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57节

  李二笑了笑,倒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为难王德全,反而是哈哈大笑道:“高明送来的寿礼,朕甚是满意!

  来,众卿都来感受一下我大唐是何等的辽阔。”

  从这沙盘上来看,大唐的国土绝对是周边诸国中最为广袤的,周边那些邻国甚至还不及大唐的一州一府。

  “原来这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如此之小?”李二这么说,众人当即就涌了上来,围着沙盘便开始指指点点的。

  “咦,这天竺国土不算广袤,但耕地倒是不小。”终于,有人发现了这个奇怪的问题。

  在古人的眼中,土地平坦之地,几乎都可以视作耕地。

  “何止是不小。”又有人仔细对比了一番后,说道,“这比之我大唐也不遑多让?”

  “哼。”李二闻言,冷哼了一声,道,“是不遑多让么?朕虽然也不愿意承认,但如果就是这么看的话,这天竺的耕地面积比之我大唐,也是要略胜一筹的。”

  这个还真没法不承认。

  纵使到了后世,印度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哪怕它们的领土不及我国的三分之一,但其国土一半以上都适合耕种。

  这一点儿,是绝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依靠那点国土,在贫富差距极大之下,还能养活十三亿人口的原因!

  当然,这里面自然也有李承乾的一些心思,至少在李承乾督造的这沙盘之上,之所以能看得这么显眼,都是他有意为之。

  严格的来说,李承乾督造的这个沙盘,太假了一些,有些地方也的确不精确。

  毕竟在这个年代,想要严格的按照比例尺来制作一个精确的沙盘,不是做不到,只是太过于耗费时间了。

  再说了,李承乾送给李二这个玩意儿,目的本来就很简单。

  “天不佑我大唐啊……”李二感慨道,“我大唐虽然国土广袤,但耕地却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大唐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一直不够的原因,若是我大唐能有天竺这块土地种植粮食,何愁大唐不兴?”

  “又来?”房玄龄闻言无奈的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从刚刚他就看出来了,李二是看中这些土地了。

  作为一个皇帝,李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大唐开疆拓土。

  当然,这也是极其正常的。

  别看房玄龄还有众多臣子在李二生了这种心思的时候都会极力反对,可如果李二没有这种心思的时候,他们又会颇为失望。

  在古代,土地就代表了粮食,粮食就代表了生命!

  这是这个时代最为浅显的道理。

  “陛下此言不妥。”在众人不言的时候,魏征却是拱手说道,“这几年我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于内,无隐忧,于外无边患?

  整个大唐都是一副欣欣向荣之貌,怎就天不佑大唐?”

  作为御史中丞,魏征干的活就是直言犯谏。

  只要李二有失言失德之时,魏征都会毫不客气地站出来。

  对此,李二也没办法,毕竟这御史中丞是他亲自任命的。

  当然,这也是李二大气的一种体现。

  王德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倒也觉得有趣,本来还意再多说两句来着,可刚刚众人看他的那个眼神儿让他有些惊慌,这才没有继续开口。

  “来来来,继续,饮酒!”李二多豪迈的人,揭过这一篇之后,继续招呼着大家继续饮酒作乐。

  当即,李二就命人将沙盘抬了出去。

  李二的酒宴嘛,歌舞自然是少不了的,在献礼这个环节草草结束之后,便开始了歌舞。

  众人在欣赏歌舞的时候,无不是交头接耳。

  往日之时,他们议论的都是哪个歌姬身材如何的丰盈,相貌融合的俊俏,但今日,大多数人议论的话题都是李承乾的沙盘。

  作为压轴的寿礼,其实不应该如此草草结束,只不过很多人都察觉到了李承乾的目的,这才有了李二直接命人将沙盘收了下去的一幕。

  “还别说,这沙盘当真是个奇物!”武将中,侯君集和在侧的李孝恭以及李道宗还有李绩聊了起来。

  李孝恭闻言笑道:“怎么,陈国公有想法了?”

  “难道郡王就没想法?”侯君集也是笑道,“我辈武将,见到如此广袤的土地,难道不应该有想法么?”

  “陈国公说得在理。”李绩也是笑道,“我辈武将,本就是为了开疆拓土而生,这等广袤的土地,本就应该属于我大唐才是。”

  都是聪明人,从刚刚李二的话语中,他们就听出了李二的心思。

  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坏事。

  武将嘛,正如李绩所说,本就是为了开疆拓土而生。

  李孝恭笑而不语,心中却也是感慨颇多。

  李承乾不过是用了一张沙盘,就引得无数名将心生涟漪,当真是好手段。

  虽然说以前他们也有堪舆图,但远远没有沙盘看得更真切,更直观。

  视觉上的刺激也远远达不够。

  另一边,士家官员也是交头接耳。

  “殿下此举,居心不良啊!”有人说道,“这不是在刺激陛下和一众武将么?”

  “确实。”郑御史闻言看了看侯君集他们那边,摇了摇头,道,“你们看看那些武将,这会儿一个个估计都恨不得立马提兵上马了都……”

  “房仆射,此事你怎么看?”温彦博说道。

  温彦博此人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在贞观初年的朝堂上,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作为中书令,他自然有资格出席今日的酒宴。

  房玄龄摇了摇头,道:“如果站在殿下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老夫只能说一个好字!”

