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27节

  片刻后,赵本被带到,目光惊骇的看着大铁盘上的人形焦炭,以及残留的头发、衣服,心中顿时再无怀疑。

  虽然他不像杜泽那样直接被吓晕了过去,但也是两腿发软,瘫倒在地。

  李伟瞥了他一眼,开口道:“看到了吧,这就是不痛快交待的下场,你要是不想变成他这样,就赶紧老实交待,杜泽就是老实交待了才留得性命的。”

  “你,你想让我交待什么?”赵本眼神惊恐的望着李伟,颤声问道。

  “你们众人弹劾我的那些凭据都是谁给的?”

  赵本闻言,迟疑了一下,李伟立刻喊道:“把他架上去烤了!”

  “是!”

  护卫得令立刻架着他往大铁盘上推,赵本看见越来越近的“焦尸”,吓得剧烈挣扎,连声大喊道:

  “张宗艺,是张宗艺给我的书信!”

  李伟这才抬手止住护卫的运作,继续问道:“那张宗艺又是从何处得来?”

  赵本想了想,李伟立即大喝:“把他烤了!”

  赵本吓得惊慌大叫:“别别!大人且容我片刻,我得想想该怎么说呀!”

  “哦,那好吧,快点想!”李伟又止住护卫的运作。

  赵本长出了口气,沉吟了片刻才轻声开口道:“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张宗艺应该是与贤林取得了联系。”

  “贤林?”李伟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贤林是何人?”

  “贤林不是人名,而是指儒家贤才聚集之地。”赵本解释道。

  “那这个聚集地在哪?”李伟追问。

  然而对此,赵本却是摇了摇头:“不知道。”

  李伟一瞪眼,立刻大喝:“把他烤了!”

  护卫立刻动手把赵本往铁盘上推。

  “不要!你听我解释,听我解释啊!”

  赵本都快哭了,他又不是不说,李伟这动不动就把他往火盘子上推,而且上面还有个焦尸,这也太吓人了!

  李伟也只是吓唬人,没想真把他烤了,见他服软,便又让护卫把他拉了回来。

  “那你快点解释!”

  “是是,贤林若要举行议事,一般都是由几位堂师提前通过书信邀请,地点不固定,有时是间书院,有时是随便找个茶馆,有时山林阁楼等等,自从我入朝之后,便没有再收到邀请了,因此并不知道贤林现在在哪。”赵本加快语速,生怕说慢了李伟真把他跟那尸体一块烤了。

  李伟闻言,心中惊疑不已。

  这什么贤林,组织倒是够严密的,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想抓到他们可难了。

  “那张宗艺是接到邀请了?”李伟问道。

  对此赵本心里也没底,轻声道:“我也只是猜测,贤林有规矩,入朝堂不入贤林,他们只会邀请没有官身的才子贤人,张宗艺被罢官之后,可能会有机会接到邀请。”

  李伟皱眉不语,看来这事还得等抓到这个张宗艺才能水落石出。

  好在外派出去的人已经开始陆续回京了,张宗艺也在名单之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近就能缉拿归京。

  李伟暂时将张宗艺的事放在一边,继续向赵本问道:“谋害皇孙和皇后的事,也是张宗艺做的吗?”

  “这个我确实不知,皇孙和皇后不都是因病去世的吗,为何你一再咬定是有人谋害的呢?”

  赵本也很疑惑,他本来以为李伟查问的这些谋害皇孙之类的事情都是他挟私报复的借口,但看李伟这模样,似乎也并非如此,这就让他感到很奇怪了,皇后和皇孙明明是病死的,他从未听说过有人谋害的迹象啊。

  李伟也是皱了皱眉,这事其实他也不清楚,这都是朱元璋自己说的,至于朱元璋是依据什么判断的,他也不知道。

  “算了,你还是说说这什么贤林的事吧,这个组织是什么时候建立的,都有什么人主导。”

