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73节

  我呢,冒着高反的风险去乌海杀敌。

  你呢,给我守好辎重,等着策应我就行了。

  率领精锐轻装奔袭乌海后,薛仁贵在河口与吐蕃军相遇。

  薛仁贵当仁不让纵马破敌,唐军斩获上万,缴获的牛羊数以万计。

  喜气洋洋的薛仁贵赶着牛羊斩获回到乌海,并派人去郭待封那里寻辎重。

  结果让薛仁贵大惊失色的是,郭待封压根就没听他的命令,在他出军之后就带着两万人以及辎重在后面缓缓朝着乌海进发,意图争功。

  而就在半途,论钦陵率二十万大军发现了这头肥羊,一番激战下郭待封抛弃辎重当场就溜了。

  后继无援的情况下乌海自然是不能待了,于是薛仁贵只能边打边退,退往大非川。

  但让薛仁贵吐血的是,他交代郭待诏筑守的两座营寨一根木头都没见到。

  而在大非川,吐蕃军完成了合围,一番激战后唐军死伤上万,薛仁贵在阵前与论钦陵议和后,方才带着残兵退回大唐。

  此战之后,唐军从灭颉利可汗开始建立的四十年不败神话也彻底破灭。

  薛仁贵除名,革为白身,三箭定天山的神将也就此陨落。】

  “此战……”

  李世民叹了口气,现在就想把李治提过来给揍一顿:

  “吐谷浑求援时不出兵,彼辈还有亲唐者不出兵,四月无忧时不出兵。”

  “非要看吐蕃坐大,看亲唐者刀兵加身,不看时节是否合适方才出兵!”

  “焉能不败?”

  “此败之罪,首责郭待封,李治同罪!”

  至于薛仁贵也确实有罪,但罪在没有斩了这郭待封!

  李世民前面说的话大伙还能附和一下,最后一句就只能面面相觑了。

  李靖也一起叹息了一下:

  “这郭待封不尊军令,方致这论钦陵成名。”

  “郭敬其人,胆略过人,忠嘉为唐,可谓英雄,其子如何无脑至此?”

  郭敬就是郭孝恪,李世民还是秦王时,郭孝恪随征洛阳,既能临阵斩将,又能献上谋略,李世民都相当欣赏,结果父子相差未免太多。

  “或正因其父早亡……”

  李世民如此说着,然后便叹了口气。

  苏定方一起叹了一口气。

  他不抱怨自己运气了,至少扫大街看来还是有用的,光幕没特别说,那征高句丽以及晚年应当还是相当平稳的,也算是得用之后尽展所学。

  这薛仁贵,历二帝,均有荣宠,称得上是几起几落了,经历简直不要复杂太多。

  李世一起叹了一口气,引来苏定方一阵奇怪:

  “将军为何叹气?”

  李世故作模样又沉沉叹了口气道:

  “认真算起来,这两人皆是我灭高句丽时所率之将,如今不和方始大唐蒙羞,不忍目睹。”

  虽然“灭高句丽”几个字听起来有点刺耳,但苏定方表示理解,以及同情。

  但旋即,李世振作精神,大声道:

  “故而,若击突厥与吐谷浑,臣请为先锋,破敌方能雪耻!”

  苏定方目瞪口呆,只觉得则李世好不要脸。

  这所谓耻辱还未发生不说,人家这两人也不过是在辽东当了一次你下属罢了,又不是什么学生门生,兵败大非川跟你有啥关系的。

  李世民也一样哭笑不得,只是告诉李世有关吐谷浑之军略还在商议,便暂时将其打发了。

  ……

  成都府衙,张飞已经是惊叹了:

  “隔百年军师竟还能料事如神!”

  孔明淡定摇摇扇子也不居功,只是陈述事实道:

  “就如光幕所说,四十年连胜情况下,唐军已生骄纵之心。”

  “未战而先分功,如此轻敌焉能不败?”

第288章 同一个剧本

  “话虽如此说……”

  孔明摇摇羽扇还是叹了口气道:

  “此战若是由翼德来统兵……”

  看着张飞跃跃欲试的眼神,孔明明确的止住话题:

  “算了。”

  “总之,此战之败,既是意料之中,也属意料之外。”

  说着孔明眼神变得悠远道:

  “意料之中是因为唐以军功为贵,且有恩荫之法,仅需一两代,领军者便不再是开唐时的百战之将,其破敌之能,与开唐自不能比。”

  “意料之外是没想到这败北来得如此迅疾。”

  孔明的心底则是忽然想起来了诸葛瞻这个名字。

  仅仅因为是自己的后人,便被刘禅倚重委以重任,但后世称其人才情平平,最终死国。

  后代大多难以逾父辈,但又往往身居险贵……庸碌还好,若是心胸狭窄,所为之祸要比寻常更甚。

  所以虽然这个亲儿子还没影,但孔明已经提前给其规划好了:

  来跟爹爹一起研究这科学吧!

