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30节

  法正百无聊赖看着面前杯子里的茶水,看着茶叶在热水中沉浮,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现在成都之主的命运。

  事实上这样悄摸的碰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最初在那刘备占据了江州城之后,在场的人便达成了一个共识:

  “来自于荆州的乱臣贼子正在朝益州逼近!”

  随后他们便各自散去,有人去劝谏州牧,有人去审时度势,也有人如法正这般人心思动。

  而随着战报一封封送入成都,这间茶楼的碰头也变得愈发频繁。

  “卑鄙无耻的窃国之盗与叛贼庞羲联合!”

  “织席贩履之徒使诈斩杀了杨怀将军。”

  “刘备已经以重兵占据了白水关。”

  “刘皇叔正在朝成都进发。”‘

  法正冷眼旁观,但心底对于刘皇叔的手段颇为满意。

  最近成都开始流行一种巴掌大小的檄文,体积小,字数少,容易携带也容易销毁。

  法正自己私下已经收集了好些张,基本上每一封檄文就只说一件事儿。

  《刘璋欺庞羲》《庞羲好治民》这两个是最近的,大概就是说了下庞羲对于刘璋平定赵韪之乱的帮助,以及如今刘璋的恩将仇报。

  法正不信这玩意儿,但他知道成都内百姓绝对相信:都写在纸上了还能有假?

  另外的一些檄文就比较诛心了:《刘焉谋反》、《刘璋逼反张鲁》、《刘璋暗投曹贼》、《刘焉擅杀朝廷使者》等等。

  这些个被翻出来的陈年旧事,百姓虽然不太明白,但关于张鲁之母和刘焉等这些抓眼球的事儿,百姓纷纷表示:

  俺有一友甚爱观之,恨其短恨其少也。

  也因此百姓们从自己的角度捋出来了逻辑:这刘皇叔要来找州牧讨说法呢!

  虽然成都内也张贴了布告,刘璋怒斥其为污蔑,但寥寥数张布告比起来人人兜里都有几张的巴掌大檄文,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对茶楼内的吵吵嚷嚷充耳不闻,法正知晓他们表面上吵吵,私下里还是会拼尽全力在刘皇叔面前留个印象。

  这段时间不断有大族的家仆偷偷用绳索系了溜到城外不知所踪,多半都是为了去寻刘荆州。

  有传言说成都城东的守军靠收好处已经购了两套宅院了。

  法正颇为羡慕,但也颇为欢喜。

  成都已经死气沉沉太久了,这种有意思的事儿上次发生都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了。

  哦对了,上次见到的宪和先生倒是颇为风趣,不知道能不能在刘皇叔那里为自己说上话?

  以及,不知道刘皇叔什么时候才能抵达他忠实的成都?

  法正望眼欲穿,但刘备反而走的更慢了。

  从江州到阆中不过花了十天,随后又花了五天到梓潼,再花八天到涪城。

  绵竹守将李严倒戈来降,导致刘备接下来走的更慢了。

  一方面是主动放缓速度,一方面也是因为主动前来表忠心的人确实有点多。

  不少前来归附的豪强甚至自带干粮主动护卫,一时间刘备声势愈发浩大。

  绵竹之后便是雒城,刘备倒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因为守将是刘璋之子刘循。

  有这层关系在,刘备还是觉得不去雒城自讨没趣比较好,干脆绕过去得了。

  结果还没走到雒城呢,刘循就已经被捆好放在了刘备面前。

  刘备眨眨眼睛,看着一旁满脸写着“快夸我”的雒城大族,最终还是给了一些赏钱和允诺打发走。

  竟这般容易?刘备只觉得犹如梦中不太真实。

  直到刘循的怒骂声让他回过神来。

  “堵上嘴。”刘备摇摇头,随即仔细打量了一下刘循自语道:

  “这倒算得上是一件好礼物。”

  地上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刘循闻言心肝儿一颤。

  刘循在脑袋里给自己想的诸多剧本并没有实现,他被一队士卒看护着要送往成都,而这个队伍的负责人是简雍。

  “必不辱使命!”简雍拱拱手,意气风发。

  “宪和不要逞口舌之利。”刘备不放心的叮嘱。

  雒城距离成都已经很近,故而全力奔驰只消一天,简雍就已经看到了成都。

  刘循被刘璋的人接走,简雍则是直接被带到了刘璋面前。

  此前简雍并没见过刘璋,此刻在面前才得以仔细打量。

  最大的感受就是贵气逼人,锦袍珠冠,面宽少赘肉,气弱少威仪。

  像个富家翁多过于像个州牧。

  而且刘璋的态度也很是平和:

  “刘玄德对益州势在必得?”

