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36节

  当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偏心轮带动滑杆连接的滑阀换汽,活塞顿时开始往复运动,排气跟着喷出了用完的蒸汽,发出噗的一声响。

  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越来越快,排气的声音也跟着连绵不断,噗呲噗呲的声音就像电影出现的那种老式火车头一样,机器的轰鸣声掩盖的工匠们的敲敲打打,工业时代正式开启!

  李伟听着这轰鸣声,只觉从前烦透了的机器噪音现在竟是如此的美妙动听!

  当节气阀彻底打开,蒸汽机的转速达到最大,在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作用下,稳定的高速旋转着。

  只不过由于密封终究是差了些,管道活塞连杆等地方不时的泄漏出白色的蒸汽,不过也并不妨碍使用,顶多效率稍低一些,以后可以慢慢改进。

  有了蒸汽机,车床便可以摆脱水力,直接使用蒸汽机带动,加工精度和效率都会有幅提升。

  而车床精度的提升,反过来又能再度提高蒸汽机的工艺,并且电动机也可以继续改进了,还有最重要的,用蒸汽机带发电机发电!

  没了水力限制,蒸汽发电可以布置在任何空地上,到时候再把电灯造出来,夜里就再也不用那昏黄的蜡烛油灯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把这个机器的相关零配件都多做一些,另外把那些水车带动车床、鼓风机什么的,都改造一下,用这种蒸汽机来替代。”

  李伟开口吩咐道。

  “是,大人放心!”

  鲁提满脸激动的答应道。

  蒸汽机替代水车不是什么难事,这个他们这些工匠就能办了。

  李伟点了点头,随即目光又落在那些学生的身上,由于这些孩子年龄太小,他没让他们跟着动手,不过这个原理还是得给他们讲清楚的。

  在安排好了鲁提之后,李伟便带着学生回了书院,将蒸汽机的原理图画上,详细讲解其中用到的理论知道。

  蒸汽机的诞生,让他的心又火热了越来,对后世的那些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充满了渴望。

  只是要实现那样的生活,需要发展的东西太多了,他只能指望眼前的这些学生们尽快出师,帮他点亮各个科技树,他才好坐享其成。

  学生们在努力进步着,军器局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堂上也是风云突起。

  傍晚,小太监将内阁整理好的奏书递到了御前,朱元璋下朝后依次批阅。

  除了正常的国事之外,一本特殊的奏书却让他目光一变。

  之前因为倭寇袭击李伟的事,他命礼部遣使斥责倭国,当时的礼部尚书高信是李党成员之一,在李伟的特意指示下,国书上的用词特别严厉,声称让倭国赔偿万万两白银,不给就要派遣将士灭其国。

  倭国远隔重洋,过去了将近一年,礼部尚书高信都已经入土了倭国的回信才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这封奏书是以倭国南朝怀良王的名意上的,其中措辞也很锋利,虽然口口声声以臣自称,但是措辞却很是傲慢,尤其是对大明威胁发兵征讨的事,更是以“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回怼,完全没把这当回事。

  “混账,蕞尔小国焉敢如此!真当咱不敢打你不成!”

  朱元璋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第323章 这就很尴尬了

  门外值守的侍卫和太监听见里面的怒骂声,都吓的噤若寒蝉。

  朱元璋怒气冲冲的来回踱步,眼神闪烁不定,小小倭国如此挑衅,不打难消他心头之恨。

  然而跟从前一样,他还是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动兵。

  前元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若是出兵,一旦海战失利,不但会削弱大明的国威,更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拖累朝政社稷,此事不得不谨慎。

  过了片刻,他突然停下脚步,向门外道:

  “来人,召五军六部重臣立刻进宫议事!”

  “是!”

