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5节

  虽然在这一年内,几个侍妾夫人陆陆续续的有了身孕,但陈野最重视的依旧是这个嫡长子。

  一个家族想要传承千年不灭,最需要的并不是贤才,而是一个稳定的继承制度。

  无论何时,无论何人。

  无论当时的家主多么宠爱自己的其余夫人、侍妾,妾永远不可扶正、庶子永远不能成为陈家的家主。

  若庶子有才、有德、可自行发展,家主不可限制、不得嫉妒。

  可以这样说。

  陈野设想中的陈家,有一个稳定大局的、传承血脉的嫡系,有不受到限制的庶出。

  “哇哇哇”

  屋内传来一阵阵的幼儿哭喊声,陈野的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

  他的嫡长子,出生了。

第55章 光阴似水流年

  陈野坐在书房中,扒拉着手中的典籍。

  未曾成为父亲的时候,他总觉着身上没有那么重的担子,但成为了父亲之后,他却是猛然发现世界上的一切好像都不一样了。

  他微笑着摇头,将手中的书籍放下。

  秦孝公、商鞅都送来了贺礼,朝堂上的诸多同僚们也都得知了消息来道贺。

  嫡长子的名字几经犹豫,最后定为了“慎”,陈慎。

  陈野希望自己的这位嫡长子日后能够谨慎、且多加思虑,这两个字也同时出自诗经燕燕,为“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在终于确定好了自己长子的名字后,陈野将名字写在书信上,派人送入宫中、商鞅府邸。

  盟会后的一年,他与自己老师见面的机会愈发的少了。

  如今的陈野依旧是司寇,商鞅也依旧是大良造,整个秦国在商鞅的手中不断变得强大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的战争、以及外界对于商鞅的指责。

  秦国国内的国民们对于商鞅的不满似乎也在逐渐增加,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处。

  随着变法而崛起的新贵族、以及获得军功爵位制度好处的人们,纷纷开口支持商鞅,在他们的心中,是商鞅为他们开辟了这一条向上的道路。

  秦律虽然严苛、战争虽然频繁,但能够获得养家糊口的本事、能够获得以前几乎不敢想象的爵位,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了。

  其他的国家难道就好过么?

  这是所有秦国国民们的共同疑问。

  然而当去往其余几个国家的商贩回来的时候,秦国的国民们就更加的庆幸了,在其他的国家向上的制度基本依旧是世袭、或者为君上所喜。

  这样的制度,哪里有秦国的军功制度透明呢?

  于是,在这样的满足当中,秦律依旧发挥着他的作用,并且在商鞅的手中已经玩出了样来。

  他听取了陈野的意见,将不同分类的律法设置在了不同的分类当中,秦律虽然依旧在增加,但却只是增添一些总纲。

  这些总纲是不能够轻易改变的,所以规定的十分严苛。

  在这期间,孟轲第二次来到了秦国。

  因为秦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且秦国的国民并没有对这可以说是“苛刻”的律法进行反抗,这让孟轲心中十分好奇。

  秦孝公十二年的春天,孟轲带着自己的一众弟子再次来到了秦国,并且与秦孝公有了一次促膝相谈。

  这次详谈的过程除却秦孝公以及孟轲两人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

  人们只是知道,在这一次的谈话后,儒家的弟子似乎开始逐渐的进入到了秦国,只是他们依旧没有成为秦国的官吏,更像是一种“门客”、“旅者”暂时的停留。

  儒家的停留以及改变让天下人都有些侧目了,而随着儒家的改变,天下间其余的诸子流派也都开始纷纷犹豫起来。

  或许秦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就连以前曾流传出“儒者不入秦”这样流言的儒家,都已经打破了当初的规则,进入了秦国。

  他们进入秦国似乎也没有什么?

  于是,天下间纷纷掀起了一阵入秦的热潮。

  商鞅、陈野等人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人能够动摇他们的地位。

  反倒是秦孝公十分得意、且喜悦。

  因为这象征着他将国家治理的十分优秀,这种优秀也能够让他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炫耀一把了。

  时间依旧如同春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之间,时间就逐渐过去了。

  孝公十三年的元月,周显王派遣人手送来了祭祀的祭品等,象征着周天子对于秦国的认可。

  秦孝公听从了陈野、商鞅以及儒家的建议,十分恭敬的出城门等候,在栎阳城外接受了周天子的赏赐,并且按照最初的礼节为周天子纳贡。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天子如今的尴尬处境。

  毕竟就连最后一处邦周的土地,都已经被他分封了出去,诸国混战之间,早已经不再给予他贡品,周天子的生活已然非常拮据了。

  而或许是感受到了秦孝公的善意,周显王也不断的释放着自己的善意。

  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都是一些口头上的赞赏,但这些赞赏对于秦国来说已然十分重要了。

  这代表着【礼】对于秦国的认可。

  随着周天子的赞赏传播出去,随着秦孝公的仁义之名传播,随着秦国势力的不断增强,秦国在诸国当中的地位也再次提升了。

  秦孝公十五年的春天,秦孝公于官渡举行盟会。

  这一次的盟会天下间的诸国几乎全都参与了,甚至周天子都来凑了个热闹,并且表现出了自己对于秦国的认可。

  魏、韩、赵、燕、齐等国纷纷赞赏秦国,魏王、齐王则是第二次出面,要魏秦孝公尊霸主之名。

  秦孝公依旧拒绝了。

  在他看来,若是不能称王,即便是成为霸主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个名头只会给秦国带来累赘,而不能为秦国带来实际的利益。

  在不能够满足自己私欲的时候,秦孝公表现的十分谦逊和冷静,表示秦国不过是一个蛮夷小国,如何能够越过中原诸国成为霸主呢?

