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鸩酒。”李二继续道。
这话一出,众人倒是都有些意外。
不过倒也能理解李二的愤怒了,毒杀当朝皇妃,行为何其恶劣?
长孙无忌当即说道:“陛下,此时应当下旨任城王,严查此事。”
他也就这个态度了,更多的态度,他还真没。
其他人,如唐俭这些家伙,其实也都一样,对于杨妃,他们生不出多大的好感,毕竟是前朝公主,他们当年干的就是前朝。
李二深呼了一口气,又道:“当日,梁王李率亲兵围堵东宫,与长明军血战,死伤过半。”
这是怀疑东宫?
众人闻言,没一个吱声的,如今东宫的事儿,他们可不好掺和。
“同一时间,皇后遇刺……”李二说完,便看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脑子都炸了!
那一瞬间差点儿笏板都没拿稳,当下就说道:“陛下,下旨吧,让武阳公、虢国公、潞国公封锁长安城,行刺当朝皇后,罪同谋逆,不管牵连到谁,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将此撩给挖出来!”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满朝堂的人都坐不住了。
杨妃他们可以不在意,那是李二的家世,但是皇后遇刺,那就不一样了。
关键是,皇后在他们的心中,可比杨妃的分量重太多了。
见群臣如此双标,李二也有些无语,他就知道会是这么个情况,刚刚也不过是试探了一番群臣罢了。
不过对此,他倒也没有太过于意外,长舒了一口气,这才说道:“放心,如今皇后暂居东宫,有长明军的那群家伙护佑左右,怕是没几个人能近身。
河间郡王的奏疏中也提到了,皇后无碍,只是受了一些惊吓罢了。”
听李二这么说,长孙无忌和一众群臣这才长松了一口气,这节骨眼儿上,长孙皇后要是出了什么意外,别说长安会动荡。
估计大明的那位都能杀回来,真正的杀回来,带着他的大军,马踏长安。
谁都清楚如今长孙皇后的重要性,没人敢不小心。
“即便皇后无碍,但也应该让几位国公介入了。”长孙无忌说道,“有一就有二,若是不能将此撩揪出来,未来恐成大患。”
李二点了点头,他也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他也不担心长孙的安危,这会儿,大明估计比他更在意长孙的安危。
“拟旨。”李二道,“命任城王李道宗全权追查杨妃、皇后遇刺一案。
虢国公张士贵、武阳公李大亮统帅左右武卫巡视长安……
河间郡王李孝恭、蜀王李恪、梁王李主持杨妃丧事(本来准备将杨妃安葬在昭陵,毕竟李二的昭陵人满为患了都,陪葬的妃嫔和文臣武将加上儿女和女婿,将近两百号人,结果查资料才发现,长孙皇后还活着,昭陵还没影儿……)”
“臣领命。”长孙无忌闻言,当即躬身领命。
不过这会儿,大殿之上倒是安静了下来。
他们这会儿都有些心事重重。
就如今的局势来看,谁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杨妃下毒?谁又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行刺皇后?
这般想着,众人都有些惴惴不安。
如此下去,长安必乱啊!
“陛下。”就在这时,房玄龄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说道,“如今长安的局势风云变幻,这南征是不是该缓缓了?
或者说,陛下应该回长安主持大局了?”
他知道李二的意图,但现在看来,长安那边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
如果说,那两位的武力争锋只局限在大赵王廷的地界,他们还能接受,可短短时间,长明军已经在长安连战两场了。
虽然双方都还算克制,但接下来的事儿谁又知道?
见房玄龄这般说,众人也都看向了李二。
确实,他们也有这个想法。
南征而已,李二在不在,其实不重要了。
但李二却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有些话,朕即便不说,诸位爱卿都明白,实非朕无容人之量。
想那昔年,朕南征北战,挥斥方遒,好不霸道!
但那时,朕还不是朕。
时至今日,不能说是朕变了,只能说是朕的身份变了。
就如诸位爱卿一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大唐的帝王,朕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大唐挑选一个最适合,也最优秀的继承者。
他日吾等百年之后,他才能完成吾等的未竟之志。”
说到这里,李二长叹了一口气,低沉道,“生在帝王之家,这是他们的命,也是朕的命。
享受了锦衣玉食,也享受了无上尊崇,那么相应的,总是要付出一些东西才是。
鱼与熊掌,焉可兼得?”