  李伟将谋害皇孙的事先放在一旁,问起了贤林的事来。

  赵本顿了顿,脸上露出追忆之色,李伟这次没有再让人烤他,而是耐心的等了片刻。

  “贤林者,贤者之林,这是儒家群贤聚集,交流学问,培养贤才的地方。”赵本终于悠悠的开口,描绘出了一个悠久的组织。

  “元初之时,蒙古铁骑跨过江河,覆灭了南宋,儒士文人,有守节而亡,有遁隐山林者……”

  “还有更多投降的呢!”李伟打断道。

  赵本顿时语塞,不得不绕过了这个问题,继续道:“自崖山之后,天下再无华夏衣冠,儒士更是受到轻贱,正所谓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尤其是我江南之地,更是地位低下,因此有些不甘受辱的有志之士便聚集在一起,组成了这个贤林之地,以培养贤才,恢复华夏衣冠为已任。”

  李伟听到这,不禁大为诧异,合着这还是个爱国人士组成的正义组织不成?

  其实赵本的话也有失偏颇,元朝在建立后,虽然儒家地位大不如宋时,但也与其他宗教差不多,比平民还是要高一些的,但是这种巨大的落差对他们这些文人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喊出了儒不如娼的怨言来。

  李伟不了解这些,因此没有反驳,赵本便继续说道:“后来元廷开科,文人地位得到提升,贤林中人也有很多投身朝堂,贤林之名成为虚妄,但是儒雅入朝后的地位却始终不如那些蒙元贵族,至元末时,众人见朝廷气数已尽,便纷纷辞官,重聚贤林,支持各路义军豪杰。”

  李伟听了半天,总算明白了过来,这些所谓的有志之士,就是扯着正义的大旗,所做所为全是为了自身利益,蒙元待他们不够好,他们就反蒙元,蒙元开科了他们又屁颠屁颠的凑上去,等祸害完了这个朝廷,到了元末再另起炉灶支持义军,什么玩意!

  “这么说陛下当初也是你们支持的义军之一了?”李伟问道。

第314章 你可以不干呀(差)

  “那当然,陛下雄才伟略,自离开濠州后,便迅速起势,贤林自然要支持,刘基、宋濂,皆是贤林之人,自幼便被冠以神童之名,声名远播,只是可惜,贤林终究是晚了一步,被李善长这个乡野之人抢了先机。”

  赵本有些惋惜的道,言语之间,对李善长这个韩国公很是看不起。

  李善长虽然号称自幼读书,也是个文人,但是却无功名傍身,论诗文才学与他们这些自命清高的才子贤人没法比。

  然而事实上,李善长的智谋能力和远见,却是他们这些自命清高的文人没法比的!

  后世对刘伯温大肆吹捧,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但是既然朱元璋给李善长封公却仅给他封伯,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而且朝堂争斗的结果,也是李善长胜出,活到现在还没死,而刘伯温早早的就被弄死了。

  然而赵本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而是对这一切怨念充满了怨念。

  “当今陛下虽然正华夏衣冠,但却仍旧苛待我等,重武轻文,真是令人寒心啊!”赵本幽幽的叹道。

  “呵,嫌俸禄低你可以不干呀!”李伟冷笑一声嘲讽道。赵本可不是他这样不可替代的穿越者,如果真要请辞的话,朱元璋不会非要强留。

  赵本闻言,顿时无言以对。

  不过现在他身在诏狱,性命难保,倒是根本不用操心这些事了。

  李伟又问了他一些有关张宗艺的事,赵本在“铁板烤肉”的恐吓下也都一一吐露了出来随后李伟便让人把把他带回了牢房。

  把赵本送回去后,李伟便转头看向吕唐和陈肃他们,道:“看到了没,像我这样,不用动大刑,也一样让他们乖乖的从实招来。”

  “大人英明!”

  吕唐深感佩服,他对这些还真不在行,而陈肃虽然也恭声称是,但心里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根本无需这样,大费周折,直接用他那种正确的使用方法更省事。

  “行了,你们就按我这种方法审吧,到时候把证词交给我。”

  李伟轻声吩咐道。

  “大人,如果这方法被人识破了怎么办?”陈肃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猪肉毕竟是猪肉,指不定哪个就给看出来了呢。

  李伟沉默了良久才道:“实在不行的再用刑吧。”

  “是!”

