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45节

  倒因为厚往薄来的面子工程,让那些番国找到了发财之道。

  欢天喜地过来。

  人数之多、次数之频,让朝廷不堪重负。

  宣宗八年,海禁又严。

  这回不只民,官也禁,还加大了处罚措施。发现就没收船和物资,有知情不报的也得跟着同罪。

  梦里面,大明海禁简直就变本加厉。

  嘉靖年间,甚至连沿海造船厂都下令拆毁。

  而‘倭寇’非但没止住,还愈演愈烈了。

  为何?

  因为沿海土地贫瘠,百姓赖以生存的便是海洋。不许人家下海,就是断人家生计。

  无奈何间,只能铤而走险去走私,甚至加入倭寇咯!

  这也就是为何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戚继光、俞大猷等根本应付不过来。后来隆庆开关,同样的戚继光,却能闲到被派去蓟州戍边。

  俞大猷虽然还在南方,但也没听过什么打倭寇了,只专注处理内乱。

  因那些为了生计成为倭寇的沿海居民只要交税登记,就能合理合法地做生意,当然不用再冒着杀头危险。

  那所谓的‘倭寇’顿时少了大半。

  这个困扰大明许久,一度打到国库空虚的心腹之患,因为隆庆开关开的那个小口子不药而愈。

  而仅仅一个月港,仅仅七十年,就让三亿五千万两白银流入大明。

  更别说火器交流,高产的土豆玉米等了。

  开海好处多多,当然要搞起来!

  只是他这提议刚说出来,就遭到了强烈反对。

  祖制,倭寇,走私等问题都被说了又说。大半臣子就跪了:“恳请皇爷三思。”

  朱祁钰笑:“不瞒众卿家,朕已经四思、五思、六思有余了。是,海禁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沿海居民安全,但也断了他们生计。沿海居民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洋舶为家者,十之有九。”

  对对对。

  一直持开海意见并屡屡上书却不被采纳的闽地官员们激动了:“皇爷明鉴,海禁之策,实弊大于利啊!”

  滔滔不绝一顿讲述间,人家还讲事实、摆道理。

  拿具体数据来作证。

  有宋一朝,就没真正拥有过燕云十六州,是不是大一统王朝都有待商榷。

  今儿给这个送岁币,明儿给那个送岁币。

  南宋时更只剩下半壁江山,何以财政却未见有多匮乏?

  答:海贸。

  正因为海贸给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这才让宋以最小之地占据汇聚大量资财。

  反对派们咬牙切齿,只抓着祖制跟海禁开后必然会随之兴起的盗寇问题大作文章。双方僵持不下,吵到沸反盈天。

  最后压力当然都给到了朱祁钰身上。

  对此,他也是半点不慌。

  只微笑道:“既然爱卿们讨论了这么久也莫衷一是,那这个问题就暂且留一留。马上恩科会试,就以此为题,听听天下学子的声音吧。”

  也正好把这个当成一块试金石,瞧瞧到底有多少人与他意见相同。

  能被他提拔重用,培养成腹心。

  群臣:!!!

  皇爷,臣等只想您帮忙主持个公道,没衡量您还直接扔出把刀子啊。

  提及恩科,大家伙就不由想起南北分卷问题。还有那帝王仿佛随意提起的,官员考核制度。

  顿时什么嘴仗都顾不上打了,只想求皇爷三思。

  就算恩科,就算出题,也别这么难为学子们。满朝文武都争讲不出来个上下,更何况是一些个初出茅庐的学子呢?

  科举一事,关乎国家取仕。

  最是国之根本,万万不能疏忽,更不能随意对待。

  嗯嗯。

  朱祁钰笑眯眯点头,特别听劝的样子。实际上那温柔嗓音里说出来的话,却一点都不温柔:“爱卿们说的是,不过正因为这些举子们将来会跻身朝堂,主政一方,朕才以时政要事来测其才。”

  “连个自己的主见都没有,文章再如何花团锦簇,又有何用?”

  他又不是梦中那个嘉靖,喜欢道教清词。

  谁写的好,就封谁当个宰相。

  他的目标是振兴大明,需要的是一群真正的能臣悍将,还有在天文水利科技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诗词文章那些,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有就有,没有也无伤大雅。

  遇到这么不按套路出牌的皇爷,群臣麻了,参加此次恩科的举子们更麻。尤其是那些已经二度、三度及以上参加会试的。

  

第69章 会试考题,弹性祖制

  为何?

