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若果如皇爷所想,那文武大臣们自然不会再劝阻。 若如大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真弊大于利。只是个一地而已,也便于及时止损。”
横竖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遛遛呗!
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
朱祁钰:!!!
第77章 能让敌国赞叹的,果然不是简单角儿
朱祁钰龙颜大悦,朱祁钰叹为观止。
果然。
能在梦中的史书里留下数百年威名的,让敌国赞一句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的,就绝不会是个简单的主儿!
这不,初生牛犊就在他与诸位大臣们僵持不下的空档,默默地帮着撕了道大口子。
让那些坚决反对派们眼睛瞪出血,也硬说不出多一个字儿的反对来。谁让他们真正的理由跟那些都无关,只是自己能从中贪渎,甚至参与其中呢?
弄不好就九族消消乐。
生死面前,银子再好也是次要的了。
那句但凭皇爷定夺一出,朱祁钰就知道自己胜利了。他当场掏出坤舆万国全图,二话不说选了广州。
除了梦中此地繁华,也便于往吕宋、爪哇等国外。
还因为人选地偏多瘴气,没有藩王、郡王之类愿意过去就藩。日后相关官员行事起来,自然更少些掣肘。
压在心头上的一桩大事虽没彻底解决,但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脚。
还证明梦中的能臣在现实中也可堪造就。
朱祁钰那叫一个龙心大悦,当场就要升秦的官。还是从六品侍御史到右监都御史,这种连升不止三级的跨越式。
结果不等群臣反驳,秦自己先跪了:“皇爷万万不可!监察百官,力谏圣上,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哪用得着如此恩遇?”
“再者微臣二甲进士,本该吏部铨选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或外放成为一县长官。皇爷格外提拔擢用,让微臣与状元郎一般官居六品已经格外开恩,再不可寻既如此提升。”
否则……
秦小大人一脸郑重,表示自己做个佞臣无妨,却不能误了皇爷令名。也不可让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学而习之,以为找到了通天之道。
横竖不管是四品还是六品,遇见不合适之处,他一样都会犯颜直谏。
切不可为他坏了规矩云云。
满脸严肃,情真意切。
却听得朱祁钰喜笑颜开:“去岁上皇御驾亲征,却被奸宦所误。朝中群龙无首,国家板荡。朕以为天赐于谦,便已经是社稷之福。再不想恩科之中,还遇到了同样不计个人荣辱,只系国家安危的秦爱卿。”
噗通。
是秦再度跪下的声音:“皇爷谬赞,微臣何德何能,岂敢与于少保相提并论?于少保以文臣身份任兵部尚书,提督天下兵马。助皇爷打赢京城之战,最是人臣典范,亦是微臣心中最最敬慕的存在。”
于谦刚直,最不喜溜须拍马。
因为屡屡拒绝石亨好意,还被对方给记恨上了呢。
现在听秦所言,他也反射性皱眉。
可一抬眸,却只见青年目光灼灼,眉眼真诚,满满的发自肺腑。
恍惚间,让他仿佛穿越了重重岁月,看到了当年初入仕途一心匡扶社稷的自己。纠结的眉头缓缓展平,唇角轻勾,露出抹和善的笑容来。
然后才在青年惊喜的目光中拱手:“皇爷实在过誉,臣愧不敢当。与您相比,臣不过萤火之光。”
朱祁钰上前把人扶起:“廷益处处都好,只是忒地过谦,真真人如其名。好在朕虽然年轻,但心里总有杆秤。知道朝堂之臣哪个尽心用命,哪个又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拨拉着自己的小算盘。”
“功则赏,过则罚。屡教不改者,或免或判。如此,才能让懈怠者心存警惕,也不至于寒了忠臣能吏之心。”
既然秦本人都坚定拒绝,朱祁钰也无意坚持非要让他做这个连升数级的出头鸟。
反而赏了他两万大明宝钞,数匹时兴布料。
咳咳。
梦里头这位就跟于谦一样,是个两袖清风的。
几度被贬谪、被诬告,却总能因为过度清廉而让始作俑者抓不到把柄。
如今有他在,自然不能让良臣受经济上的委屈。
所以除此之外,朱祁钰还顺势赏了于谦所大宅子。且不等他反对,朱祁钰就先正了颜色:“上次石亨建议给于冕赐爵,爱卿说他无寸功于朝廷,坚辞不受。如今朕对忠臣的疼爱之意,你可不许拒绝了啊!”
