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要给昱王殿下一点面子。
喜欢本欲当个逍遥王,奈何架着当帝王请大家收藏:本欲当个逍遥王,奈何架着当帝王。
第337章 已经输了
滨州城中的姜家,徐家,孟家等一众被唐梓昱拿捏过的世家,都在第一时间获取了一份滨州时报。
柳清河拿着苗三狗给自己的报纸,转头便走进了府中,和柳世诚探讨这报纸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昱王殿下又搞出了新玩意,他也没有心思出去遛鸟了。
不少滨州城中的望族大户,如今都在认真研究滨州时报。
想搞明白这个东西,对自己到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贾宅。
贾欣欣拿着一份滨州时报,一阵小跑向着他老爹的书房跑去。
“爹,爹,爹……”
“大事不好了!”
贾德恒皱着眉头,提着毛笔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给你说过多少回了,做事要稳重,要沉得住气!”
“你这般咋咋呼呼,以后能挑起什么事?”
他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批评着贾欣欣。
“父亲教训得极是,是孩儿鲁莽了!”
“不过真的是大事不好了!”
说话间,贾欣欣双手将滨州时报呈了过去。
“这是什么?”贾德恒皱眉问道。
他接过报纸,这种形式的玩意是第一次看到,完全不清楚到底有什么用。
上面的内容倒是对昱王那小子吹捧得紧。
这纸张倒是不错,算得上乘之品!
在他看来,这定是昱王那小子,为了自己的名声弄出来的玩意。
“父亲,孩儿打听过了。”
“这叫报纸,是滨州博学院组建了一个叫报社的衙门。”
“如今在滨州七县开始试点,每隔三天就会向百姓免费发放一份。”
“滨州城有需求的人家,可以直接订阅。”
“每一期报纸,都会有专门的宣报人上门读报。”
“孩儿了解到,有不少宣报人都是滨州博学院里面优异的学子兼任。”
“同时还向城中招募那些清苦求生,每天都会给予一定的工钱。”
贾欣欣一脸焦急,大致讲了滨州时报的情况。
“父亲,报社每一期都会将这个滨州时报,送到七县的每一个生产队。”
“您想想,整个滨州七县,被理事府整合之后,生产队至少有好几万。”
“再加上滨州城二十多万的人口,户头更是不会少。”
“等于每一期滨州时报,报社就要投放近十万张这样的纸张。”
贾欣欣继续比划到,“这么一张报纸,至少可以裁成十六页书纸。”
“十万张报纸,可以装订多少本书册啊!”
“而且三天一发,耗费如此多的纸张,昱王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他又指到报纸上的文字,“父亲,您看这上面的文字。”
“工整规矩,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不是抄录出来的,而是用的刊印之术。”
“父亲,纸张和印书可是我们老贾家的根基啊。”
“昱王这是要断了我们老贾家的根啊!”
说到这里,他痛心疾首,面若癫狂。
“对了,三个月之后,一份报纸一个铜板。”
“就算卖掉十万份,也才一百两银子,都不够买纸的银子!”
“他这是赔银子也要把我们贾家往死里弄啊!”
“父亲!”
贾德恒听完之后,顿时跌坐在了座椅上。
颤颤巍巍地说道,“他这是盯上我们老贾家了啊!”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贾欣欣看到自己老爹这般神情,追问道。
贾家在滨州经营多年,依靠开设书院,售卖纸张书籍,成为滨州无法替代的文学世家。
以前不仅在滨州政坛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滨州世家大族的子弟,大都是出自贾家开设的书院。
哪怕是每年西戎劫掠滨州,贾家受到西戎人的仰慕,未被伤及分毫。
唐梓昱穿越过来,原本还以为可以找贾家合作,帮忙培养更多的人才。
可是了解到贾家的骑墙精神之后,很是不齿。
一点读书人的风骨都没有,全是卵蛋软骨头。
只不过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冲突。
唯一的一次冲突,便是滨州博学院发布招生公告的时候。
只不过,唐梓昱从没有将贾家当成对手。
自己只需要釜底抽薪,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将纸张和读书,都变成任何人都有机会选择的一件事就行了。
只不过,这一次滨州时报的创刊,还真的和贾家没有任何关系。
贾德恒拿着报纸,坐在椅子上,仔细地看了起来。
越看越心惊。
“三天就能够拓印十万份,昱王这小子,到底请了多少匠人给他做雕版?”
“还有这么多的纸张,他到底是从哪里搞来的?”
“最近没有听说有纸张卖到滨州城啊!”
“莫非,昱王那小子自己会造纸不成!”
贾德恒言语之中,对唐梓昱这个昱王,没有一丝尊敬之意。
当他想到这一茬的时候,贝自己的想法给吓了一大跳!
贾欣欣忐忑地看着他,“父亲,不会吧?”
贾德恒摇了摇头,“可能性非常大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338章 别打我的主意
滨州时报的出现,让百姓清楚地知道了,昱王殿下的政令与事迹。
也明白了郑家为何会剿灭抄家。
一时间,滨州城中掀起了一股谈论报纸的热潮。
同时对投稿挣银子这件事,都相互交流着看法与心得。
都想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亦或是曲折回肠的故事传记,去挣那高额的稿费。
与此同时,在滨州军的护送下,宣报人按照每个人分配的区域,前往生产队宣读报纸。
赵补拙上一次维护贾欣欣之后,反被贾欣欣坑了一道,让他心中十分郁闷。
贾氏父子为了平息殿下的怒火,安排了不少同窗去滨州博学院。
可没几天,圣哲书院就公示说那些同窗品行不端,从而被逐出了书院。
那些被逐出书院的同窗里面,赵补拙平日里和好几个都私交甚笃。
他们是什么为人,自己再清楚不过了。
经过那一次事件,不仅是赵补拙,圣哲书院里面有不少的寒门学子,对书院都渐行渐远。
这种对寒门学子弃之如履的行为,寒了不少的人心。
只不过平日里都没有表现出来。
谁都知道,要是得罪了贾家。
明年的乡试会试都可能被除名。
如今出现了滨州时报这样一个划时代的媒体工具。
讨论得最激烈的,便是圣哲书院里面的这些学子了。
只不过赵补拙却是参加了宣报人的培训,如今他是一名经过培训过后的宣报人。
由于年纪比博学院里面的那些学子大一点,所分的区域就要远一些。
当然,越远的地方,越辛苦的地方,相应每天的工钱也会高一些。
“你们是什么人?”一个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木头的老者,看到赵补拙和两个滨州军的到来,戒备地看着三人。
“老丈,不用担心,我是滨州时报的宣报人,这两位是护送我来的,滨州军的军爷。”
老丈皱着眉头,十分不解,“滨州时报是什么东西?没听过。”
“我们这里是威县下面的齐家寨,和滨州城隔得那么远,你们跑这么远来干什么?”
“再说了,我们这里又没有反贼,为何要派滨州军来?”
老丈用木杖指着赵补拙,厉声问道。
他这一声喝,四面八方出现了不少衣衫褴褛的老老少少,拿着木棒扫把,都恶狠狠地看着三人,将三人围了起来。
两个滨州军见状,右手按在刀柄之上,就要拔刀。
赵补拙赶忙阻止,“刘哥,没事没事,不用紧张。”
他赶忙翻身下马,站在晒谷场上,和颜悦色地说道,
“各位老乡,大家都不要紧张,我们没有恶意。”
“两位军爷只是护送我而来,我叫赵补拙,是滨州城圣哲书院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