“其三,秦郡公言及重阳子将于秦岭山脉开宗立派,且提及重阳子时,眸中尽是追忆之色。一个人的表情动作兴许会迷惑人,但眼神却不会。再加上秦郡公特意提到‘期颐之年’,此等细节之描述,若非确有其事,难以编造得如此生动且具说服力。”
“综合以上,微臣认为重阳子确实存在,且与秦郡公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
李世民听完,微微点头,却又追问:
“即便重阳子确有其人,但其人之修为、道行究竟如何尚未可知?爱卿以为,若是他真的有能力在期颐之年,开宗立派,是否就意味着此人,通晓长生之术?”
袁天罡与李淳风互望一眼,皆知此事关乎重大,不敢妄言。袁天罡沉吟片刻,谨慎回应:
“关于重阳子的具体修为与道行,微臣与淳风并无直接证据。然而,秦郡公医术高超,今日所言其师之医道造诣,结合其本人所展现的非凡医术,至少可以初步判断重阳子在医道方面确有过人之处。”
说到这里,袁天罡停顿了一下,垂首而立的他,眸中精光一闪。
[既然陛下比他们要更早知道重阳子的存在,想来早就已经将重阳子这个道号研究透了。]
[好在陛下不懂相术,不然这事还真不好办了。]
念及此,袁天罡立马有了决断。他继续说道:
“长生之术乃道家至高无上的追求,若非达到极高境界,断然不会轻易企及。秦郡公虽未明言,但其师选择在秦岭开宗立派,并定于‘期颐之年’,加之‘重阳’之寓意,确实令人联想到长生久视之秘。”
“然此等秘术,向来玄妙难测,非亲身修炼、证悟,实难断言其真实与否。微臣与淳风愿尽绵薄之力,进一步探查此事,以期为陛下揭示更多真相。”
李世民听罢,目光闪烁,显然对此事已有深入思考。他沉吟片刻,对袁天罡与李淳风道:
“爱卿所言甚是。重阳子之事,朕亦深感兴趣。然此事非同小可,涉及天人之秘,尔等需谨慎行事,不可泄露丝毫风声。”
“朕命尔等即刻着手调查,务必查明重阳子之真实身份、修为。”
“此事若能水落石出,对朕朝政乃至大唐未来发展,皆有重大意义。尔等需谨记,一切行动需秘密进行,不得有丝毫疏漏。”
袁天罡与李淳风听闻,皆拱手领命,表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他深吸了一口气,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秦郡公的面相如何?”
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目光死死地盯着两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可有帝王之相?”
.......
第926章 紫气萦绕,得天地庇佑。
袁天罡与李淳风闻听此问,皆心神一震,面面相觑。短暂的沉默过后,袁天罡以沉稳的语气回答道:
“回禀陛下,秦郡公脸上线条刚毅,骨骼峻峭,眉宇间英气勃发,凛然不可侵犯。此等面相,恰似一柄锐利战矛,直指云天,昭示其具备统兵之帅才,威震沙场,决胜千里。其眼神深邃而坚毅....”
“综上所述,秦郡公之面相确乎彰显其统兵帅才之质,勇冠三军,威震八荒之命运。故臣斗胆进言,恳请陛下委以秦郡公兵戎之事,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帅才之能,为我朝开疆拓土,征伐、震慑四周蛮夷。”
若是秦明听到这番话,肯定会恨得咬牙切齿,当晚恐怕就要命人,给钦天监送去几个炸药包。
李世民在听到袁天罡的话后,心里略微松了一口气。不过他并没有说话,而是转头望向了李淳风。
“李爱卿,你怎么看?”
李淳风深吸了一口气,拱了拱手,补充道:
“陛下,家师所言不错,秦郡公是开疆拓土的将帅命格。除此之外,秦郡公眉心处有淡淡的紫气萦绕,说明其人受陛下恩泽,得天地庇佑。”
“除此之外,还代表着其日后会与皇室宗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世民闻言愣了一下,瞥了袁天罡一眼。沉吟片刻后,他自动忽略了那句“千丝万缕”的关系,直接问出了最在意的问题。
“李爱卿,这得天地庇佑是什么意思?”
李淳风想了想,缓缓道:
“得到天地庇佑,意味着秦郡公自身运势极佳,无论是事业、健康、家庭,亦或是人脉关系等方面,都能得到无形的助力,仿佛冥冥之中有天意护佑,使得他在面对困难险阻时,往往能够化险为夷,逢凶化吉。”
“简单来说,就是秦郡公哪怕是在大街上闲逛,都能遇到捡到宝贝,或者遇到贵人。”
说到这里,李淳风表情有些恍惚,感慨道:
“这样的人若是主政一方,当地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若上阵杀敌,必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无城不破。”
李世民闻言不由地陷入沉思。
他回想了一下,这半年多以来,发生在秦明身上的种种,突然发现一切确如李淳风所说。
无论是去年的数十万流民,还是今年的瘟疫,亦或是边疆战事,这些让朝廷束手无策的天灾人祸,好像都被秦明轻描淡写地解决了。
他不仅解决得很是轻松,而且还屡屡从中获利。
这一趟陇右之行,他除了在朝廷与民间都获得了莫大的威望之外,还喜提了娇妻美妾。
可谓是收获满满。
当然了李世民之所以对秦明受天地庇护这一点深以为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明能在两次“万无一失”的暗杀中化险为夷。
见李世民陷入沉思,李淳风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两步,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
李世民回过神来,微笑道:
“爱卿还有话要说?”