“不为自己,也想想日后儿孙婚事。不想日后儿孙婚事,也体恤下朝廷脸面……”
于谦一脸懵,不明白自己住哪里又跟朝廷脸面有什么关系。
却不料帝王一脸控诉:“这怎么能没有关系?连朝鲜、吕宋等国都知道京城之战之所以大胜,大明国祚无忧,于爱卿功不可没。”
“结果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却连处像样的宅子都没有。传将出去,岂不让别国笑话朕不知爱惜人才?”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宅子你是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堂堂帝王当朝耍起无赖来,让于谦又是无奈又是心下生暖。终于还是在皇爷命令与群臣劝说下,答应了下来。
同时默默下决心,要再接再厉,兢兢业业。
宁可砸碎骨头熬成胶,也要辅佐皇爷将心中盛世变成现实。
这开海的口子开了,相关律例制定、一应货品选择等却还要些许时间。正式成行还需要些时间,倒是武会试即将到来。
大明虽有武举,但一直形同虚设。
盖因为世袭罔替四字。
是的。
坑子孙的太祖爷不但要朱家子孙代代荣华,跟着他天下的那些个老伙计也得子子孙孙无穷尽。
虽然开国三十几个国公,除了建国前就匆匆离世的那几位,也没几个躲过他老人家大刀,但这世袭制度却也留了下来。
父传子,子传孙。
只要经过一些程式化的考核,就能顺利继承世职。
多数勋贵子孙连战场都没上过,功夫兵法也不甚熟练。就为将的为将,入锦衣卫的入锦衣卫。
以至于人数颇多,打起仗来却没几个能顶用的。
除此之外,还有武官举荐制度。
双方叠加,决定了大明八九成的武将来源,哪还有武举的立锥之地?
梦里天顺八年才颁布了武举法,历经几朝的发展与完善,才有了武廷试、会午宴等类似于文考的规格。可那时候,文官已经统御大明,彻底以文御武模式了。
现在朱祁钰开卷答题,自然不能再让这等事情在现实里发生。
武举先办上,廷试也搞起来!
潦不潦草的不论,先重视起来再说。可他没想到,这么仓促间也能遇上俩好人才。
第78章 提高武进士待遇,特别的参考者
起初,群臣对于武廷试是持反对态度的。
毕竟身为文人,谁不期待宋朝那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盛景呢?
拿笏板比划御座,把皇帝吓到说不敢的。拽着衣裳,不听完不让皇上走的。说到激动处,喷皇上一脸唾沫星子的……
一个赛一个嚣张,一个赛一个青史留名。
在文官面前没有死罪,差点儿谋反都只是哎呦,贬他!
哪像大明?
太祖剥皮揎草,太宗灭人十族。朝堂一度重武轻文,勋贵飞扬跋扈。
可巧上皇御驾亲征,一举清空了数十万大军,许多武将。
文武形势立即颠倒。
盼了许多年的春天终于悄悄来临,文官们当然不愿意皇爷再提拔起一群莽夫来啊!
武将们也不愿意。
毕竟武将大多勋臣,便没有世,不能世袭罔替,也还能有举荐的权利呢。武举一兴,等于是抢他们子孙的机会、从他们手中往外抠蛋糕啊!
丑拒丑拒。
但架不住皇爷正色:“土木一战,五十万大军打不过几万敌军。宣府大捷,瓦剌二十万人马几乎被消灭殆尽。如此差距,还不能让尔等明白将领的重要性吗?”
“一将无谋,累死三军。古往今来,多少为将者失误而在占尽优势情况下大败的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些道理不用朕细说,相信尔等也能明白。”
满朝静默之间,只有朱祁钰这个皇帝在细数几位老将年龄。
王骥英勇无匹,但年逾古稀。
便是廉颇在世还能再饭几年?
杨洪已经告老,石亨、郭登等也都五十有余。再不着手培养新鲜血液,待二三十年后该何以迎敌?
勋贵子弟?
呵呵。
那一瞬间,帝王笑得嘲讽极了:“若出生将门便都英勇善战,何来土木之败?”
是。
那一战提起来就是奸宦误国,甚至君王昏庸。
可但凡为将者有一丝丝能耐,又何至于五十万人打不过区区几万?
朱祁钰眯眼:“原本死者为大,朕无意因已经失败的战争再去归罪阵亡将士。成国公朱勇老迈无能,让他派兵去支援,他直接把部队领入敌军包围圈是事实吧?”
“猫儿庄、杨和口,鹞儿岭,哪一战领军的不是勋贵之臣,哪一战不是损失惨重?”
这话一出,与石亨关系好的都不禁替他捏把汗。
好在他人在大同,否则的话,作为败军之将之一,非出列把头磕破不可。
老账本都被翻出来了,群臣可再不敢说什么。
任由帝王乾纲独断,把武举重视了起来。
会试,殿试。
如文举一样的,头三甲也可以得御赐甲胄、刀剑等,从承天门而出,参加会武宴的殊荣。
武状元还能被神机营带甲兵士护送回府嘞!
授职上,也一改以往锦衣卫百户等低阶小官。而是武状元可授正三品都指挥使司,榜眼授从三品指挥使司。
探花也可入锦衣卫,做个四品卫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