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82节

  ……

  李世民放下笔抚了抚脑袋无奈道:

  “这张翼德,口上功夫不输玄成也。”

  躺枪的魏征当即抗议:

  “臣非含沙射影之人,言陈过失皆为当面所指也。”

  李世民嘴角抽动了一下,一时间不知该评价这两种方式哪个更好。

  摇头将此事暂且揭过,李世民自然还是对那“带明”更感兴趣一点,此刻忍不住问道:

  “这明复建东林书院,既皆为闲散人,又因何成党?”

  房玄龄最近出入国子监次数不少,此时便拱手有条不紊道:

  “这东林八君子,初或为好意,然讲学传道之态与那后汉之名士几似也。”

  这倒是让李世民顿时醒悟过来,后世评价后汉的名士时所说的名、财、权如何顺序相生的言论,也从他脑海中浮现出来,而且他旋即便想起来这明朝另一个不同:

  “且这带明,纸价愈贱也……”

  无论从后辈此前所说的布衣入仕比例,还是那明之天工开物多法,亦或是那小说之极兴,都让李世民隐隐猜测:

  或许明朝之学问大家,其民间威望远胜后汉之时。

  只是不知这明朝是何等模样?李世民隐隐开始好奇了起来。

  【南北地区差异所带来的经济差异从而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平等,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同时咱们在学校里时老师也说过,实现公平正义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现代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而实现公平正义的其中一个手段,自然就是现在惠及了我们所有人的义务教育制度。

  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宋徽宗时期的官学在规模程度上处于封建时代的一个巅峰,有了那么一点义务角度的味道,但终归并不是。

  即便是最为完善的北宋官学,最多也不过是给学生补助,而不是像我们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

  除此之外,如今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基础性也是封建时代远远没法跟我们相比的。

  这片土地上几千年以来,立法要求所有适龄人必须入学接受教育,独此当下。

  目前的义务教育当然并不完美,但它划出的那条起跑线,绝对是五千年以来,相对最为公平的一条。

  漫谈至此,咱们本期便也正式结束了。

  那么下一期,依然还是跟随UP主的视角,咱们一起回顾两宋几位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

  《两宋风流:江山作纸,铁脊为笔,蘸年华作墨,书平生义愤》

  感谢观众姥爷们观看支持。

  那么,咱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赵匡胤心中惊叹了一番,但心下还是知晓正事要紧。

  想要回首让赵普去拿一拿,看到的便是这位宰辅仰着头,双眼闪动着毫不掩饰的渴望与激动。

  赵匡胤知道这自是因为后世那义务教育。

  事实上前面说到徽宗的崇宁兴学时,赵匡胤也在心里猜过何谓义务教育。

  但没想到的是,后世竟会以律法要求稚童读书。

  这般景象,恐怕那些上古先贤都难以想象华夏会有这么一日吧?

  但浸淫战阵的本能也提醒着他,以宋如今之现状,此等圣人之政看看就行了。

  宋徽宗之学政不过仅有其皮毛,还需三次兴学循序渐进,且于民索财无度方成,并且最终亦还是失败了。

  若如今宋初想要与其如出一辙,无异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于是赵匡胤干脆默默起身也不打扰赵普,轻脚走到这殿内一旁。

  那边颇有眼力劲的小黄门赶忙又添上了几笔,随后恭敬将画作呈了上去。

  赵匡胤自己欣赏了一番,随后点点头返回石桌处想要依此前之法奉上。

  只是没想到也才离开片刻,那光幕上便已绽了许多文字,赵普亦是站在石桌前学他此前以指为笔在上书写。

  〖诸葛亮:如此圣王之政,雄哉矣,伟哉也!

  李世民:朕见与武侯同!

  张飞:俺也一样。

  赵普:倾毕生之力,若能求成其之一二,则夕死,亦可矣。

  长孙无忌:后辈岂非梦言?若死一人则能成一二,吾赴死又有何怨哉?

  法正:若欲成其事,当不惜力不惜财不惜命,残己身乃必抱之念。

  赵普:本以为长孙公乃王莽司马懿之流必有高见,结果竟乃断章取义之辈,此时我官家大军将渡江平江南,岂非治学政之契机乎?

  长孙无忌:汝骂乃世祖耶?

  赵普:王莽司马懿之语,非我所言,乃许敬宗之评也。〗

  赵匡胤擦了把汗将眼看愈战愈勇的赵普拉离了石桌。

  对这个老臣什么性子他可再清楚不过,真真唯恐天下不乱也。

  好言安抚了其两句,随后赵匡胤将手中的画作放在石桌上,心中默念之后眼看其骤然消失,才放下心来。

  眼看着光幕上那唐朝诸人暂时沉默,赵匡胤想了想该是主动写道:

  〖赵匡胤:吾欲北伐,武侯可有领兵之法教我?