他这番话,说得倒也算实在,可一众群臣却是都沉默了。
说得再漂亮,你不是还有自己的私心?
可这话没人敢说出口。
见群臣这般,李二摆了摆手,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都退下吧,若是终成大祸,一切罪责,尽归朕身。
朕,何惧之!”
得,这会儿众人更没啥好说的了,也只得躬身行礼,便纷纷告退。
看着众人离去,李二神色一变,冷声道:“查,让密谍司查,高明断然不会谋害杨妃,那么便另有其人!朕倒要看看,是谁在搞鬼!”
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李承乾就没有谋害杨妃的动机,同样是马上得天下的他,太清楚李承乾如今的底气来自于什么了。
谋害杨妃,对李承乾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奴婢这就安排。”老内侍如幽灵一般的蹿了出来,跟着又如幽灵一般的消失于大殿。
而李二却是皱着眉头,出现第三方人手了?
还是说事情出现了某种他都没预想到的变故?
这一刻,李二勃然大怒。
杨妃之死他并不在意,但事态再次脱离了他的掌控,这让他十分不满。
至于刚刚,他之所以不愿意回长安,和他说的那些废话固然有些关系,可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只要这会儿他一回去,这刚刚冒出头的第三方势力,必然又会缩回去,再想他们露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750章 卷五 士族的反击,石破天惊
姑且不论李二是如何的愤怒。
不过几天时间,大明三文钱一本的各类书籍便在大唐各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这价格,放在后世那都属于买回去放在公共厕所都不亏的那种。
要知道,年前的新粮还六文钱呢!
而在博陵、清河、范阳、荥阳……这些地方,形势更加严峻。
大明对他们是格外的照顾,甚至在这几个地方,不管你买什么书,都附送一本三字经。
换言之,在这几个地方,李承乾所著的三字经,免费!
他们将此次事件,称之为,士族之劫!
这不,士族的那些老家伙,再次齐聚一堂。
“那位,是想刨我们的根啊!”卢家的老人,一脸愤慨地说道,“如今,我范阳一地,近乎人手捧着一本三字经。
就连那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贩夫走卒,亦是如此。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他那个气啊,心中有万千怨言,却又无处施为。
“我们难道不是一样?”郑家老人无奈道,“如今,总得想个应对之策才是,再这么下去,士族危矣!”
“岂止是危矣?”崔家老人说道,“如此下去,我等士族都快成笑话了。”
一时间,众人也是抱怨不已。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恰在这时,陇西李氏的老人说道,“我士族之所以传承千年不倒,依仗的其实并非是族里积累的那些书籍。
说到底,书籍本身终究只是死物,我们最大的依仗,是一代又一代人,从不间断的去钻研、去体悟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你让那些贩夫走卒拿着一本书,姑且不说他们识字与否,你们觉得他们是能理解先贤所说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熟之过?’
还是能理解‘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他们理解不了。”老人摇了摇头,继续道,“而这,才是我们的依仗。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早晚也会慢慢的理解这些先贤之经义,但和我们无数代人的积累相比,他们的底蕴何其浅薄?
只要保证永远都走在他们前面哪怕一步,我士族岂会衰败?”
这就是李承乾嘴中的聪明人,他其实一早就知道,这些书籍,至少在暂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因为这个老人说得没错,士族的底蕴,都在他们脑子里。
不是说李承乾将那些以前众人视若珍宝的书籍,廉价卖遍大唐,那些买书的人就能马上成为饱学之士。
不可能的,这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才能质变引起量变。
但至少在短时间内,李承乾的这招,其实只能恶心人。
只要士族愿意沉下心来,继续在学问一道上继续探索,他们终究还是天下士子的引路人。
“话是这么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代人之后,我们今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道理大家都懂,可隐患始终是存在的。
学问确实晦涩难明,可这么多人都去钻研,终究是能得出答案的。
这就是人性,哪怕现在还没从我手中夺走什么,但你将来会从我子孙手中夺走,那也不行!
“现在说这些没用。”郑家老人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明此举,不单单是在刨我士族的根,也是在挑衅我等!
若是无动于衷,我士族终将被人看轻,长此以往,谁还敬我士族?
而且,此番,使得那位名声暴涨,街头巷尾无不是称赞那位之贤明,对我士族,嗤之以鼻。
别忘了,我们如今正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