李淳风深吸了一口气,凑到李世民耳边,压低声音道:
“陛下,秦郡公这样命格的人,可谓是千年不遇。与之相处,要谨记一点,便是莫要与之为敌,否则必遭上天厌弃,霉运连连,轻则自身受创,重则身死道消、祸及家族。”
李世民听到这话,明显愣了一下,脱口而出道:
“难道朕也....”
话说到一半,李世民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他突然联想到最近发生的几件事:
其一:长孙冲之死;
其二:长孙无忌罢官去职;
其三:高履行失踪;
其四:太原王家在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被削去了大半;
其五:与长孙家、高家关系紧密的长孙皇后,若非有留在秦府的刘长庚诊治,差点身死道消。
想到这里,李世民脸色阴晴不定,内心的波澜在这一刻翻涌不止。
那些看似孤立的变故,此刻竟如同散落的拼图般在他脑海中,逐渐拼凑成一幅令人惊骇的画面。
李世民意识到,这些与秦明相关的事情,似乎并非偶然,而是冥冥中某种力量的交织与显现。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疑与不安,对李淳风正色道:
“爱卿所言,朕铭记于心。”
“再有今日之事,朕不希望有第四个人知晓。”
李淳风与袁天罡深知今晚的交谈非同小可,故而听到李世民的话,连忙躬身应喏。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二人退下。
待袁天罡与李淳风退出甘露殿,李世民独自静坐良久,思绪纷飞。
他反复咀嚼李淳风的话,内心深处的忧虑如同巨石压心,难以释怀。他深知,若秦明真有这般命格,那么无论他是敌是友,都将对大唐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李世民不禁回想起秦明的种种表现,他既能救万民于水火,又能挽狂澜于既倒,更能在朝堂之上独树一帜,赢得满朝赞誉。
这样的奇才,若能为己所用,无疑是大唐之福。
然而,受天地庇佑的批语,又让李世民如鲠在喉,让他对秦明产生了一丝忌惮,以及一丝丝羡慕。
夜已深,灯火摇曳,映照在李世民坚毅的面庞上。他倚靠在软榻上,手指在矮桌上轻敲了几下,缓缓道:
“老狗,此事你怎么看?”
殿内黑影一闪,内侍总管无舌宛若幽灵一般,出现在了李世民身前,躬身答道:
“陛下,老奴并非道家中人,对此不敢妄言。”
李世民斜了无舌一眼,佯怒道:
“朕让你说你就说,哪来得这么多废话。”
“老奴知罪。”
无舌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巍巍地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老奴以为,陛下若是想确认秦郡公是否受天地庇护,不妨寻个机会验证一番。”
“若是事实证明,李博士所言当真,那陛下喜得佳婿,乃是上上大吉;若是事实证明,秦郡公并未受天地庇护,那宫里也没什么损失。”
李世民略作沉思,觉得无舌所言也有几分道理,于是继续问道:
“你觉得如何验证最为妥帖?”
无舌抬起头,谄媚道:
“陛下日理万机,也许是忘了刚才和老奴说过的话。”
“您刚才从皇后娘娘那儿出来的时候,不是跟老奴说:明日去秦府的时候,要将太原王氏见勾结外敌杀他不成,于是又换一计,想要联合世家大族捧杀他的事,说与秦郡公听吗?”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一拍案桌,猛地站起身,指着无舌笑骂道:
“你这老狗....”
.......
第927章 长孙皇后的开导。
与此同时。
兴道坊秦府后院书房内灯火通明,秦明端坐在书桌前,正不断翻看着张文远送来的各种情报。
这些情报大多都是长孙府、高府,以及王府上的。
首先是长孙府的消息:
长孙冲死后,长孙无忌将长孙涣推到了台前,似乎有意将长孙涣这个庶长子,培养成长孙家的接班人。
据可靠消息,原本长孙无忌是想让长孙涣接替长孙冲的官职,就任东宫长史,但不知是何原因,李二拒绝了长孙无忌的这个请求。
后来,李二为了安抚长孙无忌,便让长孙涣就任了鸿胪寺正五品的寺丞一职。
此外,男扮女装的禾三,因为厨艺高超,已经从长孙府的普通厨娘,升任了长孙家的后厨管事,据他所说,长孙无忌的三子长孙浚,四子长孙淹对长孙涣成为继承人一事颇为不满。
然后是高府的消息:
高履行的失踪已经被证实。这些天高士廉为了找到独子,几乎派出了高府所有的扈从,期间甚至还从长孙府借调了大批人手,沿着长安到兰州的各条官道,细细查探,寻找高履行之前留下的踪迹。
据悉,高府近日已经将搜索范围,缩小到了平凉城一带,显然多日的搜寻,已经有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