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何其不易也!”
张飞摸了摸脑壳子:?
孔明鲁肃也都是亲自躬耕过的,因此也皆很快理解了后世所说。
“这粪霸,于城内不过是蟊贼罢了,但却能横行乡里。”
“吏治愈进,则蟊贼豪强愈退,则生民更安。”
“独夸京师繁华,而不见乡野如粪霸之积弊,称其为管理漏洞,恰如其分。”
鲁肃低声道:
“这能延续千年之霸,无异于管窥天或蠡测海之所见。”
“吾等未闻之处,恐怕还有柴霸、山霸、路霸等诸如此类。”
孔明与刘备点点头,将此事记在心里。
对他们来说,益州汉中关中皆是领军打下来的,各地百姓皆亲眼见过军容之强盛,不少百姓儿孙甚至还在玄德公的军中,如今方才平定二三年,自没有这等蟊贼落脚之处。
但再过三五年,再过一二十年呢?
孔明觉得,防患于未然,亦是吏治管理之要务。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
金帝赵亮给南宋尽忠,宋帝完颜构给金国尽孝。
那当时就没有一个能算正常人的皇帝吗?
当然有!不过说起来这个跟完颜构同时代的君王,咱们视角不妨先往回转一点。】
李世民挺直了脊背。
不知为何,他隐隐觉得后辈接下来所说恐怕与唐脱不开关系。
而再眼看着光幕上那东亚地图开始急速变幻:
七零八落的小国重归一体变成一个衰弱的帝国。
衰弱的帝国疆域开始重新扩张。
旋即,李世民看着右上角那不断缩小回溯的数字,就隐隐明白发生了什么。
而最终时间定格在682年。
【我们此前在谈初唐名将篇时,用于结尾的名将是抱憾病死的裴行俭。
公元682年,西突厥十姓伪可汗阿史那车薄举兵反叛,意欲复突厥汗国。
高宗唐高宗下令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总揽平叛之职,但最终大军未发而裴行俭病逝。
适逢当时高宗病情反复,于是平叛之事悬而未决,最终驻守庭州(今乌鲁木齐东北方向一百公里处)的王方翼领兵悍然出击,驰援弓月城。
王方翼此前就是裴行俭的老搭档,此前最出名的功绩是在西域盖了一座城,名字叫碎叶城,嗯,就是据称是李白出生地的那个碎叶城。
但王方翼自己也很难意识到,他这一行给世界历史造成了多大的改变。
驰援弓月城之后王方翼大胜,见势不妙的阿史那车薄西逃,双方最终在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对峙。
热海地处中亚,这里西突厥地地道道的根据地,周围的游牧部落两百年来与西突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靠着祖先余荫,阿史那车薄很快从周边纠集起十万之众。
而在王方翼追击到此第一次破阵未成之后,阿史那车薄开始尝试利用他“黄金家族”的姓氏来策反王方翼麾下的突厥人。
这种行为不怎么成功,王方翼联合麾下的突厥人将计就计,最终成功突袭了阿史那车薄的王帐,大破突厥联军,并最终一路追击到楚河,眼见时间开始进入冬季河水结冰,王方翼选择撤退。
此战造成了相当深远的影响,首先是阿史那车薄落败无异于当今教皇在梵蒂冈被人痛殴,威信全失,再也不能号令突厥部落,突厥汗国就此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效忠于王方翼的突厥人将军炽俟弘福升职游击将军,并一路升职,最终官至大将军嘉上柱国,随后他借助自身影响力整合了忠于唐朝的突厥部落,三姓葛逻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元朝都是西域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逃过王方翼追杀的突厥叛军越过楚河,在一个名为乌鹘的头领的带领下向西流浪,当时恰逢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爆发穆坎纳起义,这支突厥人顺势加入。
虽然很快落败,但也使这支败军成功穿越了阿拔斯王朝疆域,进入了花剌子模地区,在和当地民族通婚后,这支突厥人建立了乌古斯叶护国,自称乌古斯人。
十世纪中期,隶属于乌古斯叶护国四大部落的塞尔柱克部落在领袖的带领下独立。
从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起,独立的塞尔柱突厥先后征服波斯全境、进军巴格达、反身控制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并在随后的战争中由苏丹阿尔斯兰带领正面击败了拜占庭帝国并俘获其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至此塞尔柱帝国达到极盛。
但突厥塞尔柱帝国的好运并不长久,五十年后,东亚怪物房的淘汰者加入了中亚战场。】
第603章 耶律约翰
李世民此前那惫懒的神色已经消失不见。
他的预感果然没错,但和想象的又不太一样。
一支靠着天时侥幸逃脱追杀的突厥残部,经过三四百年的休养生息,竟接连击败了那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虽然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想想一支残部搅风搅雨威震中亚,反倒是将这支突厥送过去的大唐声名不显,李世民还是微妙的感觉到了一点不爽。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旋即问身边老友:
“依此所说,阿史那氏至此衰颓?”
房玄龄仔细将抄录的内容又看了两遍,随即点点头。
他们两人对那阿拔斯拜占庭等兴趣不大,毕竟距离实在是太远,勿说这异常难走的陆路了,单单那借季风行船之法,往返便需一年多。
这等距离之下再多想法也是妄谈,远交近攻之理最为恰当。
能重者,大约也就唯有后辈所说的“文化交流”了。
不过想到此,杜如晦忽地想起来王玄策,不知这年轻人此时安危如何?
