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05节

  在李亨的设想中下一步应该就是逼自己老爹退位了。

  但陈玄礼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打乱了李亨的部署。

  事实上陈玄礼少时就追随李隆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陈玄礼就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如果不是玄宗的默许,李亨是不可能指挥得动陈玄礼的。

  父子兵戎相见似乎是李唐的保留戏码,双方都心怀顾忌,最终只能分道扬镳。

  玄宗在陈玄礼的保护下去往成都,李亨则在自己亲兵的护送下一路西行,最终在灵武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沉默与静寂是现在甘露殿的主旋律。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对诸葛武侯,对李隆基李亨来说,都相隔数百上千年。

  但对他们甘露殿一干人等,不过才过去四年而已。

  其他人不过屏息凝神,等待陛下反应来判断如何行事。

  而魏征已经脸色发白,身形都有点摇摇欲坠,脸上都有汗水在淌下来了。

  虽然身处甘露殿,但魏征比任何人都清楚记得自己的历任仕主。

  不过摇摇晃晃的身形很快便被一双充满力量的手扶住。

  “爱卿这镜子,朕还欲用上二十年呢,体虚至此可不能行。”

  魏征回头望去,便看到了面色平静的大唐皇帝。

  李世民言语轻缓,让魏征悬起来的心落回了肚子里。

  拍了拍魏征的肩膀,李世民面色微微严肃,最终也不过一声轻叹:

  “终究祸遗后世矣。”

  唐朝皇室的传统,李家的保留戏码,等等描述让李世民心中再无一丝侥幸。

  杜如晦轻声安慰道:

  “大家,现在补之,尚犹不晚。”

  当然不晚,李世民心中再明白不过,这也是数日前邀皇子皇女们一起过除岁的原因所在。

  但作为玄武门的主导者,李世民又再清楚不过,争权当中并没有温情脉脉的余地。

  唯一能庆幸的也就是皇子治如今不过两岁。

  这样算来即使这位“高宗皇帝”要耍点什么手段,至少也要等上十几年。

  而十几年,或许足够自己找寻出来一个万全……不,可行之法。

  不过另一方面,李世民则也确认了这玄宗年轻时似乎确实不简单。

  少时即参与政变,而且后来这太平公主政变夺位失败,说不得也是败于玄宗。

  如此手腕,晚年为何独宠安禄山?

  李世民想不明白。

  最终,则是随口吟出了现在才明白其中意思的诗句: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至少,能收复长安……”李世民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

  “这李唐皇室……”

  刘备犹豫了一下措辞:

  “武德竟也如此充沛?”

  孔明则是记起来此前光幕聊到贞观上将时,说到的这李世民的心病。

  “弑兄杀弟啊……”

  孔明倒是想得很明白。

  就如曹氏效王莽,司马氏又效仿曹氏。

  这二凤陛下开此先河,并铸盛世之始而无太多指摘。

  对其后代并非嫡长子的来说,效先帝旧事,亦是一条登基之路。

  只不过这条路注定会充满血腥罢了。

  随即孔明心中暗忖:一帝一政变?

  毕竟参考吕后,那女帝登基和退位若是没有政变相随,孔明打死不信。

  因为也愈发好奇:

  这李唐政变频繁,怎地前期国力还能如此强盛?

  对李唐皇室的家事儿,众人也不好太过指摘。

  毕竟估计一起观看的正主那边说不定怎么头疼呢,因此注意力还是集中回安史之乱上。

  “这安禄山是不是快死了?”

  “那郭子仪估计这下尴尬咯,到底要先听谁的?”

  “这长安应该要第一时间收复的吧?”