  当然是此届考题与以往大不相同咯!

  尤其是时政。

  去年秋八月,上皇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威风赫赫。结果被以少胜多,几十万精锐尽丧,天子直接北狩,成了敌军手里敲门砖。

  三次宣府,再次大同,出入紫荆关如若无人之境。

  拥圣驾至京城,让御驾亲征差点打出了灭国之战的绝惨结局。好在天赐今上,文韬武略、虚心纳谏、智慧无俦。

  不但打赢了京城保卫战,还计赚瓦剌。

  直接一雪前耻并拓土开疆,让瓦剌彻底消失,直接消灭北方边患。

  确实不世之功。

  但上皇还在呢,直接以此命题都没有什么忌讳么?

  还以土木之变跟宣府大捷两次以少胜多为例,解析何以大明能安然无恙,瓦剌却有灭国之祸。

  光看这题目,就有无数考生的眼睛差点瞪到脱窗。

  说,说好的海禁问题呢?

  他们还为此昼夜不停地查找相关资料,为此不知道找了多少先生斧正,润笔费都花出去好些个。

  结果你临场换题不算,还换这么个敏感的?

  忒不仗义啊!

  得到过提示的考生们心里跟喝了黄连水似的,提笔又放下,放下又提笔。

  简直不知从何答起。

  无边震惊又失落后,有人开启狂捧模式。

  大书特书太后巾帼英雄,群臣铁骨铮铮。今上英明神武,智计百出,才能终于一雪前耻。

  顺利迎回上皇,使昔日扰边之寇仇变成大明新属,有拓土开疆之功。皇爷与杨大将军,哦不,昌平侯爷那场苦肉计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古来临危受命者众,但无人能出皇爷之右!

  彩虹屁放的是华丽又热情。

  可惜,帝王享受不了一点,还颇为不适。倒是那些虽然在大肆批判他,但所言有理有据,笔触激烈又却又未曾罔顾事实的被留了下来。

  当然录取率最高的,还得是那些认认真真分析且言之有物,更有自己独到看法的。

  没错。

  按惯例,这会试该从礼部选出两名监考、加上御史和按察使司官员。把收掌试卷,弥封、誊录、对读跟考场纪律等都负责起来。

  尽量杜绝徇私舞弊,争取做到公平公正。

  可这试题不但考生麻,批卷的也麻啊!完全不知道这卷子出现在会试考场前,他们的老大──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是为什么没宁可撞柱也要阻止的。

  胡:???

  他疯了,他要阻止?

  咳咳。

  皇爷这题虽然出得有些过于剑走偏锋,让人意想不到,但确确实实颇有妙用啊。

  要知道如今朝中个顶个正统旧臣,虽当时迫不得已拥立今上即位。但心里头到底怎么想的,还真都是个未知数。

  今上啊,迫切需要一些完全听命于他,能跟得上他步调的股肱之臣。

  以往胡瞧着这位皇爷好虽好,但未免太重感情。

  真心真意把自己放在代班的位置上。

  纵然上皇跟母后皇太后如此,皇爷也依旧毕恭毕敬,全无二志。让胡一度担忧,生怕他年轻不知道深浅。一腔热血的,还真把皇位又还回去了。

  虽然两个都是宣宗子,前头那个还更名正言顺些。

  但只有今上在位,大明才有重新步入巅峰的机会。

  至于那位?

  呵呵。

  臣不言君过,他一把年纪了,没有别的念想,只盼着看到大明如永乐朝那样威加海外。

  现在皇爷见多了亲哥的不靠谱,熄了把皇位还回去的心不说,还知道给自己培养人手了。胡支持都支持不过来,又怎么会阻止呢!

  至于说这考题过于敏感,考生回答方向也截然相反、五花八门。

  阅卷考官也不知道该如何批阅?

  好办。

  解铃还需系铃人。

  让皇爷亲自来便是,横竖科举取士,取的也都是协助皇爷治理天下的人才。

  由皇爷阅选,再交几名擢选出来的官员按规矩复阅。

  如此,既不违规,也免得皇爷拣选时个人好恶严重,把某些水平不够的也录了进来。

  尽量做到宁缺毋滥。

首节上一节45/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