  简雍不卑不亢行了一礼:

  “主公欲兴汉讨贼,故而欲取汉地而拒贼。”

  刘璋哼了一声:

  “倒是好手段,如今天下皆言我刘璋乃不忠不义不孝之人!”

  简雍犹豫了一下,最终缓缓起身昂首道:

  “莫非不是?”

  “刘益州食汉禄为汉臣,如今国家危难不思报国,反而对国贼一味苟全以图富贵,州牧莫非是忘了自己何姓?岂非不忠?”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如今君父有难而州牧视而不见,岂非不孝?”

  刘璋脸色涨红,简雍昂首,已经做好了被推出去斩首的准备。

  但刘璋最终颓然陷入椅子里,小声道:

  “那也不该将家事宣扬天下……”

  简雍自当没听见,那些小纸片做是做了,但承不承认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番犹豫过后,刘璋还是主动问道:

  “若是……若是……”

  简雍善解人意:“若是州牧愿推举玄德公为益州牧,则玄德公自然不侵掠成都,不扰益州之民。”

  刘璋仍旧眼巴巴看着简雍,简雍也笑道:

  “将军的印信,家财,宅邸,玄德公自亦分文不取。”

  刘璋松了一口气,只说了三个字:

  “那便好。”

  这边算是基本敲定了。

  敲定意向的下一步就是走程序了,于是先书信往来,随后互派使者。

  最终刘璋主动出城迎接刘备走程序。

  于是在九月底,刘备在赵云的护送下,正式进入成都。

  百姓们夹道欢迎看乐子,毕竟此前看到的各种消息里,这位刘皇叔兵秉公平执正义。不得好好看看是长得什么样子?

  站在车上的刘备笑的很勉强,他仔仔细细看着房屋低矮,道路坑坑洼洼的路面,浑浊的城河,不由得感慨:这是成都?

  虽然也没指望有如后世那般繁华,但为什么甚至感觉还不如江陵城呢?

  刘备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

  刘季玉对这儿的治理呢?

  同车的庞统也是感慨万千:

  我庞士元到成都竟是花了两辈子?

  法正也和百姓一样在路旁看热闹,看到此景法正在心里补了一句:

  大汉刘皇叔在今日抵达了他忠实的成都。

第157章 我有大军名仁德

  每次出门,孔明会尤其的羡慕后世。

  尤其是那个反复被提及的,据说成都至西安仅需六个小时的高铁。

  在接到主公和士元的消息之后,孔明便带着孙乾糜竺等人及两千的匠工,从江陵出发一路向西入蜀。

  或步行或骑驽马,或乘船逆行,直至十月接近中旬,孔明才最终到达成都。

  “亮虽在隆中对里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但这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

  孔明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的平原,感受着这里的风土人情。

  声音颇有些遗憾:

  “成都吃食,与荆州小异而大同。”

  “孔明以为成都吃食应该是什么样的?”旁边的庞统很好奇。

  孔明面带憧憬,想起来后世看到的武侯祠那一期时惊鸿一瞥的景象,描绘道:

  “红油满锅,食材浮沉,热气升腾,味或辛辣,食者大汗淋漓。”

  庞统摇头,只觉得孔明病得不轻,后世之成都,和现在之成都那是一回事儿吗?

  别的不说,后世成都有高铁呢,而现在的成都跑个牛车都嫌颠屁股。

  庞统脸上挂起来一抹笑意,道:

  “幸赖有诸葛丞相治蜀中之策用来参详,堰官锦官等已悉设,孔明当勉力,不能被诸葛丞相比了下去!”

  孔明摇头:汝为人言否?

  “主公已邀我去看过刘璋留下的成都府库,余财尚有,恰好取之用于成都,公要征发民夫修成都之直道,重修水渠,新造水力坊,大兴冶铁,都需用钱。”

  说话间两人也看不远处孙乾已经带了一队兵卒,与成都百姓一起带着工具开始整修成都的烂路,百姓们也好奇的站在一旁观看,孙乾顺势便与百姓分说,听不到声音,但猜测多半应是说干活儿还有钱拿之类。

  这时有人来通禀孔明,有益州士子上门拜访。

  孔明接过名刺一看便笑了出来:

  “士元来与我一起见上一见如何?”

  庞统好奇,攻略完益州之后便不忙了,治理益州这一项上,光幕中孔明的政策被他悉数采纳颁布下去,但见效还需要时间。

首节上一节130/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