魏征道出来了此时甘露殿内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若阿史那氏能从此拔除,绝可称幸事也,这王方翼亦可当得上将星之称。”
从前隋起,中原与突厥的战争就没停下来过。
陛下引渭水约为耻,想那前隋被后世冠以广神之谓的炀帝亦有被困雁门关三十二日之耻。
隋唐二朝与突厥的关系,和汉匈之间虽不似亦不远矣,故而对突厥也相当了解。
虽不知那梵蒂冈是何物,但阿史那氏却实实在在的是突厥大可汗之姓氏。
从隋文帝起中原有识之士就想过无数方法在阿史那氏身上做文章,以求制约突厥。
结果没想到,最终解决此事的竟是这王方翼诉诸武力破之。
而后世描绘出的关系图谱也让甘露殿众人很感兴趣:
若是那王方翼当时追上将这乌鹘所领的残部尽破,那中亚又该是何等光景?
李世民站在阎立本身后,眼看着这位如今愈发受器重的宫廷画师快准稳的将那后世中亚局势图给绘了出来,旋即就想起来后世此前说过的莫名称呼:
“东亚怪物房又是何意?”
……
“汉逐月氏,西行立贵霜帝国。”
“唐亡突厥,西行建这塞尔柱。”
刘备饶有兴趣的琢磨了一下那怪物房之称,顿时也觉得啼笑皆非。
但最为显眼的还是那相同的庙号:
“同为高宗,这唐高宗虽亦有缺,但所作所为胜这宋高宗何止千辈?”
“大哥何必动怒?”
张飞一边劝说一边脸上也有几分不以为然之色:
“后世都说了,为帝者搏上限寥寥无几,多半皆竞相突破为人底限。”
说是这样说,但亲眼看着光幕地图上那中亚纷乱的众国,眼看着那塞尔柱毕五十载之功败强敌开万乘之国,刘备也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难以自持的拍着张飞的臂膀,指着光幕道:
“等中原事毕,何妨往此处一行,扬汉歌?”
张飞自是兴奋异常,当场就想写个军令状之类的让大哥签字。
鲁肃则是饶有兴趣的与孔明研究其中细节:
“这塞尔柱之帝君,称苏丹而不称汗?”
称谓这个简单的东西后世必不可能弄错,那其中深意就很是耐人寻味了。
孔明琢磨了一下,眯起双眼道:
“这塞尔柱,于阿拉伯之国是控制,于拜占庭是击败,而拜占庭之帝君亦称皇帝。”
“恐怕……这塞尔柱突厥亦受阿拉伯影响深矣,皆遵……”
努力在脑海中回想,于是后世曾经说阿拉伯崛起时所提过的一个词映入他的脑海:
“伊斯兰?”
鲁肃回想了一下摇摇头:
“所记太少,且看这辽帝如何扬威中亚便是。”
算算时间,后世所说的东亚怪物房淘汰者是谁自不言而喻。
【1076年,塞尔柱帝国攻克耶路撒冷。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发动圣战,次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启,在夺取巴勒斯坦地区后设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
等到了1145年,属于四个十字军国家之一的埃泽萨被攻灭,叙利亚贾巴拉城的主教于格跑去罗马求援,想请当时的教皇尤金三世再次组织圣战东征。
主教于格除了渲染穆斯林的威胁之外,现场给教皇讲(xia)述(bian)了一个祭司王约翰的故事,来激起对教皇对十字军东征的信心。
当时的巴伐利亚主教奥托在场,将这个祭司王约翰的事迹录入了他的《编年史》当中。
故事比较简单,根据于格口述,多年前在越过亚美尼亚和波斯的极东之地,有一个叫约翰的君主,既是祭司也是国王,是个虔诚的聂斯脱里派基督徒,在与波斯人和米底人的战争中战无不胜,被尊称祭司王约翰。
这位祭司王约翰本来想要为了教会一直进军耶路撒冷,但因为缺少渡船没办法越过底格里斯河最终无奈班师,据说这位的祭司王约翰是《马太福音》当中记载的东方三贤者的子孙,他们祖祖辈辈统治东方,荣耀崇高财富惊人,世世代代皆心向耶路撒冷。
这个故事在于格讲述之后,西方世界坚信了五百年,并不断有航海家出海想要寻找祭司王约翰,甚至教皇还给祭司王约翰写过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希望他能领军西征干爆异教徒。
这封信自然是石沉大海,毕竟咱们身处东方的都不知道这个祭司王约翰在哪儿。
而事实上,这个故事是于格在当时听闻了异端塞尔柱帝国在被东方的一个国家无情殴打而现场加工出来的。
故事的原型人物就是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
1120年宋金双方议定海上之盟联手灭辽,两年后金军南下,天祚帝一心想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于是不想当亡国奴的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两百骑奔逃西域。
养兵八年之后,耶律大石正式开启西征,并自立为帝,称“菊儿汗”,汉号“天皇帝”。
随着势力的不断西扩,在岳飞含冤而死的1141年,耶律大石也与西征路上遇到的塞尔柱帝国会战于卡特万草原。
根据现代考证,当时耶律大石算上后勤人员也不过七万余人,这已经是他经营十年的全部家当了。
塞尔柱帝国当时出动了至少十万人,这还是不算后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