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杜范说我有钱的,一次进货一百万斤,朝廷盐厂给你五文一斤批发价。
你李皇只是个小商贩,想进货一千斤,朝廷盐厂给十文一斤批发价。
这样你李皇在市场上的卖价,肯定竞争不过杜范,小型的盐商会比较难以生存。
但朝廷肯定保证出厂价远远低于市场价,一是保障小型盐商也能赚到钱,二是压缩私盐利润空间,打击私盐。
沿海边经常有很多百姓偷制盐私,一户一户,或几户一起,这样私盐,以前对官盐有冲击,因为他们价格低,质量也不错。
但总体来说,这种私小作坊,产盐量和质量都不会比以后的官盐好。
“另外私人的盐井田等,按面积和工人数,计量产量,征收盐税。”
除了海边私人晒盐煮盐,四川等其他地方还有盐井等私人大型产盐地,以前他们出产的盐,只能低价卖给朝廷,然后朝廷高价去卖。
现在他们可以直接自己卖。
但朝廷会根据对方盐田面积,工具数,工人数,预估产量,每年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也不管。
这个费用,每年会调节一次,到时朝廷各部门会经常上门查验其产量如何,售价如何,从而调节收费。
时海边的盐户,无论煮盐也好,晒盐也好,都需要固定的盐田,官方只需上门看下盐田大小,工具多少,就能评估大概的产量。
赵与芮的要求,按评估产量的七成收税。
即评估到年产一万斤,就按七千斤收税,让利于民。
每斤税为十文。
南宋盐税最高达到百分之八十,赵与芮每斤收十文,在历史各朝中算是比较高,但对比现在南宋是相当之低了。
按照成本来算,每斤盐成本五六文,加税十文,朝廷以后每卖一斤盐,也就是十六文左右。
原本官盐五六十文一斤的盐价,直接降到十六文,其余的钱,都是商人赚的。
这样的话,市场上的市盐肯定也要大大下降。
商人不需要卖一百多文才能赚钱,私盐卖五十文,我可以卖四十文,三十文,甚至二十文也能赚,有效打击私盐的生存。
户部尚书杜范当时听的就脸都绿了:“陛下这么一改,明年盐税收入,恐怕要腰斩?”
如果真的按赵与芮这么弄,杜范可以想像到,明年开始,盐价会大幅下降。
“为何会低?”赵与芮笑问。
杜范道,明年盐价肯定要大幅下降。
对啊,赵与芮道,盐价大幅下降,老百姓更会吃的起盐,明年盐的销售会上一个高峰,产量会增加,盐税恐怕不降反而要升。
这叫薄利多销。
南宋因为官盐价高,质量差,私盐横行,加上云南,还有西夏的低价盐入侵,官方的盐卖的其实相当不好,很多老百姓都吃不起,只能少量吃盐,官方产量也低。
赵与芮看起来打压了盐价,但老百姓如果都吃的起,食盐肯定要和清朝两淮似的供不应求,还能打压外面的进口盐。
杜范想想,好像官家说的有道理。
最后赵与芮道,明年当下令,所有盐中,不得夹杂沙土,谁敢卖夹杂沙土的盐,直接诛杀抄家。
赵与芮还要登记盐厂来拿盐的盐商资料信息,然后观察他们卖盐的盐价,如果有盐商妄想垄断抬价,还是卖高价盐,立刻划入官方黑名单,永远不能再拿到盐。
“朕要让老百姓,都吃的起盐,吃的了好盐。”
“陛下圣明。”殿中诸人纷纷跪服。
皇帝明年要大力整顿茶盐市场,两浙这边,郭城璋配合全保长,率先实行,他们先要整顿官办盐厂,盐厂只制精盐和粗盐两种,并且以后不准夹土售卖。
给盐户以相应的待遇,按产量和质量定奖金,这样才能大力提升官盐品质和竞争力。
皇帝当天说了很多,大伙听着记着,感觉皇帝这次改制之后,无论朝廷盐税会增还是会减少,大宋百姓肯定能得到实惠。
宝庆二年八月。
钱宏祖和杨公汶来到福州港码头。
这个月当地组织了五千户移民往大员去,现场是帆樯如云,旌旗蔽空,至少上千艘船在海上。
钱宏祖当官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船同时出海,好不壮观。
朝廷去年给福建三万户名额,到八月这批时,三万户移民已经完成。
完成之快,让钱宏祖和杨公汶也相当震惊。
整个移民都是全勇在负责,福建制置使司只是配合,购买所需物件。
当时钱宏祖在征新兵一万时都相当困难,还以为移民很难完成。
不料全勇居然在八月就完成了。
钱宏祖再次见识了朝廷宣传和发动的能力,这是两宋任何一个皇帝在位时都不能看到的。
皇帝对下面的掌控越来越强,钱宏祖认为地方上以后会越来越困难。
今年三月,福州锦衣卫完成设立,七月,整个福建各州府设立锦衣卫。
照这样的速度,明年就能设到各县。
随着锦衣卫的完善,朝廷对地方执行能力的监管也越来越强。
今年粮税还没有着落,铜钱打造倒是在全勇的指点下,有希望完成。
