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242节

  从抵达南洋的那天起,李毅安所致力于创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的。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个目标正在一点点的达成。

  现在每天清晨,他最享受的就是那些报告比如昨天各海关入关人数为358976人,这是什么?这些是人口增加数量。

  至于劳工部单独汇报的7864名日本研修生,是什么?不是劳动力,而是生育力,是此涨彼消,是日本失去了7864名育龄女性,是日本的人口衰退和南洋的人口增涨。

  当然,在众多报告之中,更让人欣喜的是一座座工厂投产的报告,从建设到投产,是需要工期的,这些工厂的投产不仅意味着婆罗洲正在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相比于农业,真正吸纳劳动力的,还是工业。当然还有消费产业。

  今天,与往日不同,还有一个新的惊喜。只是看了一眼,李毅安就把注意力完全正投向了报告中,报告是通产部的报告,内容很简单棕榈油已经成功的打入了欧洲市场。

  经过三年的漫长等待,45年种下的第一批油棕树,终于进入了结果期,其实,早在去年,从古巴的苗圃移栽的两年树龄的油棕树就已经开始结果,虽然结果数量不多,但却意味着棕榈油产业的开始。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翻看着手中的报告,李毅安一遍一遍的看着,似乎从简洁的文字中找到隐藏的问题。

  “产量还是有些低啊。”

  终于,将报告合上之后,李毅安打定主意,下午就去油棕种植园进行实地考察。

  打工人打工魂,作为总统……一样也是打工人。

  而且那种卷起来打工魂早就深入骨髓,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在餐厅用了简单的午餐后,稍做休息,李毅安就去了城外的油棕种植园,当年在古巴苗圃培育的油棕苗大都种植在长安附近,而且嘉禾公司的油棕研究所也在这郊外。

  嘉禾公司作为婆罗洲最大的粮商,自然而然的接手了油棕种植园,建立了从种植园到加工厂以及国际市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这个上产业链上,最重要的是研究机构。

  毕竟棕榈油产业化不仅仅只有种植,还涉及到进一步深加工,以及应用范围的研究,这一切,都需要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去研究。

  产业未兴,科技先行,这是基本的发展原则。

  在种植园那些半人高的油棕间行走时,公司经理戴德坤在介绍研究所的情况。

  “先生,虽然早在三十年前,东南亚就引进了油棕,但是它一直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种植面积相对有限,对它的研究远不如橡胶,尽管我们从英国聘请了多名植物专家,但他们对于油棕也很陌生,现在研究所里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病虫害的防法以及肥料、灌溉等种植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油棕的种植与研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对此倒是李毅安倒有些疏忽了。

  “这个问题是我的疏忽,不过不着急,慢慢研究,现在我们的单位产量是多少?”

  虽然是疏忽了,但是新兴产业嘛,难免有些失误。

  “去年才有一部分油棕树开始结果,现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成熟期,目前的产量每公顷折油大约500公斤,不过,我们对沙捞越以及马来亚的几家油棕种植园进行过调查,油棕的经济寿命在25到30年,一旦进入盛果期,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榨油,每公顷出油可达1吨到1.5吨,其产量还是非常高的。”

  非常高?

  开玩笑呢!

  油棕的产量怎么可能会这么低?

  与戴德坤他们不同,李毅安非常清楚,油棕的产量都绝对不会只有这么一点,这可是“世界油王”,产量怎么可能会这么低。

  想了想,李毅安便问道。

  “那么对非洲原产国的种植园进行过调查吗?”

  “研究所的肖恩教授曾经在非洲工作过,他说在非洲并没有大面积的油棕种植园,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

  戴德坤的回答,让李毅安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在过去的三年之中,婆罗洲差不多把超过100万公顷的土地种上了油棕,现在看起来,这事风险有点大啊!

  主要还是技术研究还没有跟上啊!

  这件事有赌的成分啊!

  好像……还没赌对!

  不对,似乎也没有错,只是产量稍微低了一点。

  还好,还好,这个试错成本不是拿人命去试错。

  还可以接受。

  恰好在这时,李毅安看到远处一些工人正围着不到一人高的油棕,似乎正在往花上抹着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先生,他们是在给油棕花进行的人工授粉,如果不进行人工授粉,结果率很低。”

  “结果率很低?全靠人工授粉吗?”

  李毅安反问道。

  “那些老种植园,也都是靠人工授粉,本地的昆虫似乎非常排斥油棕花……”

  还不等他说完,李毅安脑海中轰然想起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油棕象鼻虫!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虫子,促成了“世界油王”的崛起。以至于有文章专门描述过象鼻虫与油王崛起之间的联系。不过那是80年代之后,在此之前,全部都是靠人工授粉。在东南亚引入棕榈象鼻虫之前,油棕的产量只有后来的一半。

  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油棕种植业并没有发展成为规模性产业的根本原因!

  “这样靠人工肯定是不行的!”

  李毅安说道。

  “通过手工授粉才能开花结果。这是一项繁琐辛劳的工作。这种授粉方式是错误的,昆虫才是油棕的天然传粉者,如果这里没有合适的昆虫,那么我就到原产地去找,那里肯定有合适的传粉者。”

  什么是赌的成分,我分明是站历史巨人肩膀上的好吧!

  既便是赌,那也肯定能赌赢!

