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34节

  “太原定则河北平,幽州定则幽燕安,燕京之设乃经略北方之必然也。”

  于是赵匡胤满意点点头。

  ……

  刘备暂且将心中对那李二凤的担忧放下,转而难得一叹:

  “弃疾……去病,宋人倒是难得追忆冠军侯。”

  “犹记北宋时那文人尚称,将万兵复幽燕,逐漠北献太庙,其荣亦不及状元登第。”

  “此时山河残破反倒……”

  刘备摇摇头不再说下去。

  但其中意思在场几人倒也明白,那北宋狂士苏轼以文诬长平侯卫大将军雅宜舔痔之事几人可尚且记得清楚呢。

  因此要说对这宋有多少好感,那必然是假话。

  但此时眼看着这南宋的时局:

  天子卖国,忠臣凉血,割图求安弃子民,样样皆可谓国耻。

  这岳飞,本有机会成为那北地汉儿所翘首而盼的冠军侯的。

  此等魔幻之景也反倒让几人心绪复杂,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轻叹一声,鲁肃从另一个角度换了个话题:

  “这金帝竟还会作诗?“

  刘备思考了一下,回想起后世对这金国的寥寥数言,也顺理成章猜测道:

  “那这金帝想来应是属意欲去胡存汉的一方?“

  “兵败而使这金国内乱反复?”

  所知太少完全猜测不出什么,不过孔明也从兵力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若这六十万大军属实……则这般南伐,要么功成,要么身亡。”

  【在《谥法》当中,对炀的解释是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好大殆政。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身为炀帝你可以无能,但你不能没活儿。

  好色如命,损公肥私,眼高手低等等基本上是几个炀帝的通病。

  但在此基础上不得不承认的是,几个炀帝的文采也基本都还可以。

  比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就是由陈炀帝陈后主写的,后来唐朝大诗人杜牧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广神也自不用多说,“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都是隋炀帝写的诗句,现代研究隋朝诗歌的也一般认为杨广是当时的代表性诗人,诗风丽而不艳清新自然,有魏武遗风。

  完颜亮也差不多,这位金帝登基之前就有写“大炳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其风格也算可见一斑。

  而下定决心南征赵构的时候,他写的是“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单论眼界高度简直把完颜构按在地上摩擦,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的。

  另外完颜亮活着的时候有写《百字令.雪》传世,单论咏雪这个命题上来说,夸赞一句横压两宋并不过分,即便是南边的文人也赞叹他“一吟一咏,冠绝当时”,可见其才华。

  但前面也说了,眼高手低是炀帝的通病,隋炀帝死后二凤曾锐评过,结尾的定论是“为天下笑”,对广神的水平评价已可见一斑。

  完颜亮也差不太多,如今我们说起来这个金国皇帝时,总会有人戏称其为“抗金奇侠”,并冠以赵亮之名。

  之所以起这个诨号的原因倒也简单,因为完颜亮本身就是通过弑君篡位登基的,而且你想一个能被谥炀的,会是什么善男信女?

  完颜亮上位之后大肆清洗异己,并对那些能够威胁到皇位的都毫不犹豫亮出了屠刀。

  主导灭宋的金世宗被赵亮杀的绝户,领军灭宋的金兀术的后人也被完颜亮尽诛。

  除此之外,完颜秉德、完颜宗翰、特里、里等一干开金国并参与了灭北宋的元勋重臣的后人全被赵亮杀了个干净,可以说单论灭杀金国权贵的数量,岳元帅都要自愧弗如。

  另外,完颜亮主导的金国国策也相当激进,咱们上一期结尾时说过金国早期借助当时温暖的气候是对黑土地有过开发的,但最终废弃。

  而变更这个金国国策的关键人物就是完颜亮,这位野心勃勃的金国皇帝决心要同文同轨干一波大的。

  故而面对金国内部不配合的女真勋贵,完颜亮相当干脆的命人毁掉了金国立身的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南),将金国政权强行南迁,定中都燕京、南京汴梁,在金国内部引起了相当大的动荡。

  也是因此,完颜亮强行南征其成功几率之渺茫可见一斑。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辛弃疾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宝刃初试。】

  “赵亮?完颜构?”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这两人完全颠倒的姓氏,再想想两人的行事,也不由得叹服:

  “可称绝矣。“

  随即李世民也默读了一遍那完颜亮所作的辞赋,也不得不承认道:

  “这赵亮倒是个有才华的。“

  但随即就摇头:

  “但无用。”

  如今坐在御座上,对为人主需要哪些素质,李世民是分得清的,无论是书法还是文赋终归不过是陶冶情操的小道之技而已。

  杜如晦倒是觉得此时基本已经可以猜测出来这完颜构的南征结果了:

  “金人大军南下,河北义军遂起。”

  “内外交困贼虏遂败,使弃疾成名?”

第591章 青兕剑客

  “这完颜亮不是欺负人?”

  “那南宋都退到大舅哥的江东去了,何曾见过俺燕山之雪?”

