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20节

  虽然他现在啥也不是了,但军器局里都是他的心腹,从管理到鲁提这个大使,对他都是唯命是从,外面守卫的府军卫见到他带学生进出军器局,上报后也没作阻拦,朱元璋算是默许了。

  李伟搬出了自己造的那个电动机,给这群学生讲解磁生电、电生磁的原理和应用。

  “大家看,这就是电动力,水力可以通过发电力转换成电,而电也可以通过这个电动机,转换成驱动物体运动的力,书上的左手定则大家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的就是导线受力方向!”

  “我也记得……”

  有的学生积极抢答,有的一脸懵懂,显然这些学生对他讲过的那些知识掌握程度差距很大,优秀的一点就通,差点的就听得云里雾里。

  而旁边围观的一些工匠,更是完全不知道他在讲啥,只当这是神仙法术。

  “不错,那现在我就来给你们讲一下这个电动机是怎么转起来的。”

  李伟也顾不上跟这些没听懂的学生仔细讲解,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便开始继续。

  什么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闭合线圈被旋转磁场带着转动。

  在讲完这些后,李伟便给他们现场演示,随着刀闸开关的闭合,电机嗡嗡的转了起来。

  众多学生纷纷惊奇的叫出声来,围观的工匠虽然曾经已经见过一次了,但此时还是忍不住连连称奇。

  不过学生与他们却不一样,他们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而这些学生中却是有不少人已经隐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李伟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习进步的更快。

  当然他现在也不会让这些半大孩子轻易去碰这些带电的东西,只是让他们理解这个理论,然后画图写作业,阐明电动机的原理。

  除了这个东西,李伟还经常给他们做一些化学实验,对照着元素周期表,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化学反应等等。

  这些学生已经入学已经快两年了,其中比较小的也有十二岁了,大一些的更是有十四五的,按照他的计划,三年教学两年实践,之后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就可以正式出师干活了。

  放在后世这可能得算雇佣童工,但是现在,十六都可以结婚了,当然可以出师干活!

  除了教导这些孩子之外,李伟就是每天陪陪小青,逗逗安庆,早睡早起,天天吃素。

  偶尔他自己也主动跑跑步,跟段妤过过招(挨打),身体素质不但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差,反而越来越有精神了,朝中的风云诡谲丝毫影响不到他的健康生活。

第304章 都快赶上那个狗东西了

  李伟虽然生活悠闲,但对朝中的事也并非一无所知,高信、陈敬被杀,王杰被罚,茹太素被贬,这些他都知道,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去找朱元璋求情之类的。

  像高信和陈敬这种证据确凿的罪行,被杀也是应该的,别说他此时已经被免职了,即便他还是工部尚书,御前红人,他也不会去包庇这些不法官吏,就像当初孙建,他对朱元璋说的也是依法处置。

  至于王杰和茹太素的事,他们俩多少是有点被牵联的意思,但是好在处罚不重。

  李伟这些漠不关心,但朝中有些人却坐不住了。

  李党元气大伤,不是被杀就是被贬,但是这些空出来的职位却迟迟没有定下来,不论是谁举荐的,朱元璋都一律按下,不予理睬。

  若是单单如此也就罢了,朱元璋还做了一件让他们心焦不已的事情,那就是设立了僧录司和道录司!

  武英殿,新上任的僧录司左善世宗勒,和道录司左正一孙碧云等僧道官正在给朱元璋讲经授道。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孙碧云侃侃而谈,将道家的治世哲学向这位当世人主一一讲解。

  佛道两家虽是出世宗教,但却并非全都是整天念经修仙的世外之人,两家不但有自己的治世理念,而且还有许多僧道博览群书,通晓儒学,丝毫不比儒家的那些文人士族差。

  像历史上姚广孝那样不正经的和尚并非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朱元璋皱着眉,耐着性子听他讲解这些玄乎的理论,希望能从中找到可用的治世之理。

  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千余年来儒家就一家独大,再加上科举制的出现,朝堂更是被这些文人士族霸占着,至宋时已经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地步。

