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19节

  赵汝述大喜,赶紧卖了。

  他自己有两千两百多亩田,他琢磨了皇帝的心思后,卖了一千多亩,留了一千两百亩。

  卖完后有些肉疼,但想想赵与芮的做事风格,他咬牙忍了。

  这样又到手四万多贯,这么多钱放家里肯定不行,

  赵汝述和梁成大出来时,两人都把田卖了,当然,这会手续比较麻烦,原本朝廷还要重做‘砧基簿’但现在会按福建的来,以后改成私田证,所以双方先签了合同,拿了部份定金,交接的事,还要等等。

  两人出来后先对视一眼,接着同时暗暗叹了口气。

  赵与芮登基后,对官员挺好的,总体工钱和待遇稍微加了点,文官加的少,武官加的多。

  但是清丈粮田,准备收税这事,还是很打击这些田产较多的官员。

  梁成大看看赵汝述,摇头道:“我看陛下这么下去,早晚还得重收商税。”

  赵汝述心中一个咯噔,他家商铺也不少呢。

  赵汝述马上道:“好像听说过,皇城司所属的锦衣卫,正在逐一登记京城所有商铺。”

  袁密海以前负责他几个商铺,都收到锦衣卫上门的消息,当然,这会也没说要收税,只是登记商铺一些资料,老板是谁,面积多大等等。

  赵汝述听梁成大这么一说,感觉有可能是真的,搞不好,下一步皇帝又要收商税。

  “特娘的。”他再也忍不住了:“何时是个头啊。”

  史弥远倒台时,他怕被清算,赵与芮看亲戚一场没弄他,还提拔了。

  但现在想想,这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梁成大刚想说些什么。

  突然街边一波少年顶着大太阳,满头是汗的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叫。

  “信州大地主赵汝至对抗朝廷,隐瞒粮田,斩立决斩立决,查抄全家”

  少年们手上都拿着公告,通常是沿着临安人多的街道跑一圈,边跑边叫,然后张贴到各固定位置。

  据说少年们都是临安城中皇帝亲军的家属,基本全是军将们的儿子,侄子等。

  朝廷皇城司专门办这个事,少年们谁去跑一趟,转一圈,叫一叫,再张贴个公告,就给五十文钱,很多少年愿意干。

  刷,赵汝述当时脸就涨的通红。

  这赵汝至正是和他一样,且是同辈的南宋宗室,论辈份还是皇帝赵与芮叔叔。

  “陛下连”宗室也斩了?梁成大刚刚想说的话,又吞了进去。

  他不由想到前几个月,丽正门事件里,被诛全家的聂子述他们。

  好死不如赖活吧,现在生活还过的去,总比被诛全家好吧?

  这么想想,梁成大刚刚有些激动的心情,又平息下来。

  千万不能和皇帝对着干?梁成大心中暗暗想着。

  “江东也开始了?”赵汝述涨红脸,一脸不可思议。

  信州在江南东路,原本赵范到江南任制置使时,就已经在江南为试点,但当时主要在后世的江南,即建康附近,包括苏常等地。

  从今年开始,继福建之后,赵范规模已经扩散到整个两江路,即包括后世的江西、安徽等地。

  梁成大不由颤声道:“临安府恐怕也快了。”

  临安府一直没开始,皇帝应该是大家处理粮田的时间。

  好在他们两人已经处理了,虽然不甘心,但总算提前搞定。

  “赵御史,去存钱不?”这时梁成大问赵汝述。

  门对面不远处就是四海钱庄,另一边是龙腾钱庄,梁成大刚刚拿了部份定金,想先存起来。

  赵汝述也拿了部份定金,回头看看两跟班,有些纠结还要不要存,因为他感觉龙腾钱庄要跑路了,可也不能乱说。

  “我不存了,留点钱在家里用用,我几个商铺还是要用到钱的。”赵汝述道。

  “哦。”梁成大一脸可惜,好像赵汝述损失了一个亿似的,他也不多说,当即抱拳:“那下官去存钱了,哈哈。”向赵汝述告辞,乐巅巅的转身而去。

  赵汝述直接带着钱回家,走到半路上时,突然看到街边又有少年在跑,一边跑一边叫。

  “官田召收佃户,田租三成,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皇城司锦衣卫衙门报名。”

  “田租三成,田租三成,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皇城司锦衣卫,田租三成,先到先得。”

  少年们顶着大太阳满街跑,跑完后,就分别到临安人最多的地方且明显的建筑去贴公告。

  很多商铺的墙壁,红楼的墙壁都被贴了,大伙也没办法。

  赵汝述脸色大变,站原地片刻之后,突然跺脚,皇帝这招高啊。

  临安城现在正在卖田,比如像他赵汝述的一千多亩田卖掉后,原本种他田的佃户怎么办?佃户们要生存啊?

  皇帝这时推出官田召佃户,立刻稳定了佃户们的心态,不但如此,而且还影响到他余下佃户的心态。

  两宋早期无论官田也好,地主家的田也好,田租都是一半起。

  地主和官方如果提供牛和工具,田租还要更高。

  到南宋后期时,田租基本达到三分之二左右,佃户们还得担负税收,交上田租和税收后,有的勉强能生活,有的连生活都不够,过的相当之苦。

  皇帝这几年查抄了无数粮田,都充为官田,现在推出三成田租,赵汝述可以想像,未来将影响到全国所有佃户。

  这下他更加确定,自己卖田卖的对。

  他不由扭过头,身后正跟着两仆人,都是帮他家种田的佃户。

  此时两人呆呆看着少年们跑走的方向,很显然,刚刚朝廷官田三成田租的消息,已经震憾到他们。

  赵汝述甚至怀疑这两人回家后,就可能跑去锦衣卫。

  他也很果断,立刻咬牙道:“本官要紧跟朝廷政策行事,从今天开始,你们的田租,也降为三成。”

  “多谢老爷。”两佃户简直喜出望外。

  却没想下一刻,有个佃户,居然小心翼翼的道:“老爷,自从当今陛下登基后,对百姓是越来越好了呀。”

  “。。”赵汝述不可思议的瞪着佃户。

265.第265章 皇帝套路多

  265.

