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蒙军在登马车时,用长枪捅脚是宋军常用的阴险招数。
但长枪捅腿脚也是要准头的,后来有人想到,为什么不用骑兵用的长枪,有勾的那种,直接勾脚?
于是宋军立刻改进,在马车阵后面的步营开始打造带勾长枪,蒙军再爬马车,直接勾脚,非常方便。
这次匠作局在新马车上面装了钢齿轮,以大小齿轮配对,可以带起马车车轮更快的转动。
现在宋军的马车是越来越快了,承重也越来越多,唯一的问题还是车轮的使用度。
在橡胶没有出来之前,长途的行军,再遇到不好的路,需要路上不停的维修,甚至更换。
因为齿轮打造不易,要靠手工磨出来,赵与芮还是只打算用在炮营。
炮营的火炮炮座,运输炮弹火药的马车优先配备。
当天上午,赵与芮带着儿子在匠作局和火器局转了一圈,看了很多新玩意,有些东西刚刚发明,还在改进中,短时间可能用不上,有些东西,可能很快就能装备。
赵与芮还是老套路,现场对一些有创新发明的给予重奖,升官发田发奖金,工匠工人们欢呼雀跃,纷纷大叫陛下英明。
从匠作局到火器局出来,赵与芮又来到火器局西面另一个地方。
这是他在匠作局和火器局的临时办公用房,因为他每次出来,都会在这边召见一些两局官员议论工作或工艺事情。
今天这边有两个人在等着他。
一个是大宋人民的好朋友,大食商人蒲和里,另一个是泉州船舶司官员蒲寿庚。
宝庆六年初蒲和里亲自进京,为蒲寿庚求官,赵与芮答应了。
当时还请蒲和里帮自己在大食和波斯等地寻工匠和技术人员,蒲和里这次就是过来交还任务的。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蒲寿庚看到皇帝赶紧跪下,但隐隐感觉皇帝眼光不友好。
他肯定不知道,赵与芮在想,要不要诛他全家,这个宋末有名的二五仔。
他以后没机会出卖大宋了,赵与芮只能暗暗的提醒自己,然后回头看看儿子小小赵祺,不行以后让儿子们抄他家。
“蒲卿起来吧。”赵与芮客气道,然后让人赐座。
小赵祺也坐在父亲身边,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们。
这两年蒲寿庚占着有船舶司的官职,生意越做越大,和历史上差不多,开始走上发达之路。
“陛下。”蒲寿庚当然知道自己的一切是怎么来的,二话不说从袖子里摸出个东西,先贡献上去。
赵与芮身后内侍胡松上前接过,先打开后,再递给赵与芮。
赵与芮拿在手上,感觉到那种熟悉的味道,这是来自波斯的沥青,经过石油加工后得到。
八世纪时,新建的巴格达城已经用柏油来铺道路,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油。
国外使用石油的纪录这么早,而大宋是在赵与芮的看重下,才在军中大量使用。
赵与芮记忆里国内有名的大庆、长庆、塔里木油田,都不在自己控制区。
唯有第二大的胜利油田是在山东滨州,因为他大学有个室友就是滨州人。
但在滨州哪个位置,赵与芮前世也没学这个,根本不知道,这几年他也是到处派人查勘,暂时还没有收获,毕竟这时代技术有限,更没有专业的人才。
但滨州也就这么大,给赵与芮一点时间,说不定还是能发现。
蒲和里向赵与芮推荐蒲寿庚,意思是皇帝需要的人才和物资,蒲寿庚这两年也在拼命帮忙。
