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元璋立马瞪着眼,道:“他敢!”
可想了想,他确实也没什么不敢的。
自己的威望就算可以震慑三代,三代之后呢,谁会在乎一个死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祖宗。
第二百二十二章:出谋划策!【求月票,求打赏】
一时间,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可如果这个问题能够短时间想到办法,他又怎么会带着顾虑这么做。
不由的,朱元璋还是将目光放在了齐衡的身上,问道:“军涛,你脑子转得快,你给咱想想办法,该怎么做?”
然而,面对朱元璋的询问,这一次齐衡却直接摇了摇头,道:“无解。”
倒不是齐衡顾虑自己靠山王的身份,而是这件事本身就无解。
哪怕他是一个穿越者,但依旧无解。
即便是在现代,这样的问题依旧无法改变。
“从古自今,这个问题就一直是困扰所有帝王的问题,不管是唐宗宋祖还是其他什么帝王明君,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都只能是尽可能的去避免,无法做到完全的根除,否则那些君主又岂是糊涂之辈,会想不到这个隐患嘛?”
“当然,想要根除这种隐患是无解的,但并不代表没有其它的办法。比如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在眼睁睁的看着藩邦越来越强大后,便下了一道推恩令,如此才免除了那封王之患。可就算是封王祸患解决了,到最后,终究还是会有其他的地方势力威胁到皇权,最终取而代之。”
“这也是为何我说封王戍边之策本身没有错的原因,这些权力终究是要给到其他人的手中,至于是王侯还是其他,都是一样。归根结底到头来,不管是政治、军事、政务等等,就是两个字,人心。”
“而人心难测,又怎能想出一劳永逸的办法。”
朱元璋皱着眉头,听着齐衡的话,心中品了品,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政治,无论何种手段,说到底,都是为了管束人心。
军事,无论何种手段名头,到头来,也是与人心作战。
政务,那更是为了管束黎明百姓而设立,说起来,也是在琢磨人心。
就像他搞出来的皇明祖训,那不也是在管束那些封王者的人心嘛。
可想来想去,朱元璋觉得齐衡所说的这些都是些大命题。
随后便道:“大的咱先不说,就说咱的这些皇儿们,如何想个办法制约他们呢?”
朱元璋依旧还是原来那个朱元璋。
就像他曾经说过的话一样,封赏了却不能制约,就暂时不要封赏。
虽然这话听起来没什么水平,可细细一想,道理跟齐衡所说的这些话是一个意思。
这一次,面对朱元璋的追问,齐衡想了想后,说道:“其实办法有很多,如果只是针对皇子们的话。比如,造成边王祸乱的主要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主弱。主若强,边王就是胆大包天,也不敢动。所以,如何能让主强呢?”
“首先就是对皇子们的教育,一定要有专门详细的教学,对后世储君的要求一定要非常的严格,严格到在这种制度下无法出现蠢材孬种。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都要学习。如此一来,便可以大大的减少后世之君是昏君的可能。”
“除此外,就是中央集权的加深。大哥你可以仔细想想,从古至今,历代王朝放在一起,是否就是一个权力不断朝中央集权的过程呢?周朝的分封制,秦时废除分封,汉虽沿用,却在推恩令下形同虚设,就好像那三国时的刘备,就是因为推恩令的作用下,才让他这位汉室子孙成为了卖鞋的小贩。”
“再往后,三省六部制,其最主要的作用便是分散相权,互相制约。”
“至于如何加深帝王的权力,而分散减少地方以及臣子们的权力,这些就是大哥你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齐衡很清楚,这种事情太得罪人,方向他都给了,总不能还叫自己来做这个恶人吧?
“在权力都集中在帝王身上,并且君主最大可能的做好学习后,就需要历练了。不管是任何官职都可以用作历练之用。比如咱的大侄子朱标,大哥虽然一直都让他参与朝政,在此事上也颇有心得,但军事上呢?一个君主如果不懂军事,岂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可能被人哄骗?”