  【即使有了长安的回血,但此时若论天下兵力,叛军依然还是处于劣势的。

  玄宗退居成都,再也没有干什么骚操作的机会,但他入成都之前,倒是给太子……应该说唐肃宗,给他送去了一枚暗雷。

  玄宗从长安跑走之后的第二天,在长安当清闲侍郎的房一觉起来发现皇帝不见了。

  几乎没有思索太久,房便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抛弃家人,西出长安追皇帝去了。

  最终在差不多剑阁的位置追上了玄宗。

  此时的玄宗经历了马嵬坡兵变早已经心灰意懒,而且当时宰相已经死于兵变。

  七十几岁的唐玄宗看到有如此忠臣,大手一挥:从今起你就是宰相了!

  是的,就是这么魔幻。

  而在到了成都之后,李隆基也很快接到了好大儿的通知:恭喜您升级为太上皇了!

  此时的玄宗已经没有了任何脾气,或许是真的念在大唐存续上,他最终决定:

  将韦见素和房两人打发去灵武,给儿子充一充班底。

  韦见素很快被李亨打发成了闲职,而房靠着一张巧嘴,让没啥见识的李亨发出感叹:

  您不愧是朕的诸葛啊!

  而后来李亨每次想起来这个感叹,估计都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第226章 四万义军

  唐肃宗……李世民熟悉又陌生的帝号。

  略一回想便记起来了,这似乎是创立武庙的那位来着……

  不过李世民面色淡然,轻咳一声:

  “也不知武侯看到此说作何感想。”

  这个房的能力,李世民自然也是不信的。

  对于这玄宗的朝廷,李世民有一套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

  离玄宗越近的臣子,是酒囊饭袋勾心斗角之徒的概率就更大。

  名将出自边镇,忠谨良臣在常山、平原郡、河东、洛阳,就是没有长安的。

  因此这房的能力,真的需要打个问号。

  “无能之辈无非也就博得武侯一笑。”

  房玄龄觉得诸葛武侯多半只是无奈,但对这个正主倒是有点不自信:

  “这房也姓房,不会……”

  杜如晦拿自己开玩笑安慰道:

  “玄龄兄何必担忧,儿孙只要不造反,富贵清闲且由他。”

  道理倒是这个道理,房玄龄也只能放下。

  而且即便这房是自己后辈,相较于什么皇家传统、李家戏码也都要好得多吧?

  这个想法虽然大不敬了点,但房玄龄反而发现自己心态也放平不少。

  对于杜如晦的感叹,众人也都是点头,有杜如晦这个早逝后儿子造反的前例在,大家伙对于儿子的要求标准已经非常低了。

  侯君集想明白自己多幸运之后,态度恭谦不少,正虚心与李靖请教对于这战局的看法。

  长安是必然要克复的,但怎么打是一个问题。

  李靖认为完全可以在关中平原复刻那个崔乾佑的打法,毕竟长安终归是大唐的都城。

  “叛军攻下长安定然心生骄横,诈败引叛军,边军合围,迫其弃城应为良策。”

  侯君集赞同,但随后提出一个疑问:“何人将之?”

  连斩三将,还有何人能领军?何人敢领军?

  【房是肃宗不愿回想的黑历史。

  在灵武登基的肃宗很快攒出来了一波家底,河西、陇右、安西的援军到来,有了接近于六万可战之兵。

  如何使用这好不容易攒出来的家底打出威信,成了肃宗心头的头等大事。

  而房靠着出众的口才把肃宗迷得神魂颠倒,不仅给房刻意优待,而且军机要务都要房参与决策。

  于是房短暂、传奇、荒诞的几个月开始了。

  房的升职路线是这样的:

  六月在长安籍籍无名。

  七月靠追玄宗官至宰相。

  八月靠口才折服肃宗,地位愈发稳固。

  九月被玄宗授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

  十月自请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兵收复两京,肃宗同意,授其节。

  从清闲的侍郎到两镇节度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房仅仅花了四个月。

  并且肃宗还授予了房开府之权,邓景山、宋若思、贾至、刘秩等等一票根本没打过仗的人进入了房的幕府。

  当时有人劝说房:叛军有精锐曳落河,不可不慎。

首节上一节205/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