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587节

  所以刘友再三强调,一定要优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轻易不深入不知名的山林中,用狗开道,遇到视线不好,林木较多,隐藏敌军的山林,直接烧。

  “这些王国还有一个与咱们不同的地方,当地男女老幼皆能成兵。”

  他们民风比较剽悍,十岁不到的孩子,拿着弓弩都能射人。

  “所以你们一定不能心软。”

  后世吴哥那边,十岁不到的小孩子拿着冲锋枪能到处突突突,还能身藏炸弹去直接炸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安南就不用说了,男的女的都敢动手。

  刘友第二个强调的就是不能心软,要打掉所有敢反抗的力量,然后再谈重建和征服的事。

  说到最后,他突然声音大了很多:“我知道有些兄弟可能会觉得我小刘说的太过夸张,让你们所做的事比较残忍。”

  “但史书将来记下的只会是皇陛下的残暴,所有的征服和杀戮,都由陛下一个人背着。”

  “你们,我,还有坐在后面的统兵大将们,我们可能都只是历史的过客,史书甚至可能不会留下咱们一个名,一个字。”

  “但史书一定会记下陛下的所做所为,陛下为什么下令这么做,因为陛下愿意承担所有的恶名,暴君,残忍,屠夫,陛下愿意一力承担,而陛下只想做好一件事,尽可能的保护所有兄弟,让所有的兄弟们,平安回家,搂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得到应有的赏赐。”

  全场突然安静下来,很多士兵动容。

  连李庭芝也没有想到,皇帝陛下让他们大下杀手的事,居然也能说的这么美好。

  “杀。”曹世雄在后面突然振臂大呼:“为陛下征服天下,当狠狠的杀。”

  “杀”四周宋军轰然而叫,人人振奋。

  皇帝已经说的很清楚,恶名他来背,事情你们干,你们还会得到该有的赏赐。

  李庭芝在大宋已经算是高学历高知识的中上层人士,今天听完两节课,都感觉被赵与芮洗脑了。

  他都有点控制不住要带兵杀进安南。

  皇帝赵与芮很会鼓惑人心,并激励他们进去之后大杀开戒,从而尽快的征服当地。

  这是蒙古人常用的套路,但蒙古人不会洗脑,蒙古人只为了掠夺和征服。

  赵与芮会洗脑,那么宋军是为了荣誉和信念。

  他们会知道,自己这么做会得到皇帝的赏赐和认可,而恶名,都由皇帝陛下背了,陛下真是太为难了。

  从军营出来,李庭芝先去仓库看了下草药,有郎中全程陪同,告诉他运了多少斤的草药,有什么品种。

  主要还是雄黄、仓术、马蹄草,薏苡仁,还有樟脑丸和油等。

  前两者主要用来烧,后者可以服用,最后的可以带在身上,多方位,多方式保障军士的安全。

  其他的创伤药,消毒的高度酒精也是备了大量,酒精用不完还能制简易燃烧弹。

  李庭芝越看越佩服皇帝陛下,赵与芮为每次战役的开启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以前兵书所谓的三军未行,粮草先动,在赵与芮这里就不值一提。

