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27节

  这批人算是大宋的中高产,甚至是富人阶级。

  主要集中在大商人,大地主,中高层官员之中,宗室勋贵等群体。

  这些人也不少,全国最少万户。

  最后就是两宋的顶级富户了。

  户人均五百亩以上者。

  夏税丁口输绢十匹,丝绸四匹,棉一百两,总之输各种物,最后是输钱一百贯,马牛各五匹,羊二十头。

  秋税亩一石。

  这已经不是明抢了,比明抢还狠。

  就是赵与芮逼着这些人卖田。

  南宋七百多县,普通县里这种人每县也就几户,甚至一两户,全是各县最大的地主和商人,或朝中顶级官员。

  像以前的史弥远、夏震就有上万亩田。

  今天现场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两个人。

  秦卓和梁成大。

  当时秦卓听完没啥表情,但是梁成大表情要哭了。

  他惊恐的看向赵汝述,因为据他了解,赵汝述的田以前也达到这个标准了,但赵汝述好像卖了一波,不知还余下多少。

  但见赵汝述表情镇定,原来他家中也就留了一千多亩。

  但赵汝述家好几口人,人均不到五百亩,所以赵汝述此时正在庆幸,还好老子卖的快。

  梁成大和赵汝述天天拍皇帝马屁,没想到皇帝对他们下手最狠。

  他算算留下的田和家中人口,还在人均五百以上,顿时有点小慌。

  这个新税法出来后,明年肯定要震惊全国。

  地主会炸锅的。

  家中人均有粮田五百亩以上的,基本等于要被朝廷抢劫。

  赵与芮知道历朝以来土地兼并是引发朝廷崩溃最大的问题之一。

  而阻止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田多的收重税。

  田越多,税越重,逼着他们卖田分家,不敢屯田。

  宝庆四年的新税法,绝对是赵与芮登基四年多来,最重磅的炸弹。

  在他的新税法下,家中人均五百亩以下的影响不是很大,上了人均五百亩的直接要被重创。

  新税法还归定,天下所有文武官员,和勋贵,照此法进行。

  但这对新晋武官影响不大,赵与芮给武官的在职田,正一品才八十亩,这些税率,武官们交的起。

  但是很多以前的文官,勋贵,积累大量粮田的官员们可受不了。

  可受不了也没有用。

  你们要么分家,要么卖田。

  两宋夏秋税都是以田地多少为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把田卖到只留十亩,你家里有再多的钱,再多的商铺,再多的房子,也不会被征夏秋两税。

  赵与芮就是逼他们把田卖掉,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祸害。

  后面就要引诱他们把卖田的钱去买房子,买商铺,等大伙房子商铺多了,再开始收商业税,房产税。

  这样至少在他当皇帝的任期内,要保证大宋的财政收入不会出现大问题。

  “新税法你们暂时不要对外说,自己家中有粮田比较多的,赶紧处理掉。”

  “朕认为,大部份家庭有一千亩田,已经足够生活的很好,没有必要屯积更多的粮田。”

  皇帝友情提醒,新税法出来后,田价肯定要下跌,当尽快处理。

  这要是两年前他这么干,大伙会劝皇帝,认为不可能执行下去,但全国粮田丈量时,大伙已经看到皇帝雷霆手段,此时没有人会认为,这件事办不成。

  李宗勉这时不由想到一个问。

  “陛下,若干年后,如果天下的田都平均分配到全国各户手中,朝廷岂不是收不到税了?”

  是啊,现场所有人官员都呆呆看着赵与芮。

  现在土地大部份在官员地主手上。

  但若干年后呢?

  赵与芮这么搞,以后粮田可能逐步分配到全国百姓手上。

  按南宋现在七亿亩田,八千万人口,每户平均的话,也就十亩不到,全是处于免税状态。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赵与芮不动声色,以后就没农业税了。

  “我朝去年除掉农业税,其他收入就占一半以上。”

  赵与芮肯定打算用商业税来代替农业税。

  而且李宗勉说的事,想把所有农田平均到全国百姓手上,几十年都可能做不到。

  毕竟一千亩以下还是可以承受的,大部份地主和官员,就算卖田,也都会选择留下一千亩。

  这时,所有人突然把目光看向秦卓。

  这家伙号称全国首富,家中田产早过万亩,跟着魏王赵与芮发达后,据说田产也越来越多,这两年收购了不少。

  却在这时,秦卓气定神闲的上前一步:“臣启奏陛下,臣愿将家中田产三万八千亩,上交朝廷,充为官田,安抚百姓。”