  太监领命出宫传召,刚下值的文武重臣又匆匆被召进了皇宫。

  乾清宫里,冯胜傅友德这些武将,以及李善长、余、茹太素等等均被召来,朱元璋愠怒不减,命人将“怀良王”的国书交给他们传阅。

  众人看罢脸色各异,像费聚、赵庸这些武将都是直接开骂,积极的请缨讨伐,而茹太素、何礼、杨靖等人则是反对出兵。

  “陛下,倭国弹丸之地,其地不足自给,其民不足令使,若是出兵,弊大而利无,臣以为还是应该谨慎,以防海制倭为重,出兵之事万万不可!”

  茹太素道。

  “胡说,那谁不是说了吗,倭国有很多银子!”

  曹兴反驳道,作为跟李伟不对付的武将,难得抬出了李伟说过的话来反驳这些李党。

  茹太素闻言一怔,这话确实是李伟说的,但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今时不同往日,自从有了新宝钞,银子对大明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

  “陛下,如今大明宝钞通行天下,银子要来也无大用,不宜为此大动干戈。”

  “哼,这不光是银子的事,小小倭国不但纵民为寇,屡屡掠我沿海,现在竟还敢如此狂妄挑衅大明,若是不给它个教训,如何威服诸藩?”

  冯胜忍不住开口道。

  大明虽然军威强盛,但是周边各国却并不怎么信服,甚至不少还效忠故元,这种情况下若是大明示弱,恐怕已经臣服的藩国也会轻视大明。

  朱元璋皱眉不语,这些事他自然是有考虑的,但是就像茹太素所言,小国寡民,而且远在海外,打下来也没法管,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谨慎,我朝初立,北元未灭,天下也尚需休养,此时征讨海外实为不妥!”李善长也出声劝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

  朱元璋眉心紧锁,心里犹疑不定,最终轻叹道:“此事明日朝议,再听听众卿的意见吧!”

  众人闻言,这才纷纷停下,恭声称是。

  此时天色已晚,宫门落锁在即,他们也不能久留,只能压下内心的激动或焦虑离开了皇宫。

  次日早朝,激烈的争论由六部武勋延伸到了朝堂文武群臣,吴伯宗、韩宜可等人皆与茹太素持相同意见,反对出兵,李善长也难得的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争议很快从是否出兵讨伐演变成了党争,勋贵开口便是李党奸佞,这词还是他们从原来的文臣那里学来的呢。

  李善长虽然属于淮西勋贵的领袖人物,但是他的意见却与众武将不同,现在两边争论不休,让他的处境有些尴尬。

  而吴伯宗和韩宜可这样的正直之人,虽然不想掺和其中,但是他们跟李伟的关系密切,被打上李党标签也无可辩驳,只能闷声认下继续据理力争。

  朱元璋蹙眉不语,其实到了现在,群臣已经把所有的利害关系都摆在他面前了,该说的都说完了,不该说的还在吵吵,现在就看他怎么决定了。

  早朝进行到日上三竿也没有争出个结论来,便草草结束,但是事情却没完,下朝后,众臣又接连上奏,阐明利害,希望朱元璋能听从他们的建议。

  军器局,李伟正在指导着工匠组装新的蒸汽机,一台蒸汽机是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这东西还得继续造。

  现在有了稳定的动力机器,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了,比如给枪管拉膛线,将现在的燧发枪改造进成线膛枪。

  子弹可以用米尼弹,就是锥形子弹的尾部留个凹坑,堵上木塞,当火药击发时推动木塞将子弹尾部撑大堵紧枪管,这样的子弹直径可以做的稍小于枪管,即便于装弹又能保证气密性。

  线膛枪不但射程更远,更重要的是旋转的子弹射击精度要远比普通的圆形子弹更高,远程射击的威力远强于现在的燧发枪。

  正李伟忙着的时候,姜守清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侯爷,您怎么还在这啊?大家都等着找您商议要务呢!”

  姜守清脸色焦急的道。

  李伟自从接了朱元璋的敕命后,大多呆在军器局,很少去工部,工部的事务大多还是姜守清在处理。

  “什么事啊?”

  李伟放下手头的事,向他问道。

  姜守清想了想措辞,将倭国怀良一回信挑衅的事情讲了一下,李伟听罢,顿时眼睛一瞪:“这有什么好商议的,当然是干它呀!”

