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承乾来说,今日所受到的冲击着实有点多。
虽然还有许多看不懂,但阿娘对他的感情、阿耶和阿娘的感情,他都是看的明白的。
而阿娘的早逝,弟弟被后世称呼为唐皇帝、阿耶不愿详说他之事等等,也一点点冲击着他的内心。
但直至此时,亲眼看着一条壮阔的大河纵贯南北,再眼看着这条大河的图景逐渐发黄,最终河水消失,千万民夫在劳作开凿河床,他忽然也觉得此前纠结之事也不太重要了。
这一刻他忽然就记起了阿耶常常说的那句话:
“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毕竟与他还算沾亲带故的杨广不就是被这条大河给掀翻的么?
拍拍儿子肩膀,李世民很是欣慰:
“记得便好。”
“所以,阿耶让儿臣离京,也是为了让儿臣见见这天下之水?”
这一次,李世民沉默良久,久到了李承乾都怀疑阿耶是不是没听到他的疑问。
“承乾,吾等置身此世,犹如置身于永不停歇之疆场。”
声音带了点沙哑之色,并少见的有一点飘忽感,李承乾眼看着阿耶举起手指着那副世界地图:
“山、海、江、湖、漠皆为疆场之依托,但时愈久则这些依托愈不可作凭借。”
“到了那时,国与国,族与族,甚至那些惑人的宗教,都将贴身厮杀,再无转圜余地。”
“你须记得,帝为将帅民为卒,为将者须爱卒惜卒,但绝不可不用卒,且为将者须身先士卒。”
李承乾不甚明了,但还是躬身道:
“儿臣谨记。”
李世民点点头:“须牢记在心,定不可忘,等汝游河北回来,朕在与你说何谓武侯所说的窗口期。”
看着儿子懵懵懂懂点点头,李世民却悄然叹口气。
方才看着这京杭大运河之概览,他却忽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天子之剑,也忽然对那窗口期之说有了多的想法。
李靖征伐吐谷浑所带回来的伏允可汗,据内侍这近一年来的暗中观察,应当是真的疯了。
作为一个深谙战争的帝王,李世民与李靖深入聊过,皆认为以火药征灭吐谷浑与用轻骑袭而胜之的意义,完全不同。
毕竟骏马可以驯养,骑士可以培养,快刀可以购买,钱财可以劫掠。
但如今呢,火药配比需通丹术晓矿物,火炮浇筑需大匠有大作坊,而这两项军工的细处从矿山开采到算学培养以及炮身金铁混种占比等等,所需投入都不能说是吐谷浑没法负担,甚至可以说其根本没法理解。
而等珠崖那边船队建成,水泥之配制再有进展和富余,那日后吐谷浑将永无翻身机会,以小见大,世界之争莫不如此。
以农养民,以民求学,以学致用,复以用而泽农事、强战兵、守地利,最终就会如眼下之贞观一般,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等窗口期一过,这等强弱之别就再难颠倒。
而想想后世这等百国千族同竞之疆场,李世民便由衷的心驰神往。
华盖殿中,被马皇后暂且降服的朱元璋略有不解:
“这网庙是何意?隋炀帝因何能列入?”
之前参观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时,在馆藏里见过一幅《开河记》比较震撼,但可惜网上没找到原图。
另外这一期会直接把元朝聊完,然后下一期就可以开新卷了。
第727章 马可波罗
“这网庙既然有了炀帝,但就必与重八无关。”
马皇后做了简单的合理推测,旋即就不再理会,只是看着光幕上那幅名为《开河记》的图画赞叹:
“这画的真好。”
朱元璋不说话,不过眼看着被画在纸上的栩栩如生的劳作百姓,忽然起了另一个心思:
“下个月便是新年,不如干脆召老二老三回来同贺。”
“尔后…寻善画之人,将咱一家团圆之景都绘入一图之上。”
“这样日后若是儿子们都离了京师去镇守大明社稷,咱在京师想起来也算有个念想。”
这个想法倒也算不上空穴来风,全因为方才听着这少年郎说的那些他不愿经历的不幸事,明天子方才忽然惊醒:
他不仅仅将儿子也能精力充沛的处理政务当成了理所当然,还将眼下的家庭和睦妻子安康当成了理所当然。
马皇后闻言顿时有些意动,但还是略有一点犹疑:
“可西安太原说不得政务繁忙……”
明天子大手一挥:
“眼下胡元蜷缩北地惶惶不可终日,西安太原皆非要冲,他们有何好忙的?”
