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22节

  国子监的学子也都非常期待,早早的便齐聚一堂,想听听这位闻名已久的才子会给他们讲授些什么。

  率性堂,祭酒宋讷和司业杜两位堂官端坐,其他人包括方孝孺都依次而立,中间便是拱立静听的数十名优秀学子。

  这里的规矩可比李伟那明黄书院严得多,学生们连个桌椅都没有,更别说随便乱讲话了,谁要是敢违反纪律,监丞的鞭子立刻就会落下来!

  众人就位,坐在主座上的宋讷首先开讲:

  “理者万物之本也,物、人各有一理,皆源于此,如三纲五常……”

  “然人欲过甚,则背弃天理,故需存天理,灭人欲……”

  宋讷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开口就是程朱理学的经典理念。

  众学子也都是熟读程朱理学,对此颇为认同。

  但方孝孺却是微微皱眉,这些理念他之前也是熟读的,但是与他刚作的这部明黄理学相比,却有不小的出入,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选择了李伟提出的这个新学,现在再听到这些程朱理学的旧观念,就忍不住想要开口反对。

  不过想到国子监的规矩,他还是忍了下来,打算等会宋讷讲完了再说。

  这也就是他了,要是李伟在这里,估计上来就开喷了。

  什么灭人欲,这些人逼逼这么多,也是为了满足帝王的人欲,百姓的人欲就得灭了,他们这些权贵的人欲就是天理应当的。

  欲望是人类进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循规蹈矩,不使用非法手段,再大的欲望也没什么错。

  套用后世的话,人若是没有理想,那与咸鱼有什么分别?

  片刻后,宋讷讲完,杜又补充了两点。

  一点一小时,整整补了一个时辰。

  众学子虽然心里头烦得不行,但面上也不敢有丝毫不敬。

  等杜讲完,终于轮到正经的老师,也就是博士们讲学了。

  “今日咱们国子监来了位新博士,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太史公的得意门生方孝孺!”

  宋讷首先向众学子介绍了一下方孝孺的身份,宋濂主修元史,所以他们这些文人都习惯称其为太史公。

  学子们对此早有耳闻,在宋讷介绍完之后便纷纷向方孝孺见礼:

  “拜见方博士!”

  方孝孺也是揖手还礼。

  随即宋讷又道:“下面就让方博士来给大家讲授他所带来的新学,你们要认真听!”

  宋讷说完之后,便示意方孝孺开讲。

  方孝孺早已忍耐多时,得到允许便立即上前一步来到正中,开始讲述朱元璋亲自赐名的这个《明黄理学》。

  “心即理,知行合一!天理者,何也?非空谈也,需格物致知,知行并进,以实践来验证,时时自省,方得天理……”

  方孝孺一开口,学子之中便有一些人觉得眼前一亮,这种说法可是新鲜的很,跟程朱理学明显不同。

  但是宋讷与杜这些人却是立即皱起了眉,他们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对这些明显唱反调的理念自然是极为反感。

  “方博士此言差矣,正所谓格物致知,需先知而后行!若按你这说法,知行并举,那岂不是会行差踏错?”

  杜忍了片刻,终是忍不住出声打断了他。

  方孝孺丝毫不介意,在开口之前他就料到了,这种新理念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驳斥,这是不可避免的。

  “天下之理何其广,如何能尽得?如此穷尽一生而不可得,便无所行,岂不是碌碌无为?”方孝孺。

  “泛观博览,终能致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有知而无行,不可谓之知,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得天理,终需知行一体并进!”

  “谬论!”

  杜辩驳了两句,便忍不住怒斥。

  众学子见老师吵起来了,顿时兴致大涨,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希直,你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听来的?”宋讷皱眉问道。

  方孝孺也不隐瞒,直接道:“这是我听了李伟李大人的指点,才有此心得,著成此学。”

  “呵,难怪,原来是李党奸佞!”

  杜听到这话,立即冷笑一声,直接就开始了人身攻击。

  宋讷也是大皱其眉,有些责怪的道:“你不要听那个李伟瞎说,他一个不通礼数的莽夫,能懂些什么?”

  “就是,此人为祸朝堂,虽风光一时,但最终还是被陛下罢黜了,万不可听信此人的妖言!”

  旁边的学正、学录等人也开始加入讨论。

  “不是啊,我之前好像听过这些说法,细思之下,我觉得也挺有道理的!”

  “怎么,你也是李党奸佞?”

  “……”

  “你不要动不动就李党奸佞,咱们现在讨论的是这种新学!”

  “异端伪学,有什么好讨论的……”

  “你这是食古不化!”

  “你说什么?是不是想打架啊?”

  “打就打谁怕谁啊?”

  五六个博士,十几个学正、学录争得面红耳赤,撸起袖子就要从文斗上升到武斗。

  众位学子们也跟着不安分起来,私底下一阵窃窃私语,眼看着也要吵吵起来,连监丞鸣鞭都阻止不了。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

  宋讷猛的起身大喝一声,众人这才逐渐安静下来。

  不过许多人依旧是怒目相视,一副不能在文学上辩出个对错,就要在武学上分出个高底的架势!

  宋讷蹙眉扫视了众人一眼,心里也是恼怒不已,也就是他一把年纪打不动了,又身处主官之位责任重大,否则他也想下场跟这些人辩上一辩!