  李世民:武侯之法岂可轻授?朕月前方灭吐谷浑,将佐军利器教汝,足平契丹也。

  李世民:汝可知盛唐神威炮?〗

第523章 头风是传统

  汉长安。

  张飞看了看光幕,随后选择将手上的纸条默默捻碎。

  方才那宋皇赵大求领军之法,张飞一琢磨:

  二哥守荆州,子龙临江东,兄长忙内政,军师搞工学。

  就连马孟起这半年来亦是闲居长安周转于各处。

  那,若论领兵之法,若说开边心得,此时厅中,舍俺其谁?

  结果张飞自己还在考虑如何总结从益州到长安这一路北伐之要领呢,便看到光幕上飘过去的文字:

  〖李世民:汝可知盛唐神威炮?〗

  此言之后,光幕上闪动着的唐臣名字便多了起来,几乎皆乃此前后世说初唐史曾涉及过的名字。

  冠名李靖者,从容叙述唐炮如何令吐谷浑骑兵战力全无,最终毕其功于一役,擒其可汗得青海之土,中间还有名为裴行俭的补充。

  冠名阎立德者,则是简述了唐炮的简单原理,并称其中最秘者当属火药配比,毫厘之差便能致使声威相差数倍。

  于是张飞只能默默将方才兴致勃勃所写的领兵之法悄悄揉碎。

  唐之诸臣说的简略,但也足够让张飞神往了,于是顺理成章将目光看向了孔明:

  “军师可有天威……”

  或是嫌其名头不足,张飞略微琢磨了一下道:

  “可有大汉天威将军炮?”

  孔明一时啼笑皆非,一边看着光幕上那李靖和阎立德所言,一边执笔写字,一边还有余裕劝说张飞:

  “翼德长那唐皇数百岁,何必争此虚名也?”

  简单一句话便让张飞心中的好胜心暂时熄灭,但还是难免对那火炮相当向往,故而还是追问道:

  “何时能见军师所造之炮?”

  毕竟按那李靖所说,此物于战场上的声威着实骇人也,张飞很想亲自领这么一门对那曹贼试试其威。

  庞统不知晓张飞心中所想,出声解释道:

  “等火炮堪用,自可召军卒训练,并于军中开辟神炮营。”

  张飞闻言顿时喜上眉梢:

  “以军师之智必指日可待,俺愿学炮也!”

  旁边的马超咧咧嘴,心里打算等散场后须私下问问玄德公。

  安抚好张飞之后,庞统心中倒是一叹。

  事实上从开始试制炮之后,便可称困难重重。

  铁炮难铸易炸,铜炮质软价贵,皆非铸炮良材,孔明称恐怕须试那“合金”之法,目前还未试出来合适的炮身配方。

  这些问题那唐朝也都有遇到,比如庞统看的清楚,方才这李靖军神述说火炮在吐谷浑交战时,有近两成炮还未燃射便已废,随后交战中射的愈久废的便愈多。

  从火炮入场到吐谷浑贼酋落马被擒,不过射了五轮,拉至青海的火炮便已碎了十之七八,难堪再战。

  因而庞统觉得,若欲速成这火炮之研究,或需……

  还不待他想完,便见孔明已经将纸条写就,随后学着此前主公那般将纸条团起,直接屈指弹入光幕中:

  〖诸葛亮:阎将作既已作铁箍木炮,何不试以铁箍铜炮身,层叠两层以求威力更胜也?

  李世民:武侯之识通贯今古,岂虚言哉?!

  阎立德:以铁箍铜,复包铜皮,再行箍铁,以他物填充其隙?

  诸葛亮:阎将作无愧后世之赞叹,果乃工学贤才也,至于那火药难携之法,吾亦有猜测之法。

  ……〗

  甘露殿中。

  眼看着光幕上诸葛武侯称等三个月之后自己的好消息,阎立德也是真心实意赞道:

  “诸葛武侯无愧千古奇才之名,果有令人醍醐灌顶之见!”

  听闻阎立德如此说,站在一旁的李世民脸上顿时浮现一丝与有荣焉的骄傲之色:

  “然也!”

  阎立德赞同的猛点头,随后解释道:

  “青海之役,除开炮身不坚外,士卒多称填药难也。”

  “火炮中药粉填者寡则炮声无力,填者益又反倒难燃也。”

  “五雷署皆以为,当根据炮身大小计算药粉用量,列入炮营典法。”

  “武侯则称,火药难燃非因填药丰益,乃是因火药粉之间无间隙也。”

首节上一节482/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