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77节

  “还有一事需要注意,靖王殿下的分封不能以常例来办,老臣以为,当以总督制为先,朝廷可派副使协助靖王管理倭人。”

  贾琏泡在浴桶中,感受着后背上的温柔,笑了笑说:“爷若是不去拼这一遭,大姐儿哪里来的敕封?况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立下功劳,陛下才会觉得我、荣国府于国朝有用……”

  啊?

  贾琮吃瓜吃的正嗨,突然被皇帝老爷揪了出来,连忙将最后一口吞了下去。

  ……

  他让人取来家中最好的藏酒,与这群二代三代们一次次举杯。

  周炯第一个开口附议,其余几人都是沉默不发表意见,就连贾琏都是犹豫再三,才开口道:“陛下,臣附议。臣可以信任靖王殿下,但不信任其他人。”

  当初为了隐匿大军行踪,他一路从宣府杀到了土剌河畔。一路血腥的杀过去的,无论是鞑靼军队还是百姓,都没有放过一人。

  “臣不赞同任何形式下的分封倭国!”

  见贾琮说着说着,思维又飘到不知哪里去了,皇帝连忙将其打断。

  皇帝的问题让在座的几位大佬有些尴尬,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张老公爷。

  老公爷话没有说完,但殿中君臣都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

  啪啪~

  贾琮重点在倭国的那一点敲了敲,郑重说道:“所以,倭国只能是大夏的一个省,不论是分封藩国还是总督辖地,都不行。哪怕分封的人是陛下的亲兄弟,只要有一丝威胁,都不允许。”

  这是事实,殿中君臣皆看得清楚。

  另有一人却在笑完后正色道:“不过二哥最近还是别出去晃的好,呆在府中休养吧,朝中有不少腐儒在密谋联合弹劾二哥。”

  用《论语》是无法让倭人这个奇葩种族真心归附天朝的,只有杀到他们从骨子里怕了天朝,到时候才能顺利推进撤藩设郡。

  这一点,只有内阁、都督府与兵部的人知道。

  贾琮可不会管其他人怎么想,继续说着他的计划:“倭国盛产白银,臣下一步打算在国朝实行银本位之策,急需大量白银。就让王侯爷去倭国镇守,让那些倭人给咱们好好挖矿。干的好了,就赏他们一个三等天朝户籍。干不好了,就死在矿洞里或者拉出去填海……”

  封赏贾琏的圣旨在第二日正式发下,晋荣国公世子、右威卫指挥使贾琏为从一品柱国、骠骑将军、后军都督、领左、右威卫,左、右武卫、神策卫五卫大军……

  贾琮却摇了摇头:“不,二哥,不是信不信靖王殿下的事,是这个例子不能开。今日分封倭国,明日是不是可以让某位宗亲分封高丽、安北、北庭?先汉七国之乱……”

  “二哥,你把我们害惨了!”

  不过到底是流了不少血,哪怕是伤口已经愈合,还是亏虚严重。

  嘶!

  包括皇帝在内,殿中几人都深吸一口凉气。

  “至于说倭人,大不了杀到他们心服口服为止。靖王殿下终究是皇室亲王,为皇室声誉计,等倭国灭后,还是让宁远县侯王子腾接替靖王殿下领兵镇守,王侯爷最擅长这类事了,当初他在西域就干的挺好的。”

  贾琏在与罗刹鬼的战斗中受了伤,左臂挨了一箭,背上挨了一刀,好在随军军医医术不错,没有感染化脓。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贾琏还是很懂得人心的。

  说到底还是人家有实力,在军中有威望。

  要不然就只能将倭人的男子全部拉去填了大海,但这样有悖于“天朝仁义”。而且在座的几人都明白,随着天朝疆域的极具扩大,朝廷现在缺劳力缺的厉害。

  作为军方第一大佬,英国公张岳不但辈分高,威望也摆在那里。

  海军太费钱了,太祖爷当初为何要施行海禁,还不是海岸线太长,到处都是海寇,就那么点水师,哪里等做到全面防御。

  其中一个苦着脸的二代连忙摆手摇头:“可别,这事二哥千万别提,只求二哥最近别在我爹眼前晃悠就行。过几日他老人家估计就忘记此事了。”

  “行了行了,后面的就不必说了。要记得你是个读书人,杀气别那么重!”

