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52节

  因此,在第一片雪花飘落之际,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涌向了长明粮铺,只有足够的粮食,才是他们最大的安全感。

  他们的安全感就这么朴实无华。

  一时间,纵使是日月山,都有些人心惶惶。

  这可是李承乾的大本营,也是他的基本盘,日月山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地方?

  民心啊!是一个国家最坚硬的铠甲,同时也是最薄弱的软肋。

  对此,哪怕是李承乾也很无奈,说到底,大明王廷成立的时间太短了。

  虽然老百姓愿意信任他,但信任和求活其实并不冲突。

  所以,李承乾在入主大明宫的当天,便安排刘三和尉迟宝林带人将大明宫正对宫墙的一排排参天大树给砍了,这本来是伊原锡刻意留下来,保全王宫隐私的同时,又增添一丝神秘感。

  但李承乾却是不在乎,同时他又吩咐春花,从今日起,王宫内的灯火,日夜不息。

  他后世就是一个小人物,能理解小人物的心思。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们的王,还在!

  在做完这些以后,他又召集了所有在日月山的官员,明日辰时群英殿议事。

  这也算是大明王廷的第一次早朝了。

  宫墙之外,长明酒楼。

  跟李承乾辞行了的李孝恭这会儿正在酒楼里和牛进达喝酒。

  牛进达被就地革职后,就直接住进了长明酒楼,这是他的态度,当然,这也是做给李承乾看的。

  毕竟被免职了,他就不是大唐的使节了,也能顺理成章的留在日月山。

  “这一场大雪倒是让老夫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明王廷。”李孝恭喝了一口酒,说道。

  牛进达却是笑道:“哪里都一样,当初我们打天下的时候,老百姓不也是如此?”说着,牛进达好像想起了什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哎,那时,老夫亲眼见过饿殍满地的场景,那犹如人间炼狱的画面,至今不敢忘怀。”

  说起这个,牛进达就唏嘘不已。

  这世道啊,不让人活。

  李孝恭好像也想起了一些往事,良久才说道:“今年要是还像往年一样闹雪灾的话,殿下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这倒是的。”牛进达说道,“老百姓的要求虽低,但再低也不能低过活命,也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准备。”

  说着,牛进达倒是担忧了起来。

  李孝恭摇了摇头,这个他哪里知道,话锋一转,问道:“那些人在还酒楼里?”

  “嗯。”牛进达点了点头,“不过因为上次长公主的一番话,如今他们低调得很,深入简出的,应该是在等什么。”

  那些人自然指的就是裴默一行人。

  牛进达之所以一定要留下来,也有他们的因素。

  “就你一人在这边,倒是要注意点儿。”李孝恭说道,“这些家伙,别的不说,心思绝对比你多,别着了他们的道。”

  牛进达却是笑而不语,你以为就我一个?

  只是这种话,心照不宣即可,言之于口就不行了。

  作为帝王,哪怕是亲儿子,李二也必然会留一手,这没什么好说的。

  当两人在酒楼里摇头不语的时候,街上,买粮食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这些人里面,很少有当初跟李承乾一起起家的那批人,多的还是从德阳城前身的三个营寨过来的。

  从这也能看出大明王廷存在的问题。

  而到了下午的时候,随着刘三和尉迟敬德带人将大明宫正对宫墙的那一排排大树砍光之后,整个大明宫也就逐渐的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因为大明宫本身地势就要高一些,只要在这城中的大街上,几乎都能看到那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

  不得不说,在漫天飞雪的下午,入眼看到一座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算得上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极为震撼的。

  不过,也仅仅只是震撼罢了。

  到了夜幕降临之后,大明宫依旧灯火通明。

  哪怕是李孝恭这会儿都闹不明白李承乾整的哪出了。

  毕竟维系这么一座宫殿灯火通明,绝对是极其奢靡的。

  连他都不懂,老百姓就更不懂了。

  但他们依然没有在意。

  王嘛,住得好点儿,用得多点儿,这难道不正常?

  可一直到深夜,大明宫依旧是灯火通明,甚至还能在那烛光之下看到人影不停地进进出出。

  哪怕是次日,天蒙蒙亮的时候,有早起的人依然见那大明宫灯火通明,这就让众人有些好奇了。

  这么奢靡的么?