  【大非川之败彻底断了唐军的连胜,之后高宗一朝的武将基本上就成了救火队长。

  今日平吐蕃,明日镇突厥,后日平百济,大后天安西四镇又闹腾起来了。

  而其中救火救的比较好看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们的老朋友薛仁贵,另一个是苏定方的徒弟裴行俭。

  裴行俭有个哥哥叫裴行俨,隋唐时有名的猛将。

  咱们前面说过,明朝人杜撰隋唐演义的时候,就是以裴行俨为原型捏的裴元庆这个猛男,武力爆表,但奈何运气不行。

  而UP主觉得吧,可能是因为老裴家的运气都被他弟弟给吸干了。

  裴仁基和裴行俨谋反的时候,裴行俭在老家刚出生,非常好运的逃过一劫。

  而等裴行俭长大,乱世刚好过去,顺利拿到了大唐户口。

  因为唐是承隋的,所以老裴家父子的谋划对王世充来说是谋反,对唐朝来说那是有功。

  忠烈之后,裴行俭。

  靠着父兄的功劳,裴行俭直接被送入了国子监学习,吃穿用度什么的都被国家包办了。

  裴行俭的上学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并且还抽空练了一手书法,相当出名。

  但毕业之后,就业又成了一个难题,在大唐的整体风气下,裴行俭选择投身军队,想要从基层干起。

  倒霉的是填志愿时候不仔细,最终裴行俭被分配到了左屯卫当仓曹参军,这块地儿隶属匡道府,经典的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仓曹说白就是看仓库的。

  年纪轻轻的裴行俭人都要傻了,但父兄造反噶的早早,也没资格走动关系,只能认命。

  这地儿的老大苏定方觉得挺有意思,居然还有年轻人肯来这里?

  于是扫大街的苏定方,对着看仓库的裴行俭发出了邀请:

  “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就此,裴行俭成了名将之徒。

  这对师徒在匡道府度过了平静的十年,扫扫大街,看看仓库,研究研究兵法,没事儿看看新闻。

  比如太子谋反啦,二凤亲征啦,侯君集被砍头啦,长孙无忌弄权啦等等,属于VIP观众席。

  既能看得过瘾,也不至于血溅到身上。

  后来的事儿咱们也知道,苏定方被李治从观众席薅了下来,为国出征。

  师傅终于起飞,自然也不能忘了好徒弟,很快裴行俭也调任长安县令,仕途起飞在望。

  凡事总有个但是,年轻气盛的裴行俭很快参与到了“废王立武”的朝堂斗争中,并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长孙无忌这边。

  但在李治和武则天看来,你师傅还没说话,你多什么嘴?

  一纸调令下来,裴行俭从长安县令“荣升”西州府长史。

  而借着看仓库十年跟苏定方学的兵法,裴行俭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年,并且干的有声有色,职位也是一升再升,最终成了西域的一把手。

  安西大都护,裴行俭。

  史载,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

  与后来玄宗时的传统一样,这种封疆大吏卸任后需要回京任官,既给中央作为参谋,也是享享清福。

  但这份清福注定与裴行俭无缘。

  大非川之败后不久,吐蕃就将手伸到了西域,意图联合西突厥反唐。

  李治闻讯之后再次陷入左右为难,毕竟路途遥远,用兵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在咨询裴行俭时,这个苏定方的老徒弟给了李治惊喜。

  裴行俭表示,叛乱只手可平,只需要问陛下借一个人。

  李治很好奇,谁能这么大能耐?

  裴行俭答道:波斯王子,萨珊王朝法理继承人,泥涅师。】

  李世民脸上的喜色简直要溢出来:

  “这裴行俭,竟也是将材?”

  同样一脸喜色的苏定方扭头望去:

  “陛下知晓此人?”

  苏定方也历乱世,故而对于裴行俨和裴仁基这对父兄并不陌生,但对其家人还真不太熟悉。

  不需要李世民说话,房玄龄已经代答道:

  “去岁时此子刚满十岁,陛下念在其父有反王世充之功,特命入学修文馆。”

  苏定方顿时大喜,他在长安这些年自然清楚,修文馆用百姓的话说,那可是皇家私塾,寻常百姓难入。

首节上一节273/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