这次他们两家一共来了近百艘大船,从波斯地区运了四万多桶石油过来,约四百多万斤(这里不按体积按重量)。
蒲和里两年前来大宋运了两百万斤,这次加上蒲寿庚是四百万斤。
听起来比较多,但最近宋军打仗都用到石油,消耗挺快的,而且他们需要上百艘大船,长途跋涉,放后世一两艘大油轮就足够了。
赵与芮当然要好好夸奖一番,而且会给他们需要的丝、茶叶、陶瓷等物品带回去,不会让他们吃亏。
而这次最重要的是,两人带来一个消息,还有好多工匠。
上次蒲和里来时,蒙军在当地统治还算稳定,也没有人不服,这次波斯有札兰丁跳出来,札兰丁不知怎么东征西战的,突然成为了整个西波斯(起儿漫、法尔斯、伊刺克阿只迷和阿哲儿拜占)的主人,他以伊斯法罕和桃里寺[大不里寺]为都,原花剌子模国部分地得到了恢复,只是稍微向西偏了一点。
接着在长期围攻起刺特要塞后于1230年4月2日从大马士革的阿尤布朝苏丹阿尔阿昔刺夫手中夺取该要塞(在凡湖西北,亚美尼亚境内)。
虽然他之后被阿尔阿昔刺夫和小亚细亚的(科尼亚苏丹国)突厥王、塞尔柱克苏丹凯库巴德的联盟打败过一次,但现在仍然是西波斯最强的势力,这就影响到蒙古在波斯的统治力。
窝阔台上位后,立刻派绰儿马罕统率的3万蒙军进入波斯,蒙军打了个速度战,在札兰丁没有集合兵马之前就闪电般到了他地盘上,札兰丁一路逃亡,蒙军轻骑一路追杀,最后于去年九月于迪亚巴克尔山中被库尔德族农民谋杀,不明不白地死去。
绰儿马罕打掉札兰丁后,继续往美索不达米亚边境进行抢掠,引起当地大乱。
现在正是绰儿马罕在波斯那边耀武扬武的时候,蒙军在那边声势大震,威慑力惊人,当地各部各王国莫敢不从。
说到最后,蒲和里表情夸张的道:“臣遇到有个波斯商人是这么对臣说的。”
那波斯商人对蒲和里道:“我所听到的事情很难使人置信,蒙鞑的恐怖之甚使安拉深入每人心中。据说,有一个鞑靼骑兵(蒙军),独入一个人烟密集的村子,陆续杀其村民,竟无一人敢反抗。
又听人说,有一个鞑靼人,手无兵器,而欲杀所虏之人,便命其卧地后去寻找刀,归来杀此人,此人竟不敢逃。
最后那商人道:“我曾与十七人同行。见一鞑靼骑兵至。他命令我们互相反绑两手于背后,同伴们皆服从之,我对他们说,他仅一人,应杀之而逃,同伴们答道,‘我们十分害怕’、我又鼓动他们说他将会杀死你们,让我们先把他杀死,可能安拉会拯救我们。但是,竟无一人敢杀他。于是我用小刀把他杀死,我们才安全逃脱。””
赵与芮听的一脸不可思议。
他听到最后一断,突然把儿子小赵祺叫过来:“你后面那段再说一遍。”
蒲和里又道,那商人和十七个人同行,遇到一个蒙军。
蒙军让他们互相反绑双手于背后,十七个人都服从,只有那商人说,这蒙军只有一个人,我们要杀了他,可以逃,但十七个大男人居然没有人敢。
最后是那商人偷偷拿出小刀,在背后偷袭,杀了那蒙军,众人这才逃脱。
蒙军之残忍和暴虐,已经震慑到整个波斯一带,普通的当地百姓根本不敢反抗。
“你听到没有。”赵与芮这时对儿子道:“如果我们个个像温顺的绵羊,只能任人宰割,对于野蛮人,一定要比他们更野蛮,将来我们杀入草原,定要让蒙鞑后悔他们的残忍。”
小赵祺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只知道点头,一脸茫然。
332.第332章 蒙军此时的总兵力
332.