  “呃……”

  姜守清顿时一滞,心里一阵腹诽。

  什么情况这是,他们文臣或者说是李党份子,持的都是反对意见,而淮西勋贵则是强烈支持的态度。

  然而现在李伟和李善长这两个头目,态度却是与各自所属的势力恰恰相反,不约而同的站到了对方那边,这就很尴尬了!

  “侯爷,倭国远居海外,征讨他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姜守清苦口婆心的劝道。

  然而李伟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道:“怕什么,别说倭国有银矿,就算啥都没有我也要打!”

  姜守清顿时无言以对,李伟在扬州被倭寇袭击的事情他也清楚,但讨伐一国毕竟是大事,不能因私人恩怨而定。

  “算了,侯爷您跟我回去一趟吧,诸位大人都在工部等您呢。”

  姜守清叹了口气说道。

  “好吧。”

  李伟点了点头便跟他离开了军器局。

  工部大堂,李伟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现在工部只有姜守清一个侍郎,尚书空缺,他作为前尚书,现侯爵,坐在这里也没人敢有意见,更何况在场的又全都是李党。

  “诸位,倭国狂妄自大,挑衅我大明,我认为应当尽快发兵征讨,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才是!”

  李伟开口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茹太素吴伯宗等人闻言皆是愣住,纷纷望向前去叫人的姜守清,众人让他去叫人是要找来帮忙的,可不是来跟大家唱反调的!

  姜守清轻轻叹了口气,轻轻摇头,表示自己尽力了。

  “侯爷,此事事关重大,万不能轻率啊。”

  “是啊倭国远隔重洋,打下来又能怎么样,大明也管不到啊!”

  “你可不能因为私人恩怨不顾朝廷利益!”

  吴伯宗韩宜可等人纷纷出声劝解,茹太素更是直接指出他与倭寇的恩怨,让他不要因私废公。

  杨靖与何礼等后来的李党则是不敢轻易出言,生怕一个不好恶了这个新晋的江都侯。

  李伟把手压了压,让众人安静下来。

  “我知道诸位的担心,你们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我得给诸位一个忠告,”李伟顿了顿,等众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才幽幽的道:“诸位不要以为占据了中原便可安稳了,世界很大,目光不能仅局限在大明境内,也要多去外面看看,否则说不定哪天,外面就会出现一个远比我大明更强大更繁盛的国度,到时大明任人欺凌,诸位就后悔莫及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侯爷何出此言?我华夏大地历来便是天下正朔,礼仪之邦,岂是那些番邦蛮夷能比的?”吴沉疑惑道。

  “是啊!”

  “侯爷多虑了!”

  众人纷纷附和,完全没把李伟这话当回事。

  在他们眼里,周边诸国皆是不识礼教的蛮夷之辈,论打仗这些蛮夷或许能逞一时之威,但论治国理政,教化育民,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只会跟在大明屁股后面抄作业,如此无知凶蛮之辈,又怎么可能出现比中原更繁盛的国度呢?

  李伟紧紧皱眉,对这些人的自大既能理解,又忍不住怒其不争。

  在农耕文明时代,像华夏这样规模巨大的大国屈指可数,而能传承数千年未绝的更是仅此一家,但是即便如此,最终时代交替的时候依然是被人家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落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地步,这就是坐井观天的后果,哪怕这个井再大再豪华,也没有外面的世界更广阔。

  李伟猛的摆手,不耐烦道:“跟你们讲不清楚,反正就是得打,而且倭国只是开始,我们不但要将目光望向海外,还要望向头顶的星辰大海!前进的脚步永远不能停!”

  他的慷慨陈词把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你还要打上天宫去不成?”茹太素瞥了他一眼道。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李伟还真就认真的回了一句:“有何不可?”

  这个茹太素也愣住了,冷哼道:“哼,你先能飞上去再说吧!”

首节上一节236/3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