  赵与芮是三军未行,战术先动,先要告诉大伙怎么打,用什么打,然后各种物资先配齐,接着才轮到粮草和其他。

  别人可能是尽量取胜,但赵与芮是尽量保存已方士兵的生存率,然后才能决定取胜。

  死伤越少,当然越容易获胜。

  如果为了获胜而死伤数万,那完全得不偿失。

  死伤的补恤金,完全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从而加强更好的保障。

  你多用了一千贯在草药和治疗上,可能拯救几百个死亡,然后省上数千上万贯的补恤。

  这么简单的道理,历古以来,很少有将帅们明白,就算他们明白了,他们也不会去做,就算他们去做了,他们也做不明白,做不好。

  赵与芮这支军队,已经和后世除了武器之外,没多少区别。

  李庭芝两人当天还是很忙的,一路看过各种后勤准备,包括武器,甲具,火炮,燃烧弹,冬衣夏衣等等。

  考虑到东南亚天气较热,且日夜温差大,有点类似大宋福建和广东,通常白天比较热,晚上又降温,所以宋军物资准备比较丰富。

  宋军的营帐都是浸泡过某种香油的,味道对人来说不算剌激,但可以避虫害。

  如果有实在受不了这种味道的,只能用其他办法驱虫。

  中午几人临时在某个营驻地吃了顿,然后继续往下一个地方赶。

  这次他们来到了狗营。

  顾名思义,这是宋军专门养狗的营,全营有两百多人,只有十几人是宋军,其余都是民夫。

  一进营里就看到营里到处圈牵着各种狗,大营里狗屎味冲天,到处都是狗叫。

  李庭芝和曹世雄也是面面相觑,有部下甚至捏着鼻子,怕这股味。

  “干什么干什么,很臭吗?”曹世雄看一个部下捏鼻子,立刻虎下脸来。

  “关键时候能救你命的。”

  宋军在征服大员,和飞律兵的时候都用到过狗,山地上,有什么埋伏,狗老远就知道了。

  “没有望远镜,或望远镜看不到地方,狗在百步外就能发现有新人或动物接近,这些是有大用的。”李庭芝道:“特别是晚上,狗更敏感,可以当哨岗用。”

  晚上望远镜也没有用,那怎么办,就是把狗放到大营数百步外,多放狗哨,有人来偷袭,狗狗们马上就能发现。

  所以宋军现在晚上的哨骑,都是一人带一条狗,几人一组,在大营数百步外或巡逻,或做隐哨。

  前期宋军刚去大员的时候,什么狗都要,当时刚用狗,也没经验,后来慢慢就选育新品种。

  用狗当然用猎狗最好。

  但猎狗这玩意不是一个正统的品种名,所谓的猎狗还是得靠人去训练。

  宋军一般选用腿粗有力,能跑山地的来训练,然后用优质的配对,产生后代。

  这样经过十几年的培育,现在军中的狗都算是猎狗类系,相对普通百姓家的狗,更适合军用。

  海南和汉州等地都是宋军大力养狗的基地,这边都有大型基地。

  李庭芝今天看的只是其中一个小型狗场。

  他问了负责人,这边有两百多人,共养了两千多条狗,平均每人负责十条。

  当然,其实还有很多小狗,这次李庭芝出军,这个狗场会出三百条成年狗给他们用。

  曹世雄立刻问身边一个部下:“咱们现在有多少军狗?”

  部下道:“平时每营二十条,战时每营各增八十条。”

  宋军一个营五百多人,战时要配到一百条,几乎一个伍带两条。

  李庭芝点点头,确实需要这么多,很多狗上了战场,都不一定能活着回来。

  曹世雄这时没忍住:“有人吃狗肉么?”

  对面养狗的负责人顿时满脸通红:“我们养狗的,基本不吃狗肉的。”

  言外之意,那军中的人就不一定了。

  李庭芝和曹世雄板着脸,都没出声。

  他们跟在负责人后面逛了逛狗场,负责人旁敲侧击,不时提醒两位大将,你们得约束下部下,我们给们三百条狗,你们得尽量带回来,就算没有三百条,也得有两百条吧?

  有些部队,特别是北方的部队太可恶了,你给他三百条,回来可能一条都没了,全被吃了。

  曹世雄听着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好声道:“这次打东南亚,都是南方兵,南方兵。”

  意思是,不怎么吃狗。

  曹世雄身后有两个南方兵部下对视一眼,看不起谁呢,我们南方兵更喜欢吃狗肉。

  两位大将很快离开狗营,出来后李庭芝立马对曹世雄道:“军狗帮我们打仗,也算是我们的朋友,你们得约束下那些混蛋,谁特娘再动不动吃狗肉,老子军棍伺侯了。”

第544章 请大王速做决断

  李庭芝话音刚落,就有部下道:“我们营中平时自己养的二十条狗,一般不舍得的吃,但有些狗在战场上受了伤,那,不吃也白不吃是不是?”

  “尼特娘的,军中缺粮吗?缺肉吗?啥都不缺,你们非要吃是吧?”李庭芝骂道:“现在又不是唐末,又不是五代十国,朝廷打仗后勤准备充分,猪牛羊肉,有啥没的吃的?”非得吃狗肉?真是一群混蛋?