据蒲和里说,现在绰儿马罕一直是驻扎在波斯西北部,他在库拉河和阿拉斯河下游的木干和阿兰平原上建立了固定的司令部,因为这片草原水草丰美,适宜于他的骑兵。
“波斯那边蒙军有多少兵马知道吗?”赵与芮问。
蒲和里有些为难,毕竟这不容易获得,他只能道:“蒙军刚来时只有三万,接着陆续征服了很多地方,包括还收降了大量札兰丁的兵马。”
“现在最少有十万以上,甚至接近二十万。”
蒙军能统治广阔的波斯,兵力肯定是比较多的。
“很好,蒲和里,你为朕立下了大功,朕不会忘记你。”赵与芮适时夸奖他几句,蒲和里自然心花怒放。
其实赵与芮也有派细作去波斯,也知道蒙军在那边的动作,现在和蒲和里说的一对比,基本差不多,证明蒲和里没有敷衍他。
三人又说了会话,蒲和里便招来几个波斯工匠。
其中有会造五千料超级大船的工匠,还有会处理石油的工匠。
赵与芮先招见了会处理石油的工匠艾西尔。
艾西尔准确说本身是商人,后来遇到蒙军,只能扔掉财富,逃命而走,现在没什么财富,听说到大宋来能赚钱,就跟着过来了。
他可以处理石油,波斯有些地方的沥青路,就是他参与的。
艾西尔上前拜见了大宋皇帝陛下,然后告诉他,可以高温加热,从而分解石油,得到沥青。
他这时以为,宋人皇帝只是想得到沥青。
“需要用玻璃来做工具。”最后他道。
蒲和里立刻回应,他也从大食和波斯等地,找来了最好的玻璃工匠。
南宋时,宋人把国外来的叫玻璃,自己国内的叫琉璃,听起来好像国内的比较高端点,其实都是一样。
早在四世纪之前,古罗马人就开始用玻璃应用在门窗上,真正是遥遥领先。
到十二世纪,正式有了商品玻璃。
到1291年时,欧洲小国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当时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成为意大利垄断的生产工艺。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商品玻璃的制造技艺还是很快漫延到整个欧洲,接着又传入大食和波斯。
另一边中国也没有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有埃及的玻璃制品从印度洋传到中国南部沿海,并且很快被交州、广州的工匠学会。
但不知道是不是战乱的原因,在南北朝后,交州和广州工匠所掌握的玻璃制造技术就失传了。
进入唐朝之后,咱们做的玻璃还是不合格,太冷太热就会爆,实用性不强,只有观赏性。
之后一直到两宋时期,因为与大食人通商,宋人工匠终于搞清了玻璃耐高温的秘密,原来在制炼的原料里加了南湖砂(碳酸钠和硼砂),此时已经过了200多年的时间。
所以现在南宋自产玻璃也很多,主要销往高丽和日本地区,还有国内的富户。
但现在会造玻璃的工匠都在沿海,特别是福建和广东地区,连江南两浙都很少见,这让赵与芮的皇宫都没有多少玻璃制品。
当然,宁宗时节俭,所以皇宫中也不多见。
倒是赵与芮和哥哥第一次进丞相府,史弥远家中就有不少。
艾西尔说,需要用玻璃来制造分馏塔和分馏器,然后进行加热,注意控制温度。
通常来说,温度过低会出现过度聚合和结晶,温度过高,容易裂解及脱碳,而且效率会很低。
很多术语现在这个时代没有,艾西尔是表达不出来,但赵与芮一听就能听明白。
艾西尔的理解是,温度太高比较危险,而且会失败,温度太低不能分离出沥青。
赵与芮便问:“你们用什么加油?如何控制温度?”
“以泥砖和铁桶制炉,然后用固定的煤炭或木炭来燃烧,再观察温度”
因为这会没有温度计,就要是看油气分离的速度,大概判断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就要用冷水降温,或减少用炭量和燃烧速度,如果出现聚合和结晶,证明温度太低,就要提升温度。
这样几次之后就能形成大概的标准,后面就好办了。
现场有好多人,包括蒲和里他们都没人能听懂,只有赵与芮听懂了。
艾西尔的意思有点标准化运用的方式。
借设第一次准备一百斤石油,然后准备用一百斤煤炭或木炭为燃料,先烧一个小时。
然后在这小时内,判断温度的高低。
经过几次调整和试验,基本就能得出标准。
到时可能是一百斤石油,需要一百五十斤燃料,烧半个小时,就能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内,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分离石油的适宜温度是400度左右,正负有一百度以上,都可以成功,温度高低主要是看能分离多少种物质。
以此为标准,多建几个燃炉,分馏器等,就可以规模化生产。
当然,这会艾西尔并不知道石油能分离出各种不同的物质,在他们波斯那边,主要还是分馏出柴油和沥青,蜡等。
它们燃烧的温度也没有达到后世的标准,总体来说比后世要低。
因为石油分馏之后,分子较小,沸点较低的气态馏份则慢慢地沿分馏塔上升,在塔的高层凝结,例如燃料气、液化石油气、轻油、煤油等。
分子较大、沸点较高的液态馏份在塔底凝结,例如柴油、润滑油及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