“哎哟。”这时杨公汶看着海面上出海的各种船,叫道:“移民的事终于完成了,下面可以搞粮税了吧。”
“现在已经八月,不知道还来不来的及。”钱宏祖苦笑。
“有全指挥使支持,按他的做法,应该没啥问题。”杨公汶叹道:“只是希望-”
希望不要起动乱才好。
两人等到移民完成,才开始征收粮税的事。
朝廷去年给他们两百万石指标,锦衣卫现在开始催促了。
之前没动手,因为他们购买物资什么,还是需要用到当地地主和商户。
现在移民完成,可以动手,整个的套路还是两江制置使赵范用的。
八月中旬,福建制置使司开始下公文,要求各地地主上报家中田亩数,朝廷要统一登记,按田征税。
公文一出,整个福建哗然,地主们纷纷大骂。
因为嘉定十六年和十七年间,朝廷统计过一次。
所以当时的建康府会有四百多万亩的数据。
这才宝庆二年,上次统计才过了两三年又统计,朝廷是不是有病啊。
但骂归骂,大伙还是得照做。
于此同时,福建各县府役吏也接到命令,下去各地,丈量百亩以上大小地主家的粮田,不得徇私。
这种类似的事北宋王安石干过一次,熙宁5年(1072年)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正是核心内容: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地势、土质等条件将耕地分成五等,编制地籍簿册,确定不同等级耕地的课税额度。
由于当时北方人口多、土地隐瞒明显,因此重点清丈了开封、京东、河北、河东和陕西等5路的耕地。
当时朝廷在册是1.2亿,最终量到2.48亿,足足增加了1.26亿亩,翻了一倍还多,可见北宋隐瞒粮田有多严重。
而且仅北方五路就增加了1.26亿亩,可以想像全国有多少亩被隐藏了。
但王安石方田均税法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遭到豪强地主的强烈反对,最终在1085年废止,因此并未在全国推行。
当然,福建向来田少,隐藏的田地肯定不会有北方那么多。
公文发了没几天,福州府的役吏们也接到任务,开始按名册到各大地主家丈量。
制置使司要求,四人一组,不得徇私,十二月十日前完成。
福建知府衙门八曹之税曹主事李继文是福州当地人。
他原本只是知府衙门一个吏员。
宝庆二年初朝廷改制,府设六曹(户、礼、兵、刑、工、吏),每曹设主事,和副主事。
没多久,又加了商曹、税曹。
李继文因为之前表现不错,又得钱宏祖推荐,一跃成为税曹主事。
当时设定为正七品文官,一下子从吏员晋升为官。
当然,朝廷的这次改制,很多表现不错,配合朝廷的吏员都得到晋升。
李继文升官后,家中亲戚也鸡犬得道,好几个亲朋当了吏员。
因为赵与芮要在全国裁减六十万吏员,所以正分批,分省在慢慢消减。
裁减完后,当地军官家属优先为吏员。
李继文借着这机会,也安排了几个亲朋当了吏员。
公告刚出来没一天,有四个吏役来到李继文家里。
正是李继文的族人李琛,婆娘家亲戚吴广明,周得路,和另一个税曹副主事的亲戚袁奎。
四人刚进门就问李继文,这次怎么丈量?
其袁奎参与过嘉定十六年到十七年的统计。
他道:“福州淳熙间有户321284,粮田4263318亩,秋税米11356石。”
“到嘉定十七年,粮田降为三百十二万亩,秋税米降为八万多石。”
“依李主事看,这次咱们应该怎么做?”
李继文瞪着他,什么意思?你为何这么问?
袁奎左右看看,认为现场都是自己人,便小声道:“林大官人昨晚找上门,意思是”
228.第228章 法不责众
228.
林大官人就是福州大地主林远山。
林家是福州府第一大地主,最早走私私盐,有了积蓄后开始跑海贸,钱越赚越多,然后和很多地主一样,开始囤田,家里的田也越来越多。
嘉定年十年,林家是一万两千亩田,但到了现在,也就十年不到,林家已经拥有粮田两万八千亩,翻了一倍还多。
林远山听说又要量田征税,心中恼火,便找上袁奎,因为嘉定十七年,就是袁奎帮他丈量上报的。
他的意思,请袁奎上报五千亩,另外的两万三千亩,帮他掩瞒,做为回报,他愿意给袁奎两万三千贯会子。
即瞒报一亩,给一贯会子,当时袁奎听了就极为心动。
因为嘉定十七年时,朝廷会子和铜钱比例为三比一,有些地方甚至能达到3.5:1。
但自从今年朝廷大量回收旧会子,少量新发会子,会子价格开始小幅上涨。
目前市场上,已经达到2.5:1,百姓们也看到了会子在升值,开始认同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