  “此话怎解?”温彦博有些好奇地问道。

  房玄龄指了指王德全,说道:“你看看那王德全,虽然今日他的表现略有瑕疵,但目的却是都达到了。

  当我大唐拿下了吐谷浑之后,外在威胁其实已经不多了,顶多也就一个高句丽还在虎视眈眈,但高句丽对我大唐早已不构成任何威胁。

  灭之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且,随着我大唐将作监研发出来的黑火药,未来在对外作战之上,也必有建树。

  这个时候,我大唐最多就是出兵高句丽,然后我们又会做什么?”

  温彦博闻言一惊,小声道:“提防西北?”

  所谓的提防西北无非就是提防李承乾,毕竟如今的李承乾兵强马壮,不管是他们,还是李二都得防着李承乾行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儿。

  这也是长孙无忌经略洮河郡的重要原因。

  据悉,如今尉迟敬德也已经着手去洮河郡上任了。

  如此种种,其实都是为了提防西北。

  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想必殿下也猜到了,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送来一张沙盘。

  不瞒诸位,当时老夫都动了心思。

  以前看堪舆图的时候,老夫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当天下大势呈现在沙盘上一览无余的时候,老夫都想着,如果那真腊、南诏的耕地都归我大唐所有,我大唐面对天灾的时候,是不是更有能力应对一些?

  想必诸位都还记得,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几乎年年天灾,每年都有数之不尽的百姓死于饥荒之中。

  可如果我们但凡多一亩的土地,是不是就能多一亩的粮食,在灾荒的时候,多救哪怕那么一个人?”

  “房相说得在理。”戴也是点了点头,道,“老夫忝为户部尚书,对此知之甚深。”

  “可这就是殿下的厉害之处。”房玄龄摇了摇头,“殿下深知我大唐连年灾荒,朝堂上下无不是居安思危的心思,这才将沙盘送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从沙盘上直观的感受到了大唐的耕地不足。

  这还不够,他甚至还将周遭各国的情况也一并告诉了我们。

  就说那真腊吧,据老夫所知,他们的国力还不及殿下建立不过两年的大明,但拥有的耕地却是大明的数倍。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殿下什么都没做,仅仅只是用一张沙盘就勾起了我们的贪欲。”

  说罢,房玄龄无奈地叹了口气。

  贪欲啊,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又都难以遏制的。

  他甚至敢打赌,今日宴会结束之后,李二就会派人去打探周边各国的实力。

  还是那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那刚刚说的‘好’是何解?”温彦博问道。

  “就是字面意思。”房玄龄说罢,独自端起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温彦博有些不解,在从政一道之上,他较之房玄龄还是有些许差距。

  当即就一个人沉思了起来。

  而在另一边,王德全看着大殿上群臣的反应,也是一个人在默默反思。

  他能感受到,今天众人的反应较之去年有了明显的区别。

  虽然不明深意,但他的确察觉到了。

  尤其是那些文官,看向自己的眼神仿佛多了一种不一样的味道。

  至于那些武将,倒是一如既往的热情。

  哪怕是之前扣留过他的李孝恭,都笑着和他遥饮一杯。

  “老夫今天可是有冒失的地方?”王德全小声问了问自己身后的随行之人。

  随行之人躬下身道:“没有吧,小的倒是觉得郎君今日颇为威风,那沙盘一出现,郎君便成了整个酒宴上的焦点,当时陛下围着沙盘打量之时,跟在陛下身边的人中,郎君可是第一个,哪怕是房仆射还矮了郎君半个身子。”

  “莫不是老夫骄纵了一些?”王德全有些疑惑。

  “不能够吧?”随行之人说道,“当时也只有郎君能为陛下答疑解惑,随行在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王德全摇了摇头,到了现在,他还没察觉到问题出在哪里,随即摇了摇头,道:“算了,不想了,只希望没给殿下添什么麻烦才好。”

  说罢,王德全便开始打量起了全场,虽然他不在想了,但他也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同样郁闷的还有李恪。

  李恪这会儿,哪儿还有心思看什么歌舞,想着李承乾的那张沙盘,整个人脑子里都是嗡嗡做响。

  他的反应,在一众皇子中间,倒也算是另类,引得无数人朝他这边观望。

  本来不想掺和这些事儿的李泰见状,当即凑了过去说道:“二哥,别想了,这大家的目光都看过来了,今儿是父皇的寿宴,高兴一些,来,喝一个。”

  听李泰这么说,李恪才回过神儿来,当即就端起一酒杯,一脸的感激,倒是没有多言,端起酒杯就一饮而尽。

  他知道他刚才的走神儿失态了,作为一个皇子,而且还是庶长子,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更何况这还是李二的寿宴。

  李泰就没他的这种烦恼,虽然他也不甘心,但现在,他也确实没能力做什么。

  要想在能力上比肩李承乾,他做不到,这个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当然,他也不会劝李恪,让李恪去试试好了。

  反正对他又没有太大的影响。

首节上一节657/10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