  若当朝皇帝是位昏君,那这种现象的确是件好事,士大夫与皇权形成相互制约,削弱了彼此的恶。

  但这是在比烂的情况下,相互制约好于让昏君肆意妄为。

  而对于一位明君来说,这种制约就是不能容忍的绊脚石了,尤其是朱元璋这位布衣出身的开国雄主,更是深知这些官吏士绅的危害,他是绝对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的。

  所以他才屡兴大狱,甚至利用胡惟庸之罪废相,不论再辛苦也要将权力完全抓在自己手中。

  然而他终究只是一个人,治国还是离不开官吏。

  但官吏也不一定只能让儒家一家独揽,这些僧道就是他做出的尝试,看看这两家之中有无可用之人。

  僧录司和道录司的设立不但提高了僧道的地位,多了一条选举人才的渠道,也将这两教置于朝廷的掌控之下,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却让那些等着与“与天子共天下”的士大夫们急眼了。

  就在朱元璋听孙碧云和宗勒讲授佛道两家理念的时候,太监低着头小步走进来禀报:

  “陛下,大理寺卿李仕鲁请求谨见。”

  听到小太监的话,孙碧云停下了讲授,等着朱元璋处理政事。

  朱元璋眼神微动,这个李仕鲁之前就已经数次上书反对他设立僧道官了,现在又来求见,不用想也能到他是为何而来。

  顿了一下,朱元璋便开口吩咐道:“宣他进来吧。”

  正好宗勒和孙碧云也在呢,不妨让他们之间辩驳一番,也算考校一下这两个新任的僧道官。

  “是!”

  小太监匆匆离去。

  片刻后,小太监就将这个大理寺卿领了进来。

  “参见陛下!”

  李仕鲁先是见礼,朱元璋淡淡的道了声免礼,随后他才直起身来。

  然而当他看清在场的宗勒和孙碧云后,心头却是立刻怒气翻涌,大声质问道:

  “陛下!您身为开国之君,所言所行皆是后世之君的典范规章,怎么能舍弃圣贤之学,去信他们这些异端呢?”

  本来打算热闹的朱元璋听他他这话顿时愣住,随即便是大怒:“放肆!咱听什么信什么还轮不到你来指手划脚!”

  被骂成异端的宗勒和孙碧云也是立即脸色难看起来。

  他们道佛两家好歹也是传承悠久的天下正宗,这个李仕鲁直接当面将他们批为异端,未免也太过无礼了!

  然而李仕鲁此时仍是怒气不减,他自幼熟读儒家圣贤书,对这些避世而居装神弄鬼的僧道很是不屑,之前他数次上书朱元璋都置之不理,执意增设僧、道录司,大幅提升这些僧道的官品,在他看来就是信奉异端的昏庸之举。

  “陛下沉溺于这两人的妖言邪术,难道臣上书陛下都置之不理,自有帝王以来从未听说过士大夫与僧道同朝为官的,陛下若是执意如此,臣这官不做也罢,请陛下收回朝笏,臣乞骸骨归乡!”

  然后,李仕鲁就将随身的笏板取出,在朱元璋的注视下放到了地上。

  旁观的宗勒和孙碧云都惊呆了,虽然他是“放”在了地上,不是扔在了地上,但是此举仍旧是胆大包天,简直是在作死。

  果然朱元璋立即就是怒目圆睁,暗道这个狗东西的此番作为都快赶上那个狗东西了!

  “好大的狗胆!你要骸骨归乡是吧?好咱就成全你!”

  朱元璋暴怒,猛的起身大吼,指着他道:“来人,将他给咱拖出去打!打成骸骨给他送回老家去!”

  “是!”

  守门的侍卫立即冲了进来,李仕鲁面色微变,脸皮跳了跳。

  之前御史进谏顶撞朱元璋的不是没有,但朱元璋都是耐着性子听,即便发怒了也大多只是打一顿了事,但是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

  李仕鲁心里有些后悔,但此时为时已晚,两个侍卫冲上来把架起来就往外拖,李仕鲁心中惶恐,但嘴上依旧嘴硬的叫喊:“陛下,臣这是赤胆忠心啊!陛下万不可听信妖言……”

  “给咱狠狠的打!”