  此言一出,四周众人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但换个方向想想,秦卓跟着皇帝这几年,升官发财,从一介商人做到朝廷重臣,他家的钱花也花不完,有没有这么多田,也真的不重要。

  事后他们才知道,秦卓自己只留了一千亩,又给了儿子秦小胖一千亩,其余的田全上交给朝廷了。

  这家伙真是拿的起放的下,几万亩田说交就交,还故意做了个表率。

  可惜满朝文武和全国大地主们,没有其他人学着这么干。

  即便是跟着赵与芮发达的济州刘家,四海商铺严家两大商也没这么干,他们都是把自己的田慢慢卖掉。

  但秦卓的表态意义也很重要。

  他是皇帝丈人,拥有大宋最多的粮田巨商之一。

  他直接上交数万亩田,更是证明了大宋皇帝赵与芮的改革是无人能挡的。

  宝庆四年决定明年的税改革相当重磅。

  但赵与芮有信心能推行下去。

  现在全国粮田已经重新清查,每家每户多少田清清楚楚,想逃也逃不了。

  终历史各朝,大部份政权的改革都是皇室和门阀地主们的斗争,而且在清以前从来没有谁成功过。

  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是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啊?

  因为皇帝不敢杀地主和士大夫。

  但清朝雍正的一条鞭法成功了,为什么啊?

  因为满清不管你是谁,都敢杀。

  所以现在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赵与芮二话不说,直接杀。

  赵与芮敢肯定,凡是反对这种税法的,肯定是既得利益者,杀了一定不会错。

273.第273章 大汗是宋人是害死的

  273.

  宝庆五年(1229年),大宋的新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在北方的草原上,大蒙古帝国的忽里勒台会议已经准备开始。

  自从去年完颜陈和尚以四百忠孝军大破蒙古数千骑后,蒙古贵族们意识到不能再起内讧。

  他们必须要尽快确立新大汗,从而形成对大蒙古帝国的绝对统一,鼓舞士气。

  宝庆五年二月,大斡耳朵。

  大斡耳朵是成吉思汗于1206年所建的大蒙古国的都城,位于今蒙古国温都尔汗西南。

  在成吉思汗死后,按蒙古人的习俗,由拖雷继承了大斡耳朵。

  此时在大斡耳朵的一个蒙古营帐中,正值青壮的拖雷静静看着桌上的一副地图。

  这是整个大蒙古帝国的势力能及所在,统治着从大半个欧亚大陆,仅看地图上蒙古势力所及的地方,就能让任何一个男人热血沸腾。

  想想此时自己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决定这地图上任意一处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生死,年青的拖雷脸上,竟然露出疯狂而腥红的血色。

  拖雷这人能力出众,就是杀心太重,最喜欢屠城,这大概也是历史上耶律楚材没有支持他的原因吧。

  他看着地图,想到自己虽然已经父汗床前答应了父汗支持窝阔台,但监国这两年的权力,实在让人沉迷,有什么办法,既能出尔反尔,又不引起族人的忌恨呢?

  自从金国大败蒙军之后,拖雷被逼妥协,召开忽里勒台会议,从上个月开始,无数快马奔向蒙古统治的各地,他与窝阔台已经决定,八月召开会议,竞选新的大汗。

  现在很多西征和蒙古贵族还没有回来,拖雷已经在考虑如何上位。

  他自己显然不能出尔反尔,最好要由别人来提出。

  “报”外面突然有人大叫。

  “进来。”拖雷依依不舍的把目光从地图上收回。

  进来的是拖雷座下大将奥屯世英。

  “也客那颜。”奥屯世英进先跪拜。

  “起来说话。”拖雷好声微笑道。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争夺大汗的关键时候,拖雷比往常更加的温和。

  奥屯世英上前几步,左右看看,大帐里也没其他人,立刻小声道:“斡儿答到了,去了窝阔台的营帐。”

  “嘶”拖雷倒吸口冷气,脸色有点些难看。

  斡儿答是他大哥术赤的长子,拔都的哥哥。

  术赤死后,斡儿答自知才不如拔都,推拔都为承袭父地。

  此时拔都还在外面领军,斡儿答先赶了回来,但第一时间并没有看见他这个四叔,而去见了窝阔台。

  拖雷闻言当然不高兴,但想着拔都还没有回来,拔都和他关系不错,因为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非常聪明,早就和拔都妻子交好,有意拉拢拔都。

  术赤的大部份地盘和兵力都在拔都手上,只要拔都支持自己,显然比斡儿答更有语话权。

  拖雷沉默的继续看向地图,脑海中思索谁愿意替自己先开口。

首节上一节227/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