  在离开了研究所的路上,看着道路两边的种植园,很多已经开花的油棕树旁大都有工人在那里进行人工授粉。

  “细节,关键还是细节,还好现在补救还来得急。”

  看着窗外的种植园,想到解决授粉后,棕榈油以及其制品横扫欧美市场的那一幕,李毅安的嘴角不由上扬,说道。

  “还好,我又赌赢了……”

  恰在这时,前方一条谈不上熟悉却也不陌生的小路,映入视线中,看着那条小路,李毅安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倩影。

  “前面往右,去宋家的种植园。”

  十几分钟后,李毅安就来到了种植园中央那栋白色的两层楼房前。从仆人那知道宋冰在二楼书房后,他就径直走了上去。

  进门后,首先入眼窗的是占据了墙壁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的放满一排排的书籍。朝着阳台的方向看去,被微风吹动的窗帘边,一个女人正慵懒的斜躺在沙发上,阳光照耀在如缎般的长发上,散发出淡淡的光泽,更是衬得肌肤莹白透明。穿着件粉色的丝质睡衣的女人,就那么斜躺着,丝绸勾勒出她娇美的曲线,纤腰不盈一握,高耸的胸口随着她的呼吸上下起伏。

  此时宋冰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书,似乎完全沉浸于书本之中。

  看着窗边的女孩,李毅安便走了过去,兴许是听到了脚步声,一抬头宋冰就看到来人。

  “李大哥,你什么时候来的。”

  在宋冰坐起身时,肩膀上的吊带却不经意的滑落下来,雪白映入李毅安的视线中,让他的心里腾起一团邪火,看着女孩红扑扑脸蛋,

  他低下头,在她莹白可爱的小耳珠边细语。

  “怎么,想我了是吗?”

  “李大哥,你在说什么嘛……”

  宋冰的耳珠子迅速染上一片红晕,有些不安的动了下娇躯,恰在这时一双有力的手臂将她拥住怀中,她紧张又期待的看着他。

  “李,李大哥,我……”

  低头了看宋冰,她白嫩的脸蛋上正染着一层淡淡红晕,显得更是美艳不可方物。李毅安轻轻的勾起了她的下巴……

第377章 在海的另一方(第四更,求订阅)

  次日清晨,李毅安是身心舒畅的回到了家。

  不对,现在应该说是官邸。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栋三层高的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并不是他的家,仅仅只是官邸而已。几十年前,这里是北婆罗洲公司行政专员的官邸,现在是南洋共和国的总统府,当然,也是公司行政专员官邸以及国王的行宫。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李毅安还是非常节约。

  可实际上,已经开始设计新的总统府了,当然新的总统府绝对不可能是维多利亚式的,为此相关部门还特意从唐山招来了建筑设计师。

  只不过……现在总统府还停留在图纸上。

  这边刚回到的官邸,积压了几天的事务,就接踵而来,简直就没有一刻轻松的时刻,

  内政外事,诸多的事情一一听取汇报,加以处理、决策,等到一切都结束之后,已经下午将近一点了。

  直到这时候,李毅安才恍然发现自己还没有吃饭,这边正准备让人准备午餐的时候,那边又有突发事件上。

  “……大约有7000余名青年师生,现在就滞留在芝罘,他们今天上午才与我们驻芝罘的办事处联系,希望能够暂时撤往南洋,当时办事处仅只剩下了几名留守人员,正在进行处理最后的善后事宜,他们询问,应该如何处置。”

  听着林家超的报告,李毅安的眉头紧蹙着,说道。

  “我们在附近有船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里可是渤海里头,附近真的没有船。

  “把他们接过来,如果我们没有船,那么,就询问一下附近有没有其它国家或者航运公司的船。”

  李毅安直接了当的说道,

  “不要怕花钱,我需要的是人!”

  需要的是人!

  毕竟,对于婆罗洲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在这个最后的窗口期里,几千人那也是人。

  在接下来的几个多小时中,从官邸秘书处到航运公司,不断的通过电话,电报与各个航运公司联络,终于,在当天傍晚时分,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先生,有一艘加拿大籍的货轮,刚刚驶近仁川港,不过船上装有货物……”

  不等徐闻志把话说完,李毅安就说道。

  “把货物买下来,让船行驶到芝罘,货直接卸到港口上,然后把人带回来。”

  “先生,船上装的,装的是军火,是加拿大军火商从仁川装运的……”

  嗯……

  闻言,李毅安不由的一愣,说道。

  “我需要的是人。”

  什么军火不军火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那艘船把人带过来,这可是最后的窗口期了。

  7000名青年,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是生育力,这7000人,他们的后代可以繁衍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对于婆罗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是,卑职明白了!”

  在徐闻志退出去之后,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傍晚六时四十三分了。李毅安不禁靠在软椅靠背上,眉头轻挑道。

  “军火……”

  看似凝重的表情,却又带着一丝……悟的了表情,谁说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能遗弃一些东西呢?

  有时候,迫不得已,也是可以扔下一些东西的嘛,比如说现在这种情况。

  ……

  从时光进入48年,伴随着着战火的蔓延时,一艘艘满载着移民的船只,从沿海、沿江各港将数以十万计的移民运往南洋,在这些移民船上,不乏躲避战火的流亡学生。

  “福克斯.莱斯号”是从芝罘起程的最后一艘船,这艘5700吨加拿大籍货轮的甲板上、舱室里,但凡是能够落脚的地方,这会都站满了人,足足7000余名乘客,都是来自胶东各地的青年师生,除了少数带队的老师之外,大多数都是学生,年龄大的不过二十岁左右,最少的仅仅只八九岁,所有人的神情都显得有些茫然。

  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一路奔走,最终踏上了这艘远赴南洋的船。

  “真不容易啊!”

  站在舰桥边的走廊上,张穆武忍不住用毛巾擦了下额头的汗水。

首节上一节242/808下一节尾节目录