  虽然方孝孺的这套新理念很吸引人,但是程朱理学毕竟相传已久,国子监中的众人更是烂熟于心,虽有一些比较开明的老师和学子对此颇感兴趣,但大多数的师生依旧是持反对意见,包换宋讷这个祭酒。

第307章 这TM不是……

  “好了大家都散了吧,各自回堂!希直你留一下。”

  宋讷有些烦躁的将众人挥退,单独将方孝孺留了下来。

  等众人退去后,宋讷才苦口婆心的劝解道:“希直啊,之前你那些圣贤文章写得不是挺好的吗?那些经典都是儒家圣贤上千年来的积累,都是天理正道,你可不要被那个李伟几句胡言给迷惑了本心!”

  方孝孺沉默片刻,叹息道:“宋大人,学生之前也觉得这李伟是个奸佞小人,但经过这段时日的相处后,学生发现此人虽缺点极多,但同时也有不少优点,比如一些实用的技艺,一些新颖的想法……”

  宋讷不耐烦的挥手打断:“这个李伟能权倾一时,自然有些蛊惑人心的能耐,但你要保持自己本心啊,不要听信他的妖言!今后这什么新学你就不要再讲了,还是讲些四书五经吧,那明黄书院也不要再去了!”

  “……”

  方孝孺沉默,宋讷既是上官又是长辈,他不好反驳,但是心中的理念他还是要坚持的。

  宋讷见他这样,心中更是生气,重重的叹了口气,挥袖离去。

  从宋讷这个祭酒,到司业、监丞等官员,几乎都反对方孝孺的这新学,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就把他给扔到了最低级的广业堂,随便塞一些不成器的纨绔子弟便把他给打发了。

  但是经此一事,方孝孺却是点燃了新学的星星之火,国子监里的学子明里暗里的找机会向他请教,然后这些信奉新学的学子又积极向他人传授,随着时间的酵,这种学说终将会广为人知,自成一派!

  国子监的食堂里,一个伙夫在收拾好了锅灶之后匆匆出了门,在路边找到一个卖菜的摊贩,一边挑挑捡捡,一边低声细语,将国子监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知。

  等他离去后,摊贩又将这事告诉了一个路过的货郎,货郎仔细记下,离开后在隐蔽的街角换下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内侍卫……

  “陛下,方孝孺将那明黄理学讲出之后,国子监里的诸多学官立即纷纷驳斥,同时也有部分人表示赞同,跟这些反对的人吵得面红耳赤差点打起来……”

  毛骧将手下收集上来的情报仔细的汇报给了朱元璋。

  “这才对嘛!”

  朱元璋听到这些,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有了这种新学,不仅为治国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思想,而且还能将这些文人儒士分割成两派,可谓一举多得。

  “给咱继续盯着,另外你也差人帮忙传颂一下这个新学,务必要尽快做到让京中人尽皆知!”

  朱元璋听完后又轻声吩咐道。

  “是!”

  毛骧恭声答应。

  “对了,那个臭小子最近在做什么?”朱元璋又问道。

  毛骧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恭声答道:“李驸马最近除了去明黄书院授课,就是呆在家中,很少外出。”

  “他斋戒坚持住了吗?”

  “是的,他和公主两人近来都在为娘娘斋戒素食,全府上下已经三个月没有进过荤食了!”

  听到这些,朱元璋才满意的轻轻颔首。

  不过想起这小子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清闲日子,他就浑身不得劲!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的目光微微眯起,沉声问道:“咱让你查的那些人怎么样了?”

  见朱元璋问起这些人,毛骧也是脸色一正,谨慎的答道:“陛下,这些人臣已经命人严密监控,但与他们有来往的商贾士绅数量颇多,臣现在人手有些不足。”

  朱元璋在“李党”倒台的过程中,将那些能拿出实证来弹劾李党的,以及李党倒了后这些人所举荐的人,全都记了下来,交给了毛骧来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毛骧也是心惊不已,没想到在当今大明,竟还有这种庞大的秘密组织,甚至大到让他手下的侍卫都监控不过来的地步。

  现在的亲军都督府,主要职责还是掌管直驾侍卫,兼领着收集情报巡察缉捕,虽然是军事单位,但一般并不会跟随出征作战,因此人数也并不多,大约几千的样子。

  然而朱元璋要查的这些人,分布范围很广,许多甚至是在偏僻的地方州县,他调查起来颇为吃力。

  朱元璋皱了皱眉,其实他心中早有要将亲军改制成一个直属于他的特殊机构,集调查、缉拿、审判于一体,也省得遇到大规模贪污腐败的时候官官相护,那样不管是交给刑部还是大理寺,都难免会有包庇之嫌。

  “嗯,咱知道了,你先盯紧了这些人,咱自有安排。”朱元璋轻声道。

  毛骧不敢多问,立即恭声称是。

  让毛骧退下后,朱元璋目光沉凝的思索了起来,一个庞大严密的组织在他脑海里渐渐成型。

  清晨,天气晴朗,深冬的晨风吹拂在脸上,虽然比较寒冷,但也清新无比。

  李伟陪着安庆吃完早餐素食,才悠闲的出了门,向明黄书院而去。

  踩着脚下的水泥路,看着周围偶尔出现的明黄商会的送货工,他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笑容。

  像现在这样要钱有钱,要闲有闲,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正是他所向往的吗?

  想到此处,他便不由自主的背起手来,放慢脚步,像小时候农村老家那些农闲时的大人们那样,悠哉的漫步而行。

  “见过驸马爷!”

  “嗯。”

  “会长大人。”

  “嗯。”

首节上一节222/3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