“快马加鞭顺河而下,最快十余日便能至应天府,赶上除夕宴没问题,等过了上元节再返西安太原便是。”
既然都这么说了,马皇后便也欢欢喜喜答应了下来。
后世说她猝亡,夫君说要为她改命,这些话对马皇后自己来说感触并不大。
幼时家道中落,少时知义军事,及笄后许意中人,后随之转战南北,最终母仪天下。
所历所得俱已无憾,要说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便是身旁这放在千百年历史上依旧是数得着的英雄的夫君。
她也不知原本的厄运能否成功避开,但眼下好好好好陪伴夫君儿子,这个总应当是没错的。
朱标暂时没惦记那么多,这个聪慧的太子只是看着光幕上那对劳作的百姓赞誉有加的态度,隐隐觉得恐怕这后世对自家老爹的有些行为多半也并不怎么赞许。
【京杭大运河确实促进了江南的进一步繁荣,而这繁华之名通过海贸传播到了海路之上,并最终从客观上来说,促进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发表。
一般来说,大部分史学家也将公元1300年前后发表的《马可波罗游记》看作是欧洲开始正式认识中国的事件节点。
从这本游记当中推测,马可波罗大约诞生于1254年,即宋理宗的末期,于1275年前后和父亲叔叔一起到达了中国,后来大约十六年后,当时忽必烈的女儿阔阔真要去伊尔汗国完婚,船队就顺道把马可波罗捎上送回了威尼斯。
但马可波罗回去没几年就倒霉的遇到了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械斗,本人更是被直接抓住扔进了大牢。
蹲大牢的日子很是无聊,唯一的娱乐就是囚犯们互相讲述过往经历给解闷逗趣,而马可波罗的讲述引得同一个号子的意大利商人鲁斯蒂谦大加赞赏,认为这个故事能火,能挣大钱!
于是在老鲁的鼓动下,老马口述老鲁执笔,涉及了了中东、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十来个地区国家风土人情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此成书。
书中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虽多,但中国毫无疑问占据了最重要的篇幅,全书四卷,其中两卷的主题都是中国和忽必烈,占据了一半的篇幅。
但我们上面所述的全是来自于马可波罗游记当中记载的推测,实际上马可波罗自己究竟有没有到达中国,实际上至今还是个悬案。
一方面,老马对中国的某些内容叙述非常详尽,比如货币、制盐、税制、司法等。
而其中的苏杭篇章更是不吝言语赞叹西湖之景,从亭台楼榭到城市运作,从贸易流程到苏杭名胜,叙述详尽到杭州有多少个桥梁有多少个广场,以上这些记录比《元史》还要更加详细。
但另一方面,老马也用相当长的篇幅介绍忽必烈如何喜欢他,对他赐钱赐官赐仆人,按理来说这么受宠的一个色目人必然会在史册当中留下记录,但无论是《元史》还是当时的民间野史,从来没有提过有马可波罗这么个人“简在帝心”的人物。
最不合理的则是老马自称在中国生活了十六年,但在民生方面比如茶文化、筷子、道教、汉字、教育制度、缠足等等,以及当时已经横亘在中华大地上一千多年的长城,都没有在游记当中留下只言片语。
所以我们在往期曾经聊过一个说法,就是有学者认为老马可能只是进行了一次远航旅行,中国的种种事都是从当时的元朝水手那里听来的,毕竟对本土人来说,司空见惯的民生相关确实没有介绍的必要。
但如今回过头来看,老马到底有没有亲身到过中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确实发挥了堪称推动时代的作用。
在老马游记发表之后大约二十年,另一位东游的意大利商人鄂多立克也同样发表了《游记》。