  张飞仗义执言,旋即视线扫到对面落座的鲁肃,便也忙不迭强调道:

  “鲁军师勿忧,俺不是说你。”

  鲁肃神色微妙的点点头,说实话他刚才确实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但此时翼德这么一强调,他却真的想要北上看看那燕山大雪与关中飞雪有何区别了。

  刘备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仔细琢磨了一下这金宋两帝都无好感:

  “北者奴民,南者役民,皆一丘之貉也。”

  由此刘备愈发明了后世的那“帝王的上下限”之说。

  毕竟对刘备和孔明来说,如今一说起来昏君,也就叹息一下卖官的灵帝,嘴两句开党锢之祸的桓帝。

  再往前呢?授柄后族的顺帝?交乱嫡统的安帝?未必算得上明君,但说是昏君也未免太过。

  因此不管是后世那炀帝的穷奢极欲,还是唐帝的频频出逃,亦或是那宋帝的卖天下求富贵,再不然是这金帝的弑上奴下。

  如此种种,皆是刘备与孔明所难以想象的。

  而且在刘备看来,这类君主一个个皆有刚愎自用之相。

  就如这赵亮,上弑其君,内毁宗祀,下劳其民,不知体恤民意,不知纳贤才为己用,一个个好似觉得坐上御座便能理所当然号令天下一般。

  却不学学那李二凤反省一下天子威权出于何处。

  对主公之说,孔明赞同的点点头,张飞则是直抒胸臆:

  “大哥,俺想念阿斗了……”

  诸葛军师的家小因为要修学的关系,故而此前迁至长安。

  当时张飞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让妻子同行,而是打算等东定豫州之后再去接妻子,其中考虑也很简单:

  张苞在江陵距抗曹前线更近,所得历练也更多,而且因从光幕得知的张苞早亡之命途,张飞还特意写信请求吴普樊阿两位大医就近照看一下儿子,因此也更不好走动。

  也是因此,阿斗从成都至长安后便经常被张飞带着去城外锻炼武艺,去田间学习农桑,近半年来叔侄之间也愈发要好。

  闻听三弟这么说,刘备也温声道:

  “等再过半月这洛阳初具模样,吾便将阿斗接来。”

  “若要晓民生知疾苦,此地正宜。”

  “且能与乡里同力修洛阳旧都,必受益匪浅。”

  ……

  赵匡胤瞧着这金国这宋国也是头痛极了,真心实意道:

  “你这狗骨秃儿若是能学俺用兵三分能耐,何至于被后世赖于你开了坏头?”

  空炅法师现在心里也好生委屈,但脸上还在隐隐作痛不敢辩驳,也只得低声咕哝道:

  “那几个臭毛鼠唤俺一声祖君都嫌少,如何就做了这般硬主张?”

  只是即便再小声在这殿里也显得分外清楚。

  偷偷斜视的赵普便看到官家的脸上多了些咬牙切齿的神色:

  “果真是老粉嘴里能吐出来的蹇味儿,高梁河那驴车奔逃如何成了硬主张?”

  “想俺领军入行伍时年不过二十,历战二十余年就未曾闻听过令将士连连死战而不赏赐者。”

  “这荫补入仕的清闲官儿,竟以为那些拼命的袍泽乃汝家奴乎?”

  “且就算是家奴也需赏两串钱免得做事不力吧?!”

  “你那驴车且逍遥,可怜俺德昭给你整兵却……罢了!法师你明日且辟谷便是!”

  赵光义张了张嘴想要提醒兄长辟谷乃是道家的法门,但眼看兄长那凶恶的神色缓了缓还是作罢。

  而是仰起头去想看看那辛弃疾又能如何?

  【绍兴三十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太平静的年份。

  这一年赵构被完颜亮一再打脸,最终不情不愿的相信了金国要撕毁和约把他逮回去看耍猴的无情现实,如果不是当时的宰相力劝,完颜构这厮差点又要溜到海上去避难,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欲散百官,浮海避敌”。

  这一年完颜亮意气风发,自领三十二总管兵,又是写诗明志,又是著文夸耀,“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远近大震”。

  这一年完颜雍迫不及待,从兄完颜亮南下之后,完颜雍就在女真勋贵的支持下跑到了东京(今辽宁辽阳)宣布登基,并下诏废黜完颜亮。

  这一年的辛弃疾眼见金国的兵马要么北上要么南下,根本没人管他们,于是也干脆不再犹豫,正式召义军反金。

  靠着早年的名声以及家中留下的余财,辛弃疾很快拉起来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

  但没想到当时有人比他还猛,一个名为耿京的义士早早打出了反金的大旗,并在地方取得了几次胜利,一时间从者近十万,当时的耿京迅速成为了山东义军事实上的头领。

  对辛弃疾来说,亲眼见到揭竿而起登高一呼之后,反金者云集,祖父期待的大业似乎唾手可得就能够完成,他无疑是欣喜的,于是干脆带着自己两千余人去投了耿京。

  耿京听人说过辛弃疾赴燕京赶考的事情,觉得小辛是难得的文职人员,于是顺理成章给辛弃疾分了掌书记的职责,负责管理军印以及义军之间来往的书信。

  但义军向来鱼龙混杂,永远不乏投机的小人。

  辛弃疾在最初召起两千的义军时,眼见一个名为义端的和尚有勇武,于是便多有亲近引为朋友。

  可惜义端是个投机小人,连夜盗走辛弃疾掌管的印信就想要去找金军邀功。

  失印信是重罪,面对打算斩了他的耿京,辛弃疾也不畏惧,只说给自己三天时间,则必然给个满意的答复。

首节上一节534/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