  得到允许,陈肃总算是松了口气。

  李伟说完,便离开了诏狱,这里环境恶劣,还不时的有惨叫声,他也不想一直在这呆着。

  在审案取得进展的同时,外派出去抓捕其他人的锦衣卫也逐渐的回京了,一个个士绅富商被关进诏狱,不久诏狱便人满为患了。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已经被罢职的张宗艺。

  张宗艺心里很慌,尤其是当他看到李伟的时候。

  “张大人,好久不见了,你说你这都退休了,不好好在家呆着,干嘛还要四处乱跑呢?”

  李伟戏谑的看着眼前的张宗艺,轻笑道。

  张宗艺脸色难看,嘴角抽动了一下。

  李伟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当初那些匠人暴动时,朱元璋已经给他安排好了敕谕,但凡刑部运作慢点,他就能赶上去救下这几个工匠,就是这个张宗艺,火急火燎的下令斩首,才让那几个工匠白死了。

  “说说吧,那什么贤林,现在在哪里,里面具体都有谁?”李伟轻声道。

  张宗艺听到贤林之名,脸色就是一变:“你怎么会知道?”

  “哼,赵本已经招了!”

  张宗艺闻言,顿时恼怒无比:“这个叛徒!”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你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在私底干着危害朝廷的事,你才是叛徒!”李伟鄙视道。

  听到他这话,张宗艺却是一脸正气,怒斥道:“我举告贪官,何罪之有?倒是你这个奸佞,为非作歹祸害天下,你才是罪人!”

  李伟眼神微凝,冷哼道:“到了这时候还嘴硬,哼,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李伟也不跟他废话,直接向陈肃道:“人就交给你了,仔细问清楚。”

  “是!”

  陈肃恭声应是,随即用阴森的目光望向张宗艺。

  张宗艺有些惊慌的看向陈肃:“你要干什么……啊……”

  李伟转身离去了,身后还不断的传来张宗艺的惨叫声。

  陈肃将自己的发明在张宗艺身上一一实践,张宗艺半天都没撑住,就把什么都招出来了,陈肃很快就将证词送到了李伟面前。

  “大人,据张宗艺供述,上次贤林聚议是在镇江丹阳县一个小村落里,这是他画的草图。”

  陈肃将草图递上,接着道:“据他所述,这个地方叫贤林书斋,在其中有四位堂师,以及十数位核心学子,这些士绅商贾,大多是他们的门生故旧,亲族家眷,平时通过书信联络指挥。”

  李伟接过来看了看,这个丹阳县离京师不远,若是去一趟的话,估计用不了一天。

  “那就立即带人去缉拿!”

  “是!”陈肃抱拳领命。

  一队数百人的锦衣卫离开京师,直奔丹阳县而去。

  丹阳县,那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梁师张凤仪等人偏居于此,教授学子,著书作赋。

  贤林之地创建之初就是为了培养贤才的,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除了教授学问,还有以文人相互间的宣传来为一些需要出世的贤才扬名。

  许多名气很大的儒士,都是他们这样操作下才会有那么大的名声的,而有了名声,就如同姜太公钓鱼,自会有愿者上门求贤。

  这些才子的名头,至少有一半是水份。

  早晨,书斋雇的仆人做好了早饭,众人纷纷来到厢房用餐。

  书斋也是很有规矩的,梁师和张凤仪等几位堂师高坐,其他人先行礼,请他们先用。

  梁师年龄大,辈分高,当仁不让的先动,随后张凤仪等人随后,其他人才开始动筷子。

  只是今天有些不同的是,张凤仪和张子宜等人吃的很慢,餐食在嘴里嚼来嚼去,若有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根本没往下咽。

  在下面的许多学子,也有近半如他们这般。

  过了片刻,最早用餐的梁师突然动作一顿,脸色惊恐的看向手中的饭碗:“饭里有毒……噗!”

首节上一节227/3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