  这些佃户大字不识一个,平时做牛做马,什么时候有这种觉悟了?

  那佃户被赵汝述瞪着,顿时又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小的是不是说错什么了?”

  赵汝述发现自己反应过激,立刻回过神来,他不动声色看了另一个佃户一眼,缓缓道:“你们明白就好,当今陛下圣明,爱民如子,朝廷的很多改革,都是为了我大宋百姓。”

  “是啊是啊,大家都这么说呢。”另一个佃户闻言赶紧点头。

  “哦”赵汝述试探着问:“有些谁都这么说?”

  此时赵汝述才知道,临安城里,有很多大型的茶楼,从赵与芮登基后,就有了说书人。

  这些说书人天天说故事,然后顺便说说皇帝赵与芮爱民如子的治国策略,总之就是为赵与芮歌舞颂德,接着自从朝廷在县府级大量更换吏役,和保长大保长级后,这些人下乡时,也开始说些皇帝的好话。

  于是民间越传越多,大伙平时在田间劳作时,谈到朝廷大事方针,都下意识认为新皇帝不错,很爱护百姓。

  第一个开口的佃户这时又道:“听钱塘县下来的林役头说,明年或后年朝廷可能减税呢。”

  “他们已经下来多次,询问咱们每年交税几何,每次都有人拿笔记着。”

  “好像就是叫锦衣卫的人,上次陪林役头下来的。”

  另一人满脸欢喜:“老爷减租三成,再加上能减税,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

  赵汝述目瞪口呆,这才知道赵与芮默默中已经做了很多事。

  他平时不喜欢去茶楼,都不知道这几年茶楼里有人在说书,为皇帝宣传,更不知道朝廷现在经常派人下乡,查问百姓种田产量如何,田租如何,税如何。

  以前南宋各地官员都能私自加税,各种名头的税层出不穷,搞的民不聊生。

  现在皇帝专门查问这种事,由锦衣卫单独,或叫上衙役们陪同,在乡村查询相关税收问题,以防县府官员,擅自加税。

  赵汝述这时有些生气道:“你们为何不早些和老爷说这些事?”

  两佃户涨红了脸,欲言又止。

  赵汝述道:“你们早些说,本老爷早就给你们三成地租了。”

  两人这才发出傻笑。

  “走,带老爷去茶楼看看。”

  你还别说,今天天气比较热,赵汝述在外面已经又热又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一个茶楼,发现正在一个球牌室的边上,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赵与芮的产业。

  茶楼里人满为患,还有人在说书。

  赵汝述点了杯茶,都没位置站,只好端着喝。

  才听了一会,就确定这是皇帝的托。

  说书人一直在说朝廷政策,国内形势,基本就是说地主和官员们土地兼并,地方官员擅长加税等容易引起普通百姓生共鸣的事。

  这茶水五文钱一杯,也不算便宜,但现场来听的人挺多,都是普通百姓为多。

  这些人不怎么识字,像这种热天也没事干,正好来听听八卦。

  说书人把地主和贪官说的可恶之极,百姓们听的感同身受,相当生气,不时有人大声骂着地主们。

  每到这个时候,说书人语气一转,开始说皇帝如何改革,就是想为了百姓谋福利,但朝中啊,有奸臣和贪官阻障,这不,前段时间,还有人鼓动读书人起来闹事,这些人,都该杀,简直就是吃我们的血,喝我们的肉。

  茶楼里立刻有人呼应,该杀,这些读书人也该杀。

  赵汝述听的胆战心惊,皇帝把舆论战发挥到极致,拼命拉拢底层百姓,一起对抗地主和官僚阶级。

  这完全和历代皇帝相反。

  以前各朝的皇帝们,都是拢络官绅地主,压迫百姓,从而达到稳固江山统治的目的。

  赵与芮截然相反,拉拢底层,打击地主和官绅。

  他这样做行不行,赵汝述现在不敢肯定,但看大宋现在的局势,赵与芮皇位坐的非常稳,而且权力无比集中,比两宋任何一代帝王都有权势。

  赵汝述很快想到一个重点,赵与芮能干的这么好,就是他有钱,而且能控制军队,一个皇帝有军队有钱,干什么事都不会太难。

  一想到钱,赵汝述突然心中一寒,莫名产生了一股寒意。

  听聂子述他们说,赵与芮在庆元府时,庆元府各县就爆发了存钱之后,全部钱款拿不回来的事,当时涉及的地方也不多,时间也才一年多,但民间损失据说有数千万贯。

  皇帝登基后,临安甚至全国都在这么干,目前已经过去了三年。

  如果没猜错,这事可能就是皇帝弄钱的手段。

  这下全国的事要是爆发了,皇帝这笔能捞多少钱啊?

  “嘶”赵汝述倒吸口气,脑海中无法想像这是皇帝想出来弄钱的方法。

首节上一节219/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