  朱元璋不听,再次狠厉的怒喝道。

  李仕鲁被拖出殿外,之后就是一阵惨叫:

  “啊……嗷……噗……”

  有朱元璋的一再强调,侍卫们下手很重,仅仅过了片刻李仕鲁的惨叫声便戛然而止,达成了“真骸骨归乡”的成就!

  在朱元璋这里可没有什么“刑不上大夫”的概念,不管是朝廷大员,还是地方知县,只要是坏法乱纪,或者其他事惹怒的他,那都是说杀就杀,除了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勋贵能让他顾念旧情,或者说是有所顾及之外,其他臣子根本没有任何优待!

  哦,惟有一个李伟除外!

第305章 我的天命

  宗勒和孙碧云两位新上任的僧道官,眼见着朱元璋说杀就杀,把一位朝廷正三品大员当场打死,心里也是一阵惴惴不安,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在李仕鲁的惨叫声彻底消失后,朱元璋才怒哼了一声重新坐回了龙椅上。

  “你们二人,尽快选召天下精通经典,戒行端洁的僧道入京,以备朝廷任用!”

  朱元璋虎目圆睁,说话时语气犹有余怒未消。

  宗勒和孙碧云不敢多言,连忙答应:“臣遵旨!”

  待两人答应下来之后,朱元璋才将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看着门外被打死的李仕鲁冷哼了一声。

  诏谕下达后,很快天下各处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纷纷闻讯而动,起身赶赴京师,期望着能得当今圣上青睐,谋个一官半职的。

  僧录司、道录司的官职可不是白给的,一旦被选上,不但有俸禄可拿,而且还能担任各地道观寺庙的主持、观主,甚至官职高一些,也可以决定辖区内各寺庙、道观的当家人选。

  不仅如此,除了管理自己佛、道教派的事务之外,还能向圣上举荐贤才,进言献策。

  虽然这种僧道官没有直接参与朝政事务,但是只要能跟皇帝说得上话,那就是一项大权!

  扬州,北来寺。

  曾经张凤仪和张子宜藏身过的地方,那个老和尚仍旧静静的念经礼佛,修身养性。

  这时,一个小和尚匆匆走了进来,手上拿着一封书信。

  “住持,京师来信了。”

  小和尚将书信奉上,轻声说道。

  老和尚的敲木鱼的手刹时顿住,缓缓睁开了眼睛,转头看了一眼小和尚手中的书信。

  在书信的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道衍亲启!

  “天道有常,我的天命终究是来了!”

  道衍,或者说是姚广孝,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内心泛起的波澜,低声喃喃自语道。

  话音落下,他的目光就渐渐明亮起来,整个人气质大变,再也不是之前那般修身养性、不问世事的模样,而是充满了昂扬斗志,隐隐透出一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

  片刻后,他平复了下胸中的波澜,这才伸手将书信接了过来。

  不过接过信后,他却并没有急着打开,而是直接向小和尚吩咐道:

  “我即日将赴京参选,速去为我准备行囊。”

  “好的,住持。”小和尚恭声答应,匆匆离去。

  等小和尚离去后,他才打开信件,仔细看了下信中的内容。

  信上说的正是选召僧道人才的事,署名正是新上任的僧录司左善世宗勒。

  宗勒本是扬州天宁寺住持,天宁寺与北来寺比邻而居,他们两人自然是早就相识,如今陛下下诏选僧,他当然不会忘了姚广孝这位博通经典,才能出众的高僧。

  姚广孝将书信看完收入袖中,抬头望了眼京师的方向中,脸上露出笑容。

  天下僧道积极参与选召,然而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老朱家的官有多难当,朱元璋对待儒家文人下手狠辣,对他们佛道两家也不会例外。

首节上一节220/3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