两本游记的共同点就是对当时中国之繁华极尽溢美之辞,几近神话之国,这引得当时的欧洲人一部分半信半疑,一部分则心驰神往,而最终寻找富饶中国的接力棒不出意外的,传入了葡萄牙手中。
葡萄牙至今依然存有1428年葡萄牙王子访问威尼斯时购买的两本马可波罗游记,足可见其对葡萄牙航海业的引导作用,而更实际的是葡萄牙留下的其他记录。
1502年葡萄牙绘成了第一张标有赤道线和热带回归线的地图,其上明确标注了通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到达地区是何等富饶,并猜测绝大多数珍宝都是来自于中国。
1504年葡萄牙国王写给天主教国王的信件中,称葡国船队成功了发现“一个瓶子(瓷器)价值百金”的富饶东方。
1508年葡王向船队指挥下达了一个冗长的命令,要求他们查明“秦人”的所有情况,包括其舰队规模、火炮数量、信奉教派、是否是异教徒等等。
随后,1510年葡萄牙用武力抢夺了印度的果阿,宣布此处为葡萄牙领地,并建立了名为“中国人堡垒”的贸易站。
次年葡萄牙舰队占领了马六甲海峡,远东航道被彻底打通。
从这一年开始,葡萄牙人开始络绎不绝的前往东方,前后五十年间,详细介绍东方情况的《中国情况记》《第三十年史》《东方地理志》《中国之路》等著作陆续发表,这些作品成了《马可波罗游记》最好的补充,当时的大明帝国也一步步在葡萄牙人眼中褪去神秘面纱。
读着这些作品的葡萄牙人在南海为所欲为之后,在心中构建出了当时西方对明帝国的初步印象:
富饶,弱小,毫无防备。
并最终引发了东西方的正式碰撞。】
第728章 富饶西方
“这葡国人果真贼寇也!”
对朱元璋来说,眼下这后辈的叙述反倒是坐实了此前他对葡国的猜想。
但更令他上火的还是这葡国人的评价:
“咱大明弱小?可笑!”
“这葡国人知夜郎国乎?”
“且从疆域而比,咱大明不说百倍,至少也胜其十倍!”
明天子这话倒是没说错,单从疆域上来看,即便是在被称作欧洲的地方,那葡萄牙也只存身一隅,与大明的辽阔疆域完全没法比。
华盖殿的左侧,李善长眼见终于谈及西方国也是一副饶有兴趣之色,并有所猜测:
“这葡人评强弱,恐怕是依照舰队多寡而言。”
徐达摸了摸自己的背,即便是隔着衣服也能感觉到此刻背上并无创伤,眼下听得李善长评价,他缓缓吁了一口气低声道:
“葡国人远跨万里,其所过之路途比那蒙古西征更远。”
“国若不修水师舰队,则葡国人便可尽情侵扰而不忧退路,与倭寇之患无异。”
“倭寇?”一旁的李文忠顿时来了精神。
而琢磨之后也很是认可:
“看来若想要安定海波,还是需有强盛水师舰队才行。”
对两位将军来说,这葡国人说的倒也没错,毕竟若无这光幕讲述扭转帝心,大明多半是没有御守东海的打算的,无他,海岸线实在是太长了。
而解决倭寇最直接的办法不要说他们这些个文武大臣,其实陛下也明白得很:
跨海而去,将战火燃烧至倭国之土便是,毕竟倭寇这东西又不是无源之火,其本土被肃平,那自也无力侵扰大明。
但在征倭这件事上,一来其重要性远远低于打击北方和云南的胡元残余,二来因为元朝两征之败因而丧国,难免让人心生惴惴。
故而在对倭寇的策略上,陛下最终采用的是比较保守的对策,否了李文忠的征倭之请。
而眼下这葡国本质上有点类似于一个大号的倭患,而从地图上来看,大明收拾起来身侧的倭国尚且力不从心,更遑论万里之外的葡国了。
这么一想倒是令李文忠愈发焦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说动舅父同意组建大明水师才行!
别的不说,至少得把那至关重要的马六甲海峡守好吧?
不然放任外夷进来,今日挑拨倭国,明日勾连“缅甸”,后日再去侵扰朝鲜,如此一来大明边疆岂有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