“同时,权力都集中在了君主身上,那不懂军事,是否会出现君主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坏呢?要知道,北面的元廷虽然逃了,却还未死,在尝过中土的‘甜美’后,他们会放弃嘛?一只狗如果吃过人肉后,它就再也变不回狗了。”
“所以,我能给出的建议就两个,权力的集中,君主的培养。”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点了点头。
齐衡说这些,其他他之前都曾想到过。
但难就难在像齐衡这样,将这些杂碎的事情给综合成了两个方面。
随即,朱元璋立马笑看着齐衡说道:“你可真是咱的智囊啊!这些个问题让咱感觉脑子都不够用了,可到你嘴里,就简单了这么多。”
对于朱元璋的夸赞,齐衡只是摇了摇头。
这些还真不是他聪明或者其他。
而是他拿着明朝后世的历史在讲。
他很清楚,历史上的朱元璋会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还会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设殿阁大学士。
这些都是在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过程。
在史书上,这叫君主专制政体。
同时,在之后还是裁撤掉枢密院,设立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等五军都督府,为的就是在军事上形成君主专制。
所以,齐衡所说的这些,都是将这些历史上出现的东西在融合。
至于对皇子的培养,那更是指向性很明显了。
多参与军事,说的是朱标死,让他多锻炼身体。
多历练,说的是叫门天子朱祁镇。
随后,在与朱元璋又闲聊了几句家常,并且嘱咐齐衡早点成婚后,齐衡便第一时间逃走了。
他很清楚,朱元璋说让他早点成婚绝对是违心的。
一旦他真的跟朝中某个大臣,或者将帅的家里人成亲,朱元璋第一个念头绝对是担忧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
齐衡不用想都知道。
但他也明白,但凡明君基本都这样。
真天真的相信人,不警惕的,首先就做不到皇帝这个位置,就算坐上了,现实也会教他做人的道理。
第二百二十三章:分封【求月票,求打赏】
在齐衡离开了奉天殿的侧殿后。
深宫之中的马秀英,最终依旧还是来到了这里。
她缓缓坐在了朱元璋的身边,瞧着正在睡觉的朱元璋,她明白朱元璋此时并没有睡着,毕竟是朱元璋的枕边人,而且齐衡离开这才一会儿。
然后便自顾自的开口说道:“三个皇儿都是有家口的,也不让他们准备几天,非逼着他们日落之前出城!”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缓缓睁开了眼,然后起了起身,指了指一旁的茶壶。
见此,马秀英会意,提起茶壶给他倒了一碗。
而喝完茶水后,朱元璋这才缓缓说道:“从今儿起啊,他们首先是王,其次才是儿呀。他们赴任如同赴戎机,就得说走就走。”
听着朱元璋的话,对此马秀英并没有多去辩驳。
相反,她考虑的是另外一件事。
虽然齐衡刚刚还极力的劝说她不要来找朱元璋,可她是皇后啊。
皇后就得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所以,即便她清楚自己这一趟来可能会惹了朱元璋不喜,但她还是要说。
但还是用尽量温和的语气说道:“重八,刘伯温在武英殿等了你好几个时辰了。难道,也让他等到日落?”
可朱元璋却毫不在意道:“皇上让臣下等着,那本身就是一个恩典。不过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咱不打算让他等到日落了,他打算让他等到日落之后,再等到日出。”
闻言,马秀英道:“我昨天也在这儿等了你半宿,我想跟你说说话。”
可朱元璋心里又怎么会不知道马秀英要说什么,直接拒绝道:“咱累了,明儿再说吧。”
但马秀英根本不理会,直接说道:“你把犯事的大臣装进麻袋,当着另一伙儿大臣的面,生生摔成了肉酱,你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了?”
相比于刘伯温的事情,在马秀英的心中,对朱元璋督促才是她真正在乎的。
可朱元璋却说道:“咱在气头上,一言既出,护卫们就办了。不过,咱觉得办的挺好,那些大臣们是不是都吓傻了?是不是都呆若木鸡了?等他们清醒过来后,他们会变的更聪明一些。”
“常言咋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嘛。”
面对朱元璋的话,马秀英道:“你现在变的越来越可怕了,我都快不认识你了。你,你简直是疯狂!”
面对马秀英的指责,朱元璋突然闭着眼淡淡道:“妹子,咱是皇上,你,不是。你嘛,顶多是皇上的影子。”
说到这里,朱元璋冷冷的睁开眼,直视着马秀英,道:“影子就该沉默!少多嘴多舌。”
面对朱元璋如此冷漠的言辞和表情,马秀英仿佛都不认识眼前这个人了一般,不可置信的看着他说道:“重八!”
然而,朱元璋却根本不给她任何开口的机会,直接冷漠的说道:“退下!咱还要睡会儿呢。”
看着不再理会自己的朱元璋,马秀英第一次体会到了被朱元璋如此冷漠对待的滋味,一时之间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
以往她一直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
认为就算整个大明王朝都没人能够劝说朱元璋的话,只有自己能够劝说。认为他们夫妻同心,不分彼此,就算吵闹,那也是永远同心一体的。
可是如今,她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讽刺。
在朱元璋的心中,他终究是他自己。
他是皇上,是哪个拥有无上权力的帝王。
而自己,只是他的一个老婆,一个皇后。
如果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换的存在!
这对于马秀英而言,是对她感情观颠覆性的毁灭!
自尊心受挫的马秀英,一言不发,直接起身离开了。
在马秀英离开后,朱元璋稍稍睁开一丝缝隙,瞧了眼后再次合眼养神了。
皇宫外。
太子朱标亲自陪同着几位皇子们朝外走去。
“大哥,我们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听着朱棣的话,一旁的两个皇子立马说道:“四弟,人还没走呢,就搁不下新媳妇了?”
闻言,朱棣只好说道:“不是,我是惦记父皇和母后!今天在奉天殿上父皇的那番话,说的多悲伤啊?”
一旁的另外一名皇子也是说道:“是啊,父皇还从来没有这样动情过的呢。”
听着弟弟们的话,太子朱标只好嘱咐道:“弟弟们,你们可以一定要牢记今日父皇的九大问题,到了任上,务必要遵守朝廷的律令,谨慎统兵。凡事一定要多向父皇请示,万万不可擅权,万万不可欺压当地的官府和百姓,也万万不可贪图钱财和女色。”
几个皇子听到后,纷纷说道:“放心吧大哥,就这点事,你还来了三个万万。”
几个皇子没有朱标年纪大,加上与朱标的经历阅历完全不同,压根没有体会到朱标的良苦用心。
而朱标则说道:“天高皇帝远啊,自古以来,边关万里,藩王自断,你们一旦到了任上,把王旗一竖可就没有人敢管你们了,全靠自个儿自重。”
相比于另外两位皇子,朱棣倒是听进去了一些,说道:“放心吧大哥,我们记住了。”
也在这时,几人已经来到了皇宫大门处。
朱开口道:“哥,你回去吧。”
但朱标道:“再送送你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