  他们回家后怎么看自己的儿子、孙子都觉得碍眼,有不少勋二代、将三代被吊在树上狠狠抽了一顿。

  “防患于未然罢了,陛下的确是个重情义的,太子目前来看也是个不错的人,至少二三十年内,咱们家稳如泰山。”

  王熙凤的眼睛就没离开过丈夫,那双漂亮的丹凤眼红红的,将丫头仆人赶出了屋子,亲自给贾琏搓洗着后背。

  “是哥哥的不对,来来来,兄弟们今日不醉不归。等改日我遇到几位世伯、世叔,一定会跟他们好好说一说此事。”

  王熙凤还是第一次听到丈夫给她讲述这些事,不由浑身一个激灵,颤声道:“二爷是说,皇家会对咱们家不利?”

  贾琮原本的笑容满面换成了冷峻,他抬头问道:“二哥是怀疑有人故意将这些机密事传了出去?内阁?都督府还是兵部?”

  戏园中、酒楼茶肆、秦楼楚馆甚至是街边的小摊都在讲述着琏二爷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传奇故事。

  “南起满剌加,吕宋、大小琉球、倭国至北边的库页岛,这就像一条海上长城,国朝只要死死守着这条线,大夏海疆再无忧矣。”

  “二哥也知道我家老六在如今在书院读书,他去参加文会时听到了一些风声,之前二哥在草原就食于敌的事被人传出去了……”

  自古分封制是中央集权的最大威胁,为国朝计,该防还得防着,哪怕靖王刘怡是宗室中最没有野心的亲王,但将来呢?靖王府的其他人呢?

  至于说会不会被人说离间皇亲,随他们去吧。

  借着来荣国府恭贺的勋二代、将三代们聚集在荣国府的前厅,哭丧着脸跟贾琏抱怨连连。

  贾琏放下了酒杯,拱手问道:“秦兄弟,详细说说。”

  贾琏的面上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凝重忧愁,依旧笑呵呵的举杯与众人聊天打屁。

  “秦兄弟有心了,此事我会注意。”

  一个字,杀!

  “与倭国的生意臣已经拖了一年有余了,上一次倭国诸藩订购的火器、战船,臣压下来至少七成,这些火器、战船正好装备天朝海军,到时候打倭国就方便多了!”

  ……

  但如今不一样了,大夏已经攻下了南疆,大小琉球握在手中,只要再拿下倭国与高丽,就足够将近海的几处关隘全部掌控。

  随即,京城多了好几出新戏,琏二爷已经被京城的百姓放在了与先汉霍骠骑等同的地位。

  贾琮却没有丝毫的担心,镇静的躬身拜下。

  “琮哥儿还是太稚嫩、太重感情,自古帝王无情义,就算陛下是个重情义的人,太子呢?太子将来会不会变?功高震主的确不是个好词,但只要不断的立下军功,宫中就算是想要动咱们,就得看看天底下的百姓怎么看?”

  周炯虽说赞同将刘怡分封倭国,但他作为内阁首辅,肯定是站在朝廷这边考虑事情。

  “父皇的意思是,倭国不比高丽,国朝直接统治不会那么顺利,不如将靖王府分封倭国,让二皇兄先在倭国镇守几年,再行推进撤藩设郡事。此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上千万的劳动力,朝廷有些舍不得啊!

  只见贾琏在其耳边轻轻吹了一下:“放心,一切尽在爷的掌握之中!”

  “那臣就说说?”

  “放肆!离间皇亲,你想挨板子吗?”

  从宫中回来后,随行而来的御医再三叮嘱要好好补一补。

  皇帝的眉头皱起,不过很快也点头道:“周阁老说的是,倭国位置特殊,的确不适用一般的分封……贾琮,你觉得呢?”

  原来是关于靖王刘怡的请战问题,这位爷还真是猛的离谱,不愧是皇室中战力最强的男人。

  这小子真是睚眦必报,坑了王子腾一次又一次,人家刚从宣府回来,又盯上了。

  他一想起元初年,荣国府岌岌可危的情景,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紧迫感。

  王熙凤已经近一年没有感受到男子的气息了,被贾琏这么一撩拨,脑中一片空白,都忘记了方才的担忧。

  据传这群老将们已经打听清楚了,贾恩侯就是这么教儿子的……

  皇帝打断了贾琮的话,看似很生气的冷哼一声:“你的意思是,不赞同靖王镇守倭国?”