  这是对于礼的僭越和冒犯,他万万不敢如此。

  在此次盟会之后,秦孝公的谦逊之名流传的更遥远了,几乎所有人都在称叹。

  甚至孟轲都对秦孝公多有赞赏,表示秦孝公这样的国君真乃典籍中记载的贤名君主啊!

  秦国有如此贤名的君主,如何能够不强大起来呢?

  于是,天下贤才更想要进入到秦国,展露出自己的才华了。

  秦孝公十六年的秋天,陈野的第五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也是攸宁公主所诞下的,是他的嫡次子,他为其取名为【瞻】,取自诗经雄稚中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秦孝公十八年,魏、卫、赵三国,再次联手发动了对秦国的进攻,而此时陈野的嫡长子陈慎已然八岁了。

  陈野并未参与此次战争,反倒是商鞅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参与此次战争,并且因为战国获封于【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商鞅才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叫做【商鞅】了。

  在此之前,商鞅真正的名字应当是【卫鞅】、【公孙鞅】、甚至是【姬鞅】。

  因为封于商地的荣耀,商鞅才一直被叫做商鞅。

  时光匆匆而去,眨眼之间时间就已经到了秦孝公二十一年的冬天。

  陈野看着逐渐老去的自己、以及逐渐老去的秦孝公,感受着国内紧张的气氛,站在院落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攸宁坐到了他的身旁,与往常一样为其披上衣衫。

  “夫君何故如此忧愁?”

第56章 又是一年春

  陈野微微扶住了攸宁的手:“君上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

  攸宁也是叹气:“君父的身体本就不怎么康健,这几年来日思夜想、夙兴夜寐,怎么能够好呢?”

  她转过头,看着陈野,心思却很灵敏:“夫君是在担忧老师么?”

  虽然这近十年来,商鞅与陈野之间的交流很少,但攸宁却是最能够理解陈野心中对商鞅的感情的。

  无论是师徒、还是知己,无论是父子、还是故交。

  这诸多的情感汇聚在了一起,怎么会平淡呢?

  即便他们没有私下的会面,但毕竟同在秦国为官,公事上还是有所接触的,私下也有信件的往来。

  陈野微微点头,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那一切的晦涩,湛蓝色的天空中不断的飞过鸟儿,鸟儿自由的在天空之上翱翔着。

  “老师的变法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等到君上.之后,只怕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的眸光中闪烁着些许的思索:“不过倒也没有那么的担忧,毕竟太子的态度不曾有所转变。”

  说到这里,陈野的脸颊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他对于嬴驷的教导一直没有停歇过,如今的嬴驷可以说比历史中的那位秦惠文王更加的优秀、更加的智慧了。

  甚至在陈野看来,嬴驷已经能够与原本历史中那位威名赫赫的昭襄王相提并论了。

  攸宁哑然失笑:“那夫君还在担忧什么?”

  “新法对于秦国的作用,太子也知道的,他若是登基,必然不会废黜新法。”

  她看着陈野:“不过么,只怕老师不能够再担任大良造的位置了吧?”

  如今的秦国经过变法后,除却国君外,臣子中官职最大的便是大良造了,这个位置早在去年的时候,商鞅就表示不想继续坐下去了。

  因为他的变法已经推广到了秦国的每一个地方,他觉着自己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作用,于是多次上书请辞,让陈野担任大良造的位置。

  不过被秦孝公以及陈野多次拒绝了。

  秦孝公是出自对商鞅的喜爱以及情谊,不忍心看商鞅退隐;而陈野则是纯粹的懒,不想那么早的站上那个高台。

  大良造的位置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惦念的位置。

  “或许吧。”

  他惆怅的看着远处:“其实我所担忧的,不仅仅是那些人,更是老师的身体。”

  陈野略微有些沉默,片刻后自嘲的说道:“老师的身体并没有比君上好多少,我想无论他们二人哪一个先离去了,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吧。”

  攸宁此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只是紧紧的握着陈野的双手。

  她温和而又坚定的表示着自己依旧在、自己一直在。

  “希望一切都能够安然吧。”

  陈野幽幽的叹了口气。

  秦孝公二十二年的春天。

  今年的春天来的似乎比往年更迟一些,而开了春之后,因为过长的冬日,商鞅生了一场大病。

  这一场大病后,商鞅几乎成了一个甩手掌柜,不再掌控着秦国的朝堂。

  或许这对于他来说早已经成了一种累赘吧?

首节上一节35/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