  曹世雄依然不敢笑,因为他也很喜欢吃狗肉,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啊。

  小曹年轻时就和李庭芝家住隔壁,邻居有条狗挺凶的,每次见到两人就叫唤,后来两人一不做二不休,偷偷摸摸把隔壁家狗子给弄倒了,然后吃掉。

  如今看李庭芝一本正经的模样,曹世雄是想笑不敢笑。

  但狗营既然开了口,军中就得下严令,很快军中下令,从狗营领的狗,要尽量还回去,不许乱吃啊。(除非狗战死,为国殉职了。)

  十一月初,朝廷从各方面征调的物资人员和船终于到齐,李庭芝当时看了下皇帝给的大钟。

  兵部当初说十一月初二上午十点,让他们出兵。

  朝廷全部到齐是十一月初一上午六点,留了一天时间让他们准备。

  朝廷办事如此得力和迅速,这是以前历朝历代都没有的。

  当然,李庭芝也知道,朝廷各路运来的物资不能准时到,相关人员是要受到处罚的,同样,他不能准时出兵,那也是他的失职。

  上午八点,有军需官向他汇报,所有物资到齐,随时可以出发,李庭芝立刻下令,各营准备好随身物资,按原先的分配,明天上午六点登船,十点前出发。

  命令下完后,李庭芝也很快拿到自己的船号(汉州型012)号。

  汉州型最近几年朝廷的新式运输船,两千料大船,可负重一百二十吨,最大负重可达一百五十吨,但一般为了保障安全,都是在一百二十吨左右。

  这船如果全部运人,可以运一千六百人的负重,但空间没这么大,一千六百人也不能叠起来,所以这船一般运一个营,即五百多人,加上全营的部分随身武器装备和甲具,和半个月的粮食与水,加起来约一百十吨左右,既不影响船速,又不超重。

  他们两万多人加五千民夫,加四千条狗,仅运人和狗,就用了汉州型运输船得六十艘。

  然后还有四十艘同型号的专门运其他人员,包括工匠郎中,和相关物资和辎重,还包括五百匹运输马,五百匹战马,还有其一千料,五百料等中小型船运粮草和其他物资,加上随行护送的战船,总计大大小小出了一百八十艘船。

  李庭芝把皇帝赐的钟也带到012号船上,看着时间从海南出发。

  他们从海南省到安全海防港,也就七百多里,十一月正好顺风,船队初二出发,初四上午就看到了海防港。

  后世安南的重要港口在现在占城的地盘上,叫岘港,还有中部的归仁港,以及南部的胡之明港,现在这海防港原本还是很小的小渔港,自从宋军开发海南后,与安南加大了通商力度,安南便在海防这边兴建大港,他们肯定没想到,用了近十年时间兴建的大港,现在终于可以为宋军所用。

  初四上午十二点左右,安南水师就发现大量宋军船只靠近,并且前面全是战舰开路,安南水师大惊失色,立刻派了条小船过来询问。

  安南这船和宋军三层大战舰比就和蚂蚁似的,宋军也让他们靠近,还让他们上船,接着又是老套路,说,咱们宋军一艘运输船在海防港口北部湾附近被人击沉了,有人说看到是你们安南人干的啊?

  安南要当即否认,咱们怎么可能做这么缺德的事。

  没干是吧,那你们让我们上岸去检查,我们船上的装备,火炮,都应该在海防港里还没运走,我们的船体也在你们船厂吧,让我们去检查?

  安南人又惊又怕,然后回来商量下,允许宋人上岸十几人去检查,宋军说不行,人太少,这么大地方,我十几个人怎么查的过来?我得上岸五百人。

  安南人顿时分成两波意见,一波同意宋军要求,一波不同意,要回禀国王才能决定。

  就在他们还在争论不休时,宋军直接上前开炮了。

  轰,轰,宋军战船开炮,对着海防港口就打,海防港口的安南船也好,其他船也好都倒了霉,海防港负责人吓的半死,立刻答应让宋军上港。

  李庭芝大喜,没想到安南人比三佛齐还好说话,还好骗,立刻派了一个营先上。

  该营指挥叫周大器,部下好多大员土著和飞律兵土著,他自己原先也是大员人,被宋军统治了十几年,汉语现在说的比宋人还溜,也因多次立功晋升为指挥。

  他们这船先靠岸,完全没把安南人放眼里。

  没办法,现在除了宋军,其他王国都没有炮台,蒙古拔都和蒙哥那边在学宋军打造炮台,但没有宋军的火力支撑也没什么用。

首节上一节587/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