  众人起身领旨,唯有贾琮嘿嘿一笑。

  贾琏起身,一把将王熙凤抱起放进了浴桶中,粗糙的大手伸进了光滑的绸缎中,肆意游弋。

  相比于王大侯爷在宣府外坑杀数万鞑子的故事,只砍了一万余鞑子的琏二爷反而名声更响一些。

  贾琏闻言脸上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杀俘什么的他真的可以不在乎,但有一点确实是件很忌讳的事。

  贾琏与贾琮不同,他见惯了蝇营狗苟,权力最容易让人迷失本性,特别是坐在那张椅子上的人。

  噗~哈哈哈哈~

  前厅中的众人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起来,他们都是与贾琏关系要好,岂会真的怪贾琏,不过是借此打趣罢了。

  张岳倒是没有藏着掖着,沉思片刻后向皇帝拱手道:“圣人不愧是圣人,对于倭国,老臣之前想简单了。倭人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若朝廷直接派官员去管理,很可能出现反复。若是让靖王带兵驻扎……”

  在上了一次大朝会后,京城老一辈的武勋看着站在武将队列最前端的贾琏,心中的滋味真是难以难说。

  但他在中途离开了前厅一趟,找到了招待宾客的贾琮,在其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他揉了揉眉心:“靖王分封之事暂时搁置,不过给靖海卫的军械不能有差池。贾琮这正好在这里,自今日起,与倭国的火器、战船生意全部停了吧。高丽撑不过半年,都督府开始拟定征伐倭国的计划,内阁……明年开一次恩科,给北庭、辽东四郡提前储备官员。”

  贾琏面沉如水:“不管是谁,此事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我在草原屠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部落,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不大,却会牵连到宫里的娘娘。”

  贾琮郑重的点了点头:“此事二哥不宜出面,这事交给我,最多三日,此事就会被压下去。我先去找宝二哥,这事还得他出手。”

  月票推荐票

第417章 抡着金瓜讲道理

  自元五年开始,大夏南征北讨打了好几场国战,皆是大胜而归。

  这对于武将来说,是最为辉煌的时刻。敕封封赏的圣旨接二连三的从内阁发出,文臣们看着自然眼热无比。

  相比晋爵封管的武将,除了偶有几位负责后勤的兵部、工部官员外,甚少有因这几场国战得到封赏的。

  眼见武将的地位又一次隐隐压过了文臣,朝中立马就有人再次喊起了好战必亡的口号,开始用放大镜仔细寻找着此次瀚海大战的毛病。

  王子腾就不说了,坑杀数万战俘,光这一条就足够用折子把勤政殿给淹了。

  等到皇帝封赏贾琏的圣旨发下来后,那些本就看不惯宁荣贾家的人就像是被踩了脚指头,跳起来就打算开喷。

  但喷总得有些理由吧,当初内阁首辅周炯一听贾琏无诏出了长城,立马就请皇帝补了一封圣旨,堵住了这个口子。

  但偏偏有人将贾琏一路屠到土剌河的秘密给宣扬了出去,这下子皇帝不得安宁了。

  通政司的大门从清早打开,至夜间就没断过投递折子的身影。

  若说这个弹劾对贾琏、对贾家的影响,那还真没有多大。毕竟贾家是武勋,武勋不杀人那还叫什么武勋。

  可这件事偏偏牵连到了宫中的元春,身为四妃之首的贤妃,十月十八,她负责协助皇贵妃杨氏举办太后圣寿节。

  就在太后娘娘圣寿节的当日,有命妇直接朝元春发难,说是贤妃既贤,何故其弟杀戮成性,屠戮无辜,岂可称贤?岂能教导皇子仁善?

  小皇子当搬离凤藻宫,交予他人教养,以避贾家戾气。

  此事闹得满朝皆知,虽说大部分的官员还没无耻到拿女人作伐,但亦有不少人赞同此议,将原本冲着贾琏的矛头转向了后宫中的元春。

  圣寿节刚过的第二日,元春就让人送来了亲笔信,嘱咐贾家众人以不变应万变,并言她在宫中一切都好,让家中诸亲不必担忧。

  但老太太岂能不担心,二十六这日一大早就带着王熙凤,由贾琮护送来到了皇宫门口,递上了请见的折子。

  “祖母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老太太一进凤藻宫就拉着元春上下打量,见其气色依旧,满脸的笑容就放心了不少。

  她轻轻拍着元春的手背:“还不是那些弹劾你的折子……一群没皮没脸的货色,见弹劾琏儿没有效果,竟然拿你作伐。若不是你姑父拦着,琮哥儿都要打上那些人的家门去了。”

  元春扶着老太太进了凤藻宫正殿,女史送上茶点后,元春挥手让其退下,只留下抱琴伺候在旁。

  她这才笑盈盈说道:“祖母不必担心,外面吵得再凶,也不可能影响到宫里。我呀,有太后娘娘与杨娘娘护着呢。”

  元春放低了声音,跟两人说道:“原本陛下是想处置几个跳的欢的人,不过我拦下来了。朝中对陛下新政不满的人很多,有我这事挡在前面,陛下那里就能轻松一些……”

首节上一节377/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