  可就在这时,又有人发现,无数的官员都已经候在了宫门之外,这一看就是有事。

  不多时,宫门大开,那之前还候在宫门外的官员便陆陆续续的进了王宫。

  虽说是大明王廷的第一次朝会,但并不像大唐那么严谨。

  准确的来说,大明也无法做到大唐那么多的规矩。

  很快,大家按照官职依次步入群英殿。

  文官以普西偌为首,武将以契何力为尊。

  还别说,人还不少。

  毕竟是第一次朝会,李承乾召集了在日月山的所有官员,哪怕是方铁匠和张二牛、巢正这些人,都在其列。

  大家这会儿都是既紧张又激动。

  要说最稳重的还得是契何力。

  毕竟人家以前也是可汗出身,这个场面还稳得住,其他人就差远了。

  不过不管他们是怎样的心情,骄傲都是少不了的。

  群英殿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能进殿议事,谁还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所以,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一些自豪的神色。

  群英殿内,李承乾稳坐于九阶之上的王座,心情也是难以言表。

  称王虽然这么久了,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坐在所谓的王座之上。

  两世为人,这都是头一遭。

  看着众人陆陆续续进入大殿,纵使一个个在心里都有过预演,但这会儿还是难免出了些洋相。

  李承乾倒也不在意,很正常,大家都是土包子,就别要求那么多了。

  待众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后,普西偌才领头施礼高呼道:“参见殿下。”

  群英殿布局大致和太极殿无二,最大的区别是太极殿准备的都是蒲团,而群英殿里放的都是椅子,倒是颇有几分水浒传里聚义厅的意思。

  “看座。”李承乾说道,“今日是我大明王廷第一次朝会,本王很荣幸们都在。”

  这话算是勉励。

  大明王廷至今还没出过贪赃枉法的官员,这是李承乾最庆幸的。

  不过这也正常,一般来说,历朝历代开国的时候,都少有这样的人,毕竟追求还在,目标还在,他们还记得当初为何要跟着李承乾一步步走到今天。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人一定会出现,这是必然的。

  有个词说得好,欲壑难填。

  待众人都各自落座之后,李承乾又说道:“今日朝会,只商议两件事。

  先说第一件事,过冬。

  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没有人知道这个冬天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但因为连年的雪灾,老百姓都怕了,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无可指摘。

  朝廷要做的,就是确保老百姓度过这个寒冬,不管会不会如同往年一样形成雪灾,这个冬天,本王都希望我们治下的百姓,没有一个是因为饥寒而死。

  想必你们昨日也看到了,当第一片雪花落地之际,日月山的老百姓便朝着大明粮铺蜂拥而至,这还是日月山,其他各城又会是怎样的?”

  “回殿下。”普西偌起身施礼说道,“如今我大明王廷的粮食撑到来年开春没问题,暂且无忧。”

  李承乾摆了摆手,道:“不是你说够就够,你知道,但老百姓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就会恐慌,恐慌缺粮,恐慌粮食价格暴涨,所以他们才会不断的囤积粮食。

  粮食,是他们最后的安全感。”

  这话没错,众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李承乾见状说道:“户部听令,即日起,大明十五城的长明粮铺,每日必须在粮铺内铺满一千石粮食,如果粮食放不下,放外面都要给本王铺满。

  同时,不准限定发卖,只要是我大明王廷的子民,他拿得出钱,就允许他买,不得刁难。

  我们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到,大明王廷粮食充沛。

  而兵部则给每个粮铺派遣至少五百士卒负责看守,优先调遣就近军队。

  密谍司暗中严查那些大肆屯粮的,凡是屯粮超过他们口粮到来年开春三成者,密切关注。”

  李承乾说完,普西偌、契何力还有吴安纷纷起身道:“领命。”

  粮食的事儿处理完后,李承乾又看向了方铁匠和张二牛,问道:“如今,将作监库存回风炉有多少?每日能生产多少?”

  回风炉的生产分两部分,方铁匠他们负责铁料加工,张二牛他们则负责其他的。

  真要说起来,如今两个工坊,各有一千人在从事回风炉的生产,加起来就是两千多人,这规模可不小了。

  “回殿下,如今回风炉库存五千,每日可生产两百到三百不等,最重要的是,我们铁料不多了。”张二牛站起来说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库存不够,产量也不高,铁料还见底了,麻烦啊。

  “李侍郎。”李承乾说道,“你安排长明商号开始对外发卖回风炉,价格可以略微高昂一些。对了,工部,煤炭的产量如何?”

  至于现在的积存,他没问,肯定不多。

  李勤俭领命之后,伊原锡才站起来说道:“回殿下,煤炭每日的产量在百石左右。”

  百石……

  这产量放在这个年代其实已经不低了,但李承乾还是不满意。

  这是消耗品啊!

  按照每十人每日消耗十斤煤炭来算,每天的消耗就是三千石,入不敷出啊!

  “还要在煤矿上加大投入。”李承乾说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开采,现在的话,就只能先配合其他燃料一起使用了。”

  所谓的其他燃料就是牛粪和木材,牛粪算是没啥希望了,这些年雪灾下来,牛都死得差不多了,牛都没有了,哪儿还有牛粪。

  “微臣领命。”伊原锡说道。

  李承乾又把目光看向了普西偌,问道:“对了,手套和披风库存多少了?”

  “回殿下,手套已经库存了二十万副,加上日产一千副以上,暂且够用。

  至于披风,目前的库存只有五万,而且产量也远远不能比。”

  李承乾点了点头:“都放长明商号发卖,同时,在各城开办长明分号,哪怕老百姓暂且买不起这些东西,但也要让他们看到能买得起的希望。”

首节上一节352/10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